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征服新羅

字數:6656   加入書籤

A+A-


    劉光顏並不急著接戰,一方麵命令部隊休整,補充糧草彈藥,一方麵派人向武元衡報告情況,派出其他兵力進擊。
    新羅軍據河防守,又有兵力優勢,劉光顏知道單靠3萬鎮北軍想要順利渡河是很難的,反正他的任務是牽製敵軍,所以並不著急。
    為了騷擾新羅軍,鎮北軍沿河設置了一些炮兵陣地,隔河對著新羅軍進行炮擊,炸得新羅軍死傷了不少人馬。
    鎮北軍還征集了一些民船,派出少量部隊乘船向新羅方向出擊,還未靠岸,新羅軍就射箭反擊,唐軍順勢撤回。
    就這樣折騰了十來天,唐軍不斷作出要渡河攻擊的架勢,新羅軍主力都被吸引在浿江沿線,動彈不得。
    劉光顏提前將情況報告給武元衡後,武元衡立即派平東軍、興中軍,從登州乘船向新羅的西海岸進發。
    十幾天後,唐軍的船隊到達新羅的漢州(今韓國首爾)以西的仁川一帶,此地隻有少量的新羅軍,在水軍炮火的掩護下,兩支唐軍順利登陸。
    唐軍在仁川登陸後,兵分兩路,興中軍向北進發,準備會同鎮北軍消滅浿江沿線新羅軍。平東軍沿著海岸線,向南水陸齊攻,向新羅的都城金城(今韓國慶州)進發。
    嚴秦率領的興中軍早就憋著一股勁,前兩年眼睜睜看著別的部隊作戰立功,興中軍隻能幹著急,這次逮住機會準備大幹一番。
    興中軍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沿途掃蕩前進。浿江防守的新羅軍得知後路被斷,非常恐慌,留下4萬人守江,集中6萬精銳向南突擊,準備以優勢兵力擊潰興中軍。
    元和九年六月,興中軍與反擊的新羅軍在沙裏院遭遇,發起了沙裏院之戰。新羅軍以6萬對興中軍3萬,雖然有人數優勢,但是打仗不是這麽算的,興中軍人員裝備齊全,沒有任何損失,士氣正旺。
    兩軍遭遇後,興中軍對著新羅軍就是一陣炮火打擊,炸的新羅軍死傷慘重,兩軍相接以後,唐軍的火槍密集射擊,新羅軍根本不是對手,少量的弓箭被壓製,刀槍根本無法近身,隻有被動挨打的份。
    打了幾個時辰,新羅軍損失近兩萬人,支撐不住,隻能北逃。
    北邊的劉光顏也沒閑著,看到大股的新羅軍南撤,知道南線得手了,自己也不願意讓別人全得戰功,決定也發起攻擊。
    此時,鎮北軍已經搜集到了足夠的船隻,先是以炮火開路,對著河岸的新羅軍一陣猛轟,打的新羅軍紛紛後撤,唐軍的運兵船迅速開動,船上的唐軍用火槍朝南岸射擊,發現河岸有抵抗的新羅軍,就集火射擊。
    在唐軍的暴力強推下,新羅軍的浿江防線迅速崩潰,紛紛後撤。登岸的鎮北軍,追著新羅軍猛打,待鎮北軍全部渡江後,新羅軍早已支持不住,集體南逃。
    北逃和南逃的新羅軍在浿江以南的鬆林鎮匯合,鎮北軍和興中軍將他們團團圍住,頗有泰山壓頂之勢。
    為了體現人道精神,唐軍決定先對新羅軍勸降,隻要新羅軍肯投降,絕對不傷其性命,主動投降的將領還可以授予官職,如拒不投降,唐軍將全殲被圍的新羅軍。
    新羅軍已經領教了唐軍的槍炮火力,幾個新羅將領商議了一番,認為投降可以保命,還有機會做官,決定還是向現實低頭,向唐軍投降。
    十萬新羅軍,新羅連續打擊,逃到鬆林的隻有不到七萬,其中很多還帶著傷,除了投降也沒有出路了。
    兩軍押著這些俘虜向南進發,到達漢州後,鎮北軍停止前進,負責留下收容改編俘虜,清理新羅北部區域殘餘的敵軍,興中軍則繼續向南進發,準備會同平東軍進攻新羅國都金城。
    平東軍沿著海岸線向南、向東進發,一路並不戀戰,隻攻打沿海幾個重要城市,然後就直撲金城,陸上的其他城鎮,留給興中軍攻取。
    7月下旬,平東軍憑借戰船的海路優勢,順利到達金城以東海岸,登陸後經過一番激戰,打退出戰的新羅軍,將其逼回城內。
    興中軍先後打掉沿途幾個敢於抵抗的城鎮,其他的新羅軍發現不是唐軍的對手,先後向新羅的西南部重鎮光州聚集。
    光州守將樸永泰認為,平東軍已經從海陸往金城進攻,如果讓興中軍拿下光州,兩軍合攻金城,新羅危矣。
    由於其他城鎮都守不住了,新羅西南部的所有軍隊約4萬人,全部匯聚到樸永泰的旗下,希望在他的指揮下能夠擋住興中軍。
    樸永泰一方麵加固城牆,一方麵囤積物資,為了鼓舞士氣,他還命人找來兩塊大白布,上麵分別寫著“誓守光州”,“死戰到底”。
    樸永泰將這兩個標語,掛在唐軍最有可能攻來的北門,既是給自己人打氣,也是想嚇阻唐軍。
    興中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的新羅軍莫不望風而降,到了光州,發現這裏的城池堅固,兵力眾多,城門上還掛著很有氣勢的八個大字。
    嚴秦想,都說新羅棒子大舌頭,敢吹敢說,今天就要看看光州這些新羅軍的戰力如何,當即命令部隊擺開陣勢,準備強攻光州城。
    嚴秦采取圍三缺一的方式,將光州的北、西、南三麵為主,但是留出東門不管,削弱新羅軍的抵抗意誌。
    嚴秦部署完畢後,對著北門開始大規模的炮擊,那兩塊寫著標語的白布,最先遭殃,很快就被炸掉,對新羅軍的意誌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炮擊一天後,興中軍在城北轟出一個巨大的缺口,然後就地宿營一晚,準備第二天發起攻擊。當夜,唐軍營地布置的比較嚴密,防止新羅軍偷襲,沒想到新羅軍竟沒敢來。
    既然新羅軍不來,興中軍就要來了,第二天上午,興中軍第一波攻城部隊,從缺口衝進去,與守城的新羅軍展開激戰。
    剛開始,新羅軍仗著人多,互相鼓舞著抵抗唐軍,在缺口處阻擋了唐軍一陣。嚴秦緊接著派出第二波攻城部隊,加大攻勢。
    新羅軍的弓箭大刀,哪裏能夠擋得住唐軍的火槍,先後有很多新羅軍身上被打出血窟窿,把其他新羅軍嚇壞了,開始不斷後撤。
    嚴秦再派出第三波攻城部隊,對城內的新羅軍展開猛烈的攻擊,逢人便射,遇人便殺,檢驗一下新羅軍到底能不能死戰到底。
    城內激戰的時,嚴秦早已派出一支約5000人的部隊,轉移到光州城東十裏處埋伏,到時候對出逃的新羅軍進行二次打擊。
    興中軍隻派了1.5萬人進城,就把城內的新羅軍打的滿地找牙,哭喊著往城東湧去,樸永泰派人阻攔,毫無作用,潰兵湧出東門一路向東逃跑。
    樸永泰一看跑了那麽多部隊,自己也不願做替死鬼,也在一百多親兵的保護下,腳底抹油,往東逃去。
    嚴秦豈會讓這些新羅軍逃走,留下5000人肅清城內殘敵,自帶剩餘2萬人追過去。
    新羅軍看到唐軍追過來,都嚇壞了,扔下兵器鎧甲,玩命的往東跑,可是沒跑多遠,前麵就響起了槍聲,跑在最前麵的新羅軍紛紛倒斃身亡。
    前有阻截,後有追兵,把這群新羅兵嚇壞了,紛紛跪求樸永泰投降,給新羅留點種子。
    樸永泰心想你們算啥種子?孬種!但是一想,正好可以借坡下驢,含淚答應了士卒們的請求,讓人打白旗投降。
    就這樣,隻經過一天的戰鬥,興中軍拿下了光州,俘獲了3萬多新羅軍,所謂的“誓守光州,死戰到底”,完全成了一句笑話。
    連最大的光州都投降了,沿途其他新羅守軍也是望風而降,興中軍一路進展也比較順利,於8月中旬到達金城以西。
    興中軍達到後,會同平東軍將金城團團圍住,兩軍準備完畢後,對著城內就是一陣猛轟,連續打了三天,才派人要求新羅投降。沒想到新羅人借口天時不好,說十天以後是黃道吉日,才可以投降,暫時不能投降。
    兩個主將知道,新羅人玩這種把戲,純粹就是以拖待變,還幻想著新羅的勤王部隊過來解圍。
    唐軍也不客氣,第二天就對著西門和東門連續猛轟,炸倒城門後,大軍直接往城內衝擊,進城後大殺四方,隻要是敢於抵抗的新羅軍格殺勿論。
    新羅軍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大批人員戰死或投降,剩下的紛紛朝王宮跑去。唐軍將王宮團團圍住,再次要求新羅人投降,這次新羅人很幹脆,立即讓人打白旗投降。
    嚴秦和田弘正一陣冷笑,投降還要找個黃道吉日,都是找借口的扯淡,破城之日就是投降最好的黃道吉日!
    兩軍後麵還要打扶桑,沒工夫跟他瞎耗,早點結束戰鬥為宜,立即命人受降。待兩軍拿下金城時,鎮北軍也已經掃清新羅北部各州,新羅算是全部拿下。
    按照武元衡的要求,平東軍派人乘船將新羅國王金敬熙和家人送到登州,交給武元衡,再由武元衡派人送到長安。平定新羅以後,三軍按照李純提前的安排,由鎮北軍鎮守新羅,興中軍和平東軍則將匯合平海軍,則繼續進攻扶桑。
    在興中軍和平東軍圍攻金城之前,田弘正早已派人將情況匯報給武元衡,武元衡調度平海軍在翁洲(舟山)做好進攻準備。
    待兩軍拿下金城後,確定了進攻扶桑的日期,再次派人將情況報告給武元衡,武元衡命令平海軍在兩軍在北線發起攻擊後十天左右,在南線渡海攻擊。
    9月初,先由平東軍率先發起攻擊,拿下對馬島,兩軍在對馬島集結,準備以對馬島為跳板,進攻扶桑本土。
    非常不巧的是,唐軍遇到風暴,船隻難以航行,居然被困在了島上五六天,眼看食物就快吃完了,風暴才算停息,平東軍抓緊從新羅運來一批物資補充,才算渡過危機。
    照例,首先還是平東軍利用戰船優勢發動攻擊,平東軍的船隊向東南直趨北九州。
    北九州是扶桑在西部的門戶,也是與新羅海上運輸的重要港口,扶桑國得知唐軍進攻新羅時,已在這裏布置五萬多的兵力進行防守,準備對抗唐軍的進攻。
    平東軍統領田弘正認為,憑著唐軍的堅船利炮,扶桑軍根本不夠打的,任你怎麽反抗,還是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唐軍接近北九州海岸線以後,對著敵人的堡壘就是一頓猛轟,令人驚奇的是,扶桑軍居然沒有任何反應,任你怎麽轟,始終沒有人進行反擊,似乎所有人因害怕而躲了起來。
    打了好一陣,扶桑人還是沒反應,平東軍就派人乘小船登陸,平東軍一部分先頭人馬剛登陸,扶桑人像是突然蘇醒一樣,集體從房屋後麵竄了出來,拿著大刀長槍,向唐軍衝來。
    登陸的唐軍連忙舉槍射擊,一部分扶桑人中彈倒下,但是這些人悍不畏死,繼續向唐軍衝鋒。唐軍第一批登陸的不到兩千人,衝過來的扶桑軍超過兩萬,而且這些扶桑軍拿著盾牌,穿著盔甲,也能減少子彈的殺傷力。
    剛開始,雖然扶桑軍死傷較多,但是源源不斷攻擊過來,在氣勢上壓倒了唐軍。船上的炮火急忙向扶桑軍方向射擊過去,但是由於兩軍已經很接近了,不能大膽射擊,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眼看扶桑軍就要衝到身邊,唐軍逐漸喪失了火力優勢,一些唐軍急忙登上小船,向海裏的平東軍船隊劃去。有些反應慢的,被扶桑軍糾纏住,沒有逃脫,大都被扶桑軍擊殺,少部分被俘虜。
    第一波兩千人的登陸梯隊,隻逃回了一千人左右,剩餘的一千人,約七百多人是被殺,被俘三百人左右。出師不利,反被扶桑軍擺了一道,田弘正的肺都快被氣炸了,但是繼續攻擊也是勞而無功,平東軍隻能返回對馬島。
    因為平東軍和興中軍在對馬島曾被風暴困了幾天,田弘正估計南線的平海軍過兩天就會發動攻擊,所以幹脆暫時休兵,和嚴秦共同考慮破敵之策。
    經過他們派人在周邊區域認真查看,發現在對馬島南邊,北九州西麵的海上有個島嶼,叫做壹岐島,此島離海岸線更近,而且對麵的唐津是一個小城,扶桑軍隻有兩千多人駐守,比較好攻取。
    結合平海軍將要進攻的情況,兩軍決定分兵突擊,由一半的平東軍在北九州海岸線牽製扶桑軍主力,然後由另一半的平東軍用戰船運送興中軍先占領壹岐島,而後從壹岐島向唐津附近海岸登陸,拿下唐津後,兩軍會攻北九州。
    平海軍統領李元奕按照武元衡要求進攻扶桑的的時間,提前了五天從翁洲出發,一路向東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曾一度迷失方向,還好有司南的幫助,堅持向東航行,大概航行了6天,終於在9月中旬在扶桑的薩摩(今日本鹿兒島)一帶登陸。
    一直以來,扶桑與大陸連接的紐帶是北九州,基本都是先從北九州到新羅,再從新羅到唐朝,隻有少數航行經驗比較豐富的船隻,才會從九州島西部乘船直接去唐朝。
    所以,扶桑將防守的重點放在了北九州,在薩摩一帶隻有不到一萬人,而且防守鬆懈,被平海軍輕鬆擊敗,隻用了三天就占領了薩摩城,然後水陸共進,向北進攻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