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隱藏的大神

字數:6415   加入書籤

A+A-


    日記:
    .
    2000年7月16日……星期日……晴
    .
    有些東西好像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改變,也說不清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為什麽會改變,隻是當自己發現這種變化時會有些悵然若失和措手不及。
    在屋裏看韓國電視劇——《英雄神話》,看著看著突然覺得眼睛有點濕潤,什麽?我竟然流淚了?!天啊!我這種被大家公認的鐵石心腸的人竟然因為一部愛情片哭了?!這事對我來說太不可思議了!
    記得小學時,跟我們相處了兩個多月被同學們盛讚的實習老師要離開時,全班同學都哭得稀裏嘩啦的,隻有我一個人沒哭。當年講述母子分離多年的苦情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全國熱映,在各地猛賺熱淚。看過之後,我覺得孩子和媽是挺可憐的,但麵對各種迫不得已,不應隱忍退讓、委曲求全,而是努力爭取、奮起鬥爭。當然,我的眼淚也沒為他們而流。在我的認知裏,眼淚是怯懦、脆弱的表現,人應該堅強、自立,通過自己的努力、抗爭獲得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示弱哭泣。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讓能別人掌握你的弱點。
    可今天,我竟然因為一部愛情片哭了。這種轉變說明了什麽?隨著年齡的增長,荷爾蒙的分泌導致女人感性認知在我身上的覺醒?還是我骨子裏原本是個弱者,期待獲得別人的關懷和照顧,隻是藏得太深自己都不知道?又或者是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
    各種原因,是與不是隻有自己知道。做一個對自己誠實的人吧!
    .
    2000年7月20日……星期四……晴
    .
    在家看電視、拉二胡、吹簫、畫畫,閑散地過了幾日後就開始補課了。到校補課的第一件事就是考今年高考的試卷。我不知道考得如何,隻覺得卷子好難。現在分數還沒出來,我已做好接受一切打擊的心理準備。
    經過一個假期,到校後大家的樣子和狀態似乎都有些變化。不知是經過假期的休整大家都滿血複活,還是我們終於成為這個學校最資深的大哥大姐除去複讀生),要好好把握離校前最後一年的時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異常的熱情和親和。史輝頭發剪短了,前額的劉海都立著翹起來,透出幾分小帥氣。瑞生穿著洗得有些微透的白襯衫,袖子紮在褲腰裏顯得格外精神。以往內向少語、見女生就害羞臉紅的尚小慶,也時常能看到他與東霞或吳雪華為某道題的解法爭得麵紅耳赤。就連毛廣海也會主動幫我把掉得老遠的橡皮揀了遞給我。
    課間再也不像剛入學時那般沉寂,大家抓緊一切時間相互交流,不分男女,不分是否在考試前後。大家都已身經百“考”,似乎對考試帶來的情緒影響已獲免疫,而有些話再不說就可能不再有機會能說出口。即使那些話僅僅是剛看了本好看的小說,或者校門口哪家小炒店好吃,大家都在競相表達,唯恐被聽者忽略。
    原來,一切沉寂都隻是表象!我感到前兩年壓抑的某種暗流湧動、爆發了。
    .
    2000年7月26日……星期三……晴
    .
    補課和正式上課的氛圍果然不同,我知道那些湧動的暗流是什麽了。
    前兩日,莫淩波從抽屜裏拿出把一摣來長的木製小劍衝東霞炫耀。那劍是由木衣架削製而成,質地泡鬆、木色發白,劍柄、護手、劍身比例協調,雕刻細膩,摸起來手感光滑。東霞接過木劍,吃驚地問:“這是你自己做的嗎?真好看!這要做多久啊?”
    東霞吃驚的表情讓莫淩波很是受用,得意地點點頭:“這把一般,也沒做多久。還有把大些帶劍鞘的在宿舍,那個雕得更好,紋樣更好看!”
    “你這是怎麽做的啊?什麽時候在哪做的?”我也好奇它的成形過程,對莫淩波連珠炮似的發問。他揭開課桌蓋展示“秘密基地”,桌裏小半截空著的位置墊著兩張草稿紙,上麵壓著把美工刀和一些碎木屑。
    “哦……就用這小刀?上課的時候在抽屜裏削的?”這工作難度與在集中營裏挖地道越獄沒什麽差別啊!我吃驚於工具的簡陋和環境的惡劣,突然有了極力向周圍人告知此事的衝動,拉藝婷、樂為和瑞生他們都來看,並提議說:“要不給這劍取個名吧?然後把名字刻在劍身上。嗯……覺得桃木小劍這個名字怎麽樣?看起來它像能辟邪的,哈哈哈哈……”我拋磚引玉,大家也紛紛獻名。有人提名倚天劍,立馬就有人提名碧血劍。樂為說它是單個失散了另一半的鴛鴦劍,讓莫淩波再削一把一模一樣的給配成一對。
    莫淩波笑笑,也不搭茬還削不削,轉頭對藝婷說:“要不你幫我給劍配個中國結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以啊!”藝婷滿口應允。
    最近藝婷迷上用彩繩編手鏈和各種中國結。中國結講究用一根繩來結,最常用的是大紅繩,搭配各種珠子、吊墜之類的配飾,有方勝結、如意結、同心結、萬壽結等等各種樣式。目前班上會編中國結的女生沒幾個,藝婷編的中國結在男生裏廣受追捧,隻是誰什麽時候拿到什麽樣式的結,全憑藝婷大小姐的心情和興趣。“你還做了哪些好玩的東西?”藝婷好奇地問。
    “嗬嗬,最近和付榮華一起在研究鎖的構造,成果就快出來了。”他衝藝婷靦腆地笑笑,並不懷好意地摸了摸掛在後門上的那把大黑鎖。
    “付榮華也搞這些?我還以為他隻是愛寫詩和畫畫呢。”我記得在傳閱他的詩稿時見過在稿紙空白處隨手畫的曹操、張飛,都是粗線條勾勒的輪廓,很神似,不是細膩的畫風,猜測他應該是個畫友。
    “你不知道的事多著呢!”莫淩波嘚瑟地歪嘴笑著說,故作神秘的樣子看起來有點欠揍。
    高中書本太多,配置的課桌也是大容量的,每人單獨一個當書箱用,書長期放在課桌裏,隻沒完成的作業跟著隨身走。為防書本丟失,每人都給課桌配了小掛鎖,於是課桌成了每個人在教室裏唯一的私密空間,那裏除了書本、財物,還安放著各自的小秘密。最近,不知道是誰最先發現一把鑰匙可以開好幾把鎖,有好事者就拿著自己抽屜的鑰匙去挨個試著開別人的鎖,還真有幾個打開的,於是有了更多好奇的人參與到試開鎖的隊伍中來,被試開的鎖範圍也擴展到隔壁其他幾個班。有一把鑰匙能開幾把鎖的,也有一把鎖被幾把不同的鑰匙打開的,有的是能相互對開,有的不能,各種情況都有。有人把能相互打開對方的鎖看做是緣分,互稱兄弟;有人覺得鎖能被別人打開,有隱私被侵犯的風險,趕緊去換了新鎖。
    想必是這開鎖風波引發了莫淩波和付榮華對鎖的好奇,這兩天課間總能看見他倆拿著後門的大黑鎖,窩在最後一排,拿著些細鐵絲、簧片一起研究。今天付榮華畫出了鎖的剖麵圖,一邊就著圖跟莫淩波分析開鎖原理,一邊把鎖改裝成了“萬能鎖”,或者叫無用鎖——什麽鑰匙都能打開。我聽不懂他講的開鎖原理,莫淩波聽後卻是恍然大悟的樣子。看他畫的剖麵圖,很難想象那是隻通過幾根鐵絲和簧片推測出來的。我懷疑他們至少用鋼鋸解剖過幾把小鎖,可我沒有證據,後麵的大鎖完好無損地擺在麵前,隻是對一切鑰匙都失去了防禦的能力。不禁我隻能感歎身邊真是人才濟濟啊!
    真是木匠、鎖匠、編繩匠,匠匠皆隱藏的大神!
    .
    2000年8月1日……星期二……晴
    .
    繼開鎖大業結束之後,後排又開啟了雕章篆刻的新事業,周圍不少橡皮上都已留下了莫淩波和付榮華的大作,我也拿了塊稍大的橡皮去給付榮華刻。早自習後,付榮華把刻好的章給我。那是一枚陰刻橢圓異形章,上一半圓弧部分是浮動的祥雲紋樣,雲跡細若遊絲、若隱若現,而雲噴薄湧動的姿態卻生動躍然。中下部分是細長的四個小篆字樣,從左至右是“詩若心雲”,倒過來念“雲心若詩”也是通的。問過作者後方知原來雲心若詩才是他設計的初衷,我亦更喜歡他的本意。
    付榮華給男生們刻的篆字章大多是“忍、龍”或名字之類的,起初我並沒期待他會如此悉心設計,以為會收到和男生們差不多風格的章,不料他還刻了圖案。看他平時不善言辭,沒想到竟是個內心豐富的人。生活中,他內斂、害羞,說話聲音不大,總是躲在某個角落沉醉於自己的營造的小世界裏,在集體活動中存在感不強。與他詩詞文章裏表現出的直率、張狂、衝擊感截然不同,是完全對立的兩幅麵孔。哪一麵是偽裝,哪一麵才是真實的他呢?又或者都是真實的他,一個是他想讓大家看到的樣子,一個是他想真正成為的樣子。這些我都不得而知。
    人是複雜的、多麵的,又是善於隱藏的。人一生所追尋的,無外乎是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各有所難!
    屋裏有塊在河邊的堆場旁揀的白石膏,放在家裏很久了,晶瑩剔透的,很有玉的質感。我學付榮華在上麵試刻了個繁體的雲字,陽刻,用小刀和自動鉛筆頭刮去空白的部分費了點功夫,但效果不錯。於是計劃仿照“雲心若詩”刻一枚“玉霞香淚”的方章送給東霞,雲紋換成帶刺的玫瑰正符合她的氣質。
    .
    2000年8月7日……星期一……晴
    .
    高三了,在“閑書”的互通有無方麵簡直做到了極致:在女生言情派、男生武俠派的基礎上,班內小說流通市場還有國外經典名著派和時下潮流派等多種流派風格。樂為訂的雜誌《科幻世界》是時下科幻潮流派的搶手貨,我看過一本之後無法自拔,持續找他借往期的《科幻世界》成了我的例行動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什麽事都得有來有往,老找別人借書看也不太合適。韓寒作為近年來年輕思潮的代表,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聽說他最近出了本書叫《三重門》,估計大家是會想看的。再三考慮,我終於決定斥“巨資”去買本《三重門》。
    近來受《科幻世界》的影響,思維時常陷入各種邏輯推理和異次元空間想象中,腦洞大開,現記下兩點猜測待以後驗證:
    第一個:周末吃飯時聽到電視裏說“一般都認為核酸為遺傳物質。其實不然,近來專家研究表明瘋牛病……”未聽完就被換台了,沒聽到下文。據我推斷,可能是說蛋白質也可作為遺傳物質,而瘋牛病毒就是以蛋白質為遺傳物質的。與課本裏講的遺傳物質是核酸dna和rna不同,如果蛋白質也是遺傳物質,那遺傳物質的蛋白質自我複製過程肯定與核酸dna和rna螺旋結構解鎖複製不同。如果蛋白質自我複製過程類似於消化吸收,由環境中不同的氨基酸排列組合生成對應蛋白質,那麽這一過程就可在工廠環境裏完成,這是否意味著可以人為製造遺傳物質、修改遺傳性狀?而具有自我複製功能的遺傳物質是否能被稱為生命?如果能稱為生命,那人不就成為了造物主,能工廠化生產、製造、修改生命體?如果蛋白質也是遺傳物質,那其他有機物、脂類會不會也可能會成為遺傳物質呢?那不是一切皆有可能為生命?這好多不都是科幻世界裏的橋段嗎?科幻會變成現實嗎?
    第二個是有關時間倒流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t’=t(1v2c2)12,v為運動鍾的速度,t為標準鍾的時間,光速c不變。在不同的慣性係中vt,運動係的時間比標準鍾的時間長,即運動時間的膨脹性。而當v>c,也就是運動係以超光速運行時,t’等於t乘以虛數,時光倒流。公式設定裏有一個人為設定:t為標準鍾運行時間,也就是時鍾指針運行距離代表的時間,在慣性係中其運行與運動速度相關並可逆。超光速運動時鍾能倒走,那生命變化、新陳代謝會逆運行嗎?記憶會消失嗎?生命體的變化速度也會與運動速度一致並正相關嗎?運動速度的改變不會引起生命體的其他變化嗎?如果不是正相關,超光速運動時非生命體的相對時間倒流了而生命體的變化不一致,還能叫時間倒流嗎?還是像時間分叉一樣進入了另一個相似又不同的進程?
    .
    .
    信息的閉塞與滯後會建立起知識的壁壘,讓人愚昧,但也能讓人獲得簡單的快樂。尋求、思考的過程越艱難,獲得後的快感就越強烈。
    那時,比別人多掌握一些信息和技能,就能多獲得幾分青睞。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想了解什麽上網搜搜即唾手可得。文字、圖片、視頻多維度展示讓你能容易且詳盡地了解一切。習慣了這樣便捷地掌握信息和資源,我幾乎已經忘了曾經費老勁編個繩結或探究鎖的內部結構就高興得了不得的狀態了。
    可往往是這種高效率的便捷一步步剝奪了人探索的欲望,逐漸築高人們了獲得快樂的門檻。因為是那麽理所當然,你搜就能知道,你伸手就能獲得,你想了解的信息、想獲得的知識或想擁有的物件,它永遠在那裏,等著你招手它就奔你而來。
    索求與獲得間的差勢越小,獲得後的快樂就越少。增大差勢並確保最後能獲得,快樂就會加倍。
    喜歡二十年前的你請大家收藏:()二十年前的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