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強化相權

字數:3709   加入書籤

A+A-


    李吉甫也聽出來了,李純這是給兩個宗親台階下,也不便捅破,就說:
    “陛下英明,如果追溯過往,不知要從哪年哪月算起,今年清查完畢以後,就從今年算起,這樣大家都沒意見。”
    李純又說:
    “這次清查多出來的土地和人口,全部要按照標準收取賦稅,同時也要取締有些地方胡亂給平民增加的稅賦,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給底層人民減輕負擔。”
    李吉甫覺得李純已經考慮的比較周全,當即領命而去。
    李吉甫回去以後,首先派人到李諒和王士平原來庇護的地主那裏清查土地和人口,這些人還心存僥幸,又跑到兩個宗親那裏找關係。
    李諒和王士平上次被李純敲打以後,內心緊張的半死,哪還敢跟這些人沾上關係,命人將他們趕走。
    李吉甫還聲稱,哪個官員如果膽敢阻撓清查土地人口,甚至幫助他人隱匿,就派禦史台的人嚴查涉案的官員,隻要發現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在高壓態勢下,絕大部分人隻能老老實實配合朝廷的人口和土地清查活動,沒想到還是有人心存僥幸,企圖蒙混過關。
    前麵已經仁至義盡,敲打提醒到位,李吉甫這次就不客氣了,對一些參與隱匿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和官員施行重罰。
    李吉甫將那些隱匿的土地全部充公,隱藏的人口全部與地主脫離關係,對於涉案的官員交給禦史台嚴查,按照貪汙金額的大小分別予以撤職、流放,甚至判入監牢。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朝廷共多清查出土地近三千萬畝,兩百多萬人口,並取締了一些地方擅自增加的賦稅,雖然朝廷總的征收賦稅沒有增加多少,但是確實減輕了底層百姓的負擔。
    當然,由於還有很多藩鎮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所以這次的土地和人口清查,主要在朝廷能夠直接控製的區域進行,對於一些強藩隱匿的土地和人口,李吉甫也是無可奈何。
    總體來說,李純對於李吉甫開展的活動還是比較欣賞的,認為他剛柔並濟、恩威並施,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的,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
    針對藩鎮的影響,李純也沒幻想一次性就把問題徹底解決,等後麵削平藩鎮以後,再搞一次清查,就可以實現全國統一標準。
    土地和人口清查的事告一段落後,李純開始將精力放在朝廷的機構改革上。李純即位初期就發現朝廷的機構設置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因當時的事情比較多,時機不成熟,就暫時放下了。
    經過近兩年多的觀察和體驗,李純對唐朝的製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覺得可以首先對朝廷的中央機構進行改革。
    在唐朝的官製設置上,雖然官員由高到低設置為一到九品,但是對高級官員控製比較嚴,一二品的大員不輕易授予,給的也是一些虛職,純屬擺設。
    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加同平章事,履行宰相職能,卻隻有三品,和各部尚書、各地節度使差不多,沒有一點權威,純粹就是相當於秘書長,對皇帝的好惡依賴太大,不利於獨立開展工作。
    李純覺得要幹大事,就要依賴一大幫人才,各管一攤,協同配合,自己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製定戰略和重點工作上,沒辦法事事操心,其他的事務就是要放權給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讓他們大膽去幹,這樣才能多點開花、齊頭並進,開創大業。
    李純決定,首先對三省的機構進行改製,把頂層架構搭好,以後再逐步往下改革。
    強化中書省決策機構的職能,把中書省作為朝廷核心的議事和辦事機構,設兩個宰相,分任中書左丞、右丞,定為正二品官,配有三個光祿大夫,定為正三品官,五人以左丞為首,實行集體負責製。
    朝廷的重要事務,由中書省商議後,向皇帝提出意見,並由皇帝決策。中書省的兩個宰相由三品提升為二品,又增加了三個正三品的參政官員,地位大為提高,成為朝廷施政的中樞。
    尚書省的執行機構職能不變,六部仍為執行部門,各部尚書仍為正三品不變,尚書省設左、右仆射,仍為從二品,主要為虛職。
    門下省的審議機構職能不變,對中書省製定的意見進行審核,認為其不當的,可以駁回,並向皇帝反映,也可直接向皇帝提出施政的意見、建議。
    門下省設門下侍中一人,級別定為從二品,設門下侍郎一名,從三品,設三個青祿大夫,正四品,以門下侍中為首,共同發揮監督審議和參政議政的作用。
    對三省的機構改革,重點是加強中書省的權力,皇帝可以通過中書省來進行決策、推行重大事項,中書省也可以按照皇帝的授權,自行處理朝廷的一般事務,讓皇帝可以集中精力處理重要的事項。
    門下省繼續審議、監督、建議的職能,可以對中書省和六部錯誤的意見和政策進行糾偏,但實際上中書省的決策都是執行皇帝的意見,所以門下省實際作用有限。
    尚書省下屬的六部作為執行機構,是朝廷重要的辦事部門,必須執行皇帝和中書省下達的決策。
    經過李純的改製,中書省成為朝政運行的核心,左、右丞成為實職中品級最高的,實至名歸,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同平章事的官職以後僅留作虛銜賞給有功之臣。
    李純還籌劃撤銷宮內的內樞密院,單獨成立一個類似秘書處的機構,輔助自己處理事務,取消宦官參政的權力,一時還沒有合適人選,打算等到時機成熟再辦。
    朝廷官製改革,李吉甫和裴垍分別被任命為中書省左丞、右丞,兩人都是剛升為中書侍郎、門下侍郎不久,又被升為左丞、右丞,李純怕給他們升的太快,其他官員意見太大,就給他們先定為從二品,待以後合適機會再升為正二品。
    經過其他官員的推薦和李純的考察,李藩、權德輿、崔群被選定為中書省光祿大夫。光祿大夫作為中書省成員,配合左右丞一起處理政務,參與決策,是皇帝的重要參謀人員,也可以按照皇帝的指派,單獨負責某項事務。
    按照唐朝的慣例,官員升職要進宮向皇帝謝恩,中書省的五個官員升職後,李吉甫、裴垍和李藩、權德輿、崔群都深感皇恩浩蕩、心存感激,集體到宮中向李純謝恩。
    五人到宮中後跪下三叩首,齊拜道:“臣等感謝陛下鴻恩,定當為振興大唐盡心竭力,鞠躬盡瘁。”
    李純道:“五位愛卿請起,以後中書省就是我朝施政的中樞,你們的擔子很重,朕也是經過長期考察,認為你們五人能力突出、勇於任事,才讓你們擔此重任,希望你們在中書省能夠幫助朕謀劃全局、破解難題,把國家治理的繁榮昌盛。”
    李吉甫說:“陛下給予我們這麽大的恩賜,我等能力有限,卻獲此殊榮,甚為慚愧。”
    李純道:“古人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想幹一番大事業,急需賢才輔助,不光是你們,以後凡是有大才的人,中書省都可以挖掘推薦,朕都會委以重任。以後中書省就以李愛卿為首,裴愛卿為次,其他三人共同參與,謀劃政事,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
    裴垍說:“關於推薦人才,臣以為八司馬中就有一些人才,他們雖然犯了錯誤,但是已經深刻反省,被貶官外放兩年了,陛下可以酌情考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