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道種初萌百家始 星火散落諸子興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老子西出函穀,紫氣東來三萬裏,五千真言《道德經》化作一道玄黃功德之光,沒入尹喜眉心。關令尹喜得此大道真傳,如醍醐灌頂,昔日修行中諸多關隘豁然貫通,周身道韻流轉,竟引得函穀關周遭天地靈氣為之雀躍共鳴。他朝著老子離去的方向九叩首,旋即閉關潛修,誓要將聖人真傳領悟透徹,日後開宗立派,光大道門。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那《道德經》雖授於尹喜一人,然其乃太上老君大道顯化,蘊含無上道韻,成書之時引動的天道異象與功德玄黃之氣,早已驚動了洪荒諸多大能,以及那些散落於人間、靈根深種、於冥冥中追尋天地至理的賢哲之心。
天庭,淩霄寶殿。
昊天上帝於昊天鏡中觀得老子傳道之景,微微頷首:“太清師兄已布下道種。然,一花獨放非春色,百花齊放春滿園。百家爭鳴之世,非一道可囊括。傳旨宣化署‘心映司’,可依此前所定之策,於諸天賢哲心田之中,播撒啟迪之念,因勢利導,助其完善思想,然切記不可強行幹預,更不可顯露神跡,隻可潛移默化。”
“臣等遵旨!”太白金星領命而去。旋即,數道無形無相、唯有大智慧者方能於夢境或靈光一閃中隱約感知的啟迪靈光,自天庭悄然灑向南贍部洲各地,尋找著那些承載了氣運與使命的“種子”。
西方極樂世界,八寶功德池畔。
準提道人亦觀函穀之變,麵色悲憫中帶著一絲凝重:“太清道友已先行一步,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確是高妙。然,眾生沉淪苦海,豈能隻求超然物外?我佛門慈悲,正該於此思潮湧動之際,廣傳解脫之法。藥師。”
“弟子在。”藥師佛合十躬身。
“可增派‘慈悲行者’,不必再局限於戰亂困苦之地。可往那稷下學宮舊址齊)、曲阜杏壇魯)、乃至周室舊都洛邑,於那些博覽群書、苦苦思索治國之道、人生真諦的士子學子之中,悄然傳播‘眾生平等’、‘慈悲喜舍’、‘因果輪回’之念。不必強求其皈依,隻需種下種子,待緣法成熟,自有開花結果之日。”
“謹遵法旨。”又一批佛門行者,化作遊方僧、苦行頭陀、乃至博學的隱士,悄然融入中原士林之中。
幽冥地府,平心殿。
平心娘娘漠然注視輪回運轉,忽而開口,聲徹九幽:“老子傳經,天道顯化,百家之氣運已開始擾動輪回。傳令十殿閻羅,凡有身負大氣運、大智慧之賢哲轉世,其功德簿須加倍留意,記錄其思想言行對人間秩序之影響,以為將來審判之依據。另,若有契合我地府‘秩序’、‘法度’之念萌芽,可略加引導,使其真靈轉世於法家興盛之地。”
“遵娘娘法旨!”
下界,南贍部洲。
老子化身雖已離去,然其留下的《道德經》思想與那場與孔子的“猶龍之歎”,卻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正悄然擴散,與天庭、西方、地府的暗中布局交織在一起,催生著思想的變革。
齊魯大地,曲阜。
孔子自洛邑問禮歸來,閉門謝客三日。老子那“猶龍”般的形象與振聾發聵的言語,在他心中反複回響。“去子之驕氣與多欲…”、“君子得其時則駕…” 這些話不斷敲打著他。他反思自己過往過於急切地想要恢複周禮、匡扶天下的心態,開始領悟到需要一種更從容、更符合天道規律的方式。
出關後,孔子並未放棄理想,反而方向更為明晰。他不再汲汲於尋求立即被諸侯重用,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整理典籍《詩》、《書》、《禮》、《樂》)、教導弟子之中。其教學思想也悄然發生變化,更加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愛精神,“中庸之道”的平衡智慧,以及“知天命”的宇宙觀。這些思想,無疑受到了老子“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理念的間接影響與升華。
一日深夜,孔子於夢中見一道溫和的星辰之光沒入眉心,醒來後,隻覺思如泉湧,對“仁”與“禮”的關係有了更深層的領悟,對教育之道也有了係統性的規劃。他不知,此乃天庭文曲星君感應到其本體轉世之身的困惑與進步,借天庭“心映司”之策,降下的一絲本源啟迪。
儒家學說,自此開始走向係統化、理論化。孔子“有教無類”,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這些弟子將攜其學說,散入列國,成為傳播儒家思想的最重要力量。
宋國與魯國邊境,一處簡陋的作坊內。
年輕的墨翟墨子)正揮汗如雨,親手製作著各種器械。他出身卑微,精通手工技藝,曾習儒術,然對儒家強調的繁文縟節、厚葬久喪深感不滿,更目睹諸侯征戰給平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某日,他於勞作間隙休息時,見一群螞蟻搬運食物,井然有序,互幫互助,忽有所感。又聞聽過往商旅談及西方有“苦行頭陀”宣揚“眾生平等”、“兼愛非攻”之念,雖言語晦澀,卻與他內心所想隱隱相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夜,他於夢中見一渾身籠罩在柔和金光中的身影,對他頷首微笑,雖未發一言,卻讓他心中“兼相愛、交相利”、“非攻”、“節用”的想法變得異常清晰和堅定。醒來後,墨翟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批判儒家、創立墨家的道路。他組建起組織嚴密的墨家團體,奔走於各國,止戰非攻,踐行其說。其思想中那強烈的平等色彩與犧牲精神,雖源自其對現實的深刻觀察,然其夢中所得之啟迪,無疑有西方教暗中引導的影子,旨在對抗玄門影響,播撒佛種。
晉國與鄭國之地,一位名為鄧析的刑獄官。
鄧析精於律法,擅長訴訟,卻對舊有的“禮治”秩序深感束縛,認為需要明確、公開、公正的法律來治理國家。他私下傳授法律知識,助民眾訴訟,挑戰貴族權威。
其舉動,引動了幽冥地府對於“秩序”與“法度”的感應。一縷源自九幽的森嚴秩序道韻悄然影響其心神,使其對“法”的思考愈發深刻,提出了“事斷於法”的主張,成為法家思想的早期萌芽。雖其人最終被執政貴族所殺,然其思想種子已然播下。
楚國之地,一位隱士。
其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好研陰陽五行、星象占卜之術,試圖以陰陽消長、五行生克來解釋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與社會王朝的興衰更替。此乃陰陽家之雛形。其感悟天地至理時,偶得一絲天庭星部散落的殘缺星圖奧義,使其學說帶上了幾分神秘的天道色彩。
齊地稷下學宮舊址雖未正式複興,然學術餘韻猶存)。
諸多學者在此辯論爭鳴。其中有善辯者,專注於研究名詞、概念與實在的關係,辯論“白馬非馬”、“離堅白”等命題,此乃名家之發端。其思辨之精妙,隱約帶有上古截教修士論道辯法的遺風,更有一絲洪荒散修追求邏輯極致的影子。
周室洛邑,王城頹敗,然餘暉猶在。
一位名為萇弘的大夫,精通音律、天文,卻因卷入王室鬥爭而遭殺身之禍。其血三年化碧,其誌未酬。然其對“禮”、“樂”的深刻理解,以及其悲壯結局,深深刺激了另一位前來洛邑求學的年輕人——公孫尼子,後者後來撰寫了《樂記》,深化了儒家樂論,其說亦暗合天庭對“禮樂”秩序維護的傾向。
……
星星之火,開始散落四方。老子之道、孔子之仁、墨翟之兼愛、鄧析之法、以及陰陽、名、農、縱橫……諸多思想,皆在此時開始萌芽。它們並非憑空產生,而是根植於春秋以來社會劇烈變革的土壤,回應著戰亂、貧困、階級變動、舊秩序瓦解帶來的種種現實問題。
同時,這些思想的萌芽與發展,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洪荒各方勢力天庭玄門、西方佛門、幽冥地府、乃至殘留的巫妖、散修影響)的暗中關注、引導與利用。百家爭鳴,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人間的思想盛宴,更是洪荒氣運與道統之爭在人間界的延續與折射。
晉楚爭霸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另一場沒有硝煙卻更為深刻、影響更為深遠的思想大爭之世,已然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序幕。諸子百家,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他們的智慧與激情,共同譜寫出一曲響徹洪荒的文明交響!
本章完)
喜歡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請大家收藏:()我,昊天,開局洪荒當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