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削除巨宦

字數:4952   加入書籤

A+A-


    李純有又開始考慮下步的選人用人問題,如果都像李吉甫這樣有幹勁、有辦法多好,何愁大事不成?
    朝中的一些重臣,如鄭餘慶、杜佑、鄭絪、高郢等人,大都年老才平,身居高位,發揮作用有限。
    宰相杜黃裳離自己的期望值也有些差距,杜黃裳有氣魄,能幹大事,但是平時不拘小節,粗枝大葉,在辦一些具體事上不考慮細節,辦事虎頭蛇尾,聽說他還收了西川節度使高崇文不少賄賂。
    但是這些人這些人都有些功勞,自己即位不久就換掉說不過去,目前合適的人才也不多,隻能後麵找機會逐步平替。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純認為有能力、有思想的大臣中,首選李吉甫,此人知識豐富,辦事認真,抓關鍵更抓細節,做人剛柔中和,上下都能接受,更關鍵的,他就是一個數據庫,很多東西問他,都給你講的清清楚楚。
    其次是禦史中丞武元衡,此人文武全能,嫉惡如仇,能幹事,也能成事,是個人才。
    還有翰林學士裴垍,也是個有思想、有能力,心思細膩之人,可以委以重任。
    兵部侍郎李絳,做事情很有想法,敢於直言,很多事情都有獨到的見解,但有時過於剛直,容易得罪人。
    其他諸如崔群、李巽、李藩等人,均各有優長,都是以後自己要倚重的人才。後麵可以讓那些年齡大的老臣退休,找機會把這幾個人逐步提拔到重要的崗位,幫助自己幹出一番大事業。
    關於宦官問題,李純決定不再提起此事,自己單獨籌劃,尋找合適的機會,逐步剪除。李純雖然不動聲色,但是一直在暗中觀察幾個主要宦官的表現,尋找他們的破綻和問題,借機解除他們的權力。
    俱文珍那邊失了兵權以後,對其他宦官的控製力不如以前,原來排名第二的內樞密使劉光琦地位上升,私下利用手中的職權幹預朝政,謀取私利,引起了李純的注意。
    這個所謂的內樞密院還是前幾任皇帝所設,他們覺得朝臣沒有宦官聽話,在朝廷之外又在宮內設立一個內樞密院,並任命親信宦官擔任內樞密使,幫助皇帝處理朝政。
    李純認為,內樞密院就是前幾個昏庸的皇帝為了省事所設,留給宦官幹政的機會,他本想撤掉,但是看到劉光琦不安分,可以讓他先犯錯,然後可以名正言順的解決。
    內樞密使劉光琦貪權好財,前麵看到俱文珍通過擁立李純為帝,立下大功,賞賜豐厚,非常眼饞。
    劉光琦現在自己地位上升了,也想利用職權撈錢,滿足內心的欲望。他雖是內樞密使的身份,但是李純比較有主見,很少讓他處理具體政務,他隻能傳達皇帝意見,不能直接參與政事。
    為了方便攬權牟利,劉光琦暗地裏在朝臣中尋找代理人,這樣可以內外勾結,方便插手朝政獲利。
    中書省六品堂官滑渙,官職不高,卻又內心貪婪,也急著找一個靠山,好趁機參與朝政,撈取好處。經過幾次接觸,兩人一拍即合,結了一個利益團夥。
    由劉光琦在宮內打探消息,熟知皇帝和宮內的動向,然後向滑渙傳遞消息,由滑渙向中書省轉達。
    中書省有時也搞不清是皇帝的意思,還是俱文珍或劉光琦的意思,既然是宮裏傳出來的意見,也懶得去探究,基本都按照滑渙傳遞的消息去落實,劉光琦、滑渙趁機賣官鬻爵,撈了不少好處。
    久而久之,滑渙狐假虎威,覺得自己牛逼起來了,對中書省的臣僚也開始倨傲起來,有些中書省的官員也逐漸知道了其中的玄機,但是他們對宦官之禍都是記憶深刻,還是不願得罪劉光琦和滑渙。
    宰相鄭餘慶和宦官有矛盾,十分反感滑渙的所作所為,向皇帝上書彈劾滑渙,劉光琦和滑渙相互串通,拒不承認所有罪行,反告鄭餘慶捕風捉影,誣告他人。
    李純覺得,劉光琦和滑渙的罪行還不夠大,鄭餘慶的彈劾,沒有證據,難以施以重懲,天令其亡,先令其狂,不如讓他們充分暴露罪惡,然後再施霹靂手段,徹底鏟除。
    同時考慮到,鄭餘慶雖然剛直,但是年齡偏大,能力偏弱,不如順勢退下來,也可以麻痹劉光琦和滑渙。
    充分考慮後,李純下旨由俱文珍來調查這個事件,有幾個朝官提出反對意見,都被李純擋回去了,讓很多人都錯以為皇帝偏向宦官。
    俱文珍作為宦官首領,又收了劉光琦和滑渙不少好處,調查的結果自然有利於劉光琦和滑渙,這也符合李純預期的情況。
    李純最後定下結論,鄭餘慶有些老糊塗了,所言不實,調查中沒有發現劉光琦和滑渙罪行,考慮到鄭餘慶以前也有功勞,撤掉其宰相之職,保留原來待遇,讓其退休。
    收到這個處理結果,劉光琦、滑渙歡欣鼓舞,自以為得計,貪婪之心更甚,賣官鬻爵、幹預政事更加過分。
    滑渙家裏簡直是門庭若市,跑官要官的,川流不息,滑渙是來者不拒。李純冷眼旁觀,看著他們蹦躂,就是裝著不知道。
    劉光琦主內、滑渙主外,兩個人相互勾結,聚攏了不少官員,所幸基本都是一些小官,朝中的老臣、一些有能力的大臣沒有參與其中。
    宦官頭領俱文珍也有介入,但是參與不深,隻是涉及其親友利益時,才向劉光琦打個招呼,賣官的事很少參與。
    李純看來,這個俱文珍還是有些大局觀,不是那種沒底線的人,不禁對這個大太監肅然起敬,這也減輕了後續處理此事的阻力。
    瘡長熟了總會破,就在很多人都不敢惹劉光琦和滑渙時,中書舍人李吉甫出手了。
    通過接觸和觀察,李吉甫認為李純是一個胸懷大誌的皇帝,定有解決宦官問題的想法,上次鄭餘慶之所以失敗,一是那時兩人的罪行還不大,二是鄭餘慶沒有提供證據,小打小鬧沒有用。
    李吉甫經過暗中觀察收集,拿到了很多劉光琦和滑渙賣官受賄的證據,然後把掌握的情況寫成奏折交給李純。
    奏折中把兩人貪腐的情況寫的很詳細,哪些人,什麽時候找他們,送了多少錢,得了什麽官都寫出來了,甚至對滑渙錢財藏匿的地點和金額寫的都很清楚。
    李純等的就是這一刻,暗自佩服李吉甫的心機深沉,手段老辣,幹脆就任命李吉甫全權徹查此事。
    李吉甫雷厲風行,立即采取斷然措施,帶人對滑渙的官衙和住所進行徹底的搜查,力求查出所有實證。經過仔細的搜查,李吉甫在滑渙的官衙和家裏搜到上千萬錢,遠超一個六品官的收入,坐實了他貪汙受賄的罪名。
    既然掌握了關鍵證據,李吉甫立即把滑渙關入牢中審訊,經過一番拷問,滑渙是竹筒倒豆子,全部招供,自然涉及到劉光琦和一大幫人。
    對於滑渙這種小官巨腐,李純毫不留情,勒令自殺,抄沒家產。對於涉及此案的其他人,按照罪行大小,由禦史台進行處理,對於其中的劉光琦和俱文珍,李純決定施展一下手腕,親自處理。
    李純派人將俱文珍單獨召到紫宸殿,把李吉甫關於此案的奏報給他看,俱文珍看到奏折的內容,額頭不禁流出汗來。
    一是宦官劉光琦在此案涉及很深,貪汙金額巨大;二是提及了自己也涉及此案,間接通過劉光琦、滑渙幫助親友謀取官職;三是上次自己調查兩人,什麽問題沒有,這次卻查出這麽嚴重的問題。
    俱文珍作為大太監,雖然經曆過很多風雨,但是這次自己也卷入此案,如何處理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俱文珍不禁躊躇起來。
    看到這裏,李純說道:“俱公公為朕立過大功,做事也很有分寸,朕一向看重你,此事涉及宮中的太監,作為大內總管,你看該怎麽處理?”
    俱文珍聽到李純沒有直接點出自己的問題,連忙借坡下驢,叩首道:“老奴禦下不嚴,約束不力,還請陛下責罰。”
    聽到俱文珍不提自己的事,李純也不捅破,說道:“俱公公快快起來,劉光琦犯錯,主要罪責在他,朕不會歸罪與你,今天既然請你來,就是聽聽你的意見,但說無妨。”
    俱文珍黯然說道:“當年擁立陛下,劉光琦也是有出力的,他犯錯是該責罰,老奴懇求饒他一命,其他聽憑陛下發落。”
    李純等的就是他這句話,於是說:“俱公公言重了,朕不是不念舊情之人,也不願濫殺,朕打算撤去他一切職務,趕出宮去。”
    俱文珍說:“謝陛下仁慈,劉光琦出去也沒地方呆,順宗皇帝的陵墓缺人看護,老奴建議讓他去那裏守陵。”
    李純道:“就依你所言,另外,俱公公年齡也大了,不宜再操勞,何不早點安享晚年?”
    俱文珍聽後,知道李純這是讓自己體麵退休,但是他哪裏肯輕易放棄權力,顯得猶豫不決。
    李純當即對李承閩使個眼色,李承閩趕忙拿來一個盒子給俱文珍說:“這是皇上賞你的。”
    俱文珍打開一看,盒子裏都是金銀珠寶,這是給他下軟招,如果自己不配合,李純可能就會對他來硬的,到時候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
    俱文珍也是一個聰明人,當即作出決斷,跪下拜道:“老奴謝陛下賞賜之恩,一切全憑陛下做主。”
    李純道:“俱公公也是立下大功的人,朕也不能虧待於你,另賞你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榮歸故裏。”
    俱文珍還能說什麽呢?該給的體麵都給了,皇帝也夠意思了,如果再不識趣,就是給自己添麻煩。得了榮譽,得了錢,手裏也有不少積蓄,還是按照李純的意思來吧,體麵退休、榮歸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