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征方案
字數:5305 加入書籤
李純道:“國內雖然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經濟有所進步,但是還不充分,仍需要進一步發展,所以必須采取一些保護政策,如果很多產業轉移到了夷人地區,國內還怎麽發展?朕考慮了一下,除了采礦業和冶金業,其他凡是華人獨創的產業和技術,隻能留在國內,不能在夷人地區設立,夷人隻能購買國內生產出來的商品。”
程異又說:“目前國內的采礦業和冶金業也采取了不少新技術,即使在夷人地區發展也要采取一些限製措施吧。”
李純道:“那是當然,新的采礦和冶金企業,由郡以上的工商部門審批,隻能由華襄兩族舉辦,對於采用新技術的,隻能由華人來舉辦,而且冶金業煉出的金屬,隻能賣到國內進行深加工。”
李純和幾個大臣商討了很久,最後,李純讓中書省將商討的意見梳理匯總,形成詔書,頒發下去,讓各地去執行。
會後崔群認為,李純所謂的限製漢人,其實是以退為進,表麵上是把夷人地區較多權益都讓給了襄人,實際上是在產業政策上下功夫,讓華人在隱蔽環節獲利。
目前國內的很多產業發展的比夷人地區好很多,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更強,將這些先進的產業留在國內,就可以通過賣出產品源源不斷獲利。
即使是采礦業和冶金業可以在夷人地區發展,華襄兩族的稅負隻有夷人一半,夷人在長期競爭中必然落敗,華襄兩族雖然稅收一樣,但是華人企業采礦和冶金使用機器和先進技術,效率更高,襄人也很難競爭過華人。
崔群考慮到,目前國內采礦和冶金行業的稅率,已經降到企業營收的兩成左右,國外華襄兩族也應該在兩成,否則國內的企業吃虧,不過可以相應的將夷人在這兩個行業的稅率升為四成,這樣就可以兩麵兼顧。
崔群將會上的意見加上自己理解的一條,讓翰林院寫成詔書,自己看了一遍,然後交給李純審閱。
李純看到草擬的詔書後,覺得崔群是個細心的人,辦事比較靠譜,就讓他按照更改後的內容頒發,讓各地照此辦理。
詔書發到各地後,人們明顯感覺到不同的氛圍,漢人感覺對去夷人的限製較多,去夷人地區的興致更低,襄人則感覺權益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持續有很多人去夷人地區。
三月份,範希朝將軍事部製定的對夷人地區第二波征服行動方案,送給李純審批。李純對方案認真看了一下,覺得還算翔實可行,具體內容如下:
第二波征服行動,目標是征服天竺全部,拿下黑衣大食和拜占庭東部。為確保征服行動的成功,此次共派出6個軍團,51個襄人團,分成6路大軍同時展開行動。
第一路由鎮桑軍帶9個扶桑團組成,由鎮桑軍統領嚴秦指揮,在東昌府集結,然後進至馬六甲城待機,出發後直接進攻直通郡以西的小國若開國,然後在第二路軍的配合下,從東路進攻天竺第一大國帕拉王朝,乘船溯恒河而上,進攻其都城華氏城,而後掃平其餘部,最終滅掉帕拉王朝。
第二路由鎮南軍帶9個襄人團(3個扶桑,3個新羅,3個牂牁),由鎮南軍統領王之孝指揮,在海防集結,而後進至仰光城待機,首先進攻帕拉王朝南部沿海地區,將帕拉王朝的軍隊吸引到南部沿海,為第一路軍直接進攻華氏城創造條件,而後從羯陵伽一帶(今印度奧裏薩邦)向西北方向進攻,會同第一路軍滅掉帕拉王朝。
第三路軍由鎮海軍帶9個牂牁團組成,由鎮海軍統領張廣孝指揮,在巨港集結待機,而後乘船直接進攻天竺南部的朱羅王國,徹底拿下朱羅王國後再占領南天竺的其他國家,最後占領錫蘭王國(今斯裏蘭卡)。
第四路軍由鎮羅軍帶9個新羅團組成,由鎮羅軍統領宋朝隱指揮,在仁和府集結,而後進至棉蘭待機,出發後乘船到達天竺西部海岸,首先進攻古吉拉特一帶(今印度古吉拉特邦),而後進至曼蘇拉(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沿著印度河北進,抵達沙西亞(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一帶,滅掉瞿折羅,而後向東與第一路軍會師,掃清殘餘小國。
第五路軍由鎮東軍帶8個羌戎團組成,由鎮東軍統領吳元濟指揮,在潤州集結,而後到古晉府待機,首先抵達黑衣大食東部沿海,消滅黑衣大食的海軍,而後進入波斯灣,在巴士拉一帶登陸,沿著底格裏斯河進攻巴格達,而後向西進攻敘利亞、埃及一帶。
第六路軍由鎮西軍帶7個契胡團組成,由瀚海路總督兼鎮西軍統領李愬指揮,在康城集結,而後轉移到沙普城待機,出發後向西攻占波斯一帶,而後向西進攻,與第五路軍會師巴格達,然後繼續向西北方向行軍,進攻拜占庭王國,最終攻占拜占庭東部地區,直抵其首都東部海峽。
為保障整個征服行動,在馬六甲設立征西元帥府,指揮協調海上進發的五路軍隊,在馬六甲設立一個大型補給站,保障前期征服行動的後勤保障,後期在天竺沿海和巴士拉、蘇伊士設立臨時補給站,保障前方部隊的物資需要。
李純覺得這個作戰方案的大方向和自己的構想基本一致,但是一些細節上還需要再修改一下。
李純道:“第五路軍的進軍方向改一下,在消滅黑衣大食海軍後,改在蘇伊士登陸,先拿下埃及,而後再從西往東進攻,與第六路軍形成夾擊之勢。鎮西軍進攻黑衣大食時,其西部烏拉爾河一帶空虛,可以從鎮胡軍調軍過去防守。”
範希朝說:“臣以為,第五路軍由在巴士拉一帶登陸比較穩妥,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李純道:“如果是單純的第二次戰役,這樣可以,但是如果考慮到第三次戰役,就有局限性了。海路往西,阻於蘇伊士一帶,無法到達另外一側的地中海,後續就難以進攻地中海沿岸的白衣大食等地。所以朕計劃首先奪取埃及一帶,控製蘇伊士地峽,然後從蘇伊士修一條路到開羅,在開羅搞一個造船廠,再那裏改裝製造一批戰船,這樣在第三波戰役中,鎮東軍就可以用新的戰船,發揮海上優勢。”
範希朝說:“陛下高瞻遠矚,想的比我等遠,可以讓吳元濟首先擊敗黑衣大食的海軍,然後再進埃及一帶。臣聽說烏拉爾河西岸一帶,都是一些落後國家、部落聯盟,尚不能構成大的威脅。”
李純道:“烏拉爾河以西是歐洲東部,總體較為落後,但是幾個大的遊牧部落也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特別是有個可薩汗國實力較強,為了穩妥起見,可以讓鎮胡軍調一萬人過去防守烏拉爾河,保障第六路軍可以專心征討。”
範希朝說:“陛下說的是,第二波征服行動規模更大,出動兵力更多,遇到的很多國家都是強國,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臣根據陛下的意見將方案修訂完善一下。”
李純道:“第六路軍從東麵單獨進攻黑衣大食,可能壓力會大一些,其他部隊也可能遇到進攻受阻的情況,你可以根據戰事進展適當調配兵力。”
範希朝說:“這樣確實更穩妥一些,臣到時會收集各軍進展情況,及時進行調度,確保實現總的目標。”
李純道:“完成第二波征服以後,會再新成立幾個路,原則上每個路都會分配一個襄人族群,所以這些配屬的襄人部隊到時也要分區駐守,不要讓各族的襄人團混雜在一起。”
範希朝說:“不知陛下將第二波征服的區域怎麽區分,我可以把地域區分的情況跟作戰方案一並下發給各個作戰部隊,讓他們好有個參照。”
李純道:“區域劃分的方案朕還沒有完全想好,近幾日就會定下來,到時會派人送給你,屆時兩個方案都發給各軍,讓他們提前熟悉任務和情況,待襄人團訓練完畢後,就匯合到一起,再磨合訓練一段時間,爭取第二波征服行動順利一些,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待範希朝走後,李純開始考慮第二波征服區域的劃分方案。第二波主要征服天竺和西亞、埃及一帶,天竺人口比較多,可以劃分為三個路,可以按照天竺最大的三個國家分別劃分。東天竺一帶以帕拉王國為主體,那裏又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傳教地,可以稱為帕迦路。西天竺一帶以瞿折羅為主體,那裏又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可以稱為瞿印路。南天竺以朱羅為主體,那裏又是達摩祖師的誕生地,可以稱為朱達路。
當然由於帕拉王國比較大,屬國眾多,肯定要分出一些給其他兩個路,這樣才能相對均衡一些。這次參與征服天竺總共有三個族,帕迦路由扶桑人主導,瞿印路由新羅人主導,朱達路由牂牁人主導,每個路先分為12個郡,以後可以再調整。
目前的瀚海路比較小,到時候可以把黑衣大食的東半部,包括波斯、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劃進去,再把首府遷到波斯灣沿岸的巴士拉,那裏周邊石油儲備豐富,以後會大有前景。瀚海路原有7個郡,新加入的地方可以再組成7個郡,共14個郡,由契胡族群主導。
大食的西半部的埃及和敘利亞再加上拜占庭王國的亞洲部分,可以先組成一個路,待第三次征服以後,再進一步擴大,該地主要包括拜占庭和大食兩國的地方,拜食路名稱不雅,大食為穆罕穆德所創,可以稱為穆庭路。穆庭路先組建8個郡,由羌戎族群主導,在第三波征服行動以後,再適當擴大疆域。
為了比較詳細的表達自己的思路,李純將自己的想法寫成一個簡單的方案,並附上地圖,這樣方便將領們根據地圖分派那些襄人團。李純派人將方案分別送到中書省和範希朝那裏,這樣以後軍事行動和設置行政區,可以相互配合。
李純又想起一件事,在第二波征服行動中,扶桑人也會參加,當初因戰敗被俘而運送到江淮一帶的十二萬扶桑人,八年的奴期將至。這八年來,這些扶桑戰俘總體還算恭順,沒有任何反抗行為,是該解除他們的奴期了。
盡管他們來不及參加這次的襄人部隊,但是他們在江淮地區生活八年,漢化水平好,可以直接遷到夷人地區參加建設。
隨著國家的發展,衍生了很多新的事物,比如出現了報紙,印刷業也改良了,錢莊也開始發展成銀行,工礦業發展迅速,還新出現了玻璃製造業,單靠一個工商部已經難以勝任這些工作,外貿工作讓外事部負責也不合適。
李純認為,可以將工商部改為工礦部,主要負責工業和采礦業,另外再成立一個商貿部,主管商業、金融、外貿,這樣可以將經濟抓的更好些。
目前民政部的事務越來越多,既要管戶口、婚喪嫁娶、民族、宗教事務,現在又多了****和出入境事務。盡管朝廷想了一些平衡辦法,但是終究是夷人吃虧一些,隨著征服行動的展開,管理的夷人越來越多,維穩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可以將民政部的職責改為戶口、婚喪嫁娶、出入境管理、扶弱濟貧。另外組建安維部,除民族、宗教事務之外,也負責搶險救災、維護穩定的事務。
當初將刑部直接改為司法部,把司法、公訴、治安、刑事等事務都混在一起,導致事務太多,必須進行拆分。以後,司法部可以僅負責司法和公訴兩個方麵,另外成立治安部,專管治安和刑事工作,畢竟社會治安和刑事是一塊很大的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