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統籌諸事
字數:5187 加入書籤
元和18年7月,夏原到海州和蘭州至沙州的鐵路均已修通,其他多條鐵路也在如期推進中,鐵路客貨運輸更加繁榮。蘭沙鐵路修通以後,李純令交通部繼續修建沙州到歸化的鐵路,潘興法則帶人轉移到開封,主持修建開封黃河大橋,交通部同步修建開封到深平府的鐵路。
開封段的黃河比淮河和蘭州段的黃河要寬闊很多,水流也更大,所以建橋的難度也更大,好在潘興法經過前兩次修橋,積累了不少經驗,這才敢於修建開封鐵路大橋。
潘興法在修建淮河大橋和蘭州黃河大橋的同時,也帶出了一幫修橋專家,這些人開枝散葉,到其他地方主持修建中等河流的大橋完全沒有問題。
在李純的規劃中,征服夷人以後,交通是個大問題,如果交通不暢,很多較遠的地方根本無法統治,非常容易獨立。
在南線,可以通過海路到達南洋、天竺和阿拉伯一帶,但是到了紅海就阻於蘇伊士地峽,所以以後必須要打通蘇伊士運河。在北線,就隻能通過鐵路,從沙州到歸化,再經碎葉城直達東歐,然後向西一直延伸到歐洲西海岸。
在南線修建蘇伊士運河的難度很大,最快也要六七年,慢的話需要十年。在第二波西征中,李純計劃先搶占埃及,然後在開羅找一個當地的造船廠,然後就地改造,從蘇伊士通過陸路運去蒸汽機、火炮和其他重要構件,緊急改造建造一批戰船,供唐軍在地中海及其以西海域作戰使用。
與此同時,組織人員開鑿蘇伊士運河,待運河鑿通以後,就可以溝通歐洲南部和北非一帶與唐朝的海運,方便對那裏的統治。
在北線修建的蘭州到沙州,沙州到歸化的鐵路,目前經濟價值都不大,但是繼續向西延伸以後,到了東歐、西歐,那裏的人口較多,資源也比較豐富,可以發揮巨大的效用。鐵路建設的周期比較長,所以必須要提前建設,等到第三波征服歐洲以後,鐵路就可以修過去,形成陸上亞歐大通道。
8月份,李純開始考慮未來新征服地區的人事布局,由於原來的瀚海路隻是擴大,實際上是新成立四個路。
第二波次出征的的五個統領當中,嚴秦是一個老將,自當優先照顧,可以在天竺任總督,也可以在新組建的三個部裏選一個任尚書;張廣孝和王之孝前麵已經參加第一波次行動,如果第二波次行動順利,可以安排在天竺任總督;吳元濟和宋朝隱資曆相對較新,隻是打一仗,後麵可以根據其表現情況酌情安排。
除了幾個路的官員之外,其他還有很多郡、領的官員也要提前做出方案。李純讓韓愈提前籌劃此事,中書省也參與進來,把合適的人選定好,在部隊完成征服行動後,各級官員和公職人員要趕快接上,避免出現較長的真空期。
由於夏原的人口越來越多,必須提前采取疏解措施,李純非常關注三個新城的建設。在北部科教城新建的華夏礦業大學和華夏軍事大學校區,已經完成主體建築的建設,正在進入收尾階段,可以在元和19年正式開學。
由於全國采礦業發展非常快,非常缺探礦、采礦的人才,華夏工業大學的采礦專業也成為緊俏的專業,還沒畢業就被預定一空。
東部的工業集中區建設的比較順利,東圩一帶的居民認為搬來大量工廠可以帶來大量的就業,甚至他們的房子和土地都會升值,采取了比較積極配合的態度。
工商部要求,夏原主城四個區的大型燃煤企業,必須在五年內搬遷到城東的工業集中區,而且要求新的重型工業隻能在工業集中區建設。
西部政務區改到夏圩鄉後,拆遷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所有居民拆遷後,統一安置在以夏圩集為中心的一塊區域,京畿道負責修建道路,給每個拆遷戶分一塊宅基地,將拆遷款分給拆遷戶,讓他們自己找施工隊建設。
盡管一期拆的不多,但是畢竟拆了以後也需要有個過渡,京畿道給每戶又分了一筆半年的過渡費,讓他們先投親靠友,或者租房子住。
二期、三期的房子暫時沒拆,京畿道跟所有居民簽好拆遷協議後,就直接將拆遷款發給他們,在夏圩安置區也分好宅基地,讓他們提前去建,等建好了再搬遷。
政務區規劃建在夏圩以西,一期跟夏圩安置區毗鄰,主要是三個部的辦公用房、原先留在長安的其他機構、宗室勳貴的居住區等。
遷都夏原時,為了節約資金,朝廷各部的辦公用房麵積有限,後來隨著人員的增加,辦公用房非常擁擠。三個新部的辦公樓建的比較恢弘大氣,每個部的辦公麵積是以前的兩倍,確保新部有足夠的辦公用房。
李純還密切關注三個路的發展建設情況,總體來說符真路的發展更好一些,特別是其經濟發展勢頭很猛,采礦業、冶金業、農業、商貿全麵開花,礦石、翡翠、寶石、大米、水果大量往國內傾銷,從國內賺走了不少錢。
李純本來的設想是,通過產業政策,把國內的產品往國外多賣一些,實現國內賺國外的錢,沒想到符真路搞得太猛,先從國內賺錢。
李純心想,孫猴子再怎麽跳,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大權在朝廷手裏握著,肯定要優先保證朝廷的收入、保護華商的利益,決定打上補丁,改變國內的貿易逆差情況。
李純想了兩個辦法,一個是必須要對進口的產品征收關稅,由財稅部負責,對進口的產品全部征收2成的關稅,所有關稅收入歸朝廷,既可以減少逆差,也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二是嚴控夷人地區的產業,國外各路冶金業生產的金屬,隻能運到國內加工成其他產品,不能在國外進行深加工,國外開采出來的翡翠、玉石、寶石,必須要運到國內進行深加工,不得在國外進行打磨雕刻成珠寶。
李純認為,後續朝廷持續通過調整政策,形成有利於國內的經濟形勢。反正核心就是兩個,低端產品進口的要征關稅,高端的隻能在國內生產,再出口獲利。
符真路離安桂道比較近,安桂道的經濟相對落後一些,其首府欽江府發展的比較晚,跟廣州、晉江等地差距比較大,李純就規定符真路出產的翡翠、寶石,隻能賣到欽江府進行深加工,通過珠寶業促進欽江府的發展。
符真路除了經濟發展的好,宗教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很快就將婆羅門教壓製住,讓佛教開始複興起來,雖然說離完全意義的複興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畢竟開了一個好頭,以元稹和李德裕的精明,後麵必然還會有新的招數推進。
符真路的教育推進的也比較快,唐軍占領全境才一年,襄、夷兩族的學校就開辦起來了,而其他兩路隻能到元和19年才能開學。
當然,巽他路、瀚海路的條件會差一些,那兩路的官員也很努力,特別是巽他路東部的幾個郡,原來還是蠻荒之地,居然能在一年的時間就有了明顯的氣色,真是不容易。
瀚海路的首府未定,周邊的安全形勢不好,短期內發展經濟有難度,但是第二波征服完成以後,會把整個波斯灣沿岸都劃給瀚海路,到時候瀚海路真是會富得流油。
全國在5個襄人族群訓練了50個襄人團,400個民兵營,由於有了第一波的訓練經驗,第二波推進的非常順利。其他族群看到前麵出去的三個族群已經開始在夷人地區享受優待、吃肉喝湯,早就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出去大幹一番。
由於新羅族群、扶桑族群都在第二波出征隊伍中,很多人都想趁機出去謀個一官半職。
原新羅王金敬熙已經改名為貴黃敬熙,他和藤原義孝、藤原義滿商議一番,覺得自己貴為從四品官員,也不可能出去,但是自己子女的前途還是要提前規劃一番。
貴黃敬熙說:“我的幾個子女都成人了,總不能一直吃閑飯,還是要趁這次出征的時候,找個合適的崗位安置一下。”
藤原義孝說:“我的幾個孩子也大了,我們扶桑人要參與征服治理東天竺一帶,到時候肯定需要一些襄人官員,必須要提前幫他們謀個位子。”
藤原義滿說:“我的幾個孩子相對年少些,你們可以先蹚出路,我等到第三波出征時再找機會。”
貴黃敬熙說:“襄人出去發展,公職上有三條路,一是到部隊擔任軍官,二是在郡一級擔任科長、科員,三是擔任領一級的官員,當然經商也是出路。”
藤原義孝說:“我們都是出身王族,如果經商太丟人,還是進入公職合適一些,我想讓我的兩個兒子進入郡一級的機構擔任科長或副科長。”
藤原義滿說:“咱們的孩子都沒有在基層任職的經驗,顯然不適合擔任領一級的官員,打仗又有些危險,到郡裏任公職最合適。”
貴黃敬熙說:“我已經提前布局,讓我家老大在外事部實習了兩年,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到時候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去任職。”
藤原義孝說:“普通襄人不能在朝廷任職,敬熙兄的這種策略也不錯,我家老大走了另外一條路,我讓他在民政部實習,但是想辦法把他掛在扶桑道鹿州下麵的一個縣任副台長,到時候就算是平調,也可以搞個副科長,甚至可以升為科長。”
貴黃敬熙說:“還是義孝兄的辦法好,我也趕緊辦理此事,新羅道很多縣令原來也是我的屬下,這點麵子肯定會給,趕緊也找個縣掛職一下,有個級別以後才好到夷人地區正式任職。”
藤原義滿說:“看來是我愚鈍了,我們雖然不能出京,但是有些漢人朋友可以出京,我也趕緊提前找人幫忙到扶桑道辦理此事。”
三人畢竟是王族,在扶桑和新羅畢竟還是有些親朋故舊,任襄人縣令的不在少數,很順利的就分別給幾個成年的兒子辦理好了掛職的事,就等著朝廷第二波征服行動以後,再去托關係把掛職的兒子送到夷人地區任職。
進入9月份,李純發現城內燃煤企業的搬遷有點慢,夏原城內開始了有些空氣汙染的狀況,雖然不是很嚴重,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等以後汙染嚴重了,治理起來就比較麻煩。李純認為,燃煤企業就算遷到城東,也會有空氣汙染,必須想一個替代的策略。
李純還發現一個問題,隨著夏原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家庭都會配備馬車,還有一些人拉貨會用牛車,城裏的牲畜比較多,路上拉出的糞便也比較多。
剛開始還有不少郊區的農民進城拾糞,後麵郊區的農民靠賣地、出租房屋也富裕一些了,懶得再做拾糞的髒活。京兆府後來請了一些清潔隊,每天清理一次路上的牲畜糞便,消耗資金不說,有的糞便不能及時處理,影響市民的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