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華氏攻防
字數:5236 加入書籤
帕拉王國先後派出幾股兵力出城,企圖憑借人數優勢擊敗構築工事的唐軍。那些唐軍看到帕拉軍來襲,立即停止構築工事,集中力量迎敵。帕拉軍出擊的兵力雖多,但是進入唐軍的火力打擊範圍後,就隻有被動挨打的份,根本無法突破唐軍的防線,幾次出擊均告失敗。
白天的反擊行動不順,帕拉軍就選擇在夜間行動。有個夜晚,帕拉軍派出一萬騎兵從西門出擊。由於夜間視界不良,唐軍盡管有所警惕,但城西的幾處工事被帕拉軍破壞,一部分唐軍遭到殺傷。
嚴秦痛定思痛,和幾個部將商量一番,決定改變工事的修築辦法。原來的工事是修築一道土牆,由於唐軍兵力有限,工程量大,也無法兼顧,容易顧此失彼。嚴秦後麵決定在華氏城的每個城門附近修築幾個環形工事,將兵力集中放在工事內,這樣即使敵人騎兵夜間衝出來,也無法衝進工事,工事裏的唐軍有自保之力。
唐軍在華氏城的各個城門和交通路口附近,大規模修建環形防禦工事,夜間輪流值班,全軍都發了狠,要跟帕拉軍死磕到底。
後麵帕拉的騎兵夜間再出來襲擊,根本無法攻擊工事內的唐軍,反而是唐軍可以依托工事射擊,來襲的帕拉騎兵傷亡一番後無功而返。
所有工事修好以後,嚴秦讓所有的鎮桑軍分散在工事內堅守,讓五個扶桑團分頭行動,控製住華氏城東、南、西三個方向的主要路口,隻要有勤王部隊過來,就直接消滅。嚴秦準備用內層的防禦工事和外層的機動打擊部隊相結合,將華氏城徹底圍困,阻絕外援,時間久了,一定會對帕拉軍不利。
由於帕拉王國的大部分兵力不是前期被唐軍消滅,就是被集中到華氏城,華氏城周邊能夠調動的勤王兵力極為有限。先後有幾股勤王部隊從其他方向趕來,試圖給華氏城解圍,被周邊待機的襄人團一陣痛擊,不得不逃走。
拉伐羅納還寄希望於周邊其他國家能夠派兵支援,但是周邊的國家都在跟其他幾路唐軍鏖戰,自身難保,哪有餘力來支援帕拉王國。
由於華氏城的各個城門附近和主要路口,都被唐軍用環形工事封鎖起來,華氏城的進出通道全部被封死,物資供應也徹底被切斷。全城五十萬人吃喝,每天需要大量的糧食和水源,用水可以打井,但是糧食就隻能靠外運。
嚴秦不放心,帶著幾個部將沿著城牆巡查,感覺總有點不對勁,怕又被帕拉軍鑽空子。嚴秦和幾個部將商量了一番,覺得唐軍還有一個薄弱環節,就是唐軍的工事全部都在城門附近,一旦帕拉軍在兩個城門中間的城牆挖洞,從那裏跑出來,現有的工事將無法發揮作用。
嚴秦剛開始發現這個問題,心中還有些擔憂,但是思考了一番後,覺得這也是打擊帕拉軍的一個機會,露出了使壞的笑容。
嚴秦等人發現的問題,終於也被帕拉軍發現,帕拉軍認為任由唐軍長期圍困下去,華氏城必將因糧食耗盡而投降,必須想盡辦法派出部隊運糧進來。帕拉軍知道華氏城的西南方向有個鎮子,那裏生產糧食,也存儲了不少糧食,如果能夠在城牆的西南方向鑿出一個通道,可以趁夜出去運進一批糧食。
帕拉軍說幹就幹,在華氏城西南方向開鑿一個洞口,這個洞口位於兩個城門中間位置,兩個城門附近的環形工事無法阻擋這裏。帕拉軍搞出這個工程,無法做到悄無聲息,鑿?的時候被巡邏的唐軍發現異常,報告給嚴秦,嚴秦等的就是這一天,開始著手準備。
由於城外還有比較寬闊的護城河,帕拉人又臨時建造一個木橋,這個木橋可以快速拆裝,在帕拉軍行動時,可以臨時搭起,在帕拉軍撤退後,又可以快速拆掉。
一切準備就緒後,帕拉軍決定在夜間行動,一天夜晚,帕拉軍出動五千騎兵,從洞口出來,向西南方向疾馳,企圖快速運些糧食回城。
沒想到帕拉軍出城沒多久,就遭到唐軍伏擊。原來唐軍從挖洞的位置,早就推算出帕拉軍要出城的方向,提前就在洞口通往城外不遠的地方設伏,已連續等候兩三天了。兩軍接戰以後,由於唐軍預有準備,帕拉軍不敵,死傷被俘近半,其餘人員狼狽逃回。
拉伐羅納決定在三個方向同時鑿?,加上前麵一個洞,讓唐軍無法判斷帕拉軍可能出城的方向。嚴秦這次不再放任帕拉軍鑿?,而是在四個洞口方向連班加夜設置環形工事,將四個方向全部堵住。帕拉軍在城牆上看到唐軍在設置工事,就放棄了繼續鑿?。
一日,嚴秦帶幾個部將沿著華氏城巡視一番後,回到大營聊起來。
副將呂鴻基說:“大帥,我們這樣跟帕拉軍死耗,不如直接用大炮轟塌城牆,然後讓軍隊衝進去大戰一番,這樣多費事。”
嚴秦說:“這個方法已經討論過,但是不太合適,華氏城比納幹傑城的城牆更堅固,護城河也更寬,我們的炮彈打到城牆後不能立即爆炸,要等火繩燒完才能爆炸,所以會延遲那麽一會,導致落點不能集中,即使一天連續轟擊,也不能將華氏城的城牆炸壞,夜間他們還可以搶修,渡過護城河的難度也更大。”
秦如海說:“我覺得帕拉軍太多了,即使我們攻進城裏,華氏城那麽大,外圍還要留圍城的部隊,能夠進城的部隊有限,很難徹底擊敗守軍。”
嚴秦說:“是呀,華氏城太大,兵力太多,我們兵力有限,即使僥幸攻入城內,也會麵臨很大的傷亡,上次在城外的戰鬥,我們死了兩千多弟兄,我真是怕了,怕貿然攻城會死傷更多的弟兄,所以才想了這個圍困的計策。”
呂鴻基說:“這樣一直圍著也不是辦法,城內的而糧食一般供應幾個月沒問題,我們要等那麽久嗎?”
嚴秦說:“不用,別忘了,我們還有第二路軍,我已派人聯係王之孝,讓他過來支援,王之孝已經回信,說他已經徹底掃平羯陵伽,即將拿下另外一個小國,而後將移師北上,跟我們一起攻下華氏城以後,再去分別攻打拘羅薩和巴馬拉,估計他們十日左右就會趕到。”
呂鴻基說:“如果第二路軍趕來,我們的兵力翻了一番,進攻華氏城就有了保障,看來大帥是胸有成竹。”
嚴秦說:“帕拉王國是天竺第一大國,實力還是比較強,我們不能再拿著唐軍的性命去冒險,寧可晚一段時間攻城,待第二路軍過來以後,打一場大的殲滅戰。”
第二路軍配屬的襄人團比較雜,從扶桑、新羅、牂牁各抽調三個團,到海防集中,歸王之孝指揮。王之孝將這9個襄人團聚攏以後,也雇了一批民船,載著他們跟隨鎮南軍向仰光進發。
王之孝帶領第二路軍到達仰光城後,在那裏磨合訓練了一段時間後,總算熟悉了配屬的9個團,而後按時發起攻擊。由於仰光離天竺最近,第二路軍是最先抵達天竺的部隊,第二路軍在羯陵伽東部海岸登陸,然後直接對附近的羯陵伽城鎮展開進攻。
羯陵伽國是一個古國,先後被孔雀帝國、戒日帝國征服,戒日帝國崩潰後獨立了一段時間,後麵又被帕拉王國征服,成為帕拉王國的屬國。羯陵伽國每年要向帕拉王國稱臣納貢,軍隊的數量也被嚴格限製,總兵力隻有五萬左右。
第二路軍在羯陵伽登陸以後,如入無人之境,先後拿下幾個小城鎮,而後包圍羯陵伽東部重鎮科卡城(今印度奧裏薩邦克塔克附近)。羯陵伽國根本頂不住唐軍的進攻,連忙派人向帕拉王國求援,帕拉王國聽說唐軍攻來,派出十萬大軍,由大將索布哈爾率領,緊急增援羯陵伽。
科卡城隻有一萬多守軍,第二路軍花了三天就拿下了,然後就地休整,補充物資。斥候向王之孝報告帕拉王國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後,王之孝幹脆停止進攻羯陵伽,派出三個駱甌團,由參軍康成訓帶領守衛科卡城,阻止羯陵伽的援軍過來。王之孝則帶領鎮南軍和6個襄人團,向北進發,準備迎擊帕拉援軍。
王之孝認為,盡管帕拉援軍數量眾多,但是第二路軍完全可以戰勝他們。王之孝發愁的是,如果隻是擊潰,讓他們逃回帕拉王國,勝利的意義就大打折扣。
王之孝和幾個部將商議一番,決定采取“先擊潰,再圍殲”的方式,在其逃跑的必經之路設伏,全殲帕拉援軍。王之孝在北進的路上尋找合適的作戰地域,終於發現有個地方不錯,這裏有一片山區,一直延伸到海岸附近,山與海之間的道路是帕拉援軍的必經之處。
王之孝讓副將薑贏山帶領6個襄人團埋伏在這片山區裏麵,自己則帶領鎮南軍主力向南退了十多裏,在一片平原待機。僅過了一天,索布哈爾就帶領帕拉大軍殺奔過來,遇到在此以逸待勞的鎮南軍。
索布哈爾看到唐軍兵少,不到三萬人,就有了輕視之心,命令自己的象軍率先發起攻擊。象軍是天竺一帶的主戰兵種,可以發揮巨大的衝撞力,為後續的部隊打開進攻的通道。
帕拉王國的象軍發起進攻之後,唐軍巋然不動,在象軍進入鎮南軍的炮兵射程之後,唐軍的幾十門大炮一起開火,炮彈傾瀉在象群中,那些大象被炸的非死即傷,四處逃竄。
索布哈爾看到唐軍火力這麽強,不敢繼續發起攻擊,趕緊收攏潰逃的象軍。王之孝看到帕拉軍不敢繼續進攻,索性命令唐軍開始進攻,唐軍的步兵部隊開始向帕拉軍挺進。
索布哈爾看到唐軍的步兵走出唐軍炮兵的射程之外,膽子又開始大了起來,命令騎兵開始衝擊,兩萬帕拉騎兵迎著鎮南軍的步兵衝過來,企圖衝散唐軍的陣型。唐軍看到帕拉騎兵發起衝擊,反而停止前進,原地列陣,嚴陣以待。
待帕拉騎兵接近後,唐軍開始分波射擊,帕拉騎兵也用弓箭射擊唐軍,但是弓箭的射程和威力完全處於下風,很多帕拉騎兵中槍後紛紛倒下。帕拉騎兵衝了一陣,發現始終無法衝破唐軍的防線,反而損失慘重,終於熬不住,開始全線退卻。
唐軍步兵看到帕拉騎兵逃走,就對著帕拉軍的主陣地衝過去,帕拉騎兵退回陣地後,立即湧上來一群帕拉步兵,個個手持大盾,衝到帕拉軍的最前麵。這些帕拉步兵像疊羅漢一樣,用兩層盾牌疊成一道防禦牆,盾牌之間留下一些孔洞,可以供弓箭手射箭反擊。
唐軍步兵抵達帕拉軍陣地後,用火槍對著盾牌陣射擊,沒想到子彈竟然無法射穿盾牌,反而是盾牌陣後麵的帕拉弓箭手射出的箭,對唐軍產生了殺傷。唐軍步兵無法突破帕拉盾牌陣的防守,隻能被迫退卻,索布哈爾忍不住得意了一番。
唐軍在步兵進發的同時,炮兵也跟在後麵緩慢前進,王之孝覺得到達合適位置後,命令炮兵開始瞄準射擊。唐軍步兵剛退下來,炮兵的炮彈就打出去了,在盾牌陣附近紛紛爆炸,帕拉軍盾牌陣根本無法防禦炮彈的轟炸,盾牌陣被炸的七零八落,盾牌陣後麵的軍隊也被大量殺傷。
索布哈爾發現帕拉軍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命令軍隊趕緊向北撤退,鎮南軍則一路追擊過去。帕拉軍跑了半個多時辰後,發現已經有大量唐軍堵住了來時的路,索布哈爾命令士兵拚死衝擊,企圖殺出一條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