第271章 竟陵城

字數:16940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 南向議
    天險峰頂,寒風呼嘯,卻吹不散帳中凝重的氣氛。
    冉閔居中而坐,兩側分坐著李農、董猙、墨離、慕容昭、雷暴等核心將領。
    案上攤著一幅,巨大的羊皮地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各方勢力範圍。
    “丞相的信,諸位都已傳閱。”冉閔打破沉默,聲音沉穩。
    “長安局勢生變,姚萇與氐族貴族已經聯手。”
    “王猛丞相處境艱難,後續援助恐難以為繼。”
    “苻堅陛下建議我們...南下江東,投奔東晉。”
    帳內頓時一片嘩然,董猙第一個反對,狼首麵具下的聲音,如悶雷般響起。
    “投奔東晉?那些隻會清談的江南懦夫,也配讓我們投奔?”
    “我黑狼騎,寧可戰死沙場,絕不向南人低頭!”
    雷暴也拍案而起:“天王!咱們在北邊打生打死,為漢人爭一口氣!”
    “現在卻要去江南,看那些士族的臉色?我老雷第一個不答應!”
    李農相對冷靜,但眉頭緊鎖:“東晉朝廷門閥林立,內部傾軋嚴重。”
    “我等北方武人過去,必受排擠。且江南水網縱橫,非我北方步騎用武之地。”
    眾人的目光,投向墨離和慕容昭,期待他們的意見。
    墨離輕撫,地圖上的江東地區,緩緩道。
    “東晉雖非理想之地,但眼下,確是唯一可行之路。”
    “慕容恪在北,姚萇在西,前秦援助中斷,我們困守孤山,終非長久之計。”
    慕容昭卻搖頭:“江東門第之見極深…”
    “我等在北地與胡虜血戰,他們卻視我們為粗鄙武夫。”
    “且冉天王以殺胡立名,與江東士族推崇的‘仁政’理念相悖,恐難相容。”
    冉閔靜靜聽著,各方意見,目光始終停留在地圖上。
    良久,他緩緩抬頭:“諸位所言,皆有道理。”
    “但你們可曾想過,為何苻堅陛下,會建議我們南下?”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點向健康位置。
    “東晉雖弱,但據長江天險,物產豐饒,人口眾多。”
    “更重要的...他們是,漢家正朔所在。”
    確實,盡管東晉偏安一隅,但仍是華夏正統象征,在漢人心中有著特殊地位。
    “我們北上複國之路已被阻斷,西進關中也無可能。”冉閔繼續分析。
    “為今之計,唯有南下,但不是去投奔,而是去...合作。”
    “合作?”董猙不解,“那些江南士族,豈會與我們合作?”
    冉閔眼中閃過銳光:“正因為不會,才更要讓他們會!”
    “東晉朝廷,並非鐵板一塊,主戰派與主和派明爭暗鬥。”
    “若我們南下荊襄,威脅建康,同時示之以利,未必不能打開局麵。”
    墨離眼中一亮:“天王的意思是...,以戰促和?”
    “正是。”冉閔手指,重重敲在地圖上,“我們要讓東晉朝廷明白…”
    “與我們合作,可共抗慕容氏;與我們為敵,則腹背受敵。”
    李農道:“但我軍擅長步騎野戰,南下後麵對江河縱橫,水戰非我所長啊。”
    冉閔微笑:“所以我們需要盟友...或者說,利用別人的矛盾。”
    他的手指移向西南部:“成漢李勢,據蜀地已久,素有東出之誌。”
    “若我們能與之聯合,東西夾擊荊襄,東晉必震恐。”
    “與成漢聯合?”慕容昭驚訝道,“李勢暴虐,名聲極差,與之聯合恐失人心。”
    冉閔淡然道:“政治之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李勢想要東出,我們需要南下,各取所需而已。待事成之後...”
    他沒有說下去,但眼中寒光,已說明一切。
    計議已定,冉閔開始部署:“墨離,你立即派人前往成都,試探李勢意向。”
    “記住,不要直接提結盟,先以貿易為名,觀察其態度。”
    “李農,你負責整訓部隊,特別是要加強,渡河作戰訓練。”
    “我們北方兒郎不習水戰,但至少要懂得,如何應對江河障礙。”
    “董猙,你挑選精銳,組建先遣隊,秘密南下,偵查荊襄地形和東晉布防。”
    “雷暴,你聯絡山寨豪強,特別是長江一線的水寨,看看哪些可以為我們所用。”
    眾人領命而去,帳中隻剩冉閔和慕容昭。慕容昭輕聲道:“天王真決定南下了?”
    冉閔望向帳外連綿群山,目光深邃,“昭,你知道嗎?”
    “當年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我冉氏先祖選擇留在北方,堅守故土。”
    “如今,我卻要帶領大家南下,真是造化弄人。”
    慕容昭柔聲道:“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留在北方是為堅守,如今南下是為圖存。”
    “隻要心中裝著華夏,身在何處都是漢土。”
    冉閔轉身凝視她:“你有一半慕容血脈,卻如此心向漢室...值得嗎?”
    慕容昭微微一笑:“我母親是漢人,教我讀詩書,明禮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血脈或許混雜,但文化認同在心。天王為漢家而戰,我便為天王而戰。”
    冉閔心中感動,卻隻是輕輕點頭:“準備一下吧,南下之路,絕不會平坦。”
    第二幕 南國雨
    墨離派出的使者,曆經艱辛,終於抵達成都。
    成漢都城雖不及長安、鄴城宏偉,卻也頗具規模。
    街道上人來人往,商鋪林立,顯示出蜀地的富庶。
    但仔細觀察,可見士兵橫行,百姓麵帶懼色,顯然是李氏暴政的結果。
    使者以商人身份,求見成漢官員,獻上禮物,表達“互通有無”的意願。
    接待的官員態度傲慢,但看到珍貴的北方毛皮和藥材後,態度明顯好轉。
    “北邊現在情況如何?聽說冉閔還在跟慕容恪打?”官員試探著問。
    使者謹慎回答:“戰事膠著。冉天王英勇,但缺少糧草支援,處境艱難。”
    官員眼中,閃過狡黠之光:“哦?既然如此,為何不投奔我大成國?”
    “我主英明神武,最喜英雄豪傑。”
    使者心中冷笑,麵上卻恭敬:“小的隻是商人,不敢過問軍國大事。”
    “不過若兩國能通商往來,於民生計大有裨益。”
    幾次接觸後,使者逐漸摸清,成漢朝廷的情況。
    李勢昏庸暴虐,大權掌握在,宰相解思明和寵臣王嘏手中。
    二人明爭暗鬥,都欲擴大,自身勢力。
    與此同時,董猙的先遣隊,也已南下潛入荊襄地區。
    與北方粗獷風光不同,江南水鄉景色秀美,河道縱橫,舟楫往來。
    但這片看似寧靜的土地上,卻暗藏殺機。
    東晉在荊襄地區布有重兵,由名將桓溫之弟桓衝統領。
    桓衝治軍嚴謹,沿江設防嚴密,渡口關卡皆有重兵把守。
    先遣隊扮作商旅,沿江偵查數日,發現很難找到,渡江的突破口。
    東晉水軍巡邏頻繁,沿岸居民也較為警惕,陌生人很難接近江防要地。
    一天,先遣隊在一處小鎮歇腳時,偶然聽到一個消息。
    當地豪強周氏與官府有隙,因土地糾紛結怨已久。
    隊長心中一動,設法接觸周家的人。幾經周折,終於見到周氏族長周撫。
    周撫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麵帶憂色,但對北方來的“商人”頗感興趣。
    “聽說北邊出了個冉天王,殺得胡人聞風喪膽,可是真的?”周撫好奇地問。
    隊長謹慎回答:“確有其人,冉天王英勇無敵,如今已收複不少失地。”
    周撫歎道:“要是冉天王,能打到江南來就好了。”
    “把這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都清理清理。”
    隊長心中暗喜,表麵卻道:“周先生慎言。”
    “東晉畢竟是漢家正朔,冉天王也是漢家英雄,豈會自相殘殺?”
    周撫冷笑:“什麽正朔不正朔,欺負起百姓來,比胡人還狠!”
    通過周撫,先遣隊了解到,更多荊襄地區的情況。
    東晉內部矛盾重重,門閥士族欺壓百姓,民眾怨聲載道。
    特別是桓衝與朝廷權臣不和,荊襄駐軍糧餉,時常被克扣,士氣不振。
    這些情報,被迅速傳回天險峰,冉閔得知後,沉吟良久。
    “看來東晉外強中幹,內部矛盾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
    “這既是機會,也是風險。”
    機會在於,可以利用內部矛盾,打開缺口。
    風險在於,混亂的江東,可能更難預測和應對。
    就在這時,墨離的使者從成都返回,帶回成漢朝廷的回應。
    “李勢願意結盟,但條件苛刻。”使者匯報。
    “他要我們先行出兵荊襄,吸引桓衝主力,然後他再出兵夾擊。”
    “事成之後,他要荊襄七郡,我們隻能得三郡。”
    董猙大怒:“好個貪心的李勢!我們打頭陣,他摘果子,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冉閔卻淡然一笑:“答應他。”眾人都驚訝地,看著冉閔。
    “天王,這...”李農欲言又止。冉閔道:“李勢貪婪,正可利用。”
    “我們先假意答應,待拿下荊襄,再與他理論不遲。”
    “屆時主動權在我,由不得他,漫天要價。”
    墨離道:“還可借此試探東晉反應。若東晉恐懼,主動與我們和談,豈不更好?”
    戰略既定,冉閔開始積極準備南下。但就在這時,一個意外消息打亂了所有計劃。
    慕容昭收到一封密信,閱後臉色大變。“怎麽了?”冉閔關切地問。
    慕容昭顫聲道:“慕容恪...,突然病重昏迷。”
    “慕容俊急召慕容泓回龍城,可能是要...。”
    帳內頓時一片寂靜,慕容恪是慕容燕國的頂梁柱。
    他若倒下,整個北方局勢,將發生巨變。冉閔目光銳利:“消息可靠嗎?”
    慕容昭點頭:“是我在慕容部的內線傳來的,應該可靠。”
    墨離立即道:“天王,這是天賜良機!”
    “慕容恪若死,慕容氏必內亂,我們可趁機北上,收複失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許多將領紛紛附和,與南下江東相比,他們更願意,北上收複故土。
    就連一直主張,南下的李農,也動搖了。
    “確實,若慕容恪真有不測,是我軍北返的良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冉閔身上,等待他的決定。
    北上還是南下?這個抉擇,將決定這支軍隊,乃至整個北方漢人的命運。
    冉閔沉思良久,緩緩抬頭:“不,我們依舊南下。”
    眾人愕然。“為何?”董猙忍不住問,“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冉閔目光深邃:“慕容恪病重,消息未必屬實。”
    “即便是真,慕容俊召慕容泓回龍城,也可能是鏟除權臣的計謀。”
    “慕容泓若回龍城,凶多吉少;若不回,則慕容氏分裂。”
    “無論哪種情況,慕容氏都會內亂一陣,但這內亂能持續久久?”
    “我們若北上,很可能陷入,慕容內鬥的泥潭,反而難以脫身。”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堅定地,指向南方。
    “南下之路雖險,但主動權在我。東晉內部矛盾,可為我所用。”
    “待我們在江南立足,進可北伐中原,退可偏安一隅,這才是萬全之策。”
    眾人默然,不得不承認,冉閔的分析更有遠見。
    “但是...”冉閔話鋒一轉,“我們也要做好北上準備。”
    “若慕容氏內亂確鑿,也可改變計劃。軍事之道,虛虛實實,不可拘泥。”
    於是,南下準備繼續,但同時加強了,對北方局勢的監控。
    幾天後,更詳細的情報傳來:慕容恪確實病重,但並非昏迷,仍在勉強理事。
    慕容俊確實召慕容泓回龍城,但慕容泓以軍務繁忙為由拒絕。
    慕容氏內部,暗流湧動,但尚未公開分裂。
    冉閔得知後,對眾將道:“看來我的判斷沒錯。”
    “慕容俊與慕容泓已生隙,但還未到決裂程度。此時北上,實為不智。”
    南下之議,遂定。
    第三幕 大江橫
    深秋時節,冉閔軍開始秘密南下。
    為避開慕容鎮的監視,部隊分多路行動,約定在漢江北岸的指定地點會合。
    沿途盡量晝伏夜出,避開城鎮,減少暴露風險。
    南下的路程遠比預想的艱難,部隊多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潮濕氣候和水網地形。
    許多人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非戰鬥減員嚴重。
    更麻煩的是,東晉方麵似乎有所察覺,加強了江北地區的巡邏和盤查。
    幾次險些與晉軍遭遇,全靠墨離的情報網,提前預警才得以避開。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難行軍,部隊終於抵達漢江北岸。
    這裏是預定的會合點,一個名為烏林的小漁村。
    站在漢江邊,幾乎所有北方將士,都被這浩瀚江麵震撼了。
    他們見過黃河的洶湧,但漢江的寬闊浩渺,還是超出了想象。
    “這...這怎麽過得去?”一個士兵喃喃道,語氣中帶著絕望。
    江麵寬闊,波濤洶湧,晉軍戰船來回巡邏,防守嚴密。
    偶爾有民間小船試圖渡江,都被晉軍攔截檢查。
    冉閔麵色凝重,他料到渡江不易,但沒想到如此困難。
    “必須盡快渡江,否則一旦被晉軍發現,後果不堪設想。”李農憂心忡忡。
    董猙提議:“不如強攻一個渡口,搶船渡江?”
    墨離搖頭:“太冒險,晉軍水師強大,我們缺乏水戰經驗,強攻無異送死。”
    雷暴道:“我聯絡了一些,水寨朋友……”
    “但他們都不敢,公然與官府作對,隻願暗中提供,少量幫助。”
    看來隻能智取,不能強攻。
    冉閔下令部隊隱蔽在,烏林附近的蘆葦蕩中,同時派人與周撫聯係,尋求幫助。
    周撫很快派人回信,桓衝已得知有北方軍隊南下,加強了對江防的管控。
    但他可以提供一些渡船,並建議從上遊一處,水流較緩的河段夜渡。
    風險很大,但別無選擇。渡江前夜,冉閔召集眾將,做最後部署。
    “渡江後,我們首先占領,南岸的竟陵城。”
    “那裏守軍不多,且周撫有人在內接應。”冉閔指著地圖。
    “占領竟陵後,迅速向荊襄腹地推進,迫使桓衝分兵來戰。”
    “同時,”他看向墨離,“立即與成漢聯係,要求他們,按約定出兵施壓。”
    墨離點頭:“使者已準備好,渡江後立即出發。”
    慕容昭提醒:“將士們多是北方人,不習水性,渡江時恐有意外。”
    “我已準備了一些,防暈船的藥物,但效果難料。”
    冉閔沉聲道:“顧不了那麽多了。今夜子時,準時渡江!”
    是夜,月黑風高,正是渡江良機。
    在周撫提供的向導帶領下,部隊悄悄向上遊移動。
    那裏果然水流較緩,且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叢,可做掩護。
    十幾條小船,靜靜停在岸邊,這是周撫能提供的全部運力。
    每次隻能渡百餘人過江,全軍渡完,需要整整一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前鋒營先渡,占領南岸灘頭,建立防禦。”
    冉閔下令,“中軍營次之,後援營最後。”
    董猙率黑狼騎率先渡江,小船在波濤中搖晃,許多北方將士麵色蒼白,強忍嘔吐。
    所幸晉軍巡邏船剛過,下一班還需半個時辰。
    第一批,順利抵達南岸,發出安全信號。
    第二批、第三批...渡江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然而,就在第四批渡江時,意外發生了。
    一條小船,因超載和操作不當,在江心翻覆!
    船上十餘名士兵落水,雖然盡力撲救,仍有幾人被江水衝走。
    落水士兵的呼救聲,在靜夜中格外刺耳,很快引起了,晉軍巡邏船的注意!
    “有情況!”晉軍戰船上響起警報,數艘戰船向事發地點駛來。
    “加快渡江速度!”冉閔當機立斷,“已經過江的部隊,準備迎戰!”
    渡江行動,頓時緊張起來,小船來回穿梭,盡可能多運士兵過江。
    晉軍戰船,越來越近,箭矢已經開始射來!
    “用弩箭還擊!”董猙在南岸下令,黑狼騎用強弩射擊晉軍戰船,但效果有限。
    晉軍戰船高大,且有防護,弩箭難以造成致命傷害。
    更糟糕的是,大批晉軍正從竟陵方向趕來,南岸灘頭即將麵臨,兩麵夾擊!
    “天王!您先過江!”李農急道,“我來斷後!”
    冉閔搖頭:“我最後一批走。李農,你帶中軍營過江,加強南岸防禦!”
    危急關頭,北岸突然響起喊殺聲!
    原來雷暴的山寨武裝及時趕到,從側翼襲擊了增援的晉軍!
    “雷寨主來得正好!”冉閔大喜,“全軍加速渡江!”
    在雷暴部的掩護下,渡江速度大大加快。
    當最後一批士兵即將登船時,晉軍主力已經逼近北岸。
    “天王快走!”雷暴大吼,“我老雷斷後!”
    冉閔深深看了雷暴一眼:“保重!”隨即登船離去。
    雷暴率山寨武裝拚死抵抗,為渡江爭取時間。
    這些熟悉地形的山寨好漢,利用蘆葦蕩與晉軍周旋,且戰且退。
    天明時分,大部分冉閔軍,已渡過漢江。
    但雷暴及其部下,落入了晉軍重圍,生死未卜。
    占領南岸灘頭後,冉閔不顧疲憊,立即揮師進攻竟陵。
    守軍措手不及,加上周撫內應,打開城門,竟陵很快被攻占。
    占領竟陵後,冉閔立即做三件事。
    第一,加固城防,準備迎接桓衝的反撲。第二,開倉賑糧,收攬民心。
    第三,派使者前往建康,表明“借地休整,共抗胡虜”的立場。
    然而,東晉朝廷的反應,出乎意料的激烈。
    第四幕 建康憂
    冉閔軍渡江南下的消息,傳到建康,朝野震動。
    東晉皇帝司馬曜,緊急召集大臣議事。朝堂上,主戰派與主和派爭論不休。
    宰相謝安神色平靜,但內心憂慮,他早就料到,北方勢力可能南下。
    但沒想到來得如此之快,而且是名聲在外的“殺胡天王”冉閔。
    “冉閔悍勇,但畢竟是北傖武夫,豈容他在江南撒野!”
    權臣王國寶率先發聲,“應立即命桓衝,派兵剿滅!”
    尚書令王導,卻持不同意見:“冉閔雖粗鄙,確是抗胡英雄。”
    “今主動來投,若拒之門外,恐寒天下漢人之心。”
    “不如招安,令其駐守北疆,為我屏障。”
    王國寶冷笑:“王公何其天真!冉閔這等梟雄,豈甘為人之下?”
    “今日招安,明日就可能反噬!”
    雙方爭論不休,司馬曜年輕缺乏主見,隻能眼巴巴看著謝安:“謝愛卿以為如何?”
    謝安沉吟片刻,緩緩道:“冉閔來意不明,不可輕下結論。”
    “當下之急,是加強建康防務,同時命桓衝謹慎應對,不可輕易開戰。”
    他心中另有算計,冉閔南下,固然是威脅,但也可能是,製衡桓衝的機會。
    桓衝據荊襄,兵強馬壯,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若冉閔能在,荊襄立足,或可牽製桓衝。
    於是東晉朝廷,做出矛盾的決定,一方麵調集軍隊,加強防禦。
    另一方麵,派使者與冉閔接觸,試探其真實意圖。
    冉閔對東晉使者的到來毫不意外,他隆重接待使者,言辭謙恭。
    表示“願為江東屏障,共抗胡虜”,但拒絕交出兵權。
    幾輪接觸後,東晉朝廷對冉閔的態度,分為三派。
    以王國寶為首的強硬派,主張武力剿滅。
    以王導為首的懷柔派,主張招安利用,以謝安為首的務實派,則主張觀望待變。
    就在東晉朝廷,舉棋不定時,西線傳來緊急軍情。
    成漢李勢,果然出兵東進,攻打巴東地區!
    桓衝不得不,分兵西援,減輕了冉閔的壓力。
    冉閔抓住機會,迅速擴大控製區,接連拿下幾座城池。
    他嚴令部隊紀律,禁止擾民,與當地豪強合作,逐漸站穩腳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危機也隨之而來。一天,慕容昭急匆匆找到冉閔:“天王,軍中爆發瘟疫!”
    冉閔大驚:“怎麽回事?”慕容昭麵色凝重:“似是江南特有的濕熱疫。”
    “將士們水土不服,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已經有多人病倒,傳播極快。”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冉閔為瘟疫焦頭爛額時,墨離帶來更壞的消息。
    “東晉朝廷,已達成共識,決定武力解決我們。”
    “桓衝正在集結兵力,不日即將來攻!”
    內憂外患同時爆發,冉閔軍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更糟糕的是,成漢李勢得知東晉大軍來攻,竟然按兵不動,顯然是想坐收漁利。
    “背信棄義的小人!”董猙怒不可遏。
    冉閔卻異常冷靜:“早就料到,李勢不可靠。
    “為今之計,唯有死守竟陵,等待轉機。”
    但轉機在哪裏?兵力懸殊,瘟疫蔓延,糧草有限...似乎已陷入絕境。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消息傳來,北方的慕容恪病重!
    慕容俊與慕容泓可能決裂,慕容燕國內戰,可能要爆發!
    整個北方局勢,瞬間大變。
    冉閔立即召集眾將:“機會來了!慕容馬上內亂,無暇南顧。”
    “我們可借此說服東晉,證明我們的價值!”
    他親筆修書給謝安,陳述利害,若東晉與冉閔軍合作…
    可趁慕容內亂北上收複失地,若自相殘殺,隻會讓胡虜得利。
    同時,慕容昭提出,一個大膽建議:“我可嚐試治療瘟疫。”
    “江南瘟疫與北方不同,需用特殊藥材。若能治好瘟疫,必收收獲民心。”
    冉閔全力支持,慕容昭帶領醫療隊日夜研究,終於找到治療瘟疫的藥方。
    她公開施藥,不僅救治軍中將士,也救治當地百姓,大大改善了與民眾的關係。
    謝安接到冉閔的信後,深思良久。
    終於說服司馬曜改變策略,暫緩軍事行動,改為招安談判。
    東晉使者,再次來到竟陵,這次態度明顯緩和。
    雙方開始就冉閔軍的地位、駐地和糧餉等問題,進行談判。
    談判艱難,但總算有了,和平解決的希望。
    然而,就在談判進行時,一個意外事件,改變了一切。
    桓衝部下一個將領,擅自出兵,襲擊竟陵外圍陣地。
    雖被擊退,但激怒了,冉閔軍中的強硬派。
    董猙等將領要求報複,冉閔極力壓製,但內部矛盾一觸即發。
    更糟糕的是,成漢李勢見有機可乘,突然加大攻勢,直逼江陵!
    東晉朝廷大驚,急令桓衝全力西援,竟陵方向的壓力驟減。
    冉閔抓住這個機會,一邊繼續與東晉談判,一邊悄悄擴張勢力。
    夜幕降臨,冉閔獨自登上竟陵城頭,南望建康方向,心中感慨萬千。
    南下之路,遠比想象的艱難,但總算在江南,站穩了腳跟。
    前路依然凶險,但隻要堅持下來,就有希望。
    “天王,有江北消息。”墨離悄然走近,“雷暴寨主還活著。”
    “他帶領殘部,在江北繼續抵抗慕容鎮,並送來一份厚禮。”
    “什麽禮物?”
    墨離遞上一麵旗幟:那是慕容鎮的帥旗!顯然,雷暴部取得了重大勝利。
    冉閔接過旗幟,眼中閃過欣慰之色。
    “傳令下去,將此旗懸掛城頭,讓所有人都看到:漢家軍,不可侮!”
    旗幟在竟陵城頭升起,迎風招展。
    南望建康,北思中原。冉閔知道,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