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四地改襄
字數:6292 加入書籤
尚比尼說:“論恐勒和赤鬆巴兩個莽夫都是吐蕃的敗類,小王願意出兵,配合朝廷掃平這兩個小國,讓吐蕃所有子民納入朝廷的統治。”
李純道:“這樣吧,後麵朝廷重新設立四個都護府,直接統治四個羈縻地區,你們這些小王都要去掉王號,由朝廷重新選拔官員,按照內地襄人模式進行治理。元稹按照這個內容製定一個詔書,讓四個宣慰使送到四個羈縻地區的各小國,是叛是降,讓他們自己選擇。”
元稹說:“陛下言之有理,如果他們主動交出權力還好,如果膽敢反叛,朝廷再派兵消滅不遲。”
方向議定以後,元稹按照李純的旨意,派四個宣慰使向各小國發出詔書。大部分小國都知道唐軍的厲害,哪敢拒絕,而且給予他們襄人的身份也是好事,沒理由反對,所以都回複同意朝廷的意見。
黠戛斯可汗阿熱布通認為,自己的部族遠離唐朝,不需要什麽襄人的虛名,要讓出權力,接受唐朝的直接統治,更是讓他心疼,轉念一想如果硬拚估計是打不過唐軍,反正黠戛斯是遊牧民族,惹不起躲得起,幹脆帶著部族一路向西遷移征戰,跑掉了。
吐蕃小王論恐勒認為,當初自己被唐軍利用了,辛苦打回來隻剩雅魯藏布江一帶的領地,現在又要交出來,什麽襄人、夷人的,有什麽鳥用,漢人有高原反應,估計也打不過來,還是繼續當自己的國王愜意,直接拒絕朝廷的意見。
象雄小王赤鬆巴認為,唐軍利用論恐勒覆滅了吐蕃政權,自己作為讚普後裔,好不容易保留點家底,怎麽可能輕易交出去,我們就是吐蕃人,不稀罕襄人的稱號,象雄天高皇帝遠,有種就打過來,也是直接拒絕朝廷的意見。
元和十五年六月,各小國的意見全部匯總到朝廷,李純對這個結果並不感到意外。李純認為其他地區都被唐軍打服過,隻有這三個地方仗著地勢偏遠,沒有受過唐軍的打擊,還敢張狂一下,必須要施以顏色。
李純和元稹、範希朝商討了一番,決定在四個羈縻地區設置都護府,直接將四個宣慰使改為都護,仍為正四品,再增加一些屬員,由軍事部派兵護送他們到四個地區就任,負責直接管理四個地區。
鑒於西域、南詔比較恭順,回鶻的黠戛斯逃跑,其他部落願意接受統治,軍事部各派六千人護送三個都護赴任,沿途如有反叛力量就地消滅,安穩護送到位後,留下三千人,作為都護直接掌握的兵力。吐蕃有兩個刺頭需要討平,由鎮蕃軍派出一萬人,土渾、康巴各派出三千人,跟隨吐蕃都護討平兩個小國。
任命四個羈縻地區的都護以後,李純認為肅慎都護府經過五年左右的持續開發,已經增加了大量的人口,特別是漢人的數量增加顯著,完全可以單獨設立成道,否則也會跟新設的四個都護混淆。
七月份,朝廷正式下旨,肅慎都護府脫離遼桓道,升級為肅慎道,升鬆州為鬆濱府,作為肅慎道的首府。相應的,李聽由從三品的肅慎都護升為正三品的肅慎巡撫,其他官員也同步官升一級,與道的官員級別相對應。
同步,取消十年以下人員的流放,十年以上的流放人員全部送到小興安嶺和威虎嶺以東的勃州、寧州、漠州,肅慎道其他七個州府全部改為百姓的居住地,那些還在流放期的犯人,滿了期限就可以轉為當地普通百姓。
肅慎道的建立,提升了該地的地位,和其他各道一樣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官員也都跟著晉升,肅慎道的官員自然是喜上眉梢。嫩江流域停收流放人員,放開給無地漢人墾荒後,又引來不少無地漢人到肅慎墾荒,肅慎道也逐步改變了流放地的麵貌。
作為肅慎道的主官,李聽也是感慨萬千,經過一係列的打拚,終於讓肅慎地區成為正式的道級行政區,自己也終於再上一個台階,成為正三品的大員。
看著劉光顏、田弘正、張茂昭、李聽先後走上正三品的巡撫崗位上,當初選擇留在部隊任職的李愬、高霞寓、嚴秦、烏重胤都有些後悔。
當時明明有一個走上正三品的機會,他們偏偏選錯了方向,雖然朝廷照顧給了個從三品,但是位置還是正四品,再想進步就很難了。這四個軍團統領先後向軍事部表達想法,就是以後如果有機會,也想往行政方向發展,軍事部又把他們的這些想法匯報給李純。
李純也覺得他們幾個有點虧,當初都第一次對外戰爭中立過戰功,因為職位有限,多年以後還待在軍團統領的位置上。考慮到即將展開第二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如果他們再立新功,完全可以直接授予正三品的官職。
四個都護帶著屬員,在唐軍的護送下一路向著四個地區進發,帶著兩個使命,一是要掃平沿途的反叛勢力,二是要選擇合適的地方作為都護府駐地。
回鶻都護閆震在6000鎮胡軍的護送下,往回鶻的腹地進發,沿途的幾個小國,在元和八年都被唐軍教訓過,知道唐軍惹不起,一路上非常配合,還送了不少牛羊作為贈禮。
黠戛斯可汗阿熱布通在唐軍來之前就帶領部眾西逃了,往西一路兼並了不少小部落,反而壯大了,在額爾齊斯河中上遊一帶建立了吉利斯汗國,一時得意洋洋。
閆震也不搭理黠戛斯的西逃,既然想當夷人,就去當夷人吧,以後有他們後悔的時候。
閆震轉了一圈,最後在回紇與仆骨之間選定了都護府的駐地,此地位於克魯倫河邊,北依肯特山,南通蘇尼城,可直達媯州,既便於對回鶻的統治,也便於和內地的溝通,便組織人員在此築城。
閆震懷念西漢時期出使匈奴的使節蘇武,就將此城命名為蘇武城(今蒙古國溫都爾汗附近)。
看到回鶻人整體還算配合,閆震就讓多餘的3000鎮胡軍返回,自己帶著屬員和3000直屬團,開始忙著築城、招徠居民,更重要的是領地的劃分和人事安排。
回鶻都護府管轄的領地,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貝加爾湖,西北到唐努烏爾山,將黠戛斯排除在外。
閆震出發之前,朝廷已有人事上的安排,四個歸順唐朝的小國,一個小國分為二兩到三個領。
每個領設管領一職,定為正七品,作為領的最高長官,再設置領監、領丞、領尉、領學,組成各領的五人政務會。
各領的官員、屬員全部由回鶻人擔任,各領的五人政務會人員由都護府任命,其他屬員由各領任命。
原來歸降的四個小王,優先選四個領的管領,甚至可以向都護府推薦各領的官員,由都護府審核同意後,予以任命。
這樣一來,其實朝廷主要掌握都護府及駐地城市的權力,各領的權力實際上依然在回鶻人自己手裏,隻是進一步拆分,主要官員由朝廷派駐的都護府任命。
在經濟上,各領每年將收入的三成上繳都護府,其餘的留作自用,都護府不作幹涉。
都護府將轄區內所有的回鶻人劃為襄人,統一定為回鶻族群,由各領的領丞負責與都護府的民政局接洽,辦理各領居民的戶口本和身份牌。
轄區內落實華襄分治的措施,如華襄禁婚、襄人任職七品以下、回鶻襄人不得出都護府轄區,也不得允許境外的夷人進入,如確有需要,須經都護府同意後,回鶻襄人才能出入境。
經過一番運作,原來的四個小國被拆分為十個領,被稱為回鶻十領,各領官員由都護府重新任命,並向大唐效忠,正式成為唐朝的直轄領土。
按照要求,回鶻人的姓名也要改成複姓四字,由於大部分回鶻人和漢人接觸很少,實際上是另起一個四字漢名,原來的回鶻名可以保留,作為族群內部使用。
回鶻人正式劃為襄人後,除了有少量限製以外,其他方麵和華人差不多,享受同等的財稅政策,維持著半自治狀態。
蘇武城建立以後,不斷有漢人和回鶻人到此定居,漢人將內地的產品運到這裏出售,再購買當地的馬匹、牛羊到內地販運,活躍了當地商貿,回鶻人不需要再遠赴蘇尼城交易。
甚至有些漢人在當地辦起了皮革、毛紡之類的工廠,還開設了一些餐館、旅店、雜貨店,吸引了不少回鶻人前來務工、購物,蘇武城逐漸成為一個活躍的塞外城市。
安西都護齊茂林,也帶著六千護兵,從沙州向西域進發,軍事部考慮到後續鎮西軍要參加遠征,就從秦隴道的地方兵力中抽調三千人,配發燧發槍,作為安西都護府的直屬團,另外從鎮西軍抽調三千人作為先頭部隊參與護送任務。
齊茂林一行沿途受到西域諸小國的歡迎,一直行進到天山北坡的車師前部一帶,選擇在頭屯河西岸建城,取西域歸化唐朝之意,命名為歸化城(今新疆昌吉市)。
齊茂林選擇在歸化城建立安西都護府有兩點考慮,一是唐朝已經規劃遠期通往西域的鐵路,元稹要求他在規劃路線上選址建城;二是歸化城位於天山北坡,降雨加上天山融雪,水源相對豐富,周圍適合開墾為耕地。
綜合考慮,齊茂林認為歸化城是西域都護府的理想駐地,以後交通方便、糧食充足,繁華起來指日可待。
安西都護府的邊界,朝廷已有定論,西到蔥嶺,南到昆侖山,東到古玉門關,東北到阿爾泰山,西北到阿拉套山。
齊茂林認為,西域境內小國林立,沒有必須要再大規模的拆分,僅將較大的龜茲和車師後部一分為二,其他的小國就地改為領,共設了十二個領,稱為西域十二領。
根據改製需要,原來設置的伊州、西州,還有其他小國,都改成了領,各領的五人政務會成員,盡量保留各地原來的官員,但是必須要由安西都護府重新任命。
相應的,西域人也全部改成了襄人,劃分為西域族群,每人也要起一個四字的襄人姓名,製作綠色的襄人戶口本和身份牌。
沒想到在確認襄人身份時,起了一些風波。原來在西域的綠洲地區,早先曾經有一些漢人移民到此,這些人和當地人通婚以後,身份長期遊離在漢人和西域人之間。
原來還區別不大,現在突然都被劃為襄族,這些人認為自己是漢人,應該被劃為華族,紛紛跑到歸化城的安西都護府反映情況。
齊茂林接到這些情況後,認真思索了一番認為,關於境外漢人的身份問題,朝廷在元和十二年就已經下旨明確,三年內境外的漢人必須回到唐朝境內認祖歸宗才能劃為華族。
現在已經超過三年,這些人也沒回去認祖歸宗,繼續留在西域當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可能靠臨時抱佛腳來改變身份。
齊茂林也考慮到,這些人畢竟也流著華夏的血統,如果把他們跟西域土著居民一樣對待也不合適,就想搞一些變通之法。
經過仔細考慮後,齊茂林決定將這些具有漢人血統的西域人劃為西域族群中的周襄族,意為這些人為周朝遺民的後代,因久居異域成為了襄人。
對於周襄族,西域都護府予以照顧,在有周襄族居住的原伊州、西州、車師前部、車師後部設立的幾個領,官員和公職人員優先選用周襄族,周襄族可以優先遷入歸化城,在其他方麵也盡量予以照顧。
齊茂林覺得確定民族這種大事,還是要報給朝廷決定,於是派人將設立周襄族的設想寫成奏書派人送到朝廷。
李純接到奏書以後,覺得齊茂林處置得當,完全同意,要求四個新襄人地區具有漢人血統的襄人,經各都護府民政局確認後,均可劃到周襄族。
安西都護府除了帶了一些官員,需要不少公職人員,齊茂林就盡量選用周襄族人員,歸化城的公職人員大部分也被周襄族占據,大量的周襄族進入歸化城經商,周襄族還可以在歸化城周圍墾荒,開墾五年之後,就成為自己的產業。
這些周襄人,感覺到當初是自己沒有把握住機會,現在安西都護府如此照顧,已經不錯了,覺得跟華人差別也不大,也就接受了周襄族的身份。
齊茂林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把安西都護府打造成以後唐軍西征的前進基地,所以他大力建設歸化城,修建倉庫,囤積物資,以供後麵西征部隊之用。
齊茂林還派出人員,廣泛收集西方各國的情報,匯總以後派人送給外事部,作為以後西征之用。
南詔都護錢楓雲,進入南詔的行程也是非常順利,沿途的幾個小國對他非常恭順,希望他在重新設領時,盡量使用各國原先的人員。
南詔的六千護兵也和西域一個情況,由於後麵鎮蠻軍要參加南征,所以三千直屬團從黔滇道地方部隊中抽調過來,另外三千人則為鎮蠻軍的先頭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