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月照鐵衣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民國二十九年(1940)的暮春,長江兩岸的杜鵑花開得正盛。猩紅的花瓣飄落在新壘的墳塋上,與陣地前尚未幹涸的血跡相互映照。謝文淵站在觀測所前,望著江麵上緩緩駛過的醫療船,船尾拖出的白色航痕,像極了祭奠的挽紗。
“旅座,這是剛破譯的日軍電文。“程啟明遞來一張電報紙,眉頭緊鎖,“第十一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已抵達對岸,看來是要親自督戰。“
謝文淵接過電文,目光在“總攻“二字上停留片刻。春日的暖風拂過他染塵的肩章,卻帶不走眉宇間的凝重。“通知各團,取消所有輪休。告訴鄭國棟,把他的火炮擦亮些。“
便在這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通訊兵飛身下馬,敬禮時帶起一片塵土:“報告旅座,軍政部特使到!“
謝文淵與程啟明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詫異。這個節骨眼上,軍政部特使的到來,恐怕比日軍的進攻更令人不安。
特使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將,挺直的腰板和一絲不苟的軍裝,無不彰顯著老派軍人的風範。他帶來的隨從抬著兩個沉重的木箱,打開時,裏麵是嶄新的中正式步槍和黃澄澄的子彈。
“謝旅長,“特使的聲音洪亮有力,“委座聽聞宣昌戰事吃緊,特命兄弟送來這批軍火。委座有言:石牌要塞,關係陪都安危,望你部誓死堅守。“
謝文淵立正敬禮:“請轉告委座,謝文淵與全體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
特使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壓低聲音:“另外,委座特意交代,要提防**分子趁機作亂。最近鄂西一帶,可是不太平啊。“
這話說得意味深長。謝文淵不動聲色地回道:“請委座放心,謝某心中有數。“
送走特使,謝文淵立即召集各團主官。嶄新的武器被分發到士兵手中,陣地上難得地洋溢著振奮的氣氛。然而謝文淵的心情卻愈發沉重——軍政部在這個時候送來軍火,既是激勵,也是警告。
是夜,月色清明。謝文淵帶著警衛員巡視前沿陣地。戰壕裏,士兵們正在擦拭新槍,金屬碰撞聲在寂靜的夜空中格外清脆。
“旅座,“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這槍真漂亮。“
謝文淵低頭,看見個最多十六七歲的小兵,正愛不釋手地撫摸著新配發的步槍。“叫什麽名字?哪裏人?“
“報告旅座,俺叫李來福,河南商丘的。“小兵慌忙起身立正,差點碰倒靠在戰壕壁上的槍。
“坐下吧。“謝文淵在他身邊蹲下,“家裏還有什麽人?“
“還有個老娘,和兩個妹妹。“李來福的聲音低了下去,“去年發大水,俺爹沒了,俺就出來當兵吃糧。“
謝文淵沉默片刻,從口袋裏掏出一塊用油紙包著的糖:“留著吃。“
繼續向前巡視,在一處機槍陣地前,他看見幾個老兵正在月光下擦拭機槍。為首的是個臉上帶疤的老兵,看見謝文淵,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牙床。
“旅座,這月亮真亮,跟俺老家一個樣。“
“老家哪裏?“
“山東臨沂。“老兵抹了把臉上的汗,“這一走,就是三年沒回去了。“
另一個年輕些的士兵插話:“班長總說,等打跑了小鬼子,就回老家種地去。“
“種地?“老兵嗤笑一聲,“老子要開個雜貨鋪,天天吃肉包子!“
陣地上響起一陣壓抑的笑聲。謝文淵望著這些在戰火中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士兵,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就是他要守護的人,千千萬萬個普通的中國人。
便在這時,對岸突然升起三顆紅色信號彈。緊接著,震耳欲聾的炮聲撕裂了夜空。
“炮擊!隱蔽!“
謝文淵被警衛員撲倒在地。整個陣地瞬間被炮火覆蓋,泥土和碎石如雨點般落下。這一次的炮擊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顯然日軍是要不惜代價突破防線。
炮擊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當炮聲漸漸稀疏時,陣地上已經麵目全非。謝文淵推開身上的泥土,看見江麵上突然出現了上百艘登陸艇。
“全體進入陣地!“他的命令通過傳令兵迅速傳達。
戰鬥在月光下打響。日軍的登陸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強行渡江,守軍的機槍在江麵上織成一道道火網。新配發的中正式步槍發揮了作用,精準的點射讓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然而日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天快亮時,左翼陣地終於被突破了一個口子。
“旅座!左翼三營快頂不住了!“
謝文淵拔出手槍:“警衛排,跟我上!“
他親自帶著警衛排衝向突破口。月光下,刺刀反射著冷冽的光芒,喊殺聲震天動地。謝文淵一槍撂倒一個日軍軍官,隨即與另一個日軍士兵展開白刃戰。多年未用的拚刺技術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一個標準的突刺,刺刀精準地沒入對方胸膛。
就在這時,一枚手榴彈在他身邊爆炸。氣浪將他掀翻在地,左腿傳來一陣劇痛。
“旅座!“警衛員驚呼著衝過來。
“別管我!“謝文淵強忍疼痛,“守住陣地!“
便在這危急關頭,右翼突然響起震天的喊殺聲。鄭國棟帶著炮兵團的人衝了上來——這些炮兵們端著步槍,甚至舉著工兵鏟,與日軍展開了肉搏。
“老鄭!你怎麽來了?“謝文淵又驚又喜。
鄭國棟抹了把臉上的血汙:“媽的,炮彈打光了,老子帶兄弟們來活動活動筋骨!“
生力軍的加入頓時扭轉了戰局。經過兩個小時的慘烈搏殺,終於將日軍趕下了江。
朝陽升起時,陣地上到處都是屍體和殘肢。謝文淵拄著步槍,一瘸一拐地巡視陣地。醫護兵正在搶救傷員,擔架隊來回穿梭。
在一個炸塌的戰壕裏,他看見了那個叫李來福的小兵。少年的胸口被彈片擊中,已經沒有了呼吸。他的手中還緊緊握著那塊沒來得及吃的糖。
謝文淵蹲下身,輕輕合上少年的雙眼。月光已經褪去,朝陽的光芒照在少年稚嫩的臉上,仿佛鍍上了一層金光。
“旅座,“程啟明走過來,聲音沙啞,“統計出來了。昨夜一戰,傷亡一千二百餘人,其中陣亡...五百多。“
謝文淵沉默良久,目光望向滔滔江水。江水依舊東流,帶走了鮮血,帶走了生命,卻帶不走這片土地上的堅守。
“給軍政部發報:“他轉身時,聲音異常平靜,“昨夜擊退日軍大規模進攻,我軍傷亡千餘,估計殲敵兩千。陣地仍在手中。“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感謝軍政部及時補充軍火。若無此批武器,此戰結果難料。謝文淵。“
通訊參謀記錄完畢,敬禮離去。謝文淵最後望了一眼長江,轉身走向包紮所。左腿的傷口還在滲血,但比這更痛的,是心中的創傷。
戰爭還在繼續,明天,也許還會有更殘酷的戰鬥。但隻要這輪明月依舊升起,隻要長江依舊奔流,這片土地上的抵抗就不會停止。
就像他在荊州私塾時讀到的詩句:明月照鐵衣,寒光照鐵衣。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刻,用生命守護著希望的火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