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經濟興旺
字數:5971 加入書籤
縱觀國內,隨著工業革命的對生產力助推的力量越來越大,工商業蓬勃發展,各地興建了大量的工廠,商貿業更加興旺,大批的農民進城務工,資產階級和產業工人的隊伍不斷壯大,資本主義已經初步形成。
在經濟體係中,原先的建築業、紡織業、交通業、采礦業、冶金業、商貿業繼續深入發展,同時在科技的帶動下,興起了一些新的產業,各種產業的交替發展,帶動了全國經濟規模的持續繁榮。
近兩年,玻璃製造工藝不斷成熟,大城市居民家中的窗戶不再用紙糊,全部改成玻璃窗。玻璃鍍銀以後可以製成鏡子,取代了以前的銅鏡,成為婦女們的最愛。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對精神生活需求也在提高,人們不再滿足於詩歌,唐傳奇逐漸演化成小說,深受百姓的喜愛,繼而帶動產生了一批寫小說的職業作家。
繼官方背景的《華夏政報》、《華夏民報》成功發行之後,朝廷允許民間辦報紙,但是控製數量,第一批隻批準了5份報紙,各個報社全部自負盈虧。
這些報紙在刊發一些消息的同時,發現小說比較受百姓的歡迎,就專門辟出版麵,專門刊發小說,有的是短篇,有的是中篇連載。這些報紙每份隻有幾文錢隻能覆蓋成本,為了多賺錢,他們在報紙裏刊登廣告,有償幫一些廠家宣傳產品。
隨著印刷業、造紙業的規模化發展,書籍的成本下降很多,大量的書籍得到出版,誕生了一批專門出書的出版社。有的文人將自己的詩歌、小說、畫本等作品,通過出版社發行,在書市上售賣。
一些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如歌舞戲、雜耍、魔術等深受百姓的喜愛,各種演出活動吸引了大量的人員觀看,蹴鞠、馬球、摔跤等體育活動也日益普及,成為年輕人鍾愛的娛樂方式。
發展最快的是金融業,各地興起了一批錢莊,他們以一定的利息吸納百姓的存款,然後再加息貸出去。由於工商業的興盛,投資回報率比較高,所以各行業對貸款的需求很大,各個錢莊通過倒騰資金都賺了大錢。
鐵路的建設進入高潮期,夏原到海州、天門的鐵路全部開通,夏原形成了十字形交通樞紐。太原經深平到滄州黃驊港、杭州經蘇州到潤州,益都到登州的鐵路也全部修通,全國的鐵路線逐漸向網狀發展,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開封黃河鐵路大橋的建設順利進行,造橋的工程技術水平有了新的的提升,除了長江幹流之外,其他河流均開始建設一批大型橋梁,方便百姓的出行。
沙洲到歸化、歸化到碎葉的的鐵路同步施工,力爭在元和22年完成,為朝廷第三波對歐洲的征服行動,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沿江、沿海地區,輪船運輸成為主流方式,造船業和航運業日益成熟,成為兩大新興產業。
由於輪船運輸成本低,遠洋商貿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國內的工業製成品大量出口,國外的工業原材料和農產品大規模輸入國內,朝廷在關稅上增加了不少收入。
隨著控溫技術的提高,煉油廠可以提煉出品質更好的煤油,輕油燈、爐也改稱為煤油燈、爐。煤油燈加上玻璃罩後,成為百姓主要的照明方式,煤油爐成為城市富戶的標配。
石油提煉出煤油後,剩下的物質改稱為柏油,柏油可以混合碎石用作築路,混凝土築路的方式也在推廣,一些大中城市內的道路紛紛修建為柏油路、水泥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珠寶和古玩行業的發展,在夏原和長安自發形成了兩個珠寶古玩交易市場,成為全國達官貴人的豪奢消費之地。
令人驚喜的是,揚州一家機械廠竟然發明出自行車,依靠人力腳踩,鏈條驅動,可以很快的騎行。由於使用的是木輪,容易損壞,但是比用馬車成本低很多,特別適合在城市的硬化路麵上騎行,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在李純的設想中,國內要不斷發展很多新興產業,既可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資需求,也可以壯大國內的經濟實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最終,國內要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商貿業、金融業的中心,夷人地區主要提供工業原材料和農產品,國內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獲取更高的利潤,從而提高華夏民族的經濟水平。
因此,李純認為征服世界以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秩序,一種有利於華夏民族發展的秩序,華夏民族處於這個秩序的金字塔頂端,襄、夷、蠻逐次而下。
華夏民族作為這個秩序的製定者和掌控者,把世界最好的資源聚集到國內,各種規則也有利於華夏民族,可以在國內就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以後,隻要派出少量的華人和所有的襄人,鎮守世界各地,維護和鞏固這種秩序。襄族作為這種秩序的參與者和維護者,自然也要分點羹湯,激勵他們積極發揮作用。
元和二十年四月,參加遠航的第一艘軍事船率先返回國內,帶隊的軍事部員外郎淩秋雨首先回到軍事部,向尚書韓泰匯報情況,而後韓泰帶著淩秋雨入宮麵聖。
首先是淩秋雨報告航路查看情況,由於整個航路很長,各部去的人都要分頭完成自己的任務,特別是搜集植物的種子很耽誤時間,所以整個航程拖的比較慢。
淩秋雨反饋,從天竺南部到加納利群島,整個航線特別長,中間必須建立一些補給點,滿足船舶途中補充淡水、食物、燃料的需要。
李純前世是個地理迷,對非洲的海岸的情況還算清楚,現場利用地圖,和軍事部商定了7個補給點,在前世中的名稱分別為摩加迪沙、桑給巴爾、馬普托、開普敦、羅安達、拉各斯、班珠爾。
為了方便唐朝人的稱呼,李純將這7的地方改為摩加、桑巴、馬普、開普、羅安、拉斯、班珠,並將加納利群島改為加利群島。
這8個點位,前期作為鎮羅軍繞行非洲的補給點,後期作為襄人乘船去歐洲西部的補給點,最後還可以作為征討非洲各地的據點。
航線和點位確定以後,李純給淩秋雨放半個月的假,讓他好好休息一段,而後就要帶著軍事部的人員去索木城,跟鎮羅軍一起建立這些補給點,並熟悉航線,為第三波的征服行動做好準備。
韓泰則根據這個情況,進一步細化鎮羅軍的進軍方向和作戰任務,並進一步和李純溝通其他各軍的路線和任務,就回軍事部完善作戰方案去了。
五月份事情不多,李純的兩個女兒岐陽公主和平樂公主,先後帶著夫婿和孩子來夏原入宮覲見。兩個駙馬均在外地任刺史,所以兩個女兒也跟著夫婿長期在外地,難得來看望李純一次,李純非常高興。
岐陽公主是李純最喜歡的女兒,他和駙馬杜悰一直比較恩愛,生了兩個孩子,大的男孩9歲,小的女兒6歲,正是可愛的年齡,逗的李純很樂嗬。
期間,杜悰提起他的堂弟杜牧,稱讚他年方22,卻很有才華,李純想起了號稱“小李杜”中的杜牧確實是個才子,以後一定找機會延攬他輔佐自己。
平樂公主和駙馬馮玉林關係改善了不少,小兩口見李純時有說有笑,還帶來一個兒子,都兩歲多了,李純以為平樂公主懂事了,心情愉悅了不少。
李純到蕭嬪那裏時,還提起平樂公主和馮玉林夫妻關係變好的事,沒想到蕭嬪卻不以為意,說那都是表麵現象。
李純聽到蕭嬪話中有話,就有點疑惑,詢問其中緣由。
蕭嬪說:“陛下,你平時都忙於朝政,不關心日常的瑣碎事,我就問你一句,平樂公主和馮玉林結婚有十來年了吧,兒子卻才兩歲多,怎麽這麽晚才有兒子,你不覺得奇怪嗎?”
李純聽了覺得也有幾分道理,就說:“按照你的說法,裏麵還有什麽隱情?”
蕭嬪這時才感覺自己說漏嘴了,不知該怎麽回答。
蕭嬪越是支支吾吾,李純越是懷疑,讓蕭嬪趕緊將實情講來。
蕭嬪索性就說開了:“陛下,臣妾聽說馮玉林沒有生育能力,他們夫妻倆去了渝州之後,平樂公主與家奴私通,這才生了個兒子,那個家奴也姓馮,馮玉林幹脆就裝著不知道,認了這個兒子,平樂公主也樂得逍遙,這才有了夫妻和睦的表象。”
李純聽了以後,有些不悅,就說:“你平時在宮中,在哪裏聽到的這些八卦消息?”
蕭嬪有些委屈:“陛下平時忙於朝政,很少陪臣妾,臣妾就隻能約一些官員的女眷入宮陪我說說話,就有人扯到這個話題,我也是道聽途說,弄不清真偽。”
李純也知道蕭嬪沒有什麽心機,啥話都藏不住,也就不再責怪他。
事後,李純越想越不是味,決定趁平樂公主還在夏原,單獨召她進宮,問個明白。
平樂公主進宮以後,簡單行個禮,就開始找東西吃,也沒發現什麽吃的,就說:“父皇,你召女兒進宮有何事?”
李純歎了一口氣:“你跟馮玉林關係怎麽樣,那孩子是他的嗎?”
平樂公主沒想到李純會問這個問題,臉頓時紅了起來,低頭擺弄衣服,並不答話。
李純看這個情形,也猜出了大概,就說:“你是父皇的女兒,有啥情況就如實說來,你是不是有自己的苦衷?”
平樂公主聽李純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索性就放開了:“這個孩子不是馮玉林的,但是馮玉林已經認了,現在就是我們倆的孩子。”
李純又問:“馮玉林真的知道實情,也沒怪你?”
平樂公主說:“馮玉林不僅那方麵不行,也沒有生育能力,跟他結婚四五年都沒有孩子,我急他也急。我們到了渝州以後,心想著不能在外麵找其他男人了,就忍了一段時間,當時恰好他的一個族叔來渝州給他當管家,他族叔有個兒子跟來當家丁。女兒看他年輕力壯,就沒忍住,一來二去就到一起了。”說完又低垂了頭。
李純說:“你是堂堂公主,怎麽能找一個家丁呢?”
沒想到平樂公主來了個性:“那我該找誰?以前在外麵找貴公子,你們都說我,後來我就想,在自己家裏找總可以吧,省得在外麵有傳言,沒想到還是被府中的丫環給傳出去了”說完嚶嚶地哭了起來。
李純想想也是,問題出在馮玉林身上,平樂公主找誰都是錯,就不忍再繼續責備,平和地問道:“那個孩子就是你跟那個家丁所生?”
平樂公主止住哭,傷感地說道:“女兒找他,也是為了馮玉林著想,一是女兒沒法長期守寡,二是不想讓馮玉林絕後,那個家丁算是馮玉林的堂弟,孩子也算是馮家的人,馮玉林知道實情後也沒責怪女兒,認下了這個孩子。”
李純聽了以後,覺得馮玉林和平樂公主都有自己的苦衷,平樂公主這樣做就不算什麽錯,錯就錯在亂傳這個消息的人,壞他們夫妻的名聲。
李純道:“你有你的苦衷,這種事在府裏做,怎麽就被丫環傳出去了,都找的什麽下人?”
平樂公主氣憤地說:“也怪女兒行事不秘,被一個丫環偷聽了去,有次她偷府中的東西,被女兒抓住責罰一番,她就私下裏到處傳播女兒的壞話,後麵女兒知道以後,將她痛打一頓,驅逐出府,沒想到此事還是傳到夏原來了。”
李純心想,這一鬧,女兒和駙馬在渝州也不好待了,國內是非多,不如將馮玉林調到國外,就說:“禮事部有個少卿的空缺,朕想把符真路學政蔣文輝平調回來,馮玉林也有些才華,朕可以讓他去符真路擔任學政,你覺得如何?”
平樂公主清楚,刺史調為學政,屬於提升,雖然遠了點,但是現在有了輪船,回國還算方便,覺得國內是非多,還不如出去,就說道:“感謝父皇照顧,女兒肯定願意,這事我還是要跟馮玉林商議一下,明天就進宮答複父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