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官道通車:第一單“漢代外賣”
字數:4875 加入書籤
鑼鼓聲從縣城西城門一直傳到三裏外的官道盡頭,紅綢被剪刀剪斷的瞬間,圍觀的百姓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風渡墨站在新修的官道中央,看著平整黝黑的三合土路麵,又看了看村民們臉上的笑容,連日來的疲憊瞬間煙消雲散。
這條修了三個多月的官道,終於通車了。
最激動的莫過於城西鄉的裏正,他拉著一輛裝滿糧食的獨輪車,在路麵上推來推去,笑得合不攏嘴:“風先生,您看這路!平得能當鏡子,推著車走一點不費勁,比以前省了一半力氣!”
幾個趕馬車的商販更是直接趕著車在路麵上跑了個來回,馬蹄踏在三合土上發出沉穩的聲響,沒有半點顛簸。“這路修得太紮實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下雨陷車、冬天打滑了!”商販們紛紛讚歎。
【作者插話:家人們,這就是古代版“基建狂魔”的勝利時刻!三個月前還是“炮彈坑”,三個月後變成“高速路”,風渡墨用Excel思路+現代建材知識,硬生生給大明修出了一條“網紅公路”,這波操作必須給滿分!】
通車儀式剛結束,百姓們就迫不及待地在新路上忙活起來。有挑著擔子去縣城賣菜的老農,有推著獨輪車運貨的商販,還有成群結隊去縣城趕集的婦女兒童,原本冷清的官道瞬間變得熱鬧非凡,充滿了煙火氣。
風渡墨和王大眼沿著官道散步,看著眼前的景象,王大眼感慨道:“風先生,您當初說修路能激活民生,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您說得太對了!這路一修通,咱們縣簡直像換了個樣子!”
“路通了,人流、物流才能通,經濟才能活起來。”風渡墨笑著說,“就像咱們之前整理卷宗,把分類框架搭好,後續的內容才能有條不紊地填進去,這是一個道理。”
正說著,兩人就看到官道旁圍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來是縣城裏開熟食鋪的張老板,正忙著往幾輛獨輪車上裝食盒。食盒上貼著紅色的紙條,上麵寫著“張記熟食,縣城直達村鎮”的字樣。
“張老板,你這是要幹什麽?”王大眼好奇地問道。
張老板擦了擦汗,笑著說:“風先生,王捕頭,這不是官道修通了嘛!我想著,鄉下的鄉親們平時難得吃到縣城裏的熟食,我就推出個‘送貨上門’的服務,鄉親們提前預定,我每天中午用獨輪車送到各個村鎮,方便得很!”
“送貨上門?”風渡墨眼睛一亮,這不就是現代的外賣嗎?沒想到在明朝,居然被一個熟食鋪老板給琢磨出來了!
【作者插話:驚!明朝版外賣小哥上線!隻能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風渡墨修好了路,張老板就解鎖了新商業模式,這波屬於是“基建帶動消費升級”,放在現代也是妥妥的經濟增長點!】
張老板點點頭,指著車上的食盒說:“是啊!以前路不好走,我這熟食運到鄉下,要麽涼了,要麽灑了,根本沒法賣。現在這官道這麽平整,我推著車一個時辰就能跑兩個村鎮,中午送過去還是熱乎的!”
他拿起一個食盒打開,裏麵裝著鹵雞腿、醬牛肉、涼拌小菜,香氣撲鼻。“鄉親們隻要前一天晚上到我鋪子裏預定,或者托進城的人帶話,我第二天就準時送到村口,收一點點跑腿費就行!”
圍觀的村民們都來了興趣,一個大媽問道:“張老板,我預定一隻鹵雞,明天能送到我們村嗎?”
“當然能!”張老板拿出一個小本子,認真地記下來,“您放心,明天中午保證送到,熱乎著呢!”
風渡墨看著這一幕,忍不住笑著對王大眼說:“你看,這就是我所說的‘激活民間活力’,咱們修的不僅是一條路,更是一條商機路。張老板這生意,簡直就是咱們縣的第一單‘漢代外賣’!”
“漢代外賣?”王大眼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風先生,您這說法太新鮮了!不過還真挺形象,就像城裏酒樓給當官的送菜,隻不過這是給鄉親們送,還這麽方便!”
張老板聽到兩人的對話,好奇地問道:“風先生,您說的‘漢代外賣’是什麽意思?”
“就是說您這送貨上門的服務,特別新潮,特別方便!”風渡墨解釋道,“以後您這生意肯定能火,說不定還能帶動其他商鋪也跟著做!”
果然不出風渡墨所料,沒過幾天,縣城裏的其他商鋪就紛紛效仿。賣糕點的李記鋪子推出了“糕點配送”,賣布料的王記布莊推出了“布料上門挑選”,甚至連開茶館的都推出了“茶水送到田間地頭”的服務,官道上每天都能看到推著獨輪車、騎著驢送貨的商販,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作者插話:這波連鎖反應太絕了!一條路激活了整個縣域的“外賣經濟”,放在現代就是“交通強國”戰略的微觀體現!風渡墨這波基建操作,簡直是古代版“招商引資”,用一條路撬動了整個縣的消費市場!】
更讓人驚喜的是,官道通車後,外地的商販也聞風而來。以前因為路不好走,很少有外地商販來縣裏進貨,現在官道通暢,周邊縣城的鹽商、糧商、藥材商紛紛趕著馬車來縣裏貿易,縣城的集市變得比以前熱鬧了好幾倍。
戶房吏員拿著最新的稅收賬本,興衝衝地跑到風渡墨麵前:“風先生,好消息!這一個月的商稅比上個月漲了三成!尤其是那些做‘外賣’生意的商鋪,稅收漲得最快!”
風渡墨接過賬本,看著上麵清晰的數字,滿意地點點頭。他想起自己當初用Excel思路做的“稅收增長預測表”,當時還擔心達不到預期,現在看來,實際增長比預測的還要好。
“這都是鄉親們和商販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風渡墨說,“好的政策就像修通的道路,不僅能方便行走,更能激活藏在民間的活力。 咱們隻是搭建了一個平台,真正創造價值的,還是這些勤勞的百姓。”
吏員連連點頭:“風先生說得對!現在縣裏的百姓都說,您修的不是官道,是‘致富路’!就連府衙的趙通判都特意派人來表揚您,說您為全縣的民生和經濟立了大功!”
官道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以前因為路不好走,鄉下的孩子很難去縣城讀書,現在官道通暢,不少村民都開始送孩子去縣城的私塾上學;以前生病的村民很難及時趕到縣城看病,現在官道修通,郎中可以騎著驢快速出診,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這天下午,風渡墨正在書房整理官道通車後的總結報告,李大爺帶著幾個村民,提著一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找上門來。
“風先生,我們是來感謝您的!”李大爺把籃子放在桌上,感慨道,“自從官道修通後,我們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孩子們去縣城讀書方便了,生病看郎中也及時了,就連地裏的莊稼,也能更快地運到縣城賣掉,賣的價錢也更高了!”
一個年輕的村民補充道:“風先生,我現在跟著張老板做‘外賣配送’,每天能賺不少錢,比以前種地強多了!這都是托您修這條路的福!”
風渡墨看著眾人真誠的眼神,心裏暖暖的:“大家不用謝我,這條路是咱們一起修的,能給大家帶來方便,我就很滿足了。”
他留眾人坐下喝茶,聊起了村裏的近況。李大爺說,現在村裏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外出打工了,紛紛留在村裏搞種植、搞養殖,或者跟著商販做配送,村裏的人氣越來越旺,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
【作者插話:這才是基建的真正意義!不僅改善交通,還能留住人才、激活鄉村活力,風渡墨這波操作,簡直是古代版“鄉村振興”的典範!隻能說,有文化、有思路的人,到哪都能發光發熱!】
就在風渡墨以為日子會這樣順順利利地過下去,繼續用自己的知識為縣裏做更多實事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門來。
這天上午,縣衙門口來了一隊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人,為首的是一個麵容冷峻的中年男子,眼神銳利如鷹,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衙役們見狀,趕緊跑進去匯報。風渡墨心裏咯噔一下,看這裝扮,難道是錦衣衛?之前吏員說的錦衣衛百戶,怎麽現在才來?
他趕緊出門迎接,為首的男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開門見山:“你就是風渡墨?”
“正是在下,不知大人駕到,有失遠迎。”風渡墨拱手道。
“我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百戶,甲字三〇。”男子語氣平淡,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聽聞你在縣裏用新奇法子斷案、修路,政績斐然,陛下身邊的人都聽說了你的名字。”
風渡墨心裏一驚,連陛下身邊的人都知道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錦衣衛向來是皇帝的耳目,他們找上門來,不知是福是禍。
“大人過獎了,在下隻是做了分內之事。”風渡墨小心翼翼地回答。
甲字三〇點點頭:“朝廷正在整理詔獄曆年檔案,那些檔案混亂不堪,錯漏百出,急需一個懂整理、善分析的人幫忙。經過舉薦,陛下特許,調你即刻隨我前往京師,協助整理檔案。”
“調我去京師?”風渡墨愣住了,他從來沒想過要離開縣城,更沒想過要去錦衣衛的詔獄做事,那裏可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這是朝廷的命令,不容推辭。”甲字三〇的語氣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收拾好你的東西,半個時辰後出發。”
風渡墨看著甲字三〇冷峻的麵容,又看了看身邊驚慌失措的王大眼,心裏陷入了掙紮。去京師,意味著更高的平台,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留在縣裏,雖然安穩,卻可能永遠沒有施展更大抱負的機會。
那麽,風渡墨會答應去京師嗎?錦衣衛調他去整理詔獄檔案,背後到底有什麽目的?他的“Excel斷案”思路,在京城的權力漩渦中,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咱們下一章接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