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潛龍在淵 第十章:文華問對

字數:2511   加入書籤

A+A-


    次日,文華殿。
    相較於皇極殿的大朝會,此處的議事規模小了許多,但氣氛卻更加緊張。戶部尚書馮銓、兵部尚書崔呈秀,以及幾位侍郎,皆是閹黨骨幹,此刻麵對禦座上麵無表情的年輕皇帝,心中無不打鼓。
    朱由檢沒有繞圈子,直接切入主題,將幾份關於陝西災情和遼東軍餉的奏章擲於案上。
    “馮銓,你是戶部尚書,掌管天下錢糧。陝西連年大旱,饑民百萬,朝廷撥付的賑災錢糧現在到了何處?為何流民反而越來越多,甚至已竄入山西為亂?”
    馮銓額頭見汗,噗通跪下:“陛下息怒!陝西災情確實嚴重,戶部已竭盡全力籌措,然……然國庫空虛,曆年積欠甚多,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至於錢糧撥付,皆有章程,或……或是地方官吏執行不力,拖延克扣……”
    “哦?國庫空虛?”朱由檢聲音微揚,“朕怎麽記得,去歲光是蘇州一府的織造、鹽課,便有百萬兩之巨?各地礦監稅使,收繳上來的銀子又去了哪裏?還有,宮內承運庫的積蓄呢?”他目光如刀,掃過馮銓,“莫非,這大明的銀子,都長了翅膀飛了不成?”
    馮銓汗如雨下,匍匐在地,不敢抬頭。這些問題,他根本無法回答,其中牽扯到的利益網絡盤根錯節,連魏忠賢都不敢輕易觸碰。
    朱由檢不再看他,轉向崔呈秀:“崔尚書,遼東將士浴血奮戰,保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如今軍餉拖欠數月,士卒饑寒交迫,如何能抵擋建虜虎狼之師?兵部可有對策?”
    崔呈秀同樣跪倒,硬著頭皮道:“陛下,兵部已多次行文催餉,奈何戶部……戶部確實無銀可撥。臣等……臣等也在想辦法,或可……或可請陛下下旨,加派遼餉……”
    “加派?”朱由檢猛地一拍禦案,聲音冷冽,“陝西的百姓已經易子而食,再加派,你是想逼得天下皆反嗎?!”
    他聲音不高,卻帶著雷霆之威,震得殿內眾人心膽俱寒。
    “朕今日召你們來,不是聽你們哭窮,也不是讓你們給朕出加派餿主意的!”朱由檢站起身,走到他們麵前,居高臨下地俯瞰著,“朕要的是辦法!實實在在的辦法!如何清理積欠?如何追繳虧空?如何整頓漕運,讓南糧北調?如何核查軍屯,充實邊儲?這些,才是你們身為部堂大臣該想該做的事!”
    他頓了頓,語氣森然:“若是隻會推諉塞責,或是隻知道結黨營私,中飽私囊,那朕留你們何用?!”
    “臣等罪該萬死!”馮銓、崔呈秀等人磕頭如搗蒜,渾身顫抖。他們從未見過這位年輕皇帝如此鋒芒畢露的一麵。
    朱由檢看著腳下這群惶恐的官員,心中沒有半分快意,隻有更深的無力。他知道,光靠斥責解決不了問題,這些人背後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和那個此刻還在宮外虎視眈眈的魏忠賢。
    但他必須立威,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
    “都起來吧。”他緩和了語氣,但依舊冰冷,“朕給你們十天時間。戶部,給朕拿出一份清理積欠、籌措錢糧的具體條陳,要落到實處,何人負責,何時完成,一一列明!兵部,核查各地衛所軍屯、空餉情況,以及遼東現有糧餉還能支撐多久的詳細報告!十天後,朕要看到東西放在這文華殿的案上!”
    “若是拿不出,或是敷衍了事……”朱由檢沒有說下去,但那未盡之語中的寒意,讓馮銓、崔呈秀等人剛站起一半的腿又是一軟。
    “臣……臣等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望!”幾人幾乎是哭著保證。
    打發走了這群魂不附體的閹黨大員,朱由檢疲憊地坐回椅子上。他知道,這十天恐怕什麽也改變不了,這些人必然會去請示魏忠賢,然後拿出一份不痛不癢、避重就輕的東西來糊弄他。
    但這一步必須走。他要不斷地施加壓力,不斷地提出要求,不斷地挑戰現有的規則,才能在死水中激起波瀾,才能尋找到可用的縫隙和破綻。
    “王承恩。”
    “奴婢在。”
    “去,把那個叫孫傳庭的奏章找出來,就是那份關於整頓衛所、清查軍屯的。”朱由檢吩咐道。他記得這個名字,明末少有的能臣幹吏,如今似乎隻是個不起眼的郎中,但他的奏疏卻言之有物,切中時弊。
    “是。”王承恩應聲而去,心中對皇帝的印象再次改觀。這位年輕的天子,似乎並非毫無章法,他在斥責閹黨的同時,也在暗中留意和篩選著真正可用之人。
    朱由檢望向殿外,陽光透過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文華殿的問對,像一塊投入泥潭的石頭,暫時隻激起了渾濁的浪花。但他知道,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醞釀。客氏的僭越,東林黨的彈劾,魏忠賢的反擊,還有那遠在邊關和內陸的危機,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匯聚成一場席卷整個大明王朝的滔天巨浪。
    而他必須在這巨浪中,找到那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