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貴霜風雲

字數:5633   加入書籤

A+A-


    瀚海路總督李愬是軍人出身,不太懂經濟,就將經濟發展的事委托給布政使楊文廣。楊文廣讓人勘察了一番,發現瀚海路的礦產資源也不少,也學著李德裕,跑去國內招商,沒想到效果不佳。
    原來,從瀚海路到內地隻能經阿拉山口走陸路,路程遠運輸成本太高,耗費的時間久,自然無法跟南洋兩個道相比。
    楊文廣不願意坐以待斃,就從別的方麵想辦法,最後他發現錫爾河與阿姆河一帶非常適合棉花種植,決定在這方麵想辦法。瀚海路大量種植棉花以後,收成很好,後麵又麵臨運輸問題,楊文廣苦思冥想,想到了一個辦法。
    瀚海路的畜牧業也比較發達,有大量的牛馬駱駝,可以將牲畜和棉花一起賣。去的時候,大車裝滿成包的棉花,可以用兩三個牲畜拉一輛大車,一直拉到蘭州一帶,然後將棉花全部賣掉,牲畜賣掉大半,每個空車留一個畜生拉回去,這樣就可以實現一個良性循環。
    試行了一段時間,楊文廣覺得效果不錯,又推行到小麥、葡萄幹、肉幹上,把瀚海路出產的牲畜和農產品都賣到國內。元和18年7月,沙州到蘭州的鐵路終於修通,瀚海路隻需將貨物拉到沙州,又提高了效率。
    瀚海路由於靠近西方,周邊的國家比較多,西北方向是欽察草原,有可薩汗國和其他遊牧民族,西南方向是黑衣大食,其蠢蠢欲動,試圖反撲,東南方向是西天竺,也有幾個國家。李愬作為軍事長官,把主要精力放在維護安全上,密切關注周邊的形勢,防止外敵入侵。
    元和十八年二月,黑衣大食派了四萬多軍隊,往羅珊郡進攻,企圖奪回失地,沙普城的襄人團緊急派人求援。李愬率領鎮西軍主力連忙過去救援,經過一番血戰,才將入侵的黑衣大食軍擊退。
    為了穩妥起見,李愬派副將陳弘嶺帶領一萬人在羅珊郡加強防守,派副將孔文侃帶一萬人在烏拉爾河以東防守,又派參軍韓如輝帶五千人加強到貴霜郡防範西天竺,自己則帶領剩下五千人和一個契胡團居中策應。
    江浩渺被任命為貴霜郡太守後,帶領一幫屬員先是到了康城,聽說很多地方還沒征討結束,就在康城待了一段時間。
    後麵李愬返回康城後,江浩渺就準備帶人赴任,沒想到坎大哈一帶出現了叛亂,就在康城多待了幾天。最後,呂元膺讓他帶人先去月氏郡的步師城,等叛亂平定了再去貴霜。
    江浩渺到了步師城聽說叛軍並沒有攻占加尼城,而且陳弘嶺帶人反擊的比較順利,就決定先去加尼城,那邊起碼有個襄人團保護。江浩渺到了加尼城之後,遇到了陳弘嶺,就按照陳弘嶺的意見,帶著襄人團來到了由坎大哈改名的赫坎城。
    江浩渺覺得赫坎城確實比加尼城更好一些,赫爾曼河水流比較充分,衝積出一片較大的綠洲,既可以保證水源供應,也可以種植糧食,能夠保證基本的飲食供應。
    江浩渺覺得,大宛、康居兩郡比較富庶,月氏就一般了,而貴霜隻能算是貧窮,而且位置偏遠,真是又窮又偏。
    條件差也就算了,關鍵是這裏民風彪悍,難以管理。貴霜郡分為兩個部分,赫坎城及其以北,屬於普什圖族居住的範圍,赫坎城往南是一片沙漠,沙漠的南邊就是俾路支人的居住範圍。
    普什圖族人和俾路支人都是桀驁不馴,前期唐軍的兩次征討範圍,主要是在北部的普什圖族人的分布區,所以普什圖族人相對馴服了一些。南部的俾路支人尚未經過刀兵,尚處於半獨立狀態,要想讓他們徹底馴服,就必須進行再次征討。
    要想再次進行征討,一是要有人,二是要有錢,江浩渺發現兩個條件都不具備。江浩渺原本也想辦法招引一些契胡族過來,但是由於這裏又窮又偏,安全形勢也不太好,所以引人進展的不順。
    瀚海路撥的錢隻夠郡裏日常運轉,要想增加收入,隻能靠多收稅,但是當地比較窮,收稅就跟要命一樣,能收到的賦稅非常有限。
    最後還是在李愬的協調下,將一批林胡人送到了貴霜郡,算是有了一些幫手。江浩渺覺得,還是珍惜眼前的成果,盡量不與兩個好鬥的民族發生衝突。
    江浩渺將遷過來的林胡人分到北邊的6個郡,主要就是管理普什圖族人,對於南邊的俾路支人,隻是派人跟他們的部落首領傳達一個意思,就是每個部落隻要麵上給點貢賦就行。
    沒想到,就是這麽低的要求,有的俾路支部落居然也不答應,甚至將江浩渺派去的人趕回去。江浩渺雖是老實人,這次也被惹急了,決定派兵征討,他讓襄人團留一下五百人守城,團長穀鎮路帶領其餘主力開始一次突襲行動。
    突襲的目標就是俾路支人中最頑固、最有實力的那紮爾部落,該部落位於傑拉克(今巴基斯坦奎達)一帶,他們甚至還積攢了不少財富。
    貴霜的襄人團都是契胡人組成,都是騎兵,也是驍勇善戰,江浩渺為了調動他們的鬥誌,允諾他們,襄人團到傑拉克搶奪的財物,一半上交郡裏,一半就獎勵給他們。
    契胡人出身遊牧民族,聽說可以搶掠分財物,立即來了勁頭,不待團長動員,紛紛積極參戰。
    江浩渺認為,襄人團雖然有火繩槍在手,戰鬥力不錯,但是相對於俾路支人畢竟少了,所以要求他們突襲得手以後就回來,不要戀戰。
    團長穀鎮路認為,那紮爾部落位於赫坎城東南四百裏左右,對於騎兵來說,不算太遠,完全可以實現奇襲目標。
    襄人團在經過一番準備後,從赫坎城出發,一路向東南方向疾馳,直奔那紮爾部落的核心區域傑拉克。穀鎮路率軍行進了一天,跑了三百裏左右,遇到一個有水源的地方,決定在此宿營一晚,第二天直接發起衝擊,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次日一早,穀鎮路帶領部隊向傑拉克方向快速進軍,在上午時分就到達傑拉克。傑拉克是一個小城,也是那紮爾部落的核心區域,由於事先沒有預警,很多人出去放牧,部落的軍隊也沒集中過來,隻留下少量的兵力在城中。
    等城中的那紮爾人看到襄人團衝過來,趕緊關閉城門,發出警報。傑拉克隻是一個小城,一圈土牆加幾個木門,襄人團衝到城門後,用幾個炸彈,就將城門炸開,然後衝進去大肆劫掠。
    襄兵們專挑貴重財物搶,遇到敢於反抗的那紮爾人直接擊斃,戰鬥持續了半個小時,城內敢於反抗的那紮爾人基本被消滅,襄兵們也搶到了不少財物。
    此時,接到警報的那紮爾騎兵紛紛往回趕,穀鎮路看到已經達成目標,命令立即撤退。有些那紮爾騎兵趕到以後,立即展開對襄人團的追擊,襄兵們則用火槍射擊,由於火槍射擊距離比弓箭遠,那紮爾人隻能遠遠追趕。
    穀鎮路帶人到達昨天的水源地以後,認為已經到了下午,天黑之前肯定回不到坎大哈,路上又沒有別的水源,必須要在這個地方宿營一晚。襄兵們圍成一圈,分成幾波輪流執勤,即使睡著也要抱著槍,防止那紮爾人偷襲。
    夜間那紮爾人越聚越多,發起過好幾次襲擊,都被襄人團擊退,熬到天亮以後,穀鎮路發現已經被那紮爾人包圍。
    穀鎮路臨危不懼,指揮部隊調整好隊形,區分前鋒、側翼、後衛,列成隊形向西北方向衝去。前鋒部隊遇到前麵敢於阻攔的那紮爾人,直接射出一排密集的子彈,衝出一個缺口,部隊從缺口處結陣突圍。
    由於襄兵們的火槍射程遠、威力大,那紮爾追兵始終無法靠近,襄人團安然返回赫坎城。江浩渺看到部隊順利回來,立即命人打開城門,襄兵們趕緊入城。
    那紮爾騎兵本想趁亂跟進城,沒想到被城上的襄兵連續射擊,無法靠近城門,隻得怏怏而去。
    部隊進城後,江浩渺論功行賞,履行諾言,將搶來的財物分給襄人團一半,另外一半歸入郡裏的府庫,作為日常開支。江浩渺心想,別拿豆包不當幹糧,非要給點狠的才知道本太守的厲害,這次行動真是大快人心。
    那紮爾部落吃了虧以後,發誓要報仇雪恨,他們打不過唐軍,就不斷的騷擾、偷襲出城的唐軍,甚至是出城的襄人也襲擊,搞得赫坎城雞犬不寧。
    正當江浩渺發愁的時候,參軍韓如輝帶領五千人馬來到赫坎城,江浩渺將情況對韓如輝一講,韓如輝也覺得必須要解決這個麻煩。
    江浩渺、韓如輝、穀鎮路三人合計了一番,決定必須要給那紮爾部落一個狠狠的打擊,消滅其主要兵力,這樣才能徹底消除隱患。
    韓如輝認為那紮爾部落還不知道唐軍增援已經過來,決定采取引蛇出洞的計策,江浩渺和穀鎮路聽了以後,也覺得此計可行,決定第二天就開幹。
    次日一早,穀鎮路留下一千人守城,帶領剩餘的兩千唐軍,沿著上次的路線,再次去襲擊那紮爾部落。穀鎮路一行到達水源地後,繼續在此宿營,第二天按照以前的進程到達傑拉克城。這次那紮爾部落早就警覺了,襄人團還沒靠近傑拉克,那紮爾人聽到警報的號角,就紛紛趕過來。
    穀鎮路趁那紮爾人還沒有完全聚集,率領部隊再次炸開城門大搶大殺一通,搶到一些東西後,很快就衝出來。那紮爾人被氣瘋了,從四麵八方趕來跟唐軍戰鬥,穀鎮路帶領部隊再次突破包圍圈,向赫坎城方向進發,吸引了一萬多那紮爾騎兵緊緊追過來。
    穀鎮路率軍進入一個峽穀,那些那紮爾追兵也進入峽穀,然後唐軍從峽穀的另外一個出口出來,那紮爾追兵緊跟著追出來。這個道路跟上次的路線一模一樣,雙方都很熟悉,過了這個峽穀不遠就是水源地。
    那紮爾的騎兵剛出峽穀,突然從峽穀的兩側衝來幾千唐軍,對著那紮爾人就是密集的射擊,打的那紮爾人猝不及防。
    穀鎮路看到韓如輝的伏兵發起攻擊,立即率軍調轉馬頭,也展開對那紮爾人進行攻擊。三股唐軍對衝出來的那紮爾騎兵形成合圍之勢,由於唐軍的火力占優,那紮爾騎兵很快支撐不住,想從峽穀逃回去。兩側的唐軍快速衝向穀口,將試圖衝過去的那紮爾人全部擊斃,那紮爾人被迫退卻。
    那紮爾人左衝右突,除了少量人員從三支唐軍的間隙中逃跑,其餘人員傷亡慘重,剩餘不到一半,不得不投降。韓如輝和穀鎮路押著約五千那紮爾俘虜回到赫坎城,將他們全部繳械關起來。
    唐軍打了勝仗,江浩渺就有了底氣,開始向那紮爾周邊的幾個部落再次征收貢賦,標準也提高到原來三倍。其他部落看到強悍的那紮爾都落敗了,再也不敢擺譜,趕快按照標準將貢賦送到赫坎城。
    那紮爾部落大量精銳被殺被俘,也喪失了對抗唐軍的底氣,主動派人帶著大量財物贖人。江浩渺也借坡下驢,在要求那紮爾部落對唐朝效忠,並承諾每年交納一定的貢賦後,將俘虜放回。
    搞定了以那紮爾部落為代表的東南一帶的俾路支人後,江浩渺還想借勢征討西南紮黑丹一帶的俾路支人,徹底解決問題。
    沒想到韓如輝卻不同意,韓如輝認為其所部五千人過來主要是為了防止西天竺勢力的侵擾,不能因小失大,被人抄了後路。而且紮黑丹靠近黑衣大食本土,一旦黑衣大食的部隊介入,就憑這五千人,作戰將會非常吃力。重要的是,再過半年多,唐軍就會發起第二波次遠征,到時候把周邊勢力全部掃平,可以安心搞這些小蝦米。
    江浩渺覺得韓如輝說的也有道理,暫時見好就收,把手中的地盤先鞏固好,省的顧此失彼。由於赫坎城的供養能力有限,而且加尼城更靠近西天竺邊界,韓如輝決定率兵轉移到加尼城,與赫坎城的唐軍互成犄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