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森林血戰

字數:5742   加入書籤

A+A-


    第一路軍的前後出路已經被截斷,完全被法軍圍困,唐軍也不甘心束手就擒,他們各自抱團,與撲來的法軍對抗,炮兵部隊也對著林中的法軍亂轟一通。
    沒想到,炮兵部隊的巨大聲響,引來了更多的法軍,他們認為炮兵部隊的威脅最大,集中了兩三萬人進攻炮兵部隊。炮兵部隊原本伴隨著一些步兵保護,但是由於撲過來的法軍太多,炮兵又無法近戰,導致炮兵部隊損失慘重,大量人員被砍殺。
    打到後麵,唐軍已經被切成好幾段,他們隻能各自為戰,竭力抵抗法軍的進攻。由於唐軍畢竟還有些火力優勢,而且唐軍也深知如果不死戰,全部就要撂在這裏,所以都拚死抵抗。
    戰鬥持續到天黑,雙方都產生了不少的傷亡。格裏烏斯認為,好不容易將這支唐軍引入森林,決不能輕易放棄,否則就是放虎歸山,命令法軍繼續圍攻唐軍。
    戰鬥持續到深夜,雙方都極為疲勞,最後在相互防備下,勉強休息了一陣。次日天明以後,法軍再次發動進攻,唐軍被迫應戰,兩軍陷入了新的廝殺。
    在對戰中唐軍與法軍的傷亡比大概為一比三,但是法軍的數量接近唐軍的六倍,而且法軍還可以從外圍得到補給,而唐軍完全得不到補給,隻能啃食身上攜帶的幹糧。
    唐軍攜帶的幹糧、水源和子彈都是有限的,特別是水源在第一天就耗盡了。有的唐軍靠近溪流還好,可以就地取水,大部分唐軍周邊根本沒有水源,隻能殺馬飲血。
    在第二天的廝殺中,雙方產生了更多的傷亡,但是形勢對唐軍更加不利。
    唐軍逐步收縮抱團,形成一個個小的獨立作戰單位,各自應對附近法軍的進攻。法軍也圍繞這些唐軍,形成一個個進攻團隊,輪流向包圍圈中的唐軍進攻。
    在第二天的戰鬥中,軍的水源耗盡,隻能殺戰馬,幹糧和彈藥也消耗很多,一旦彈藥消耗完畢,僅靠刺刀,唐軍不可能是這麽多法軍的對手。
    戰鬥持續到第三天,第一路軍傷亡慘重,已經有大量人員戰死,剩下的也是一個個掛彩,眼看著彈藥即將耗盡,全軍彌漫著悲觀失望的情緒,做好了在此處馬革裹屍的準備。
    主將謝長林極為懊悔,正是因為自己的大意輕敵,導致全軍陷入了法軍的包圍,眼看著自己的部隊傷亡越來越大,他的心也在滴血,不禁發出了痛苦的呐喊。
    謝長林知道,這樣持續交戰下去,對第一路軍極為不利,在法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下,第一路軍的敗亡隻是時間問題。謝長林和第一路軍其他人員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希望第二路軍能夠盡快趕來,幫他們解圍。
    然而,第三天打到了下午,仍然沒有見到第二路軍的影子,第一路軍士兵的子彈基本耗盡,開始用刺刀和法軍對拚,法軍個個身披重甲,又力大驚人,唐軍的傷亡驟然增加。
    正在第一路軍陷入絕望之際,東南方向傳來密集的槍聲,第二路軍終於來了!第一路軍士氣大振,拚著最後一口氣,與法軍血戰到底,一定要等到第二路軍到來的時刻。
    烏重胤出了波米西亞以後到達德累斯頓,在那裏聽說第一路軍已經和法蘭克軍打了一仗,並且順利渡過易北河,向西朝薩克森方向進軍。
    烏重胤覺得,法蘭克王國畢竟是歐洲最強的大國,兵多將廣,戰鬥力強,兩路軍隊相互靠攏更安全一些,就率軍向西北方向進發,想在薩克森以西追上第一路軍。
    第二路軍行至萊比錫時,烏重胤打聽到第一路軍大概在薩克森中部一帶,就繼續向西北方向進軍。行至半路,第二路軍聽到西北方向槍炮聲大作,知道第一路軍和法軍幹上了,立即加快行軍速度,向著發生戰鬥的地方疾馳而去。
    第二路軍趕到後,立即加入戰鬥,第一波騎兵率先衝到森林的入口,將附近的法軍打散,成功突入森林,解救了靠近最後的一股唐軍。
    隨著第二路軍的持續趕來,戰鬥的形勢開始發生變化,第二路軍在法軍的外圍發起進攻,與內線的第一路軍配合,扭轉了唐軍的不利形勢。
    法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連戰三天,也是非常疲憊,看到唐軍來到大量的新銳力量,心中開始沒底。格裏烏斯看到新來的唐軍攻勢極猛,形勢已經對法軍不利,如果繼續在這裏死戰,後果極有可能對法軍不利,立即命人吹響撤退的號角。
    法軍被第二路軍一陣射殺,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傷亡,聽到撤退的號角,往森林深處四散奔逃,然後全部向西匯合,一直逃到薩克森西部一帶。
    第二路軍不熟悉這裏的地形,森林深處也不適合第二路軍行動,烏重胤下令部隊和第一路軍匯合,立即將食物和水源分給第一路軍的人員,並搶救傷員。
    第一路軍的人員,感到仿佛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如果第二路軍再晚來一天,甚至是半天,可能第一路軍就要全部犧牲在這裏。
    謝長林看到烏重胤之後,再也忍耐不住,抱頭痛哭,一邊哭一邊捶打自己的腦袋,大罵自己混蛋。
    烏重胤覺得此處不是久留之地,於是指揮第二路軍引導著第一路軍的人員向東走出森林。還有很多傷員無法行走,第二路軍的人員就攙扶著甚至是抬著他們向東走。
    兩路人馬出了森林以後,又走了一段,來到一個叫做於爾岑的小城,在這裏進行休整。
    此時,第一路軍隻剩下鎮蕃軍和一個扶桑團,經過前期的傷亡,總兵力隻有三萬人出頭。經過清點,第一路軍陣亡達到八千多人,剩下的人員幾乎全部帶傷,有的傷勢嚴重,第二路軍也產生了近千人的傷亡。
    這次戰役發生在薩克森中部的森林中,所以此戰又稱為薩克森中部森林之戰。在這場戰役中第一路軍幾乎被打殘,副將馬啟立和兩個旅長陣亡,創造了唐軍一次性最多的傷亡人數。
    謝長林鬱悶的幾乎想自殺謝罪,最後被烏重胤等人攔住了,謝長林從此心灰意冷,將第一路軍的指揮權交給烏重胤,自己甘當副將,整天在那裏鬱鬱寡歡。
    烏重胤覺得薩克森森林之戰,第一路軍傷亡太大,暫時不宜再發動新的戰事,一、二路軍在於爾岑先救治傷員,恢複元氣,再作下步打算。
    烏重胤想起來,自己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進攻法蘭克王國的總指揮,此時已經打到法蘭克王國,是時候使用這個身份了。別的部隊不太清楚,但是烏重胤知道第三路軍進展比較順利,於是派人向南尋找第三路軍,命其盡快從東南方向進攻法蘭克王國。
    烏重胤認為,第一路軍吃虧的核心原因是,進軍速度太快,一下子就引來法蘭克軍的主力,靠三萬人就想擊敗一個大國,根本就不現實。
    當初李愬那麽牛逼,也是在巴格達吃了敗仗,靠著三路大軍合力,才徹底攻下巴格達,滅亡黑衣大食。
    烏重胤決定,第一、二路軍暫停行動,派出斥候打聽法蘭克和其他各路唐軍的動向,待形勢明了以後再行動。烏重胤相信,待五路大軍全部攻入法蘭克國內後,任他法蘭克再牛也會顧此失彼,到時候就是各軍合力圍殲法蘭克的良機。
    好在唐軍的後勤還算給力,後方持續運來大量的給養和彈藥,很多傷員的傷勢得到恢複,兩軍在這裏逐步恢複元氣,第三路軍已經按照要求從東南方向進攻法蘭克,烏重胤對後麵的形勢充滿信心。
    宋朝隱帶領第五路軍在加利群島待了幾個月,對伊德利斯和伊比利亞一帶的情況就非常熟悉了。
    伊德利斯原是大食國的一部分,後來在伊德利斯的領導下,從大食國獨立了出來,故稱伊德利斯王朝,其位於馬格裏布(非洲西北部)的西半部,國民以柏柏爾人為主,信仰大食教,有約5萬多軍隊,國都為內陸地區的非斯城,目前主政的是伊瑪目伊德利斯二世。
    伊比利亞半島中南部為白衣大食,主政的是埃米爾拉赫曼二世,國民有的信仰大食教,有的信仰西羅教(天主教),但是大食教占主導地位,國都位於其南部的科爾多瓦,有軍隊近6萬人。
    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則存在著萊昂、卡斯蒂、納瓦爾等幾個信仰西羅教的小國,他們國力較弱,靠著聯合起來,才勉強與白衣大食對抗,其中西麵的萊昂略強一些,但是也僅有一萬多軍隊。
    關於宗教的稱呼,當時唐人將大食人征服地區信仰的宗教稱為大食教,將拜占庭大主教控製區域信仰的東正教稱東拜教,將羅馬的教皇控製區域信仰的天主教稱為西羅教,與後世的稱呼有所不同。
    到了2月初,宋朝隱早已定下方案,在加利群島率軍登船,向東北方向行駛了一段後,在伊德利斯南部的坦西夫特河出海口一帶登陸。
    第五路軍剛剛登陸,伊德利斯就派出一萬多騎兵前來襲擾。宋朝隱的登陸部隊基本都是步兵,機動性自然比不過對方的騎兵,但是唐軍手裏有槍炮,一陣火力打擊後,伊德利斯的騎兵就逃走了。
    宋朝隱認為伊德利斯不強,決定將部隊分成兩個部分,自己和副將索淩超率領1.5萬鎮羅軍,加上2個羌戎團、3個扶桑團,向東進攻馬拉喀什,由副將鄧紹坤率領剩餘一半鎮羅軍和4個新羅團,北上進攻薩菲城。
    宋朝隱和索淩超率領2萬多人一路沿著坦西夫特河向東進發,伊德利斯南部相對比較幹燥,多風沙,沿著河流行軍就不會受缺水的困擾。
    伊德利斯的那一萬騎兵被打散以後,並沒有逃遠,此時又尾隨跟蹤而來。宋朝隱讓鎮羅軍在前,5個襄人團在後,炮兵和輜重部隊在中間,一路緩緩向東行進,敵軍騎兵隻要敢靠近,就是一頓槍炮侍候。
    部隊走了三天,終於到達馬拉喀什城西,城內隻有約一萬守軍,對唐軍的的到來,非常緊張。
    宋朝隱早就探知此處的伊軍不多,這才敢隻帶一半人來攻城,盡管城外還有近一萬騎兵,但伊軍總共不過兩萬人,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
    宋朝隱認為,城外還有一萬伊軍騎兵,不太適合圍城打法,不如集中兵力在城西進攻,先把城市攻破拿下來再說。
    宋朝隱此次也將部隊設置成“凸”字形,攻城部隊在前,其餘部隊環繞著炮兵和輜重部隊設置,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攻城時可以有效防止伊軍騎兵的襲擾。
    部隊擺好陣型以後,宋朝隱命令炮兵部隊率先轟城,馬拉喀什城防一般,炮兵轟了兩個時辰就轟出一個缺口,再轟一會就可以將缺口拓寬掃平,為攻城部隊打開通道。
    正在此時,馬拉喀什一帶開始刮風,風是從東南方向吹來,正是撒哈拉沙漠的方向,風裏夾帶著不少沙塵。宋朝隱剛開始並不在意,命令炮兵繼續轟城,準備按照原計劃攻城。
    沒想到,風越刮越大,沙塵漫天飛舞,吹得的唐軍睜不開眼。宋朝隱畢竟是新來的,對當地的氣候不太了解,這是馬拉喀什一帶常見的沙塵暴。
    在沙塵暴的襲擊下,唐軍已經無法攻城,隻能暫時抱團躲避,計劃待沙塵暴結束後再攻城。
    這裏的伊軍早已習慣沙塵天氣,都早已用布裹住臉,看到唐軍似乎不太習慣這種天氣,伊軍騎兵大喜,認為這是進攻唐軍的好機會,於是揮舞著馬刀向唐軍營地衝來。
    宋朝隱沒想到在這麽惡劣的天氣下,伊軍居然敢發動進攻,在風沙中看著伊軍騎兵隱約衝來,唐軍急忙對著伊軍的方向開槍。
    由於刮著風沙,唐軍的視界不佳,隻是朝著伊軍胡亂開槍。伊軍發現唐軍開槍後,立即分散隊形,呼嘯著衝入唐軍陣營,用馬刀對著唐軍士兵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