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摩拉維亞
字數:5509 加入書籤
這個峽穀又窄又長,非常不適合唐軍的火力發揮,卻很適合摩軍再次憑險而守,第二路軍暫時被堵在峽穀的北邊。
烏重胤前麵遇到的全都是東歐大平原,突然遇到一片難行的山地,騎兵也難以發揮優勢,部隊被堵著過不去,不禁躊躇起來。
烏重胤和兩個副將商量一番,發現最後隻能用一個笨辦法,就是一部分部隊下馬改為步兵,從山穀兩側的山上攀援而行,一旦發現敵軍,與峽穀裏的部隊相互配合,解決掉峽穀中的敵軍。
烏重胤命令剩餘的兩個扶桑團和鎮胡軍的一個旅全部下馬,將馬匹交給後麵的部隊,各自到峽穀的兩側,配合穀底的主力殲滅前方的敵人。
別說,這個辦法雖然笨,也非常耗人力,但是確實有用。每當遇到山穀裏有敵軍阻擋時,步兵負責解決山上的敵人,騎兵負責解決峽穀中的敵人,遇到關隘,就用炮兵轟炸,終於可以順利地向南進發。
不過,第二路軍這樣在山穀中緩慢推進,也耽誤了很多時間,此時,第一路軍已經打完波蘭,第三路軍也已經打完潘諾尼亞,而第二路軍還沒到維列格拉德。
出了山穀以後,唐軍被累的快散架,充當步兵的唐軍腳上大都磨了很多泡,一個個叫苦連天。
經過多日行軍,第二路軍終於抵達維列格拉德以北地區,烏重胤命令部隊原地休整一番,準備恢複體力後,再猛攻這座城市。
摩拉維亞大公奧利西弗看到峽穀中的守軍沒能擋住唐軍,反而讓唐軍來到了都城附近,不禁急的團團轉。奧利西弗認為維列格拉德周邊是平原,無險可守,對戰勝唐軍信心不足。
最後,奧利西弗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都城交給一員大將防守,自己到西部的布爾諾一帶召集援兵,這樣自己就不用在城中犯險。
守城的大將也知道,奧利西弗名為召集援兵,其實就是逃跑,隻是說的好聽而已,心裏雖然氣憤,但也無奈地接下了守城的任務。
第二路軍在峽穀中被折騰壞了,對摩軍充滿怨氣,都想早點打下維列格拉德,可以得到犒賞,吃幾頓好的。
攻城戰役開始以後,唐軍開始拚命往城裏進攻。奧利西弗也確實在布爾諾召集到了一支援兵,到了維列格拉德附近時,正趕上唐軍攻城。奧利西弗自己不敢上,命令一個將領帶著援軍從側翼打擊攻城的唐軍,自己則帶領三百騎兵,在城西的高地上觀戰。
第二路軍正在攻城,發現又來一支摩軍,幹脆兩邊同時開打,攻城打援兩不誤。守城的摩軍不到兩萬人,增援的摩軍隻有一萬多人,這在第二路軍眼裏都不是事,同時開幹。
當然,盡管唐軍很強,前期還是將主要精力用於打援,將援軍擊敗打跑以後,第二路軍開始集中兵力攻城。
其實在城外唐軍打援時,城內的唐軍已經打下一大片區域,待城外的唐軍也攻入城內,進攻的速度明顯加快,又用了兩個多時辰,順利拿下維列格拉德,城內剩餘的守軍全部投降。
奧利西弗看到大勢已去,立即帶領自己的三百騎兵,拚命向西逃跑,一直逃到波米西亞(今捷克西部)一帶。
烏重胤認為維列格拉德離佩斯城不遠,而且按照劃分,此處應該被分給新羅族群,就沒在此處留駐兵力,僅留了少量投降的摩軍駐守此地。
為了彌補前麵在山區中耽誤的時間,第二路軍迅速揮師西進,在攻占布爾諾之後,又向西北方向進軍,抵達波米西亞的中心城市布拉格。
奧利西弗已經退無可退,最後在布拉格聚集約兩萬軍隊,作垂死的掙紮。奧利西弗又怕待在城裏不安全,於是故伎重演,自己帶領五百騎兵待在城西的一座小山上,另派一員將領率軍守衛布拉格。
作為大公,如此貪生怕死、投機取巧,下麵的將士如何肯盡心賣命?第二路軍發動攻城以後,摩軍也就是在開始時認真抵抗了一段時間,後麵看到兩軍戰力懸殊,就逐步喪失了鬥誌,成批的摩軍向唐軍投降。
戰鬥隻打了一天,唐軍就成功占領布拉格,奧利西弗則繼續他的逃亡之旅,在波米西亞一帶到處流竄。
第二路軍雖然占領了摩拉維亞大部分的國土,但是沒有抓住其大公奧利西弗,始終是烏重胤的一塊心病。烏重胤派兵四處抓捕,奧利西弗像個滑溜的泥鰍,總是在唐軍趕來前就溜掉,讓唐軍好幾次功敗垂成。
最後,副將魏安正獻計以夷製夷,從摩軍的降兵中挑選一些意誌薄弱的,通過威逼利誘,轉化為唐軍的奸細,讓他們協助唐軍抓捕奧利西弗。
烏重胤覺得此計甚妙,通過一番操作,終於成功轉化兩支摩軍,表示願意配合唐軍抓住奧利西弗,當然唐軍也要給予他們一些獎賞。
這兩支摩軍認為,摩拉維亞事實上已經亡國,奧利西弗那點殘兵敗將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還不如抓住他,到唐軍那裏換點賞錢。
這兩支摩軍先後謊稱從唐軍控製區逃脫,特來投奔奧利西弗,奧利西弗一開始還半信半疑,但是此時正是用人之計,也容不得他挑挑揀揀,隻得先收留下來。
這兩支摩軍跟奧利西弗混熟以後,就派人跟第二路軍聯係,烏重胤立即派魯赤明帶兵圍剿。
唐軍接近以後,立即有探子報告奧利西弗,奧利西弗急忙組織部隊準備逃跑,誰知那兩支摩軍突然變臉,跟奧利西弗手下的摩軍火拚起來。奧利西弗被拖住無法離開,魯赤明帶領唐軍迅速趕到,立即殺入敵陣,奧利西弗周圍的摩軍一哄而散,唐軍一陣齊射,把奧利西弗打成了篩子。
消滅奧利西弗殘部以後,魯赤明履行承諾,給了那兩支摩軍一筆賞金,但是要求他們就地遣散。
烏重胤覺得既然摩拉維亞的戰事結束,就趕緊進攻法蘭克王國,於是在布拉格留下一個扶桑團,率軍沿著拉貝河向西北方向進發,而此時第一路軍已經與法蘭克軍打了一仗。
原來,第一路軍抵達易北河下遊的德米茲一帶,就在這裏架橋,架好一個木橋以後,謝長林立即組織部隊渡河。此時,洛泰爾正好率領五萬法軍趕到,立即對剛開始渡河的第一路軍進行堵截。
剛渡過河的兩千多唐軍,一下子被五萬法軍壓迫過來,立即被逼的開始後退,後續的唐軍被堵在橋上過不去。謝長林在河東岸看到這種情況,立即命令炮兵架炮射擊。
法軍各個身披重甲,手握巨斧,一個個孔武有力,他們又仗著人數優勢,正殺的興起,眼看即將把第一波唐軍打退到易北河裏。突然,一個個炮彈傾瀉在法軍陣型中,法軍被炸的肢體橫飛,頓時軍心大亂。
趁著法軍混亂的機會,先鋒唐軍立即展開反擊,對著法軍射出密集的子彈,打退了法軍的攻勢,橋上的唐軍趁機增援過來,加強了唐軍的攻勢。
在第一路軍槍炮火力的打擊下,法軍逐漸不支,開始逐步後撤。洛泰爾看到從對岸湧過來的唐軍越來越多,形勢對法軍極為不利,如果繼續糾纏下去將很有可能被對方徹底擊敗,洛泰爾當機立斷,命令法軍快速後撤。
法軍對地形比較熟悉,迅速撤到一片森林當中,然後向西快速奔逃。第一路軍追殺了一陣,不敢貿然進入森林,於是停止了追擊,掩護剩餘唐軍渡河。
第一路軍進入法蘭克的第一戰就取得了勝利,打的法軍慌忙逃竄,謝長林誌得意滿,覺得威名赫赫的法蘭克大軍,不過如此。第一路軍過河以後,繼續向西進發,進入到薩克森地區。
洛泰爾所部在易北河戰役中損失近萬人,從此不敢大意,一路西撤,並聯係格裏烏斯率領的主力部隊,最終兩軍在薩克森中部匯合。
格裏烏斯聽洛泰爾敘述了唐軍的情況後認為,唐軍不過3萬多人,而現在法蘭克軍有19萬人,唐軍主要占據了火力優勢,如果找一個適合近戰的場所,法軍就可以揚長避短,利用人數和體力優勢,擊敗甚至全殲唐軍。
格裏烏斯想起,當年日耳曼人殲滅羅馬軍團經典的條頓堡森林戰役,覺得法蘭克軍完全可以模仿當年的日耳曼軍,利用森林的掩護,重創唐軍。
格裏烏斯認為,薩克森地區離條頓堡不遠,也是森林眾多,法軍完全可以尋找一個合適的伏擊地點,然後將唐軍吸引過來,然後大規模地圍殲。
格裏烏斯首先派出偵查人員,得知唐軍離自己的部隊不太遠,於是在附近挑選了一片森林茂密的地方作為伏擊地,然後派出洛泰爾率軍出擊,引誘唐軍過來。
洛泰爾也正想報當初的一箭之仇,於是率領手下四萬軍隊,再次出擊,然後把唐軍引入格裏烏斯的伏擊地點。
第一路軍進入薩克森地區以後,當地的法蘭克軍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唐軍如入無人之地,逐步進入了薩克森的腹地。
正當第一路軍向西行軍時,洛泰爾率領的法蘭克軍突然殺出,殺傷了不少前鋒唐軍,謝長林立即指揮唐軍反擊,洛泰爾知道唐軍火炮的厲害,立即率軍後撤。
謝長林認為第一路軍以騎兵為主,好不容易逮住這股法軍,不能再讓其逃走,於是指揮唐軍立即追殺過去。
這些法軍身披重甲,自然跑不過唐軍的騎兵,不少人被唐軍追上槍殺掉,其他法軍看到唐軍如此悍勇,嚇得跑的更快,立即逃入前麵的一片森林中。
唐軍前鋒發現,森林中有一條道路,可供騎兵通行,於是進入森林,沿著道路繼續追擊法軍。謝長林連續打了幾個勝仗,膽氣也壯了,認為第一路軍反正也要向西進發,不如就從這裏通過,還可以順道剿滅一支法軍。
唐軍前鋒進入森林以後,前麵還算順利,又追殺了一些法軍,但是越往裏走森林越茂密,路也越窄,非常不利於唐軍的行動,前進的速度越來越慢。
格裏烏斯早已將其15萬大軍埋伏在這片森林當中,待到唐軍全部進入森林後,命令林中的法軍全線出擊,對第一路軍發起猛烈的進攻。此時,洛泰爾所部也停止逃跑,掉過頭來殺向唐軍。
唐軍由於是沿著森林中的一條道路前進,全軍如一字長蛇一般,一旦側翼遭到進攻,前後很難策應。
格裏烏斯正是利用唐軍的這個弱點,命令部隊從兩側全麵發起攻擊,並派出一支部隊阻斷唐軍的後路,準備將唐軍全殲在這片森林之中。
進入森林的第一路軍,突然在各個方向遭到大量法軍的突然襲擊,唐軍的火力優勢在森林中難以充分發揮。相反,法軍憑借人數和地利優勢,大規模的向唐軍進攻。
法蘭克人屬於日耳曼蠻族的一支,彪悍有力,尚武善戰,此時終於逮到機會,揮舞著大刀巨斧,向唐軍砍殺過來。唐軍以騎兵為主,在森林中行動不便,於是在原地抱團,舉槍向法軍射擊。
這些法軍身披重甲,雖然不能完全擋住子彈,但是可以減少子彈的殺傷力,不至於一槍致命。這些法軍知道,他們的優勢就是近戰,所以不顧傷亡,拚命撲向唐軍,對著遇到的唐軍就是拚命砍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