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霞寓隕落

字數:5664   加入書籤

A+A-


    由第四襄人團負責留守來興城,修好橋梁,等待嶽林輝的後續部隊,待嶽林輝到達後,在來興城建立後勤基地,保障兩支部隊的物資。
    由於哈利奔猜北部都是山地,不利於運送重炮,且該國國力較弱,高霞寓有信心拿下,所以命令重炮部隊到達後直接配給雷立勳。高霞寓讓部隊在來興城補充了一些糧秣物資,然後率領部隊沿賓河北上,雷立勳則率領部隊沿賓河南下。
    高霞寓率軍一路向北,再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基本都是一觸即潰,打兩下就投降。高霞寓得意洋洋,認為一個女人當政的小國,民窮兵少,憑著裝備精良的唐軍,攻下清邁還不跟切瓜削菜般容易。
    哈利奔猜女王波娘惹雖是女流,但是能當上國王也不是泛泛之輩,她性格剛強,果於殺伐,聽到唐軍已經攻下南部重鎮來興城,不但不怕,反而決心拚死抵抗。
    波娘惹知道國都清邁東南有個南邦鎮,清邁與南邦之間有一道山脈,唐軍要攻清邁,必然要從山穀中的道路經過。
    要保住清邁,隻能在山穀中設伏,否則一旦唐軍越過該山,清邁周邊都是平原,哈軍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國家必亡。
    波娘惹將剩下的三萬部隊分成兩部分,自己挑選一萬精銳到山穀設伏,將剩下的兩萬軍隊交給丈夫,留在清邁守城。
    哈利奔猜雖然國小兵弱,但是生長著一種有毒的樹木,這種毒樹的樹皮中含有毒液,如果在箭矢上塗上這種毒液,被射中的人會中毒死亡。
    波娘惹帶的這一萬精兵全部是弓箭手,箭矢上全部塗上毒液,企圖用奇襲擊敗唐軍的進攻。
    高霞寓一路上順風順水,也大意了,既沒派斥候,也沒有派出前衛,直接騎著馬走在部隊的前方,跟幾個部將談笑風生,還開玩笑說要將女王納為小妾。
    高霞寓帶領部隊走進山穀時,仍未引起重視,隻覺得山路難行,放慢了行軍的速度。
    高霞寓不僅騎著高頭大馬,而且周圍還有不少護兵,打著軍旗,非常惹眼,波娘惹認定高霞寓不是主將也是先鋒,決定先把他拿下再說。
    等高霞寓率軍走近以後,波娘惹親自搭弓,對著高霞寓射出一支利箭,其他哈軍也紛紛射出箭矢。
    唐軍受到襲擊後,立即進行還擊,由於山道狹窄,而且哈軍在山穀兩側,有樹林掩護,唐軍盡管火力占優,但是難以對哈軍造成大規模的殺傷。
    高霞寓被波娘惹射中左臉,其他也有一些唐軍被哈軍射中,唐軍中箭後立即產生中毒的症狀,開始抽搐、翻滾,痛苦難受。
    唐軍跟哈軍對戰了一陣,如果再繼續糾纏,那些中箭的唐軍非死不可,參軍臧榮恩當機立斷,下令退往南邦。
    唐軍在退往南邦的路上,就先後有一些唐軍死去,隨軍的軍醫緊急給高霞寓醫治,拔箭後立即切口放血,流出的血都是烏黑的,軍醫也不知道哈軍用的是什麽毒,敷了一些解毒藥,效果也不好。
    高霞寓生命垂危,知道命不久矣,召來參軍臧榮恩,命他接管部隊,臨死前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徹底滅掉哈利奔猜,殺死波娘惹,為自己報仇,臧榮恩痛哭不已,受領了高霞寓的遺命,發誓要讓哈軍十倍償還血債。
    唐軍在南邦停留了三天,包括高霞寓先後有七百多唐軍死去,還有近千人受傷無法繼續作戰。臧榮恩草草將陣亡的唐軍掩埋後,對南邦的當地官員嚴加拷問,得知在南邦的西南方還有一條小路,雖然繞道遠一些,但是也能到達清邁。
    臧榮恩命令兩個襄人團,繼續到原來的山穀牽製敵軍,留下少量唐軍照顧傷員,自己率領剩餘的鎮蠻軍在當地人員的帶領下,往南邦西南方小路進發。
    臧榮恩為了防止當地人員耍滑,先後問了好幾個當地人,確認了這條路確實能通往清邁,為了保險起見,臧榮恩把幾個帶路人員的家屬全部關押起來,如果帶路成功會有賞銀,如果帶路失敗,直接將他們和家屬一起殺掉。
    在山穀中牽製哈軍的兩個團,派兵在盾牌的掩護下,輪流到山穀入口一帶放槍,但是又不進入穀內,就是牽製穀中設伏的哈軍無法撤離。
    臧榮恩率軍從小路繞過靠南的一個小山穀,然後一路向北進發,最終攻到南奔鎮。經過帶路的人員供認,南奔鎮就是遇襲山穀的另一側的出口,埋伏的哈軍應該就在鎮東的山穀中。
    臧榮恩留下兩千人守衛南奔鎮,防止清邁守軍從後方襲來,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從南奔往東搜索前進。
    唐軍往東走了不遠,就發現這裏駐守的哈軍,當即開槍射擊,哈軍主力在波娘惹的率領下,在前側穀口跟兩個襄人團對峙,沒想到被唐軍端了後路。
    哈軍的弓箭雖然有毒,但是射程有限,唐軍在盾牌的掩護下,緩慢向前推進,一路射擊過去。哈軍後方本來兵力就少,武器又不如唐軍,沒有了有利地形,隻能是被動挨打。
    波娘惹聽到後麵起了槍聲,知道形勢不妙,立即掉頭往回撤,穀口的兩個襄人團聽到哈軍後方不斷響起的槍聲,知道臧榮恩已經得手,立即尾隨攻擊。
    唐軍知道哈軍的弓箭有毒,所以一直保持著60丈開外的距離,對著哈軍進行猛烈的射擊。穀內的哈軍在對射中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被打的大批傷亡,逐步向中間靠攏。
    波娘惹看到哈軍已經被唐軍夾擊,如果繼續對戰隻有覆滅的結果,她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率軍從山中的一條小路撤離。
    臧榮恩認為,逃跑的哈軍隻能是逃往清邁,於是命令兩個襄人團跟隨追擊波娘惹的哈軍,自己率領部隊撤回南奔,然後帶著所有部隊向北攻擊清邁。
    臧榮恩率軍很快就趕到清邁城南,看到波娘惹率領設伏的哈軍剛從東門逃進城裏,當即與後麵趕來的兩個襄人團將清邁城圍住。
    臧榮恩決定,趁敵立足未穩,尚未構築穩定的防禦,立即攻打清邁城。他命令一個襄人團守住城西,一個守住城東,另派三千唐軍守住城北,自己率領剩餘的九千精銳從城南發起攻擊。
    由於沒帶重炮,唐軍依然采取波次平推的方式接近城牆,唐軍知道哈軍的弓箭有毒,所以推進的比較緩慢,重在擊殺城牆上的哈軍弓箭手。
    經過多輪對射,城上的哈軍死傷慘重,無法阻擋唐軍向前推進,唐軍也有少量人員中箭,但是唐軍已經怒火攻心,不顧戰鬥的傷亡,一直推進到清邁南門附近。
    之後,在其他唐軍的掩護下,一部分唐軍搬來大量的炸藥,放在南門下麵,而後點燃爆破。這次唐軍放的藥量特別足,城門附近的一段城牆被徹底炸塌,城牆上的哈軍被炸的血肉橫飛。
    看到城牆炸塌後,唐軍向缺口處發起猛烈攻勢,此時的唐軍基本上是見人就射,利用火力優勢把南門附近的哈軍徹底消滅,剩餘的哈軍邊打邊退,向城北的王宮退去。
    波娘惹看到唐軍攻勢淩厲,決定從城北突圍,又被城北的唐軍狙擊,被迫退回城內。
    從城南攻入的唐軍主力沿著街道一路往城內攻去,見到哈軍就立即射殺,其他方向的唐軍也趁機對清邁展開攻擊,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戰。
    城中的戰鬥持續打了三個時辰,城內大量的哈軍被消滅,餘部全部退入王宮之中,依托宮牆作最後的頑抗。
    按照正常的模式,唐軍可以責令哈軍投降,但是唐軍先後傷亡不少,已經殺紅了眼,不願給哈軍投降的機會。
    唐軍用帶來的部分大弩向王宮內發射炸彈,又組織兵力對著宮牆上的哈軍進行猛烈射擊。
    哈軍的毒箭隻能在偷襲中發揮奇效,在大規模的對戰中沒有明顯的作用,唐軍的火槍射擊距離遠,遠距離對戰哈軍不是對手。
    唐軍接近宮牆後,對著牆上露出的哈軍進行集火射擊,露一個消滅一個,加上炸彈的持續攻擊,王宮內的哈軍大量傷亡,眼看就有覆滅的危險。
    王宮內的哈軍徹底絕望了,不得不打出白旗投降,臧榮恩認為一旦接受投降,就沒法殺死波娘惹等人,決定拒絕接受投降,繼續進攻王宮。
    唐軍繼續采用爆破的方式,將宮牆炸塌,唐軍蜂擁進入王宮,展開大規模的殺戮。
    波娘惹聽聞唐軍攻入王宮,知道自己殺了對方的主帥,遭到了唐軍的瘋狂報複,自己難逃一死,與其受辱而死,不如自己了結。
    波娘惹將家人全部關到一個宮殿內,自己在殿內點燃宮殿,燃起熊熊大火,當唐軍趕到時,整個宮殿已經火勢衝天,波娘惹一家全部燒死在宮殿中。
    攻城的戰鬥一直打到天黑,城內的哈軍被消滅大半,加上罪魁禍首波娘惹已經燒死,唐軍的怒火平息了一些,這才停止了殺戮。
    次日,臧榮恩派人清點了唐軍的損失,第二次進攻總共又死亡了五六百唐軍,近千人受傷或中毒失去戰力。前後兩次戰鬥,唐軍傷亡了三千多人,大部分是鎮蠻軍的將士,可謂是損失慘重。
    相比之下,哈軍被殺兩萬餘人,剩下不到一萬人也基本都受傷,戰鬥還波及到了城內的一些百姓,造成了一些額外的傷亡。
    經過這次大戰,清邁城基本被毀,大量的百姓逃亡,臧榮恩也對此城沒有好感,決定廢棄此城,押著幾千俘虜回到南邦鎮。
    臧榮恩令唐軍找來大量的木材,將陣亡的唐軍屍體集中進行火化,對高霞寓等人進行祭奠,在祭奠活動中很多唐軍慟哭失聲,哀悼死亡的高霞寓和其他將士。
    臧榮恩將火化的唐軍骨灰集體安葬,立了一個大石碑,上麵寫著“唐軍陣亡將士紀念碑”。
    唐軍在南邦休整了三天,然後帶著傷員和俘虜沿著賓河南下,在五月下旬返回來興城。此時,副將嶽林輝早已抵達來興城,在這裏建立了一個後勤基地,炮兵也已南下去支援雷立勳率領的唐軍。
    臧榮恩隻是臨時指揮部隊,遇到嶽林輝後,就將部隊交還給他指揮,嶽林輝下令部隊先在來興城休整幾天。
    嶽林輝結合各種情況將形勢分析了一番,此時已經進入雨季,經常下雨,東麵鎮南軍已經基本拿下文單國,雷立勳正在南麵進攻墮羅缽底。
    按照計劃,此次鎮蠻軍帶領的8個襄人團,有6個是鎮守所征服的地方,有兩個是要鎮守文單國一帶。
    經過綜合考慮,嶽林輝令襄人第四團在來興城組織當地的官員,建立臨時政府,治理哈利奔猜,令第五、第六團向東進抵文單城,按照鎮南軍的安排進行駐守,一千多受傷的唐軍在來興城繼續養傷,自己和臧榮恩率領剩下的鎮蠻軍沿著賓河南下,支援雷立勳所部。
    雷立勳率軍南下以後,運氣要比高霞寓好的多,雖然墮羅缽底比哈利奔猜更大更強,但是境內基本都是平原,便於行軍,物產豐富,補給容易一些。
    雷立勳率軍沿著賓河一路向南,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墮羅缽底北部重鎮北欖城。
    賓河與楠河在北欖城交匯成湄南河,北欖城是墮羅缽底的北方門戶,一旦丟失,唐軍可沿著湄南河一直打到其首都阿瑜陀耶,所以墮羅缽底決定死守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