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保加爾國
字數:5757 加入書籤
隨著戰鬥的繼續,唐軍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克軍的傷亡越來越多,越來越支撐不住。打到最後,終於有膽小的克軍臨陣脫逃,然後形成傳播效應,克軍最終全線崩潰,向伊萬尼奇逃去。
克雷希米爾早就準備好了快馬,在城頭看見克軍戰敗,立即率領一支騎兵,帶著家眷向南逃跑。開戰前,克雷希米爾就將伊什特納一夥關在一個監獄裏,防止他們成為自己逃跑的累贅。
潰敗的克軍逃進伊萬尼奇才知道他們的大公已經逃跑了,再也無心守城,有的繼續逃到其他地方,有的幹脆向唐軍投降。第三路軍打到伊萬尼奇以後,經過簡單的戰鬥就占領該城,前後俘虜了一萬多克軍。
劉梧率軍占領伊萬尼奇後,聽說克雷希米爾逃跑了,不覺有幾分遺憾。之後,有人報告說在監獄裏發現伊什特納等人,劉梧又來了勁頭。
劉梧派人一審,他們果然是從潘諾比亞逃過來的伊什特納一夥,心想一路追這個老小子累的夠嗆,不自覺的就氣血上頭。劉梧想,既然克雷希米爾逃了,幹脆就拿他們出氣,當即下令,將這一百多人就地斬首。
第三路軍連續行軍打仗,都非常疲憊,劉梧下令在伊萬尼奇休整三日,準備讓部隊恢複一下,就帶領部隊南下追擊克雷希米爾一夥。
第三路軍在休整的第二日,第二路軍的烏重胤派出信使來到伊萬尼奇,說一、二路軍已經打到法蘭克王國,但是遇到了一些麻煩,要求第三路軍趕緊向法蘭克王國進軍,與一、二路軍一起會攻法蘭克。
劉梧這才想起,第三路軍的最終目標是法蘭克王國,這段時間第三路軍一直跟幾個小國糾纏,耽誤了進攻法蘭克,心中懊悔不已。想來一、二路軍對付法蘭克王國的大軍不順,自己要趕緊帶兵過去支援。
於是劉梧在伊萬尼奇留下一個新羅團,然後率軍向東北進發,準備進攻法蘭克東南的巴伐利亞一帶。
第一路軍指揮謝長林帶領部隊到達傑杜羅以後,在這裏熬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期間重點是和各個襄人團熟悉情況,收集東歐一帶的情報,為次年春天的開戰做好準備。
第一路軍首先要麵臨的對手是保加爾汗國,保加爾民族原來是從中亞遷徙而來的遊牧民族,與東歐當地的民族融合而成,後來有一部分遷移到多瑙河下遊建立保加利亞王國,一部分留在了伏爾加河中遊一帶,建立了保加爾汗國。
保加爾人以農牧業和狩獵為生,經濟相對落後,整體還處於半原始半封建國家的狀態,軍隊主要靠冷兵器外加蠻力,屬於典型的北方蠻族。
對於這支部隊,謝長林並不畏懼,到了2月中旬,氣溫開始回升之際,第一路軍踏著殘存積雪,越過早已架好的橋梁,越過烏拉爾河,向保加爾汗國進發。
保加爾汗國的庫特拉可汗,早就聽說東南邊境駐紮了一支唐軍,早就聚集了汗國的軍隊,布防在東南邊境一帶,準備抵擋唐軍的進攻。
第一路軍進入保加爾汗國不久,保加爾的探子就立即回去稟報,保加爾調集了一支三萬多的騎兵,迎著唐軍就進發過來。第一路軍共有五萬多兵力,也是以騎兵為主,兩軍很快相遇,短暫對峙了一陣。
保加爾人原本氣勢洶洶,還想首先發動進攻,但是他們看到唐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心中開始有點打怵,停在原地沒有前進。
謝長林本來已經讓炮兵架好炮,準備趁著保加爾軍衝擊的機會,對他們進行炮擊,沒想到保加爾軍不敢發動進攻。謝長林覺得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都占據優勢,沒必要幹等下去,於是命令第一路軍率先發起進攻。
鎮蕃軍的兩個旅打頭陣,另有四個扶餘團跟在後麵,保加爾軍隊看到唐軍隻派出一小半軍隊,覺得可以先憑著人數優勢擊敗唐軍的先鋒部隊,於是全軍出擊,迎著唐軍衝過來。
保軍看樣子氣勢洶洶,但是手裏就是弓箭、馬刀、長矛那些武器,徒增聲勢而已。兩軍靠近以後,唐軍率先開槍,第一波打過去立即撂倒一批保軍。
保軍這才發現唐軍武器的厲害,為了發揮近戰優勢,保軍於是策馬加快速度,向唐軍猛衝而來。唐軍先鋒部隊反而停止前進,部隊分波對著保軍射擊。
不管保軍怎麽衝,始終過不了唐軍的火力線,反而損失了不少人馬,保軍的士氣開始受到明顯的影響。與此同時,第一路軍剩餘部隊開始行動,從兩翼包抄過去,準備將這股保軍包餃子吃掉。
保軍發現一小半唐軍都打不過,現在更多的唐軍壓過來,立即湧上來一股恐懼的心理。為了防止被唐軍圍殲,保軍開始掉頭逃跑,一路向北狂奔。
第一路軍留下少量部隊護著炮兵和輜重部隊,主力全部掩殺過去,保軍經過唐軍的一路追殺,損失了約一半人馬,剩下的全部逃進保加爾南部重鎮薩馬拉。
薩馬拉位於伏爾加河東岸,第一路軍立即將薩馬拉東、南、北三麵包圍起來,等待後續炮兵部隊趕來。
逃進薩馬拉的保軍加上城內原來的守軍,隻有兩萬多人,他們拚命加固城防,抽丁拉夫,應對唐軍即將到來的攻城行動。
第一路軍兵鋒正銳,炮兵來了之後,立即轟城,隻用了半天就在城東轟出一個寬闊的缺口,唐軍的第一波騎兵立即衝進去。
保軍也是以騎兵為主,自然知道騎兵的短處,在缺口附近設置了不少絆馬索、鐵蒺藜、勾鐮,第一波衝進去的唐軍剛入城就吃了虧,被迫放緩攻擊速度,邊清理障礙邊前進。
城內的保軍趁機躲在工事和建築物後麵,對唐軍放箭,唐軍立即舉槍還擊。唐軍最初衝進城內的騎兵不多,在優勢保軍的圍攻下竟然吃了虧。
謝長林認為攻城行動,騎兵不如步兵好用,就讓第一波騎兵撤出來,讓三個扶餘團下馬作為步兵攻入城內。
這些扶餘兵拿著盾牌,舉著火槍,組成一個防禦陣型,從缺口處緩慢向裏推進。這些扶餘兵邊推進,邊清理障礙物,保軍對他們倒是沒有製衡的辦法。
保軍不能眼看著唐軍推進入城,就命令城內的騎兵突然發起衝擊。這些扶餘兵對戰經驗不足,前麵幾輪射擊有些淩亂,保軍成功突入扶餘兵的陣型中。
保軍騎兵的鐵蹄踏開扶餘兵的盾牌,對著扶餘兵大肆砍殺,扶餘兵一邊還擊,一邊後退,明顯是吃了虧。在城外等候的鎮蕃軍立即出動,殺進城內,扶餘兵則退出城外,由鎮蕃軍騎兵與保軍騎兵展開對戰。
保軍騎兵遇到凶悍的鎮蕃軍,很快就轉入了下風,鎮蕃軍士兵動作嫻熟,相互配合緊密,射擊速度很快,子彈一波接一波的向保軍射過去,保軍很快支撐不住,往城內逃去。
城外其他的唐軍立即進城,加入追殺保軍的序列,隨著入城的唐軍越來越多,保軍的死傷越來越多,逐漸失去了抵抗的意誌,紛紛向唐軍投降。
第一路軍經過兩場戰役,終於擊敗保軍,奪取第一個重要城市。謝長林讓部隊在薩馬拉略作休整,在這裏留下一個扶餘團,而後率軍繼續北進,準備進攻保加爾汗國的首都喀山。
第一路軍沿著伏爾加河向北進發了五天後,被卡馬河擋住了去路,卡馬河的對麵是一群嚴陣以待的保加爾軍隊,試圖阻止唐軍渡河。
謝長林覺得有些棘手,於是召集兩個副將商討對策。
右副將伍潮生說:“我們軍中帶有工程兵,不行就用大炮轟開對岸的敵人,強行架橋,然後打過去。”
謝長林說:“強行架橋,敵人可以在夜間進行破壞,就算架設成功,第一波渡河的人員也很容易被對方團滅,不是好辦法。”
左副將馬啟立說:“我們要打的是喀山,不是非渡卡馬河不可,當年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成功拿下陳倉,我軍何不利用此計直接拿下喀山?”
謝長林來了興趣:“馬副將說的有理,但是你看該怎麽實施才能達到占領喀山的目的?”
馬啟立繼續說:“保加爾汗國兵力有限,他們集中那麽多兵力防守卡馬河,喀山必然空虛,我們何不故布疑陣,將保軍的主力吸引在這裏,然後派出精銳部隊直取喀山,喀山一丟,卡馬河的保軍自然崩潰。”
謝長林點點頭:“這個主意好,你看該具體如何實施?”
馬啟立說:“伏爾加河是一條重要的航運河流,沿岸有很多商船、漁船。我建議將8個襄人團留下,沿著卡馬河向東運動,將保軍吸引到東麵,鎮蕃軍主力私下後撤到舊邁納一帶,那裏是一個商業中心,船隻眾多,我們可以征調一些船隻。然後乘船沿著伏爾加河直接在喀山以南登陸,然後直接猛攻喀山,即使卡馬河的保軍反應過來,我們也已拿下喀山,他們回天乏力。”
謝長林不得不佩服馬啟立的足智多謀,當即采納這個建議,將部隊分成兩個部分,由伍潮生帶領8個襄人團沿著卡馬河向東移動,吸引對岸保軍的注意力,謝長林和馬啟立率領鎮蕃軍主力,乘夜撤離,趕到伏爾加河畔的舊邁納,實行暗度陳倉之計。
計議已定後,謝長林和馬啟立當晚就率領鎮蕃軍主力悄悄撤離,趕到西南方向的舊邁納。伍潮生則在第二天大張旗鼓地拔營,沿著卡馬河向東運動,似乎是準備在其他地方渡河,保軍自然要跟隨行動,繼續阻止唐軍渡河。
謝長林率軍抵達舊邁納後,大規模搜集船隻,沒想到這裏的船隻有限,全部征集後,也隻夠坐一半人,謝長林被迫將部隊分成兩半,自己和馬啟立各率領一半。
部隊準備好以後,由馬啟立率領第一批部隊登船,劃船向喀山方向駛去。行駛了一段,馬啟立發現一個問題,從舊邁納往喀山是逆流航行,全靠人力劃行很慢,說不定還沒到喀山就被人提前發現了。
馬啟立腦子轉的很快,命令船隊過了卡馬河與伏爾加河的交匯處以後,就命令船隻靠岸,人馬全部下船,直接騎馬去喀山,然後讓船隻再去接應謝長林等人。
謝長林帶領另外一半部隊,也按照這個辦法,過了兩河交匯處以後,舍舟登岸,直接騎馬往喀山方向趕去,由於第二波部隊還帶著大炮和輜重,行動相對慢些。
馬啟立率領一萬多騎兵一路向北疾行,很快抵達喀山附近。馬啟立立即命令部隊對喀山周圍的部隊進行打擊,然後將喀山團團圍住,專等謝長林的部隊過來後,合力攻城。
卡馬河與伏爾加河的交匯處距離喀山不是太遠,第二天謝長林就帶著其他部隊趕到,發現馬啟立已經派兵將喀山圍住了,幹脆也不用布置了,直接用自己帶過來的兵進行主攻。
庫特拉可汗原本將主要兵力派到卡馬河去堵截唐軍,沒想到唐軍竟然繞過了守軍,直接打到喀山,喀山城裏隻有一萬多兵力,還怎麽守這個城?
謝長林怕夜長夢多,如果卡馬河附近的保軍趕回來,將會對攻城行動造成很大的幹擾。所以,謝長林立即讓炮兵對準城南進行猛轟,轟開缺口後,立即讓先鋒部隊快速進城。
喀山準備的並沒有薩馬拉那樣充分,隻能倉促應戰,把兵力調到缺口附近堵唐軍。
這支攻城的先鋒部隊,都是精銳之師,每人一杆槍,一柄馬刀,遠距離就用火槍射擊,近距離就用馬刀砍殺。經過一番激烈交戰,唐軍先鋒部隊迅速突破保軍的堵截,其他唐軍接連入城,對城內的保軍大肆追殺。
城內的保軍在人數和武器上都處於劣勢,根本頂不了多久,隻是半天的功夫就消滅了城內的大半保軍。庫特拉可汗看到大勢已去,立即跑到城西的碼頭,帶著家屬和親兵乘船向南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