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中秋詩會
字數:6939 加入書籤
在其中一個布告前的人群裏,有一位微胖的商人說:
“我們在洛陽做生意十幾年了,如果東都搬走了,朝廷機構和官衙也都搬走了,我的東西還賣給誰呀,我到時在夏原先開個分店試試水,好了我就搬,不行我就撤。”
還有一位老者說:“我在洛陽生活幾十年了,對這裏感情深,肯定不去,你們誰愛去誰去。”
又有一位中年人說:“看到沒,洛陽百姓隻有兩年的專屬權和兩年的優先權,前麵給機會不搬,後麵好地方可就被別人先挑走了。”
還有一位紳士說:“朝廷對洛陽人已經夠意思了,搬不搬隨意,想搬又有優惠措施,不錯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說:“不錯個啥,到夏原買地建房不要錢呀,我家窮,我們搬不起。”
一個中年儒生說:“新都以後是朝廷重點發展的地方,要當官的,做生意的,自然是要搬過去,畢竟機會多,普通百姓嘛,不去也罷。”
大家你一言我一嘴,議論了許久,終究是散了去,搬與不搬,各執一詞,最終還是自己回家拿主意。
離傳統的中秋佳節,還剩三天,加上後麵要舉辦發明大會,很多外地人來洛陽看熱鬧,洛陽繁榮了不少,街上摩肩接踵,呈現著最後的繁華。
遷都的大事辦的差不多了,李純也想放鬆一下,和大家好好過個中秋節,提前讓禮部尚書權德輿準備一下,邀請大臣來紫微城搞個熱鬧的中秋詩酒會。
都說唐詩宋韻,唐朝詩歌盛行,李純前麵一直忙於削藩、遷都等各項事,沒有閑暇。借這個機會,李純打算好好領略一下唐詩的韻味,讓朝中的才子們好好表現一番。
國家穩定了,人們的日子也逐步好起來,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洛陽人喜氣洋洋,賞菊花、吃月餅,好不熱鬧。
八月十五下午,洛陽紫微城,也是一團喜氣,禮部邀請了幾十個來洛陽的朝臣,舉行中秋詩酒會,聽說可以飲酒賦詩,大家都很有興致,而且還可以帶上家眷,受邀的大臣都是很高興的來參加。
中秋自然離不開賞菊,禮部和樞密院準備很多菊花,擺在紫微城各處,各種顏色,形態各異,煞是好看。
李純帶著眾臣在紫微城內到處走了一圈,賞看各種菊花和城內的景致,沿途還聊一些國事、家事,好不親切。樞密院在各個點位還準備了一些茶水、瓜果、點心,供各位人員品用。
走了一圈,李純帶領眾人來到城內的一個小廣場,那裏已經準備好了歌舞表演,李純和眾臣分列坐下,觀看歌舞節目。
崔群找來了皇家的梨園班子和歌伎舞姬,連續表演了好幾個節目,看的大家是賞心悅目,有的官員對著漂亮的舞姬看的入迷,還被自家的老婆掐了幾下。
歌舞結束以後,崔群讓各位先休息一下,半個時辰天黑以後,就開始參加詩酒會。官員們就三五一群,一起找個地方閑坐聊天,順便也互相拉拉關係,聯絡一下友情。
半個時辰後,天已經黑了下來,原來的小廣場已經重新布置停當,重新擺了一些桌子,按照尊卑次序大體圍了一個方圈,桌上擺上了菜品、瓜果、酒水,四周還點起了一些大的火燭,加上今晚是月圓之夜,場地倒是顯得敞亮。
李純到了洛陽不久,郭貴妃也趕過來了,這次和劉嬪陪著李純一起參加詩酒會。李純和兩個嬪妃自然坐到中間主桌位置,其他官員按照次序依次入座。
李純首先開口道:
“詩和酒是我們大唐的文化精髓,前段因為忙於國事,大家都很辛苦,今日朕借著中秋佳節,讓禮部搞了一個詩酒會,讓我們君臣都放鬆一下,樞密院也準備了一些好酒招待各位臣工。在這裏,朕首先敬大家一杯酒,感謝諸位臣工的辛勤付出,來,一起幹。”
各位大臣聽了都非常高興,一起幹掉杯中酒。
飲罷第一杯酒,李吉甫率先說:“其實這幾年最辛苦的是皇上,皇上帶著我們削平藩鎮、治理國家,日夜操勞,我們臣工也要敬陛下一杯。”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舉杯向李純敬酒,李純自然是高興的飲下。
權德輿說:“皇上,今晚這個詩酒會怎麽舉行,陛下定個規則吧。”
李純從容說道:
“規則朕早就想好了,我讓郭貴妃準備了一個木盒,盒子裏裝進了一些密封的紙片,紙片上都是今晚參加宴會人員的名字,每次由郭貴妃到盒子裏抓出一個紙片,打開以後是誰的名字,就要作詩一首,作的出,就算過關,朕會賞賜一個小禮物,作不出,就要罰酒三杯。”
聽到有彩頭還有懲罰,各位大臣紛紛來了興致,特別是那些文采比較好的大臣,都想一展身手。
李純說:“喝酒要喝三杯,朕再敬大家一杯酒,希望我們大唐以後更加繁榮昌盛,來,幹!”
大家喝完第三杯酒以後,李純就讓郭貴妃開始抓鬮定人。郭貴妃開始向箱子裏摸去,抓出一個紙片,脫口而出:“第一個是李絳”。
李絳平時善於寫文章,詩文水平一般,但是既然能通過科舉,也是有些底蘊的,仔細思考了一會,吟道:
共醉風光地,花飛落酒杯
且當金韻擲,莫遣玉山頹。
大家聽了以後,都慢慢品味起來,覺得還不錯。
李純道:“有點意韻,隻是今天可沒有飛花呀,應該李愛卿以前去過一個花多的地方,和哪個佳人去飲酒,至今仍在回味,嗬嗬。既然吟出了,趕快看賞。”
說罷,一個太監拿著一個紅色的信封遞給李絳,李絳有些意外,但還是揣進了懷裏。
郭貴妃緊接著又到木盒裏摸出一個紙片,李純打開一看,說:“是元稹,朕今天要聽聽你的佳作。”
元稹是寫詩的高手,不慌不忙說:“今天是中秋節,是賞菊花的日子,微臣就以菊花為題,作詩一首”,然後吟道: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樞密使崔群說:“這首寫得好,非常應景,又引入了陶淵明的田園意境,結尾也換一種方法讚美菊花,好詩。”
其他眾臣也紛紛稱讚,李純也覺得寫得好,立即讓人也遞過去一個紅色信封。
郭貴妃接著摸出紙片,結果第三個人是裴垍。
裴垍有點意外,沉吟了好一會,不知是緊張還是沒準備,竟然沒吟出來,十分尷尬。
李純笑道:“裴愛卿忙於政務,詩文生疏了些,情有可原,不過按照規矩還是要罰酒三杯。”
裴垍拱了拱手,然後悶頭連喝三杯酒,喝得有點嗆。
為了緩解一下略微尷尬的場麵,李純就說道:“眾位愛卿很多會寫詩,朕也不能落後,今天也借機賦詩一首。”
眾人都有點驚喜,沒想到皇上也要吟詩,就打起精神聽。
隻聽李純吟道:
朕亦好詩亦好酒,自比才高有八鬥。
作詩半天僅一句,酒喝二兩就上頭。
吟罷,自己笑了起來,郭貴妃和劉嬪也跟著笑了起來。
眾人也被逗樂了,沒想到皇上還能這麽幽默一下。
李純自己心想,雖說唐朝詩人眾多,自己的文學水平也不差,寫詩填詞的也會些,比起元稹、白居易自然差了點,比起李絳等人還是有底氣的,今天中秋聚會,就是讓大家愉快一下,搞個打油詩活躍一下氛圍,也把裴垍的小尷尬掩蓋過去。
大家笑罷,李純讓郭貴妃接著摸,這次摸出的是白居易,李純倒是想看看當朝第一詩才,有何佳作。
隻見白居易起身後,不慌不慌不忙說道:“今天陛下在紫微城舉辦詩酒會,臣就以紫薇花為題,作詩一首”
於是從容吟道:
絲綸閣下文書靜,鍾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李純聽罷,確實不錯,別有一番韻味,白居易的文化底蘊紮實而深厚,其他大臣也是紛紛叫好,太監自然是趕緊把信封奉上。
就這樣,詩酒會搞了兩個多時辰才結束,大部分人都順利作詩,領到一個紅色信封,少數人吟不出來,喝了三杯酒,總體氛圍寬鬆愉快,大家覺得這個詩酒會很有意義。
元稹等人回去以後,連忙打開紅色信封看,隻見裏麵是一個粉色的厚紙片,上麵寫著:
“可憑此片到樞密院選取一個價值三兩銀子的禮物。並在下麵注解:樞密院有好幾種禮物,個人後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到樞密院選擇領取。”有點類似後世的代金券。
元稹等人感慨,皇上可真會搞創新,可以自己挑禮物,上下兩相宜,真好,可以回去讓夫人好好挑選一下。
中秋節結束,工部就忙起來了,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發明大會的事情。工部尚書柳晟和侍郎劉元景,一起來到紫微城,向李純請示發明大會的籌辦事宜。
柳晟說:“陛下下旨以後,很多百姓踴躍參加,共有一百多人,都需要現場演示,需要的場地較大,所以臣等選擇在洛陽東門外,選擇一片空地,搭了一個台子,四周圍了一下,陛下要不要去看一下。”
李純說:“場地你們定就好,朕到時自然過去,也邀請一些大臣過去助陣一下,參加人員要搜身,不能攜帶利器,現場的安全和保障工作,你們要細致的考慮,人不夠的話,可以跟崔群商議,從樞密院派人過去。”
柳晟說:“不知陛下對發明大會的舉辦,有什麽要求?”
李純道:“搞發明創造,是為了國計民生,不是為了搞花架子,所以你們要篩選,把有實用價值的發明放在主要位置,到時你們要選出有價值、有創新的十個發明,其中再選出三個最好的,發一些獎品,或者招入朝廷任職。”
柳晟說:“臣前麵已經按照陛下的要求準備了,陛下的那件展品,艾笛聲也準備好了,現場演示沒有問題。”
李純道:“好,為了表示朝廷的重視,明天上午首先展示朕那個器件,然後展示其他的,到時大會你來主持。”
第二天上午,洛陽東門外,聚集了很多百姓,都想看看所謂的發明大會,有什麽稀奇玩意。
工部用木柵欄圍成一個廣場作為展區,百姓可以隔著柵欄觀看。展區前方搭了一個五尺多高的台子,作為皇帝和諸位大臣的觀看區。
由於參展人員較多,工部決定采取分批展示的方法,逐個進行演示。
時辰到了,人員也到齊了,李純示意開始。
柳晟首先站出來。大聲說道:
“皇上自即位以來,我朝發展日益繁盛,需要各方麵的人才。皇上非常重視民間的能工巧匠,希望工匠們能夠製作出一些創新實用的器件,可以生產製作出更多更好的東西,更好的滿足國家和百姓的需求。我們工部按照皇上的要求,舉辦這次發明大會,希望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絕活,最好的前十名,朝廷會有豐厚賞錢,前三名,還可以進入工部或者匠作監。為了鼓勵大家發明出好東西,皇上也命人製作了一個物件,第一個展出,現在請皇上敲鑼開始今天的發明大會。”
隻見一個太監拿來一麵銅鑼,一個宮女拿來一個鼓槌,李純站起來,對著銅鑼用力敲了一下,“砰!”的一聲,大會開始。
隻見在柳晟說話的功夫,早就有有人搬來一堆東西在組裝,先是一個正燒火的鐵爐子,上麵放著一個密閉的大鐵壺,鐵壺前麵有個噴嘴,對著一個葉輪,葉輪的一頭有個凸軸,凸軸連著一個粗木杆,木杆的一頭是個木杵,下麵是個石臼,石臼裏麵是一些稻穀。
隻見爐子裏的火越燒越旺,鐵壺裏的水開始沸騰,從噴嘴裏噴出白色熱氣,開始較少,後來越噴越多,吹動了葉輪,葉輪開始轉動,帶動凸軸轉動。
當凸軸壓向木杆時,木杵被壓起來,凸軸轉過去後,木杵落下來,砸向石臼裏麵的稻穀。後麵噴出的熱氣穩定了,在葉輪和凸軸的帶動下,木杵均勻的砸向石臼裏的稻穀。
官員和百姓們看明白了,這不就是舂米嗎?水壺靠著燒木材,噴出熱氣,可以帶動木錘自動舂米,真是稀奇,百姓們發出嘖嘖讚歎。
看了約一刻鍾,柳晟感覺大家也看明白了,就讓人滅火撤去這個自動舂米的機器。
李純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大唐臣民們,勞動人民太辛苦,朕發明這個舂米機,就是想減輕人的勞作,讓機器幫人們幹活,這個機器還不完善,還可以繼續改進,不僅可以舂米,還可以織布、拉車,其他人也都可以發明出好的東西,讓更多的機器幫人幹活。”
官員和百姓們聽了,覺得這個主意真好,能夠見到皇帝聽到他講話非常不容易,大家非常興奮,一片鼓掌叫好,李純揮手致意一下,又讓柳晟繼續展示其他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