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餘黨暗湧糧食儲備倉的“防蛀之戰”

字數:3394   加入書籤

A+A-


    全國折銀改革的詔書下達後,各地捷報頻傳——糧價穩定、國庫增收、百姓滿意度飆升,連之前抵製最激烈的幾個郡,也乖乖跟進了改革。風渡墨本以為能喘口氣,把精力放在完善製度上,可沒過多久,一封來自青州的密信就讓他的心沉了下去。
    密信是青州刺史派人送來的,字跡潦草,語氣急迫:“風勸農使,本地糧商勾結前太子餘黨,借國家糧食儲備倉驗收之機,以次充好、虛報數量,恐釀成大禍!”
    【作者插話:家人們!這波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太子剛倒,餘黨就迫不及待跳出來搞事情!正麵剛不過就玩“暗箱操作”,這套路擱現代就是“總部巡查組來了,分公司連夜做假賬”,專門鑽製度的空子,簡直是貪腐界的“卷王”!隻能說,貪官的求生欲有多強,搞事的花樣就有多絕!】
    風渡墨瞬間清醒——糧食儲備倉是他穩固糧價的核心舉措,也是改革的“壓艙石”。按照規定,各地要在秋收後收購糧食存入儲備倉,糧價上漲時平價出售,要是這裏出了問題,不僅糧價會再次混亂,百姓對折銀改革的信任也會徹底崩塌。
    他來不及請示皇帝,帶著李鐵山和幾個親信書吏,喬裝成糧商,連夜趕往青州。剛到青州城外的儲備倉,就聞到一股刺鼻的黴味——本該堆滿新糧的倉庫,遠遠望去卻死氣沉沉,連個巡邏的兵丁都沒有。
    “不對勁。”風渡墨皺眉,“按規矩,儲備倉要三班輪崗看守,賬目每天一核對,怎麽會這麽冷清?”
    李鐵山攥緊手裏的鐵錘,壓低聲音:“風大人,我看這裏麵肯定有鬼!不行咱們就硬闖進去,把這些蛀蟲揪出來!”
    “硬闖隻會打草驚蛇。”風渡墨搖搖頭,指著不遠處的糧車,“你看那些糧車,表麵裝的是新糧,下麵肯定藏著貓膩。咱們先混進去,看看他們到底在搞什麽鬼。”
    兩人跟著一輛糧車,假裝是幫工,順利進入了儲備倉。倉庫裏的景象讓他們怒火中燒——所謂的“儲備糧”,一半是發黴的陳糧,一半是摻了沙土的次糧,糧堆裏甚至有老鼠亂竄;而賬本上卻寫著“上等新糧一萬石”,賬目和實物嚴重不符。
    一個管事模樣的人正和糧商喝酒,得意洋洋地說:“放心,驗收的官員是咱們自己人,隻要賬本做得漂亮,誰會真的去翻糧堆?這一萬石糧食,咱們用三成的錢就能搞定,剩下的銀子,咱們二一添作五!”
    糧商笑著舉杯:“還是張管事厲害!要不是風渡墨搞什麽儲備倉,咱們哪有這麽好的發財機會!等太子殿下東山再起,咱們還能跟著沾光!”
    【作者插話:好家夥!這簡直是把“國有資產”當成自家提款機了!發黴的糧食也敢往儲備倉裏塞,還指望太子複辟,這膽兒肥得能上天!擱現代就是“挪用公款+監守自盜”,直接判無期都不為過!隻能說,貪婪到了極致,連基本的良心都沒了!】
    風渡墨再也按捺不住,衝了出去,大喝一聲:“好大的膽子!竟敢在儲備倉裏以次充好、中飽私囊!”
    張管事和糧商嚇得魂飛魄散,轉頭一看是風渡墨,臉色瞬間慘白。“風……風大人?您怎麽會在這裏?”
    “我要是不來,你們是不是要把整個儲備倉都搬空!”風渡墨讓人把兩人控製住,又讓人打開所有糧倉,“李鐵山,帶人清點實物,核對賬目!書吏,把這裏的情況一一記錄下來,不得有誤!”
    清查結果讓所有人都震驚了:青州儲備倉實際存糧僅四千石,其中能食用的新糧不足一千石,其餘全是陳糧、次糧;而賬本上記錄的存糧卻是一萬石,虛報了整整六千石,涉及貪汙白銀三萬兩!更讓人憤怒的是,這些陳糧和次糧,竟然是糧商從各地低價收購的發黴糧食,打算等糧價上漲時,冒充新糧出售給百姓!
    “說!驗收的官員是誰?還有誰參與了這件事!”風渡墨厲聲質問張管事。
    張管事還想狡辯,可看到李鐵山舉起的鐵錘,瞬間慫了,哭著招認:“是……是青州通判!他是前太子的親信,是他讓我們這麽做的,還說出了事他擔著!”
    風渡墨當即下令,將張管事、糧商以及參與貪汙的倉吏全部關押,同時讓人控製住青州通判。消息傳開,青州百姓們怒不可遏,紛紛來到儲備倉前抗議:“這些蛀蟲太可惡了!竟然想讓我們吃發黴的糧食!”“風大人,您一定要為我們做主!”
    麵對憤怒的百姓,風渡墨當眾承諾:“父老鄉親們放心!我一定會嚴懲所有參與貪汙的官員和糧商,追回贓款,重新收購新糧存入儲備倉!從今天起,青州儲備倉實行‘百姓監督製’,每個月初一、十五,百姓都可以來查驗糧食和賬目,絕不允許再出現任何貓膩!”
    【作者插話:風渡墨這波“百姓監督製”太絕了!知道官府內部有內鬼靠不住,直接把監督權交給百姓,這就好比現代企業搞“員工監督小組”,讓腐敗無處遁形!隻能說,對付貪腐,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公開透明!】
    為了杜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風渡墨連夜製定了《糧食儲備倉管理細則》,用金屬活字刻在鐵板上,立在每個儲備倉門口:第一,實行“賬實分離”,記賬的書吏和管倉的吏員互不隸屬,每月交叉核對;第二,設立“糧食質量鑒定員”,由百姓代表和銀匠共同擔任,負責查驗糧食成色;第三,實行“陽光驗收”,驗收時必須有百姓代表在場,全程記錄,存檔備查。
    他還讓人把青州的貪汙案例,以及新的管理細則,寫成告示,在全國各州郡張貼,警示所有官員和糧商:“改革不是貪腐的溫床,任何膽敢破壞改革、損害百姓利益的人,都將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皇帝接到風渡墨的奏報後,大為震怒,當即下令:將青州通判斬首示眾,張管事等涉案人員流放三千裏,追回的贓款全部用於收購新糧;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儲備倉清查,凡有貪汙舞弊者,一律嚴懲不貸。
    青州的風波終於平息,可風渡墨心裏清楚,這隻是太子餘黨的一次試探。前太子雖然閉門思過,但他的親信遍布各地,糧商的勢力也沒有徹底清除,隻要改革觸及他們的利益,就會不斷有人跳出來搞破壞。
    鞏固改革成果,比推行改革更難。改革就像種樹,不僅要栽得下,還要防得住蛀蟲、擋得住風雨,才能真正枝繁葉茂,惠及後人。 風渡墨看著眼前重新裝滿新糧的儲備倉,心裏暗暗下定決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可就在他準備返回京城,向皇帝匯報青州的情況時,一個親信書吏匆匆跑來,臉色凝重:“風大人,不好了!京城傳來消息,前太子在閉門思過期間,暗中聯絡舊部,打算發動兵變,推翻改革!”
    風渡墨心裏咯噔一下,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太子狗急跳牆,竟然要動用武力,這不僅是衝著改革來的,更是衝著皇權來的!
    那麽,太子的兵變計劃能否成功?風渡墨會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皇帝又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平定這場叛亂?咱們下一章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