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白銀表情包:古人也懂“可視化”

字數:4488   加入書籤

A+A-


    平縣的街頭,最近炸開了鍋。
    風渡墨的“折銀繳稅”方案剛在縣廷會議上敲定,還沒等正式推行,謠言就像長了翅膀似的,飛遍了大街小巷。最離譜的說法是“官府要搶糧食了,逼著百姓把口糧換成銀子,不然就抓去打板子”,還有人添油加醋說“那銀子是官府造的假錢,換了就血本無歸”,引得不少農戶抱著糧袋蹲在縣衙門口哭喪,連集市上的糧價都跟著亂了套——糧商趁機壓價,說“以後都繳銀子了,糧食不值錢了”,農戶們急著出手,卻隻能眼睜睜看著糧食被賤買。
    風渡墨站在縣衙門口,看著眼前亂糟糟的景象,頭都快大了。他之前隻想著折銀能解決損耗和貪汙的問題,卻忘了最關鍵的一點:古代百姓大多不識字,更不懂什麽“折算比例”“稅收優化”,你跟他們講“實物稅損耗三成”,他們聽不懂;你說“折銀能省兩成糧食”,他們以為你在畫大餅。就像現代跟爺爺奶奶解釋“手機支付比現金安全”,越解釋越容易被當成騙子。
    “這可咋整?”風渡墨抓著頭發在院子裏轉圈,腦子裏飛速閃過現代的科普方法——短視頻、 infographic、漫畫……可大漢沒有手機沒有打印機,總不能讓他現場給百姓演一出戲吧?
    【作者插話:家人們誰懂啊!風渡墨這波是典型的“學霸式誤區”,以為把邏輯講清楚就行,忘了古人的信息接收方式有多直白!就像你跟古人講“5G速度快”,不如直接讓他看視頻不卡頓,這就是可視化的重要性啊!】
    就在他愁得快要薅禿頭發時,一陣孩童的嬉笑聲從牆角傳來。風渡墨抬頭一看,幾個半大的孩子正蹲在地上,用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玩——一個孩子畫了條扭扭歪歪的長蟲,另一個孩子畫了個圓滾滾的土堆,兩人還拿著樹枝比劃,嘴裏喊著“蛇吃老鼠,囤糧食”。
    長蟲?囤糧食?
    風渡墨眼前突然一亮,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對啊!古人不懂複雜的數字,但懂形象的東西!蛇代表銀子(銀蛇),圓囤代表糧食(糧囤),這不就是現成的“漢朝版表情包”嗎?用實物比喻代替抽象概念,再配上簡單的演示,百姓肯定能懂!
    說幹就幹,風渡墨立刻讓人找來縣城裏最好的木匠,連夜趕工。他親自畫圖紙:一條巴掌長的木牌,刻成蛇的形狀,打磨光滑後塗上銀漆,代表“一兩白銀”;一個拳頭大的木牌,刻成糧囤的樣子,塗上黃漆,代表“一石糧食”。除此之外,他還讓人用沙土堆了個大大的沙盤,劃分出“農戶家”“糧倉”“集市”三個區域,用來模擬繳稅的全過程。
    第二天一大早,風渡墨讓人把沙盤搬到城門口最熱鬧的地方,自己則拿著“銀蛇”和“糧囤”木牌,站在沙盤前吆喝:“父老鄉親們,都過來看看!今天我不辦案、不收稅,就給大家算筆明白賬!”
    原本三三兩兩圍觀的百姓,見風渡墨手裏拿著稀奇古怪的木牌,都好奇地圍了過來。楊維誠也站在人群後麵,抱著胳膊,一臉不屑地撇嘴,等著看風渡墨出洋相。
    風渡墨先拿起三個黃漆糧囤木牌,放進沙盤裏的“農戶家”區域,大聲說道:“大家看,這三個糧囤,代表你們辛苦一年收獲的三石糧食,按照以前的規矩,你們得繳一石糧食當賦稅,對吧?”
    百姓們紛紛點頭,有個老農喊道:“是啊!不光要繳一石,還得自己扛到糧倉,路上掉點、灑點,到家就剩一石多了!”
    “說得好!”風渡墨順勢拿起一個糧囤木牌,往“糧倉”方向挪,中途故意掉在地上,滾到了沙盤外,“大家看,你們扛著糧食去繳稅,路上要走幾十裏路,遇到下雨、刮風,糧食會受潮、會灑漏,這一路上損耗的,至少得有一石!到了糧倉,糧官再以‘成色不好’為由克扣一點,最後官府收到的,可能還不到一石,你們卻實實在在少了兩石糧食!”
    他又拿起一個銀蛇木牌,放進“農戶家”區域:“但如果咱們折銀繳稅,情況就不一樣了!一石糧食能換一兩白銀,你們隻要把一石糧食賣給集市上的糧商,換成這一條‘銀蛇’,揣在兜裏就能去繳稅,路上不用扛重物,也不會有損耗,剩下的兩石糧食,還能自己吃或者拿到集市上賣錢,這不比繳糧劃算多了?”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風渡墨還讓兩個民夫現場演示:一個民夫扛著沉甸甸的糧袋,走了沒幾步就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另一個民夫揣著個小布包(裏麵放著銀蛇木牌),悠閑地走了一圈,臉不紅氣不喘。
    【作者插話:絕了!風渡墨這波是把“可視化宣傳”玩明白了!用木牌當表情包,用沙盤當PPT,放在現代就是頂級的產品推廣方案啊!隻能說,學霸的腦子果然不一樣,沒有PPT就造沙盤,沒有表情包就刻木牌!】
    圍觀的百姓看得眼睛發亮,議論聲漸漸變了味,從質疑變成了好奇。有個皮膚黝黑的老農,顫巍巍地走到沙盤前,指著銀蛇木牌,滿臉疑惑地問:“風大人,這長蟲……哦不,這‘銀蛇’,真能換糧食吃?不會是官府騙人的吧?”
    風渡墨笑了,從懷裏掏出一小塊碎銀——這是他自己的俸祿,遞到老農手裏:“老丈,您摸摸,這銀子是真的,您拿著它去集市上,能換三隻雞,比您扛著一石糧走十裏路劃算多了!”
    老農接過碎銀,用牙咬了咬,又掂量了一下,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真的是銀子!這玩意兒輕飄飄的,比扛糧食省事多了!”
    百姓們見狀,紛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提問:“風大人,那偏遠山區沒糧商,換不到銀子咋辦?”“折算比例會不會變啊?要是糧食漲價了,咱們會不會吃虧?”
    風渡墨一一耐心解答:“偏遠山區可以繼續繳糧,朝廷會派專人去收;折算比例每個月會根據糧價調整,寫在縣衙門口的公告欄上,保證大家不吃虧!”他還讓人把折算比例寫在一張大大的宣紙上,貼在沙盤旁邊,用簡單的圖畫標注——比如一隻雞對應一小塊銀子,一匹布對應半條銀蛇。
    楊維誠站在人群後麵,看著百姓們從質疑到信服的轉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原本以為風渡墨這法子肯定行不通,沒想到用這種“土辦法”,竟然真的把百姓說通了。有個小吏湊到他身邊,小聲說:“楊公,風主事這法子雖然怪,但確實好用,剛才我家鄰居還說,願意試試折銀繳稅呢!”
    楊維誠重重地哼了一聲,轉身就走,心裏卻不得不承認,風渡墨這小子,還真有點歪點子。
    就在城門口一片熱鬧,百姓們紛紛稱讚折銀辦法好的時候,人群外,一個穿著綢緞衣裳的身影陰沉著臉,轉身離開了。正是平縣的糧商頭目王老板。他原本以為百姓會堅決反對折銀,自己正好趁機煽動鬧事,沒想到被風渡墨用幾個木牌、一個沙盤就化解了危機。
    “這風渡墨,還真有點能耐。”王老板咬著牙,心裏盤算著。折銀繳稅一旦推行,百姓就不用再通過糧商賣糧換銀,自己低價收糧、高價賣糧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這等於斷了他的財路。
    他快步走到街角,鑽進了一輛早已等候在那裏的馬車裏。車廂裏,縣尉正閉目養神,見王老板進來,睜開眼睛問道:“怎麽樣?百姓們反應如何?”
    “別提了,被風渡墨那小子用幾個破木牌給糊弄住了!”王老板坐下,狠狠拍了一下大腿,“再這樣下去,咱們的生意就全完了!縣尉大人,不能再等了,得給這黃毛小子安個罪名,把他的折銀方案徹底攪黃!”
    縣尉皺了皺眉:“安什麽罪名?他現在深得百姓擁護,要是沒證據,不好動手。”
    “證據?”王老板冷笑一聲,從懷裏掏出一個沉甸甸的錢袋,塞進縣尉手裏,“這是五千兩白銀,您拿著。咱們就給他安個‘私吞稅銀’的罪名,找幾個流民冒充百姓,就說風渡墨強迫他們折銀,還克扣他們的銀子,到時候人證物證俱在,看他怎麽辯解!”
    縣尉掂量著手裏的錢袋,臉上露出了貪婪的笑容:“好!就按你說的辦!不過,這事得做得隱蔽點,不能讓人看出破綻。”
    “您放心,我已經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就動手!”王老板陰惻惻地笑著,眼裏閃過一絲狠厲。他就不信,一個剛從基層上來的小子,還能鬥得過他們這些在平縣紮根多年的老油條。
    【作者插話:好家夥!這王糧商是真不按套路出牌啊!正麵剛不過就玩陰的,竟然想給風渡墨扣上“私吞稅銀”的帽子,這可是殺頭的罪名!隻能說,資本的力量果然可怕,為了利益連國法都不顧了!】
    城門口的熱鬧還在繼續,風渡墨正在給百姓們演示如何用銀子繳稅,如何辨別銀子的成色。他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裏湧起一股成就感——看來這“可視化宣傳”的效果,比他想象中還好。
    可他並不知道,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暗處悄然醞釀。那些剛剛被他說服的百姓,明天可能就會變成指控他的“證人”;他好不容易打開局麵的折銀改革,可能會因為這莫須有的罪名,徹底夭折。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沙盤上的銀蛇和糧囤木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風渡墨收拾好東西,哼著小曲回到驛站,心裏還在盤算著明天如何推進折銀方案的落地,完全沒察覺到,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向他悄然張開。
    那麽,王糧商和縣尉的陰謀會不會得逞?那些被收買的流民會不會誣陷風渡墨?風渡墨又將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栽贓陷害?咱們下一章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