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家傳丹經

字數:3763   加入書籤

A+A-


    礦洞深處的火把劈啪作響,將程明和洛清羽的影子投在布滿公式的石壁上,拉得老長。洛清羽正用程明教的 “格物測量法” 記錄靈石純度,骨尺在她手中平穩移動,讀數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 —— 這在三天前,她連想都不敢想自己能做到。
    “程師兄,你看這組數據。” 她指著石板上的曲線,“赤陽草漿的催化效率在 37 時達到峰值,超過這個濃度就會下降,這和你說的‘酶活性曲線’完全吻合!”
    程明點點頭,心中卻有些沉重。他們的提純實驗雖已成功,但缺少係統的古方參考,許多珍稀藥材的特性隻能靠摸索,效率極低。他正想說什麽,洛清羽突然放下骨尺,神色凝重地從懷裏摸出個油布包。
    “這個,或許能幫你。” 少女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油布包被她攥得發白。
    程明解開油布的瞬間,瞳孔驟然收縮。裏麵是本線裝古籍,封麵上 “丹經” 二字用金粉書寫,雖已斑駁,卻仍透著一股莊重之氣。書頁邊緣磨損嚴重,顯然被翻閱過無數次,最特別的是書脊處刻著朵玉蘭花 —— 那是洛清羽家族的徽記。
    “這是……”
    “我母親的遺物。” 洛清羽的指尖輕輕拂過玉蘭花刻紋,聲音低沉,“我外祖父是前朝丹王,這是他傳給母親的手劄,裏麵記載了三百多種古方,還有許多連丹堂都失傳的提純心得。”
    程明的呼吸漏了一拍。他快速翻閱書頁,隻見上麵不僅有工整的藥方,還有許多朱筆批注:“辰時采的寒冰花,露氣最重,能解硫毒”“用溫泉水煉赤陽丹,雜質自沉”“雙靈根修士煉丹,需以本命精血為引,調和陰陽”…… 這些經驗之談,竟與他用格物學推導的結論不謀而合!
    “你怎麽把它……” 程明猛地抬頭,他太清楚這本丹經的價值。洛清羽的家族既是行醫世家,這本手劄就是傳家寶,比任何靈石都珍貴。
    “我偷出來的。” 洛清羽的臉頰泛起紅暈,卻直視著程明的眼睛,“藏書閣的老管家對我母親的遺物看得極嚴,我趁他昨日醉酒,才……” 她突然抓住程明的手腕,“裏麵有篇《去蕪論》,專門講如何去除丹藥雜質,說‘藥有靈性,當順其性而導之,強則逆反’,這是不是和你的‘分子親和理論’一個意思?”
    程明的心髒狠狠一縮。他看著少女眼中的期待與堅定,突然明白這份禮物的重量 —— 這不是簡單的古籍,是洛清羽押上家族榮譽的信任,是她對格物學最徹底的認同。
    “你可知這意味著什麽?” 程明合上丹經,聲音凝重,“若被你家族發現,你會被逐出家門;若被丹堂知曉,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搶走它。”
    “可它在藏書閣裏,隻會蒙塵。” 洛清羽搖頭,眼中閃爍著理想主義的光芒,“我母親臨終前說,丹道的真諦是‘濟世’,不是‘藏私’。你用半塊青銅殘片就能做到連丹王都頭疼的提純,若有了這本丹經……” 她的聲音哽咽了,“多少修士能少受些苦?”
    程明望著石壁上的 “格物三公理”,突然覺得那些冰冷的公式有了溫度。他一直以為格物學的傳播要靠自己單打獨鬥,卻忘了知識的傳承從來不是孤軍奮戰 —— 就像這本丹經,從丹王傳到洛母,再傳到洛清羽手中,如今又輾轉到他這裏,每一次傳遞都承載著 “濟世” 的初心。
    “我會好好保管它。” 程明將丹經貼身藏好,胸口能感受到書頁的溫度,“等研究完,一定完璧歸趙。”
    “不。” 洛清羽搖頭,從發間取下支玉簪,簪頭正是朵玉蘭花,“這是母親給我的及笄禮,能打開書裏的夾層。” 她將玉簪插進書脊的凹槽,隻聽 “哢噠” 一聲,書頁間彈出張薄薄的羊皮紙。
    羊皮紙上畫著幅複雜的丹爐結構圖,爐壁上布滿細小的孔洞,標注著 “引氣”“分流”“凝華” 等字樣。程明的量子神識瞬間捕捉到關鍵 —— 這竟是個古代版的 “多層過濾結晶爐”,原理與他的陶罐提純裝置如出一轍!
    “原來古人早就發現了!” 程明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他們用‘靈性’解釋的現象,其實就是分子運動規律!”
    洛清羽看著他激動的樣子,突然笑了,眼角的淚痕還未幹:“我就知道,你能看懂它。那些老學究總說‘古法不可改’,可母親的批注裏寫著‘丹道如流水,需因勢而變’,這不就是你說的‘格物學要與時俱進’嗎?”
    火把的光芒透過羊皮紙,將丹爐的影子投在石壁上,與程明繪製的現代裝置圖重疊。兩個時代的智慧在這一刻交匯,沒有衝突,隻有共鳴。
    接下來的三天,程明和洛清羽沉浸在丹經的世界裏。他們將古方與格物學一一對應:
    丹經中 “用晨露煉藥,雜質不生”,對應 “低溫結晶可減少副反應”;
    “雙靈根修士煉雙屬性丹,效率倍增”,印證了 “靈根元素周期表” 中相鄰元素的協同效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讓程明震撼的是《去蕪論》裏的一句話:“藥無貴賤,提純則靈;人無優劣,通理則明”—— 這與他的格物學核心思想,竟完全一致!
    “我們可以合作。” 程明合上丹經,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用你的古方經驗,結合我的格物理論,創造出真正普惠的丹道。”
    洛清羽用力點頭,指尖的玉簪在火光下泛著溫潤的光:“等我爺爺的病好了,我就說服家族支持你。我外祖父當年就想改革丹道,可惜阻力太大……”
    程明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驅散了礦洞的寒意:“這次不一樣。我們有證據,有方法,有願意相信的人。” 他看向石壁上新增的 “丹經格物對照圖”,“從雜役到外門,從家族到宗門,我們一步一步來。”
    洛清羽離開礦洞時,天剛蒙蒙亮。她將丹經留在了程明這裏,隻帶走了那支玉簪 —— 她說這是 “信物”,代表著兩個時代、兩種學問的承諾。
    程明將丹經藏在礦石砌成的暗格裏,與他的格物學手稿放在一起。他知道,這本手劄不僅是研究資料,更是一麵鏡子,照出了格物學的根 —— 它不是憑空出現的顛覆,而是對前人智慧的繼承與發展。
    礦洞的火把漸漸熄滅,晨光透過縫隙照在丹經的封麵上,金粉書寫的 “丹經” 二字仿佛活了過來。程明摸著書頁上的玉蘭花刻紋,突然想起洛清羽離開時的笑容。
    他知道,真正的丹道革新,不是毀掉傳統,而是讓那些蒙塵的智慧重新發光。而這本家傳丹經,就是照亮前路的第一盞明燈。
    程明拿起炭筆,在石壁上寫下新的計劃:“結合丹經古方,優化提純流程,目標:讓雜役也能煉出純淨丹。” 字跡堅定有力,在空曠的礦洞裏,仿佛能聽到兩個時代的智慧在共鳴,聲聲不息。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