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抗稅風波:老太太的“KPI”難題
字數:4883 加入書籤
天剛蒙蒙亮,平縣縣衙門口就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把風渡墨從睡夢中驚醒。
他披衣起身,快步走到門口,隻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抱著一個鼓鼓囊囊的糧袋,癱坐在縣衙的石階上,一邊拍著地麵一邊哭罵:“黑心的官府啊!這是要逼死我們老百姓啊!好好的糧食不讓繳,非要換成銀子,這不是明擺著搶錢嗎!”
老太太身邊圍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有幾個穿著破爛的流民在一旁煽風點火:“張阿婆說得對!風大人就是想趁機撈錢,我們昨天去賣糧,糧商把價錢壓得死死的,一石糧才給八錢銀子,繳稅卻要一兩,這不是讓我們倒貼嗎!”
風渡墨眉頭一皺,瞬間就反應過來——這肯定是王糧商和縣尉搞的鬼!張阿婆是平縣出了名的獨居老人,丈夫早逝,兒子在外地做鐵匠,家裏就她一個人,種著半畝薄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她年紀大了,耳朵背,眼睛也花,最容易被人蠱惑。而那些流民,一看就是被收買過來起哄的。
【作者插話:家人們!這王糧商玩的是真陰啊!知道硬剛不過風渡墨,就挑最弱勢的老人下手,煽動民意搞事情!這套路擱現代就是“惡意帶節奏”,專門挑軟柿子捏,簡直沒底線!】
縣尉也“適時”地帶著幾個衙役趕了過來,他故意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大聲嗬斥:“大膽!竟敢在縣衙門口聚眾鬧事,抗稅不繳,是不是想坐牢!”
張阿婆被縣尉的氣勢嚇得一哆嗦,但還是梗著脖子喊道:“我不是抗稅,我就是想繳糧!我這糧食是我辛辛苦苦種的,換成銀子就不值錢了,我不換!”
“放肆!”縣尉眼睛一瞪,對著衙役喊道,“把這抗稅的老婦給我抓起來,押到集市上去示眾,讓大家看看抗稅的下場!”
衙役們立刻上前,就要去拉張阿婆。風渡墨連忙上前攔住:“住手!縣尉大人,張阿婆年紀大了,不懂折銀的好處,咱們好好跟她解釋就是,何必動粗?”
“風主事,你就是太仁慈了!”縣尉甩開風渡墨的手,冷笑道,“這些人就是欠收拾,不立威他們是不會聽話的!今天要是放過她,明天就會有更多人抗稅,你的折銀方案,還怎麽推行?”
他這話看似在為折銀方案著想,實則是想借題發揮,把事情鬧大,讓百姓覺得折銀繳稅是“苛政”,從而逼風渡墨放棄改革。周圍的百姓也開始議論紛紛,有同情張阿婆的,也有害怕被牽連的,場麵一度十分混亂。
風渡墨知道,現在不能和縣尉硬剛,一旦激化矛盾,隻會中了王糧商的圈套。他深吸一口氣,走到張阿婆麵前,蹲下身,輕聲說道:“阿婆,您先別哭,我知道您是擔心吃虧,我給您算筆明白賬,好不好?”
張阿婆抽抽搭搭地抬起頭,看著風渡墨,眼裏滿是疑惑和警惕:“你……你能算什麽明白賬?你們當官的,就知道欺負我們老百姓。”
“阿婆,您看。”風渡墨沒有辯解,而是讓人拿來昨天用的沙盤和木牌,放在張阿婆麵前,“您家這半畝田,一年能收多少糧食?”
“能收兩石多一點,除去自己吃的,也就剩一石糧能繳稅。”張阿婆嘟囔著說。
風渡墨拿起一個黃漆糧囤木牌:“這是您要繳的一石糧。您要是自己扛去糧倉,路上要走二十多裏路,您這麽大年紀,肯定扛不動,得請人幫忙,是不是要花工錢?糧食在路上要是受潮、灑漏,是不是要虧損?到了糧倉,糧官要是說您的糧食成色不好,是不是要克扣?最後您可能不僅繳了糧,還得倒貼錢。”
他又拿起一個銀蛇木牌:“但您要是折銀繳稅,一石糧現在能換一兩白銀,您把糧食賣給糧商,不用自己跑腿,不用花工錢,也不會有損耗,到手就是一兩白銀,剛好夠繳稅,剩下的糧食您還能自己吃,這不挺好的嗎?”
為了讓張阿婆更清楚,風渡墨還特意讓人拿來一兩碎銀,放在她手裏:“阿婆,您摸摸這銀子,沉甸甸的,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錢,您要是不想繳稅,還能拿著它去買米、買麵,比扛著糧食方便多了。”
張阿婆捏著手裏的碎銀,又看了看沙盤上的木牌,臉上的疑惑漸漸消散了。這時,裏正也湊了過來,幫著解釋:“阿婆,風大人說得對!我昨天已經算過了,折銀繳稅確實劃算,我還編了個順口溜,您記著:‘銀蛇繞糧囤,少繳不虧本’!”
【作者插話:救命!這裏正也太會了吧!一句話順口溜直接把複雜的稅收政策變洗腦神曲,擱現代就是頂級的傳播文案!隻能說,群眾的智慧果然無窮,風渡墨這波是收獲了神隊友!】
風渡墨看著張阿婆還有些猶豫,又說道:“阿婆,您兒子不在家,您年紀大了,算不清賬也正常。這樣,以後您的稅,我親自來幫您算、幫您繳,您要是信不過糧商,我幫您聯係靠譜的人換銀子,保證您不吃虧,行不行?”
聽到這話,張阿婆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不過這次不是哭罵,而是感動:“風大人,原來是我糊塗了,錯怪您了!您真是個好官啊!”她站起身,把懷裏的糧袋遞給風渡墨,“這糧食,我願意換成銀子繳稅!”
周圍的百姓見狀,也紛紛議論起來:“原來折銀是這麽回事,我之前也誤會風大人了!”“是啊,這麽一算,確實比繳糧劃算多了!”那幾個被收買的流民,見勢頭不對,偷偷就想溜走,卻被風渡墨安排的人攔了下來。
縣尉站在一旁,臉色難看到了極點,他沒想到風渡墨竟然用這種方式化解了危機,還贏得了百姓的信任。他狠狠瞪了那幾個流民一眼,隻能悻悻地帶著衙役離開了。
風渡墨扶著張阿婆,笑著說:“阿婆,您別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走,我送您回家,順便幫您把糧食換成銀子。”
回到張阿婆家裏,風渡墨讓人聯係了一個靠譜的糧商,以公平的價格把糧食賣掉,換成了銀子,還幫張阿婆把稅繳了,剩下的銀子小心翼翼地放進她的錢袋裏。張阿婆拉著風渡墨的手,一個勁地道謝:“風大人,您真是我們老百姓的活菩薩啊!”
這件事很快就在平縣傳開了,百姓們都知道風渡墨是真心為他們著想,對折銀繳稅的抵觸情緒徹底消失了,不少農戶主動來到縣衙,谘詢折銀的具體事宜,折銀方案的推行一下子就順暢了許多。裏正為了方便百姓記憶換算比例,走到哪裏都帶著個小算盤,算一次就念一遍“銀蛇繞糧囤,少繳不虧本”,被百姓們笑稱“算盤裏正”。
風渡墨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裏十分感慨。他想起自己穿越過來的初衷,就是想讓這個時代的百姓能過得好一點,現在看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體製的溫度,藏在對小人物的耐心裏;政策的成功,藏在讓每個人都受益的細節裏。 這句話,他現在有了更深的體會。
【作者插話:家人們誰懂啊!這波溫情反轉直接看哭了!風渡墨沒有用權力壓人,而是蹲下來耐心給老人解釋,這才是改革該有的樣子啊!比起那些喊口號的改革者,這種接地氣的做法才最能打動人心!】
就在風渡墨以為折銀方案終於可以順利推進的時候,縣衙門口來了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手裏扛著一塊沉甸甸的鐵板,身後還跟著幾個鐵匠鋪的夥計。
“請問風大人在嗎?”漢子聲音洪亮,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風渡墨走出來一看,隻見這漢子濃眉大眼,皮膚黝黑,手上布滿了老繭,正是張阿婆的兒子李鐵山。“我就是風渡墨,你是?”
“風大人,我是張阿婆的兒子李鐵山!”李鐵山放下手裏的鐵板,激動地說,“我昨天從外地回來,聽我娘說了您幫她的事,又聽說了您的折銀方案,知道您是為百姓辦實事的好官!我是個鐵匠,沒什麽能耐,這是我連夜打出來的‘銀糧換算表’,上麵刻了不同糧食的折算比例,您看能不能派上用場!”
風渡墨低頭一看,隻見那塊鐵板上,用鏨子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字,左邊是糧食的種類和數量,右邊是對應的白銀數量,字跡工整,一目了然。更讓他驚訝的是,鐵板上的數字和文字,竟然不是一次性刻死的,而是用一個個小小的鐵方塊拚接而成,每個鐵方塊上都刻著一個字或一個數字,可以隨意拆卸和拚接。
“這是……”風渡墨眼睛一亮,他瞬間就明白了,這竟然是“金屬活字”的雛形!
李鐵山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說:“風大人,我這就是瞎琢磨的。我想,糧食的價格每個月都可能變,要是刻死了,以後就用不了了,這樣拚接的,以後您想改哪個數字,直接換個鐵方塊就行,方便得很!”
風渡墨看著這塊鐵板,又看了看滿臉真誠的李鐵山,心裏湧起一股暖流。他沒想到,自己的改革,竟然還激發了民間的創造力。這塊看似普通的鐵板,不僅解決了換算表更新的問題,更讓他看到了百姓對改革的支持。
“好!太好了!”風渡墨拍著李鐵山的肩膀,激動地說,“李兄弟,你這手藝太厲害了!這塊換算表,簡直是及時雨啊!我這就讓人把它掛在縣衙門口,讓百姓們都能看到!”
李鐵山憨厚地笑了:“能幫上風大人就好!以後您要是還有什麽需要打鐵的活,盡管吩咐,我保證給您做得妥妥帖帖的!”
就在風渡墨和李鐵山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沒人注意到,不遠處的角落裏,楊維誠正陰沉著臉看著這一切。他原本以為風渡墨的折銀方案遲早會出亂子,沒想到不僅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還收獲了這樣的人才。他咬了咬牙,轉身離開了,眼神裏充滿了不甘和怨毒。
風渡墨看著眼前的鐵板,心裏充滿了信心。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李鐵山這樣的人才,他的折銀改革,一定能走得更遠。
可他並不知道,楊維誠已經暗中聯係了郡府的官員,準備給她的折銀方案潑冷水。而王糧商和縣尉,也並沒有放棄,他們正在暗中策劃更大的陰謀,想要徹底搞垮折銀改革。
那麽,李鐵山的金屬活字鐵板會給折銀改革帶來怎樣的幫助?楊維誠在郡府官員麵前說了些什麽?王糧商和縣尉又會策劃出怎樣的陰謀?咱們下一章接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