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選賢任能

字數:4190   加入書籤

A+A-


    李純沉吟一下說道:
    “前段時間戶部尚書李巽曾跟我提到過,八司馬中的程異理財能力不錯,他想調上來;範希朝比較欣賞韓泰,覺得他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也想調上來;劉禹錫和柳宗元文聲、政聲都不錯,也可以使用。這樣吧,你們中書省的第一件事就是會同吏部,把這四個人先安排到合適位置。至於其他人,朕暫時還沒看到他們的特殊才能,先放一放,待以後再使用。”
    裴垍說:“陛下不計前嫌,皇恩浩蕩,臣替他們謝過陛下。”
    李純道:“目前朕急需人才,特別是經濟、政治、軍事上的人才奇缺,你們可以多留意、多推薦。”
    李吉甫說:“這些都是臣等職責所在,在朝政上,不知陛下想從哪裏重點抓起,我們好留意相關人才。”
    李純說道:
    “削平藩鎮,看似軍事最為重要,其實不然,朕認為經濟才是首要,隻有老百姓富了,國家有了足夠的財力,才能辦大事,國家才能真正變強,李愛卿前麵搞了些辦法,增加了一些賦稅,但是還不夠,還要從其他方麵下手,多管齊下,既讓百姓富起來,又能讓國家增加賦稅,才是個可持續的好辦法。”
    李吉甫說:“陛下提的要求很高,我等定會多方探討,拿出一個章程,不知陛下在經濟上有什麽思路。”
    李純說道:
    “兵部侍郎李絳、戶部尚書李巽,均在經濟上有獨到見解,你們可以跟他們多探討,搞經濟不要光盯著田賦那點錢,還要從鹽鐵茶酒方麵想辦法,更要在促進商業上采取一些措施。”
    李吉甫有點疑問:
    “鹽鐵茶酒方麵想辦法,我等還可以理解,曆朝均重農抑商,認為農業才是國家經濟的根本,商人不事生產,靠轉手買賣獲取重利,促進商業不是有利於商人盤剝嗎?”
    李純則說:
    “此乃大謬,商業的發達可以促進商品流通,生產者的產品可以很快賣出去,提高生產積極性,通過充分競爭,居民也能以合理價格買到商品。這樣一來,農工兩業可以積極生產,居民買東西更實惠,商人也可以獲利,社會總的財富增加了,國家可以征更多的賦稅。當然確實也有一些不良奸商,哄抬價格,謀取不義之財,讓不少人對商人嫌惡,這都是局部現象,不能因噎廢食。”
    裴垍說:“陛下說的,我們雖然還沒有全部理解,但是願意一步一步去嚐試,力爭把經濟逐步搞起來。”
    李純說道:
    “中國上千年的重農抑商政策,很多人對商業的認識存在偏差,也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你們可以分步來做,先做大家能夠理解的,見效快的。經濟的事先就這樣,下麵商議一下征召幾個節度使入朝的事。”
    李藩問道:“陛下,是想調幾個節度使入朝為官嗎?”
    李純道:“不是,我是想征召幾個節度使入朝覲見,以後成為慣例,各節度使要定期入朝覲見,增強朝廷對他們的控製。”
    李吉甫說:“其他節度使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幾個離心傾向較強的節度使恐怕會找借口不來。”
    李純則說:
    “朕就沒打算讓那幾個刺頭來,做事先易後難,先挑五個服從朝廷的節度使,讓他們下個月入朝覲見。先逐步把那些願意向朝廷靠攏的的藩鎮拉過來,讓大部分藩鎮服從朝廷的治理,然後再集中力量擺平那幾個頑固的藩鎮,必要時動用軍事手段,朕有信心實現天下一統。”
    李吉甫說:“陛下如果能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將是我朝大幸,也是不世之功,我等這就回去謀劃,擬旨征召五節度使入朝。”
    八司馬被貶以後,本以為皇帝恨死他們了,再沒有出頭之日,沒想到還不到兩年,朝廷就傳出聖旨,征召程異為戶部度支、韓泰為兵部郎中、劉禹錫為和州刺史、柳宗元為黃州刺史。
    四個人感動不已,沒想到皇帝還能啟用他們,非常當初後悔和王叔文一起阻止立李純為太子,從此盡心為朝廷辦事,報答皇帝的寬容愛護之心。
    辦完第一件事以後,中書省開始籌劃征召五節度使入京的事。李吉甫、裴垍和三個光祿大夫商議以後,覺得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東川節度使韋丹、恒海節度使程執恭、昭義節度使盧從史、淮南節度使王鍔一直忠於朝廷,接到征召的聖旨後,來京師述職沒有問題,給其他節度使做一個好的榜樣。
    經報告李純同意後,中書省正式下旨,要求五個節度使接到聖旨後立即入朝述職,並在聖旨中說明,隻是來京述職,報告任職的情況,體現對朝廷的服從之意,並無他事,打消五個節度使的顧慮。
    李純在處理朝政之餘,非常留意朝中的人才,以後可以安排在重要的崗位上,幫助自己治國理政。在中下級別的官員中,元稹和白居易表現非常突出,兩人雖然官職較低,但是敢於上書,對於一些大事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務實的意見和解決辦法,有思想、有見解。
    元稹和白居易又是當時有名的詩歌聖手,也會經常寫一些詩歌,獻給李純,雖然不乏一些讚美之詞,但是詩歌的水平確實好,李純非常喜歡。李純在前世的印象中,也記得兩個人是大詩人,政治上也有才能,所以就有了重用他們的想法。
    有一天,監察禦史元稹和左拾遺白居易先後向李純上書,元稹要求對加強對官員的巡查、監察,懲治奸邪之輩,白居易要求下去訪察民間疾苦,為朝廷施政提供參考。李純前段各項事務繁忙,和他們接觸和交流的比較少,這次有些時間了,就決定在宣政殿召見他們。
    兩人進宮後,向李純跪拜行禮,李純給他們賜座,讓他們匯報自己的想法。兩個人坐定後,李純認真打量了他們一下,元稹略微年輕,不到三十歲,英姿勃發,頗有倜儻的才子之氣;白居易略微年長,三十四五左右,成熟穩重,透著一股儒者風範。
    李純道:“兩位愛卿乃我朝兩位才子,朕非常欣賞,奈何政務繁忙,與爾等見麵交流的機會太少,今日要跟兩位愛卿好好聊聊,朕聽說白愛卿寫了一首《長恨歌》,元愛卿寫了一部《鶯鶯傳》,都是在民間廣為傳頌,一時洛陽紙貴呀。”
    白居易連忙說:“陛下謬讚了,當時微臣任周至縣尉,與朋友郊遊時,路過馬嵬驛,聊起玄宗當年事,有感而發,寫的有些唐突,還望陛下見諒。”
    元稹答道:“微臣也是憑著感覺隨便寫的一個小說,沒想到百姓們愛看,裏麵的內容有些孟浪了。”
    李純道:“不礙事,文學和從政並不矛盾,但是目前朝中積弊甚多,需要各位臣僚多花一些精力去解決,等形勢好些,你們再多寫點文學作品。”
    元稹答道:“微臣謹記陛下教導,微臣作為監察禦史,非常關注官員的風氣情況,今日就是要向陛下建議整頓吏治一事。”
    李純道:“元愛卿所言極是,我朝自玄宗皇帝以來,對官員的管控鬆弛,吏治腐敗、官員不作為的問題比較突出,朕也正想整治一番。”
    白居易說:“吏治腐敗是一方麵,還有一些官員胡作非為,不執行朝廷的仁政,隨意加碼,巧取豪奪,很多百姓深受其害。”
    李純道:“你們說的好,官吏履職是朝廷施政的根本,如果他們不作為、亂作為,貪汙腐敗,朝廷拿出再好的措施也沒用,兩位愛卿有何良策?”
    元稹說:“微臣想去劍南一帶進行察訪,查看那裏的吏治情況,如果發現貪汙腐敗和胡亂作為的的官員,當場搜集證據,向朝廷彈劾,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懲處。”
    白居易說:“微臣想去河南一帶微服私訪,體察民間的疾苦,找出地方上存在的弊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向朝廷提供建議。”
    李純道:“兩位愛卿的想法很好,朕非常支持,朕會讓中書省下旨,任命元稹為劍南巡察使,對西川、東川、山南西道的吏治進行巡察,對於欺上瞞下、貪汙腐敗的官員,徹查到底,收集證據,朝廷將嚴厲處置。任命白居易為河南采訪使,對黃河以南各州縣的施政情況進行認真的調查,對於掌握的問題,追根溯源,上書解決辦法,朕將認真采納。”
    元白兩人看李純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非常感動,均表示將認真完成朝廷賦予的使命,全力以赴,不負皇帝信任,而後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