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鏖戰吳哥
字數:5761 加入書籤
總共才二十多天的功夫,吳哥王國南半部的主要城鎮先後被唐軍占領,吳哥軍隊損失過半,吳哥國王闍耶跋摩一方麵收攏潰兵,一方麵苦思破敵之策。
闍耶跋摩認為,唐軍的的優勢在於強大的水軍和精良的火器,吳哥軍如果硬碰肯定不是對手,必須避實擊虛。闍耶跋摩最後決定化整為零,發動全國各地的軍隊沿途不斷偷襲唐軍,但是又不硬碰,用遊擊戰來消耗唐軍。
鎮南軍占領金邊城以後,水軍溯洞裏薩河而上,陸軍則沿著洞裏薩河北岸前進,向吳哥城進發。唐軍在沿途不斷受到吳哥小股敵軍的襲擊,當唐軍攻擊時,這些吳哥軍立即撤退,當唐軍繼續進軍時,這些吳哥軍繼續襲擾,搞得唐軍非常疲憊。
吳哥軍還經常搞夜戰,在唐軍宿營時派出軍隊過來偷襲,甚至還有吳哥水軍劃著小船趁夜接近唐軍戰船,扔出一些火油到唐軍戰船上,然後射出火箭點燃,燒毀了唐軍好幾艘戰船。
王之孝認為擒賊擒王,隻有打下吳哥城,捉住吳哥王,這些散兵自然消散,所以命令唐軍加快行程,直奔吳哥城。吳哥城位於洞裏薩湖的北岸一帶的平原上,距離湖岸約十公裏,超出了水軍炮火的射程,隻能采取陸上進攻的方式。
唐軍的陸上部隊從東南方向接近吳哥城,而後對吳哥城方向進行防禦,水軍則卸載一些重炮和物資,為進攻吳哥城做好準備。
闍耶跋摩收攏了大量的潰兵,加上原來的守軍,共聚集了6萬軍隊防守吳哥城,並加固城牆,準備了拋石機和大量的火油,決定和唐軍決一死戰。
王之孝派人偵察了一番,覺得吳哥城兵力較多,防守嚴密,要想徹底解決難度較大,決定采取“圍三缺一”方式,擊敗吳哥守軍。
王之孝此次出來,帶了7個襄人團,前麵已經留下三個團,還剩四個團,他決定在城東、城西各派兩個團進行佯攻,鎮南軍在城南進行主攻。
鎮南軍準備充分以後,先讓城東的部隊發起進攻,兩個襄人團向吳哥城緩緩推進,在距城60丈左右的位置停下,準備利用火力優勢進攻城牆上的吳哥軍。
沒想到唐軍開始射擊不久,吳哥軍用拋石機先後拋出一些點燃的火油包,這些火油包落地以後當即破裂,燃燒的火油在唐軍陣形中飛濺,不少襄兵被燒死燒傷,城東的唐軍被迫撤退。
王之孝發現,吳哥軍的準備更加充分,遠非林邑軍可比,決定暫緩進攻,考慮破敵之策。王之孝到城東現場查看了一番,發現吳哥軍拋出的火油基本在100丈以內,最遠沒有超過120丈,算出了吳哥軍拋石機的射擊距離。
王之孝認為,唐軍的炮火射擊距離可以遠超120丈,完全可以發揮炮火優勢,進攻吳哥軍。王之孝命令城東、城西的部隊隻是進行防守,在城南進行主攻,鎮南軍將火炮架在距離城牆150丈左右的位置上,而後開始持續向城內進行炮擊。
剛開始,吳哥軍還用拋石機發射幾個石頭,發現根本夠不到唐軍,隻能作罷。唐軍的炮火持續打了一天,把吳哥城炸的七零八落,吳哥軍陷入了沉寂,似乎放棄了抵抗。
第二天,唐軍又是繼續炮擊,炮擊了一陣吳哥軍始終沒反應,王之孝就派出一部分唐軍試圖接近城牆,唐軍在前進的過程中,吳哥軍始終沒有動靜。
當唐軍快到城牆時,吳哥軍突然發起反擊,拋石機、和弓箭手一起進攻,有的吳哥軍還拋出手中的標槍刺向唐軍。
城下的唐軍猝不及防,在一陣對戰中有的被吳哥軍的弓箭、標槍刺中,有的被拋石機扔出的火油燒傷,唐軍雖然也擊斃了一些吳哥軍,但是如果繼續對戰形勢不妙,不得不撤回。
王之孝清點一下,竟然傷亡了四五百唐軍,不由的大怒,繼續命令炮兵射擊。這次唐軍被惹毛了,輪流換炮,交替射擊,晝夜不停,炸的吳哥城內牆倒屋塌,死傷無數。
炮擊持續了三天,吳哥軍支撐不住,感覺如果繼續堅守,隻能是全城覆亡,闍耶跋摩率軍從北門突圍而出,一路向北狂奔。
唐軍並不追趕,首先進城接受剩餘人員的投降,而後清點府庫,犒賞部隊,最後留下一個僚越團守衛此處,主力繼續向北進發,搜索吳哥軍餘部。
闍耶跋摩徹底領教了唐軍的厲害,不再敢跟唐軍硬碰,隻是一味的逃亡躲避。唐軍的陸上部隊由張舟率領,向北追擊吳哥軍殘部,水軍則返回金邊城,再溯湄公河北上,從水上向北進發。
鎮南軍水陸兩軍一路向北追擊,始終無法捕捉到吳哥軍殘部的主力,在吳哥國北部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就這樣折騰到了四月下旬,雖然唐軍沿途又消滅了一些吳哥軍,但是始終沒有抓到闍耶跋摩,陷入了一場困局。
王之孝認為,繼續這樣死耗,毫無意義,於是留下一個駱甌團在烏汶一帶,與吳哥殘軍周旋,自己率領鎮南軍主力和剩下兩個駱甌團,沿著湄公河繼續向北進發,準備進攻文單國。
文單國又稱南掌,是由原來的真臘國分裂出來,在吳哥國以北,但是國力偏弱,都城就在文單城(今老撾萬象)。唐軍在北上的過程中,文單國的城鎮抵抗並不激烈,基本上唐軍打兩下就投降,唐軍非常順利的達到文單城。
由於文單城就在湄公河北岸,非常有利於唐軍發揮水軍優勢,而且文單國在此也大概隻有兩三萬的兵力,王之孝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文單城。
王之孝命令陸上部隊將文單城包圍,然後水軍開始持續炮擊文單城,唐軍炮擊一天後,文單城內就開始亂套了,文單國的君臣商議後認為,唐軍勢強,與其被其攻破,不如早日投降,既可以減少文單城的破壞,也可以留點體麵。
第二天唐軍還沒攻城,城上就已經打起了白旗,文單國還派出官員出城,洽談投降事宜。文單官員還想爭取以附屬國的形勢投降唐軍,被王之孝拒絕,但是答應優待文單國的君臣,會給予較好的待遇。
文單使臣回去以後,文單王拉那烈和大臣又商議一番,覺得也別無選擇,決定按照唐軍給的條件投降。
王之孝剛剛接收文單城不久,原來配屬給鎮蠻軍的兩個僚越團從來興城趕到文單。按照朝廷的計劃,中南半島各地均由僚越團駐守,駱甌團要配到南洋群島一帶,王之孝當即接納兩個僚越團。
通過和兩個團長交流,王之孝得知高霞寓竟然陣亡了,還是被毒箭射死的,不禁噓唏不已,感歎生死無常。王之孝決定留一個僚越團配置在文單城,在當地建立臨時政府,然後率領其餘的軍隊繼續進攻呂宋一帶。
王之孝的部隊還沒出發,斥候前來報告,闍耶跋摩率領吳哥餘部先後襲擊吳哥城和烏汶城,進攻當地的襄人團。兩個襄人團雖然擊退了吳哥軍,但是也是無力消滅吳哥殘軍,請求王之孝派軍支援。
王之孝認為吳哥殘部實力不強,沒必要把全軍都留在這裏,目前已經進入雨季,還要征討呂宋等地,決定留張舟率領一半以陸軍為主的鎮南軍和剩下的一個僚越團,繼續進攻吳哥殘部,自己率領另外一半以水軍為主的鎮南軍及兩個駱甌團,出湄公河進攻呂宋一帶。
張舟得令後,率軍從文單城以南的烏隆城出發,一路搜索前進,準備會同吳哥、烏汶的守軍,剿滅吳哥軍殘部。當張舟率軍向南到達坤敬城時,也開始遇到吳哥小股敵人的騷擾,但是由於唐軍兵力、火力均占優,那些敢於過來騷擾的吳哥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去。
由於進入雨季,大軍行軍艱難,補給也很不容易,張舟決定先抵達烏汶,暫時休整一番,再想辦法清繳吳哥殘敵。張舟率軍沿著大路向東南方向行軍了五六天,快要接近烏汶城時,聽到槍聲大作,斥候來報,吳哥殘部正在進攻烏汶城。
張舟認為,烏汶城向東離湄公河不遠,吳哥殘軍主力肯定是在城西一帶,後續也是往西逃竄,決定直接抄吳哥軍的後路。
張舟率軍從烏汶城西包抄過來,遠遠看到有大量的吳哥軍依托樹木、掩體朝烏汶城**擊,甚至還架起幾個拋石機,朝城內發射石頭,畢竟是他們自己的國家,不舍得發射火油燒城。
張舟當即指揮唐軍對吳哥殘軍進行打擊,吳哥軍覺察到西北方向有大量唐軍包抄過來,情知不妙,當即放棄進攻,直接往南逃跑。
烏汶城內的襄人團聽到城西北方向傳來大量的槍聲,知道援軍到了,也出城追擊吳哥殘軍。吳哥殘軍在兩路唐軍的包抄進攻下,大量被殺、被俘,約有一半吳哥殘軍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從林間小路往西南方向逃去。
唐軍一共俘虜了五千多吳哥殘軍,全部繳械押進烏汶城內,張舟命人審問這些俘虜,沒想到這些俘虜口風緊得很,什麽也不肯說,張舟大怒,命令對十多個領頭的吳哥將領分別進行嚴刑拷打。
是人都是有弱點,有幾個人熬不住,終於招供,這次正是闍耶跋摩帶領吳哥殘軍進攻烏汶城,沒想到遇到唐軍主力,闍耶跋摩帶領其他部隊往西南方向逃跑了。
張舟認為,吳哥殘軍起碼有一兩萬人,這麽多人的不可能一直流竄作戰,一定有個據點或者後勤基地,否則根本無法長期支撐。張舟派人繼續審問那些人吳哥殘軍的據點,沒想到那些人要麽說不知道,要麽就是不肯說。
張舟覺得,獲得吳哥殘軍的藏身地點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套取這個情報,唐軍將會陷入漫長的拉鋸戰,為了獲取情報,張舟決定來個狠招。
張舟將那十幾個吳哥將領集中起來,然後帶著翻譯逐個審問,先問那些原來比較頑固的幾個人。
張舟先是命人押上來一個,直接問吳哥殘軍的藏身地點,第一個人直接說不知道,張舟也不廢話,直接命人將其斬首。
然後又押上來第二個人,張舟讓翻譯再問,第二個來個不吭氣,啥也不說,張舟又是讓人將其斬首。
然後繼續來上來第三人,第三個人開始有些緊張了,不敢像前麵兩個人那樣頑固,一直說自己沒去過那裏,確實不知道,請唐軍饒他一命,張舟看問不出什麽,然後又是派人將其拖下去斬首。
張舟連殺三人,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剩下的人開始嚇得瑟瑟發抖,有的甚至嚇得尿了褲子。
張舟這時突然換了一副麵孔,不再審問,而是命人拿來一些金銀,對著這些俘虜說,隻要有人肯說出闍耶跋摩的藏身之地,不但不殺還會重重有賞,如果繼續頑固,將全部殺掉。
這種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的計策非常有效,當即就有七個人表示願意將所知道的情況全部招出來,甚至願意帶領唐軍到闍耶跋摩藏身的地方,但是仍有兩個人不為所動,甚至還朝著那幾個獻媚的吳哥將領露出鄙夷的眼光。
張舟直接命人將那兩個人拉出來,讓他們表明態度,沒想到這兩個人竟然不為所動,就是不吭氣,張舟知道這兩個人看來是要頑抗到底,也不廢話,直接命人將這兩個人斬首。
這樣一來,前麵表示願意投降的七個人更加害怕,爭著講出闍耶跋摩的藏身地。原來,闍耶跋摩率軍出逃以後,在吳哥以北一個叫做布裏蘭的地方收攏殘部,匯聚了兩萬多吳哥殘軍。
闍耶跋摩以布裏蘭為根據地,不斷的召集潰散的吳哥軍,並先後幾次向吳哥城、烏汶城發起進攻,企圖奪回失地。
張舟又繼續審問,得知布裏蘭在烏汶以西約三百裏的地方,沿著一條河流一直往西就可以到達。張舟當即就賞給每人一塊銀子,然後要求他們親自帶路,帶領唐軍到達布裏蘭,如果能夠找到吳哥殘部,將還會有賞。
張舟為了穩妥起見,將其他吳哥俘虜全部枷鎖起來,作為人質留在烏汶城,由守城的襄人團看押,然後命令那七個吳哥降將帶領唐軍往布裏蘭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