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天賜讖言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A+A-


    清晨,一輪紅彤彤的朝陽從紫金山之巔緩緩地升起,刹時,整個天際好像被一層鮮紅色的絲綢所覆蓋起來。

    書房內,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而陪伴在他左右的不是什麽後宮佳麗,而是“誠意伯”劉伯溫。

    朱元璋看著劉伯溫瘦消的身形和泛青的臉色,道:“伯溫啊,你都病成這樣了,不好好在府上養病,早朝未到就急著見朕,究竟有何要事?”

    劉伯溫聞言,先是婉轉地稟告道:“多謝陛下關心,陛下遣胡大人帶領禦醫來給微臣探病,微臣服食湯藥之後身體已經好轉了很多。”

    朱元璋聽言,輕描淡寫地寬慰道:“伯溫啊,你要寬心養病,不要過於操勞。”

    劉伯溫對朱元璋的冷漠感到心寒,但表麵上還是假裝感激萬分道:“謝陛下關心,微臣知曉。”

    朱元璋詢問道:“伯溫啊,你不會就為了這件事才這麽早過來的吧?”

    劉伯溫點了點頭道:“自然不是。陛下,您還記得周德興將軍前往莫幹山尋找‘軒轅寶劍’的事嗎?”

    朱元璋“嗯”了一聲,點頭道:“自然記得。若不是德興英勇,不顧困難險阻尋得上古神兵,陳禿子的‘萬魔絕軍陣’又何以破得了?朕的龍椅可得歸功於他啊!”

    劉伯溫聞言,續道:“陛下,當日您帶著‘軒轅劍’離開帥府後,周將軍又將與‘軒轅寶劍’一同尋得的一張紙交予了微臣。”說著,從懷中摸出一張折疊著的紙張,然後起身走到朱元璋的身前,將紙張雙手呈給了他。

    朱元璋接過紙張,打開一看,隻見紙張中書寫著一首詩“日月定天下,帝胄三百年。九龍戲水間,南朝天子降。”看罷詩句,朱元璋詢問道:“此事為何未聽德興提及?”

    劉伯溫見問,回答道:“微臣覺得事關重大,便讓周將軍閉口莫提。”

    朱元璋“噢”了一聲,微怒道:“那為何你也沒對朕說?”

    劉伯溫聞言,心中再次驚駭不已,感歎真是天威難測啊!

    朱元璋說著,將紙張拿在手中翻轉了,細看了良久後又詢問道:“伯溫啊,你倒說說這張紙有何玄機?”

    劉伯溫思索片刻,心中甚是惶恐,他當心自己說出實情會招來殺身之禍,若是不表,又豈是什麽忠臣良將。於是,劉伯溫站起身來,走到禦書房的正中央,雙膝一彎,跪倒在地。

    朱元璋見狀,不解地詢問道:“伯溫,你這是為何?”

    劉伯溫稟告道:“陛下,若要臣回答,還請陛下先贖臣死罪。”

    朱元璋聞言,詢問道:“有這麽嚴重?”

    劉伯溫將頭磕在地麵上,不敢多言。

    朱元璋見狀,道:“好,朕答應你,不管你說什麽,朕都贖你無罪。”

    劉伯溫感激涕零道:“謝主榮恩。”說罷,又朝朱元璋磕了三個響頭。

    朱元璋見狀,道:“伯溫啊,朕都贖你無罪了,你這又何必呢?快起來回話。”

    “謝陛下。”劉伯溫這才站起身來,回稟道:“陛下,這首詩的頭一句曰‘日月定天下’並不難理解,日月二字合之為‘明’,也就是說大明定當一統天下。”

    “嗯,說得有理。”朱元璋點頭道。

    “這第二句曰‘帝胄三百年’,贖臣下之罪,可解讀為大明江山可統治三百年。”

    “三百年?朕的子子孫孫要一統江山萬世。”朱元璋聞言,心中一陣不歡地說道。

    劉伯溫聞言早已嚇出了一身的冷汗,膽戰心驚道:“是,是,是,陛下說得是。陛下,臣下有罪,臣下妄言了。”

    朱元璋見劉伯溫戰戰兢兢的模樣,笑道:“伯溫啊,朕又沒有怪罪於你,瞧你怕成這樣。”頓了頓續道:“伯溫啊,繼續往下說。”

    劉伯溫伸手用衣袖擦拭了一下額頭冒出的汗珠,顫言道:“陛下,這詩中的第三句‘九龍戲水間’的‘九’為‘九五之尊’也,而龍又是帝王之威嚴。至於‘戲水間’三字,微臣到目前為止還未猜透,倘若和第四句詩句‘南朝天子降’合到一塊,那麽便可以理解為,南方必有天子之尊降臨。”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皺,道:“伯溫啊,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三百年後,在南方有人會造反?”

    劉伯溫點首回答道:“如果從詩句的字麵上理解,是的。”

    朱元璋歎了一口氣道:“三百年後的事,朕如何管得!”

    劉伯溫勸慰道:“陛下,正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您又何必多操心呢?”

    朱元璋“嗬嗬”地冷笑一聲,雙眼露出一股殺氣,道:“既然南方必出天子,那就把南方的人悉數殺了,以絕後患。”

    劉伯溫聞言,生怕南方無辜的百姓因他的解讖而受到株連,連忙說道:“陛下,即使你殺了南方所有人,也保不準三百年後還有人會去南方繁衍生息不是?其實,也不必如此費勁。”

    朱元璋聞言,知道劉伯溫心中早有想法,連忙詢問道:“伯溫,有何良策能夠保住朕的萬世江山?”

    劉伯溫回答道:“陛下,此讖語既然是周將軍帶回來的,他又懂得陰陽五行之術,隻要讓他巡視南方諸地界,破除龍脈,即可保大明江山永垂不朽。”

    “嗯,有理,有理。”朱元璋聞言,點頭稱是。

    ……

    奉天殿外有一排廊屋,廊屋正中的大門上懸掛著一塊書寫著“待詔”的牌匾。此時,等待著早朝的一眾文武官員聚集在廊屋之內,三五成***頭接耳。

    過了好一會兒,在莊嚴雄偉的奉天殿外,一名內臣立於玉階之上,昂首挺胸,高呼道:“早朝時辰已到,眾臣如朝覲見!”

    內臣呼喊之聲響徹整座奉天殿,李善長、徐達等人紛紛離開廊屋,走上玉階,進入奉天殿,同時各分文武,列班而站,等待著朱元璋臨朝。

    奉天殿的丹陛上,一隻黃金打造的巨大龍椅金光閃爍。

    這時,一名內臣立於殿門口高喊道:“皇上駕到。”話音剛落,朱元璋便從後殿走上了丹陛,倚坐在龍椅之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目光環視了文武百官一番。

    眾文武百官紛紛跪倒在地,一齊叩首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都起來吧。”朱元璋輕描淡寫地說道。

    “謝皇上。”文武百官聞言,這才站起身來。

    待文武百官站定之後,站在丹陛上的一名內臣走上前一步,呼喊道:“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皇上,微臣有本啟奏。”湯和走出班位,稟報道:“皇上,湖廣兩地部分外族蠻夷不僅不願歸順我朝,且屢屢與我朝官兵為敵,劫糧侮官,殺害我軍將士。微臣請纓,討伐湖廣一眾外族刁民。”

    朱元璋思索片刻,想起適才和劉伯溫在書房中的談話,道:“周德興……”

    周德興聞言,連忙走出班位道:“末將在。”

    朱元璋“嗯”了一聲道:“朕封你為征南左將軍,率領趙庸、左君弼出師討伐湖廣一眾刁民。”

    列班中的趙庸和左君弼聞言,立即走出班列,與周德興一同跪地領旨道:“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