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征服渤泥
字數:5283 加入書籤
唐軍冒雨經過五六天的行軍,終於抵達布裏蘭以東地界,張舟為了防止敵軍逃跑,將部隊展開形成扇形包圍過去。布裏蘭是在叢林中的一個小城,聚集了兩萬多吳哥殘軍,由於正值下雨,吳哥殘軍沒想到唐軍會冒雨來襲。
唐軍封鎖幾個重要路口後,並不急於進攻,等到下午雨停了,正是發揮唐軍火器威力的時候,張舟下令開始進攻。
張舟慣用聲東擊西之計,命令西側的唐軍首先發起進攻,然後又是南北兩側的唐軍發起進攻,唯有東側的唐軍按兵不動。戰鬥打了一個多時辰,布裏蘭的吳哥殘軍不支,紛紛向東潰逃,正好闖入唐軍提前布置的口袋陣,一時間槍聲大作,吳哥軍紛紛倒斃。
戰鬥又打了一個多時辰,唐軍開始收緊包圍網,開展向心攻擊,剩下的吳哥軍已經無路可逃,不是投降就是被擊斃。
戰後,唐軍打掃戰場,在幾個吳哥降將的辨認下,終於找到闍耶跋摩的屍體,又從俘虜那裏審問得知,闍耶跋摩看到吳哥殘軍損失慘重,複國無望,揮刀自殺了。
鎮南軍自南征以來,林邑和文單國都是輕鬆搞定,沒想到這個吳哥國如此頑固,特別是其國王闍耶跋摩一直頑抗到死。張舟敬闍耶跋摩也算是一位雄主,將其在當地安葬,並簡單祭拜了一番,然後押著俘虜率軍東返。
張舟率軍返回烏汶城以後,認為烏汶城小,難以供養這麽多俘虜和軍隊,當即釋放了一批表示願意回鄉種地的吳哥士兵,但是留下幾十個吳哥將領,防止他們擁兵作亂。
張舟覺得,既然吳哥已經討平,沒必要繼續留在烏汶,就將原來留在烏汶的駱甌團帶走向南進發,將鎮蠻軍過來的那個僚越團留在烏汶建立臨時政府。
經過七八天的行軍,張舟率領部隊到達金邊,金邊城大,水陸交通便利,物資也更豐富,張舟就率軍在此駐紮,等待後續的命令。
鎮海軍統領張廣孝按照計劃在瓊州吉陽一帶集結本部軍隊和配屬的七個駱甌襄人團,展開戰前磨合訓練。
由於全軍都是海上作戰,張廣孝還提前租用了一批民船,配給7個襄人團,這些駱甌人原本生活在安桂道的河海附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很快就適應了乘船,可以在船上用火槍射擊。
張廣孝率部按時發起攻擊,帶領鎮海軍和配屬的襄人部隊向南航行。張廣孝帶領船隊往南行駛了約三天,終於到達加裏曼丹島北部。
部隊登陸後,張廣孝讓隨軍翻譯向當地人打聽了一番,得知登陸的地點名叫詩裏亞,位於渤泥國都文萊城以西一百多裏左右,張廣孝決定采取海陸並進的方式,從詩裏亞往東朝文萊城推進。
部隊前進的過程中,遇到小股的渤泥軍抵擋,這些渤泥軍人數少,武器落後,基本上就是一觸即潰。經過兩天,鎮海軍抵達文萊城西,渤泥軍看到唐軍來攻,也派出海陸軍隊抵擋。
渤泥國先出動的是水軍,隻見海上湧出幾百艘木船,向著鎮海軍的船隊駛來,這些船隻大小不一,型號雜亂,大部分就是隻能乘坐十幾人的小船,也沒什麽像樣的武器,就是一些簡易的弓箭長矛,居然也敢向唐軍進攻。
看到這些船隻靠近後,鎮海軍船隊對著這些船隻開炮,有些炮彈落進海裏,有些炮彈落到渤泥軍的船上,把船炸的稀巴爛,船上的人非死即傷,紛紛落入水中。
渤泥水軍看到唐軍的炮火猛烈,有很多掉頭就跑,還有一些船隻繼續朝唐軍的船隊駛來,妄圖攀爬到唐軍的船上殺傷唐軍。當這些渤泥船隻靠近後,船上的唐軍居高臨下,用火槍對著渤泥水軍射擊,渤泥人毫無還手之力,產生了更多的傷亡。
經過連續打擊,渤泥水軍知道不是唐軍對手,紛紛逃跑,躲進文萊城的港口內,唐軍水師開到文萊港外圍,將整個港口封鎖。
海上進攻的同時,渤泥國派出近兩萬陸上軍隊出城反擊,這些渤泥軍看到唐軍後,烏拉烏拉叫喊著衝過來,看起來很有聲勢。
唐軍不為所動,在原地列陣,將部隊排成三個波次,等渤泥軍靠近後,第一波唐軍發出一陣齊射,當即就射倒一批渤泥軍。
這些渤泥軍開始有了畏懼心理,但是在渤泥將領的指揮下,還是硬著頭皮往前衝,結果迎來第二波齊射,渤泥軍又倒了一波。
渤泥軍這下開始害怕了,衝擊的速度明顯減慢,有的甚至逡巡不前,緊接著迎來唐軍的第三波齊射,渤泥軍更多人中槍倒斃,這下渤泥軍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全部掉頭狂奔,唐軍也不急著追趕,推進到文萊城的西側。
鎮海軍的水陸軍隊將文萊城包圍封鎖,渤泥軍則全部退入文萊城中,妄圖據城繼續固守。張廣孝看到渤泥人還不投降,下令水軍對文萊城展開炮擊,文萊的城防水平一般,在唐軍炮火的幾輪攻擊下,多段城牆坍塌。
水軍炮兵停火後,城西的唐軍陸上部隊正要發起攻擊時,文萊城忽然打出了白旗,發出投降的信號,既如此,唐軍停止攻擊。
渤泥國在唐軍停火後,派出一隊人出城,向唐軍獻上財物,表達友好歸順之意,張廣孝見狀也帶人下船上岸,準備接受渤泥國的投降。這時渤泥國王坎巴拉主動出城,帶著大批隨從,向張廣孝示好,還要迎接唐軍入城。
張廣孝害怕其中有詐,不願入城,就在城外跟渤泥國王談判投降的具體事宜,坎巴拉表示願將王國的西半部割讓給唐軍,希望能保留其東半部,作為唐朝的附屬國。
張廣孝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條件,要求將渤泥國全部納入唐朝的版圖,隻要渤泥國誠心歸附,唐朝願意給予較好的投降條件,給渤泥王室保留優越的生活,坎巴拉自知渤泥國力弱小,根本無力反抗,隻能答應。
張廣孝決定在渤泥暫留幾日,一是補充一些軍需物資,二是打聽一下室利佛逝和馬達蘭的情況。
聽說唐軍要打室利佛逝,坎巴拉立即來了精神,原來室利佛逝仗著國力強大,多次欺淩渤泥,渤泥原來占據整個加裏曼丹島,室利佛逝通過軍事手段已經奪取該島的南半部,渤泥國隻剩下該島的北半部。
據坎巴拉介紹,室利佛逝是南洋一帶最強國,特別是海軍力量非常強大,其主力部隊有十幾萬,加上一些屬國的部隊估計有二十多萬。馬達蘭位於爪哇島的中東部,國力弱於室利佛逝,但是也有十幾萬軍隊,征討難度也不小。
張廣孝結合前期收集到的情報,認為室利佛逝兵力眾多,如果逐島爭奪比較耗時耗力,決定按照原計劃直接進攻其首都巨港,然後再奪取其他地方。
張廣孝在文萊城留下一個駱甌團,將渤泥王軟禁起來,召集一些渤泥的降臣,在這裏建立一個臨時政府,然後率軍南下。
唐軍船隊沿著加裏曼丹島北部海岸向西航行才一天,沒想到遇到了暴風雨,難以繼續航行,船隊不得已在一個叫古晉的地方停下來。鎮海軍船隊在古晉的港口停靠了一兩天,也派人上岸補充水源,采買一些物資,沒想到竟然遇到了華人同胞。
原來,早期有些華人闖南洋,他們數量不多,隻能抱團發展,有一波人來到了古晉這個地方發展,他們與當地人融合,屬於渤泥國的治下。
張廣孝聽說這裏有華人,還接見了一些他們的代表,跟他們說渤泥已經被唐軍打下來了,這裏以後就是唐朝的地盤。這些華人雖然有很多人和當地人通婚,但是也有一些人依然保持華人的語言和傳統,對唐朝心懷好感,非常歡迎到來的唐軍。
唐軍是來打仗的,沒時間在古晉久待,暴風雨停歇後,張廣孝繼續率軍乘船南下,張廣孝利用難得的好天氣,讓船隊開足馬力,向著巨港城方向駛去。
室利佛逝的核心區域位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西部,其首都巨港位於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在穆西河下遊出海口不遠,河岸兩側建設了大量碼頭,城市的商業貿易非常發達。
室利佛逝也派出了一些探子,聽說唐軍已經攻下渤泥,急忙聚集了十幾萬軍隊在巨港附近,準備與唐軍決一死戰。
張廣孝率領船隊抵達巨港外海時,發現室利佛逝在這裏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戰船,準備抵擋唐軍對巨港的進攻。
張廣孝當即命令水軍炮轟室利佛逝的船隻,室利佛逝的船隻雖然很多,但是缺乏遠程攻擊的武器,隻能被動挨打,接戰了一陣,室利佛逝的船隻很多被擊毀,當即四散逃跑。
鎮海軍船隊驅趕了外海的敵方船隻以後,進入穆西河,沿著穆西河向巨港駛去。穆西河隻是一個普通河流,河麵不寬,河岸兩側有大量叢林,唐軍船隊隻能呈一路縱隊,順著穆西河朝巨港方向駛去。
室利佛逝軍並不甘心失敗,不僅在穆西河中設置鐵索攔住水麵,還在河流兩側埋伏了大量的兵力。
當唐軍船隊被鐵索阻攔以後,河流兩側的室利佛逝軍用弓箭、拋石機對唐軍發起攻擊,唐軍則利用火炮火槍對室軍展開反擊。唐軍的火力雖然猛烈,但是室軍分散躲在叢林後側,對他們造成的傷亡有限,難以將其擊潰。
突然,室軍用拋石機朝唐軍船隊扔出一些點燃的火油包,有些火油包掉到船上,唐軍的船隻外側雖然包上鐵皮,但是甲板仍然是木質的,所以有些船隻被火油點燃。
張廣孝看到這裏河道狹窄,前麵又被堵住,根本不利於唐軍展開攻擊,下令唐軍後退。唐軍逐次後退,有些船隻雖然著火,但是動力沒有受到影響,也跟隨著退向外海,經過船上的官兵緊急撲救,著火的船隻雖然受到一些損傷,但是火勢總算撲滅了。
船隊返回外海以後,張廣孝召集幾個將領商議了一番,一致認為室利佛逝軍已有準備,難以達到突襲的效果,隻能采取保守的戰法,穩步推進。張廣孝決定采取水陸並進的方式,首先解決穆西河兩側的敵軍,然後再集中力量進攻巨港。
張廣孝在穆西河出海口附近將鎮海軍的登陸部隊和6個駱甌團全部放下來,張廣孝將部隊分成兩半,由兩個副將孟慶宇和董萬裏分別率領,沿著穆西河兩岸往裏推進,張廣孝則率領鎮海軍的船隊沿河向裏進發。
兩支陸上部隊沿途碰到室利佛逝軍後立即進行火力打擊,張廣孝的船隊發現哪裏有室利佛逝軍,就讓戰船用炮火進行射擊。
室利佛逝軍雖然可以依托叢林進行抵抗,但是在唐軍的優勢火力打擊下,隻得步步後退。唐軍抵達設置鐵鏈的河段後,首先掃清周圍的室利佛逝殘軍,而後全麵清除河上的鐵鏈和其他障礙物。
鎮海軍清除河上的鐵鏈後,繼續水陸並進,朝著巨港進發。沿途的室利佛逝軍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被唐軍打的繼續後退,最終退入巨港城內。此時已經到了傍晚,唐軍就地宿營,決定第二天對巨港城全麵發起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