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統一江南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A+A-


    周德興取得“軒轅寶劍”之後,便馬不停蹄晝夜兼程,終於趕回到了金陵城的大帥府中。隻因體力透支,最終落下了馬背。

    朱元璋得知周德興回府,心中大喜,帶領眾文臣武將到帥府客堂看望昏迷未醒的周德興,並命令府中軍醫細細察看其傷情病患。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周德興在軍醫的救治下慢慢地醒轉了過來,他睜眼看到朱元璋時,立馬撐起了身子,道:“大帥,卑職不負使命,終於找到‘軒轅寶劍’了。”說罷,將卸在一旁的“軒轅劍”雙手托起,起身下床,跪倒在地呈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周德興遞來的“軒轅寶劍”,心存感激道:“咱替洪都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謝謝你了。”

    周德興見狀,感激涕零道:“為天下蒼生,卑職義不容辭!”

    朱元璋讓周德興好好地休息,又交代了軍醫一番,然後才離開了帥堂,扒下身上的王袍,穿上戰甲,告別馬夫人及眾子,帶上“軒轅劍”與沐英等鞭馬馳離帥府。

    馬夫人抱著朱元璋脫下的王袍,與眾子注視著朱元璋遠去的背影久久不願離開。

    帥堂上,周德興將懷中的紙張取出,交給了劉伯溫道:“先生,這是卑職在‘黃金古洞’中取劍時得到的一張寫著詩句的紙,卑職不知其中,隻好交給先生處理了。”

    劉伯溫接過周德興遞來的紙張,打開默讀一番,心中自有打算,道:“周將軍,你先好生修養,此事我自會處理,還望將軍莫要把紙張上的詩句宣揚出去。”

    周德興聞言,心中知道這張紙張中的詩句定是上天所賜的警語,連忙點了點頭道:“好的,先生,卑職明白。”

    ……

    江邊,戰船林立,義軍將士們皆在甲板上佇立著,一排排遙望過去,不盡邊際。

    朱元璋策馬來到舷邊,舍騎奔上甲板,朝湯和一揮手下令:“出發!”

    “嗚,嗚,嗚!”隨著號角手吹起了巨大螺號,桅杆,一串令旗直上桅頂。船首,沉重的鐵錨帶著一串江水緩緩地升起。江麵上,隻見巨帆迎風“呼呼”,戰船疾馳破浪朝洪都城而去。

    船艙內,朱元璋坐在正中,文臣武將分各兩邊。

    朱元璋將“軒轅寶劍”交給了徐達,命令他帶領義軍前往漢軍的“萬魔絕軍陣”中破陣,其他將領各有所職,左右呼應,三麵夾擊。

    徐達雙手握著“軒轅寶劍”,身先士卒,帶領著徐家軍一路狂衝殺入漢軍之中,殺入陳友諒所布置下的“萬魔絕軍陣”中。

    徐達有“軒轅寶劍”在手,萬魔豈敢造次。徐達有如神助,左右開弓,遇神殺神,遇魔誅魔。

    陳友諒原以為一個“萬魔絕軍陣”便可吞並朱元璋的整個義軍,豈料一個徐家軍就將此陣給破了!幾萬布陣大軍一下子亂了套,被殺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數也數不清,兩萬兵士、一百多艘戰船被朱元璋的將士俘獲。陳友諒則在部將的保護下,搶了一條小船逃回了帥帳。

    這一仗打得陳友諒元氣大傷,他不得不撤去對洪都城的包圍,把水軍全部撤到了鄱陽湖上,本想養精蓄銳後再尋良計報仇的。那想到朱元璋在劉伯溫的謀劃下,竟然先把鄱陽湖口給封鎖了,堵住了漢軍的撤退之路,決心跟陳友諒在鄱陽湖中做個了斷。

    陳友諒的水軍為大批又高又大的戰船,將它們一字排開竟有十幾裏長。而朱元璋的水軍卻盡是一些小船或漁舟臨時改裝而成,在實力上與陳友諒相差甚遠,雙方連續打了三天三夜,朱元璋的義軍都以大敗告終。

    朱元璋坐於帥船的主帳上,正苦思著破敵之計。這時,一名叫做郭興的部將對朱元璋獻計道:“大帥,敵我雙方的兵力相差太遠,靠打硬仗看來是不行的了,卑職倒有一個法子,不知可行否?”

    朱元璋聞言,詢問道:“快說,快說。”

    郭興回答道:“卑職這個法子來自於火燒赤壁。”

    朱元璋聽言心中一喜,連拍大腿道:“你說的是火攻。”

    郭興道:“是的,大帥。”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的確是好主意!”說罷,頓了頓吩咐道:“快,快叫李善長和劉伯溫過來商量如何火攻破敵。”

    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沐英聞言,剛要領命而去。

    朱元璋又叫住了沐英道:“對了,還有徐達、湯和、常遇春也一並喚來。”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便下令義軍將士們準備七條小船,每條小船都裝載著火藥,船尾處也都另帶著一條輕快的小船。

    到了傍晚時分,鄱陽湖上正好刮起了東北風,朱元璋選派了一批死士駕駛著早已準備好的七條小船,乘風點火,直衝向了陳友諒的大型戰船。

    一時風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漢軍的大戰船全部蔓延燃燒起來。

    煙霧彌漫著整個鄱陽湖麵,火焰騰空而起照亮了方圓數百裏,將整個鄱陽湖照得通紅一片。

    漢軍戰船上更是哀聲狂嚎,哭天喊地,漢軍將士們燒死的燒死,嗆死的嗆死,淹死的淹死。一時之間,鄱陽湖上浮屍遍布,慘不能睹。

    陳友諒得部將相助有幸逃出了這片火海,帶著殘兵敗將向鄱陽湖口突圍而去。

    但是,鄱陽湖口早已被朱元璋給堵住了,在陳友諒突圍的時候,朱元璋的義軍亂箭阻敵,陳友諒就此告別了他的駑馬一生,死在了亂箭之下。

    朱元璋消滅了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陳友諒後,於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被百官推舉為吳王,建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布命令。

    同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陳友諒之子陳理將自己反綁起來,背上背負著一根帶刺的荊條,口中叼著陳友諒為自己雕刻的帝王玉璽,打開城門,跪地投降。

    朱元璋就此兼並了漢國的所有國力和城池,並委任陳理為信使,前往平江,讓他現身說法,向張士誠招降。隻可惜,張士誠並不願意接受朱元璋的招降,而是想著舉全國之力以維護他的王權地位。

    因此,朱元璋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命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南征張士誠,勢如破竹地一舉攻下了通州、興化、鹽城、泰州、高郵、淮安、徐州、宿州、安豐諸州縣,將張士誠的勢力趕出了江北地界。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又發表檄文聲討張士誠。同年十一月,徐達、常遇春率領著一眾甲士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蘇州、杭州、湖州、嘉興諸城,緊接著以重兵包圍平江孤城,發動了平江戰役。

    就在徐達、常遇春率軍圍困平江城的同時,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前往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到應天府來,但在小明王於瓜州渡江的時候卻悄悄地將渡船的船底給鑿了個大洞。結果,小明王韓林兒淹死在了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