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兵變送急:改革者的“生死棋局”

字數:3032   加入書籤

A+A-


    青州儲備倉的黴味還沒散盡,京城傳來的消息就像一道驚雷,炸得風渡墨頭皮發麻——太子閉門思過期間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暗中聯絡舊部,勾結京畿衛戍部隊的將領,打算三日後深夜發動兵變,以“清君側、複祖製”為名,廢除折銀改革,甚至逼宮奪權!
    “瘋了!他簡直是瘋了!”李鐵山攥緊鐵錘,指節捏得發白,“為了阻止改革,竟然敢發動兵變,這是要謀反啊!”
    風渡墨臉色凝重,手指在桌上快速敲擊——這不是簡單的貪腐作亂,是生死存亡的棋局。太子手裏有兵權,背後有舊臣和糧商勢力,一旦兵變成功,不僅他和風渡墨要死,剛推行不久的折銀改革會被徹底廢除,百姓好不容易得到的實惠會化為泡影,整個大漢都可能陷入動蕩。
    【作者插話:家人們!這劇情直接從“職場鬥爭”升級成“宮廷兵變”了!太子輸不起就掀桌子,為了一己私利不惜謀反,這波操作簡直是“輸急眼的賭徒”行徑!擱現代就是“項目失敗後,直接惡意攻擊公司服務器”,損人不利己,瘋狂到了極點!隻能說,權力和貪婪一旦捆綁,就會讓人徹底喪失理智!】
    “不能等!我們必須立刻趕回京城,向陛下報信!”風渡墨當機立斷,讓人封存青州儲備倉的證據,自己則帶著李鐵山和兩個親信,騎上快馬,日夜兼程趕往京城。
    三千裏路,兩人換馬不換人,馬不停蹄地奔襲。一路上,他們看到不少太子舊部的親信在暗中調動,驛站裏全是神色匆匆的兵丁,空氣中都彌漫著山雨欲來的壓抑。
    “風大人,這樣下去我們趕不及!”李鐵山一邊揮鞭,一邊喊道,“太子三日後動手,我們現在出發,最快也要四日才能到京城!”
    風渡墨咬緊牙關,從懷裏掏出皇帝禦賜的“勸農使”令牌:“前麵是潼關,守將是陛下的老部下,我們持令牌借驛站的驛馬,日夜不停,或許能趕在兵變前到!”
    幸運的是,潼關守將果然是忠君之人,得知太子要兵變,當即調派最快的驛馬,還派了一隊騎兵護送。兩人一路疾馳,終於在兵變前一夜,狼狽不堪地趕到了京城門外。
    此時的京城,早已戒嚴,城門緊閉,城樓上燈火通明,士兵們弓上弦、刀出鞘,氣氛緊張到了極點。風渡墨出示令牌,幾經周折,才被帶到皇宮。
    皇帝正在禦書房焦急地踱步,看到風塵仆仆的風渡墨,頓時鬆了口氣:“風渡墨,你可算回來了!太子異動,朕已有察覺,隻是沒想到他竟如此膽大包天!”
    原來,皇帝早就收到了密報,知道太子在暗中聯絡舊部,已經提前調動了禁軍守衛皇宮,但京畿衛戍部隊掌握在太子親信手中,雙方兵力相當,局勢依然危急。
    “陛下,太子打著‘清君側、複祖製’的旗號,實則是為了維護糧商和舊臣的利益!”風渡墨喘著氣,遞上青州儲備倉的貪汙證據鐵板,“這些都是太子餘黨貪汙腐敗的罪證,百姓早已對他們深惡痛絕!隻要陛下昭告天下,揭露太子的陰謀,百姓必然支持朝廷!”
    皇帝點點頭,當即下令:連夜張貼告示,揭露太子兵變的真實目的,以及太子餘黨貪汙腐敗的罪行;同時,讓禁軍打開宮門,允許百姓入宮護駕——他知道,民心才是最強大的兵力。
    【作者插話:皇帝這波操作太絕了!知道硬拚兵力不占優,直接打“民心牌”!這就好比現代戰爭中,不拚武器裝備,反而公布對方的黑料,瞬間瓦解對方的士氣和支持率!隻能說,薑還是老的辣,關鍵時刻拎得清!】
    深夜,太子的親信將領率領京畿衛戍部隊,包圍了皇宮,大喊著“清君側、殺風渡墨”的口號,開始攻城。就在此時,皇宮大門突然打開,成千上萬的百姓手持鋤頭、扁擔,擋在了禁軍前麵,對著叛軍怒聲嗬斥:“太子是奸賊!風大人是好官!我們不許你們這樣幹!”
    叛軍士兵大多是普通百姓出身,看著眼前憤怒的鄉親,手裏的刀頓時猶豫了。他們早就聽說折銀改革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也知道太子餘黨貪汙腐敗的事情,此刻被百姓們一嗬斥,士氣瞬間瓦解。
    “兄弟們!別被太子騙了!”一個禁軍將領大喊,“太子謀反,是為了讓糧商繼續壓榨我們!折銀改革讓我們繳稅更公平,我們不能讓他得逞!”
    不少叛軍士兵當場扔下武器,倒戈相向。太子的親信將領見狀,氣得大喊:“誰敢倒戈,誅滅九族!”
    可此時,民心已失,再凶狠的威脅也沒用。越來越多的叛軍倒戈,局勢瞬間逆轉。
    太子在東宮得知攻城失敗,徹底慌了,想要翻牆逃跑,卻被趕來的李鐵山當場製服。李鐵山一把揪住太子的衣領,怒聲罵道:“你這奸賊,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發動兵變,你對得起陛下,對得起天下百姓嗎!”
    太子癱坐在地上,麵如死灰,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天亮時分,兵變徹底平息。太子被廢黜儲君之位,貶為庶人,終身監禁;參與兵變的將領和舊臣,要麽被斬首示眾,要麽被流放邊疆;那些勾結太子的糧商,也被徹底清算,家產充公,用於補充國庫和收購儲備糧。
    風渡墨站在皇宮的城樓上,看著樓下歡呼的百姓,疲憊地笑了。這場持續了數月的改革之戰,從平縣的試點,到郡府的推廣,再到京城的宮廷鬥爭,甚至引發了兵變,終於以徹底的勝利告終。
    改革從來不是一條坦途,它需要勇氣對抗既得利益,需要智慧化解危機,更需要民心作為支撐。所謂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所謂民心,或許會被蒙蔽,但絕不會永遠沉默。 風渡墨看著遠方初升的太陽,心裏充滿了感慨。
    兵變平息後,折銀改革再也沒有了阻力,在全國範圍內順利推行。國庫日益充盈,糧價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大漢迎來了久違的盛世景象。
    可風渡墨並沒有居功自傲,他知道,改革之路沒有終點。他向皇帝上書,請求辭去勸農使的官職,回到平縣,繼續完善改革製度,培養人才。
    皇帝再三挽留,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賜給他“改革功臣”的稱號,還賞賜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都被風渡墨婉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