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讖語開示
字數:3793 加入書籤
劉伯溫出口一問,徐達和李善長對望了一眼,皆搖頭不知。
劉伯溫這才提醒道:“皇上將你我三人分別比作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
徐達和李善長聞言,這才恍然大悟。
徐達忽聞此言時卻是身體不由一震,這才明白了劉伯溫為何會匆匆地“告老還鄉”的。
而李善長聞言,微微一陣竊喜道:“皇上的比喻倒蠻貼切的。”說罷,不以為然地寬慰劉伯溫道:“劉兄太多慮了,皇上又怎麽會像劉邦那樣做出‘狡免死,走狗烹’的事情來呢。”
劉伯溫點首笑了笑道:“但願如此吧,或許是我多想了!”說罷,劉伯溫便在仆人的扶持下一邊爬上馬背一邊念念有詞道:“城外斷橋邊,不知誰相送;一去三千裏,忍看血紛紛。”
徐達雖然沒有什麽文化,卻聽懂了此詩的含義。
就在朱元璋率領大軍與各大割據勢力爭霸中原,抗擊蒙元王朝之時,位於東南海外島國的倭奴國的室町幕府足利尊氏由於政權的日益壯大,一些封建領主為了更好的擴張自己的領土紛紛與之結交,並依靠幕府的力量以謀達到其擴充軍備領地的目的。而另一邊,作為大封建領主的新田義貞、楠木正成等則不願足利尊氏一家獨大,選擇擁護後醍醐天皇於南方的吉野立國,與之南北對立。
由此,倭奴國的全體封建領主因為這種南北分立的關係,分成了兩大陣營,各自以擁護南朝或北朝的名義進行攻伐對方,而其根本的企圖均想擴張自己的領地。
就在日本南北攻伐戰爭中,許多潰兵、敗將、武士以及逃避征斂或失去生產手段的百姓,流亡到了海中各大小島嶼。這時,正好中國的許多難民也紛紛逃出國門遠避戰火,渡船出海。為了生存,部分難民與日本的殘兵敗將勾結在了一起,他們充當起了向導的作用,帶領這般逃難武士乘船南渡,到中國的沿海地區進行劫掠。
如今,與朱元璋爭霸天下的割據勢力張士誠、方國珍都相繼失利,他們的餘部也紛紛逃亡海外,並盤踞在海島之上,組建起了與朱元璋的對抗勢力,同時收納逃亡的難民充當部下,並勾結倭奴國的逃兵潰將,利用每年清明節後的三、四、五月和重陽節後的九、十月東北風勁吹的季節,跨海渡洋向朝鮮及中國沿海進行騷擾劫掠。
中國的沿海居民常年受到元廷的壓迫本就困苦難熬,如今大明王朝剛剛初定,百姓們本想著能過上好日子了,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現在又碰上倭寇騷亂,致使社會動蕩不安,匪患十分嚴重。
洪武三年(1363年),如火如荼的倭亂成為了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於是,朱元璋下令防倭抵寇。
朱元璋先派遣“信國公”湯和規劃沿海防務,又命“靖海候”吳楨為總兵,節製沿海諸城官軍,並下令水師出海巡哨,以防倭寇侵擾沿海居民,同時對倭寇進行剿殺。
……
劉伯溫返回青田老家後便不再與官場上的任何人來往,並把自個關在家中的庒園裏,整日吟詩作對,以“草民”自居。可是,即使劉伯溫不問政事,他的一舉一動也無法躲過錦衣衛的視野。
朱元璋聽聞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稟報後說道:“劉基是在做假像蒙騙朕呢!”
於是,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送往青田縣,宣劉伯溫立刻進京。而聖旨的內容為皇上太想念他了。
這時候,劉伯溫已經身染寒疾,重病在床。當他接到聖旨後,心中無比的惆悵,道:“皇上始終沒有忘記我劉基啊!”說罷,便吩咐兩個兒子道:“我走後,你們要抓緊把我的棺材準備好!”
兩個兒子聞言,聽出了父親的言外之意,頓時淚流滿麵。
劉伯溫帶病進京後,朱元璋讓胡惟庸領著太醫為他診治,禦醫也開了一些藥方,讓劉伯溫的仆人照單抓藥煎服。
……
清晨,一輪紅彤彤的朝陽從紫金山之巔緩緩地升起,刹時,整個天際好像被一層鮮紅色的絲綢所覆蓋起來。
書房內,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而陪伴在他左右的不是什麽後宮佳麗,而是“誠意伯”劉伯溫。
朱元璋看著劉伯溫瘦消的身形和泛青的臉色,道:“伯溫啊,你都病成這樣了,不好好在府上養病,早朝未到就急著見朕,究竟有何要事?”
劉伯溫聞言,先是婉轉地稟告道:“多謝陛下關心,陛下遣胡大人帶領禦醫來給微臣探病,微臣服食湯藥之後身體已經好轉了很多。”
朱元璋聽言,輕描淡寫地寬慰道:“伯溫啊,你要寬心養病,不要過於操勞。”
劉伯溫對朱元璋的冷漠感到心寒,但表麵上還是假裝感激萬分道:“謝陛下關心,微臣知曉。”
朱元璋詢問道:“伯溫啊,你不會就為了這件事才這麽早過來的吧?”
劉伯溫點了點頭道:“自然不是。陛下,您還記得周德興將軍前往莫幹山尋找‘軒轅寶劍’的事嗎?”
朱元璋“嗯”了一聲,點頭道:“自然記得。若不是德興英勇,不顧困難險阻尋得上古神兵,陳禿子的‘萬魔絕軍陣’又何以破得了?朕的龍椅可得歸功於他啊!”
劉伯溫聞言,續道:“陛下,當日您帶著‘軒轅劍’離開帥府後,周將軍又將與‘軒轅寶劍’一同尋得的一張紙交予了微臣。”說著,從懷中摸出一張折疊著的紙張,然後起身走到朱元璋的身前,將紙張雙手呈給了他。
朱元璋接過紙張,打開一看,隻見紙張中書寫著一首詩“日月定天下,帝胄三百年。九龍戲水間,南朝天子降。”看罷詩句,朱元璋詢問道:“此事為何未聽德興提及?”
劉伯溫見問,回答道:“微臣覺得事關重大,便讓周將軍閉口莫提。”
朱元璋“噢”了一聲,微怒道:“那為何你也沒對朕說?”
劉伯溫聞言,心中再次驚駭不已,感歎真是天威難測啊!
朱元璋說著,將紙張拿在手中翻轉了,細看了良久後又詢問道:“伯溫啊,你倒說說這張紙有何玄機?”
劉伯溫思索片刻,心中甚是惶恐,他當心自己說出實情會招來殺身之禍,若是不表,又豈是什麽忠臣良將。於是,劉伯溫站起身來,走到禦書房的正中央,雙膝一彎,跪倒在地。
朱元璋見狀,不解地詢問道:“伯溫,你這是為何?”
劉伯溫稟告道:“陛下,若要臣回答,還請陛下先贖臣死罪。”
朱元璋聞言,詢問道:“有這麽嚴重?”
劉伯溫將頭磕在地麵上,不敢多言。
朱元璋見狀,道:“好,朕答應你,不管你說什麽,朕都贖你無罪。”
劉伯溫感激涕零道:“謝主榮恩。”說罷,又朝朱元璋磕了三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