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接連彈劾

字數:2007   加入書籤

A+A-


    淩霄寶殿內,玉帝剛將天河水兵的杖責卷宗批完,心頭的怒火尚未完全消去。案頭的鎏金香爐飄著嫋嫋青煙,卻驅不散他眉間的煩躁。正當此時,殿外傳來通報,閻羅王包拯的奏折又到了。
    說起這包拯,玉帝早有耳聞。當初南海龍王到靈霄殿狀告玉兔,沒過多久,包拯的彈劾奏折便遞了上來,直指南海龍王私藏地府應收審之人王勃。玉帝起初並未太過在意,甚至帶著些好奇與欣賞,畢竟王勃的《滕王閣序》他十分喜愛,常放在枕邊品讀,覺得這樣的大才子留在凡間教化世人也不錯,便將包拯的奏折擱置下來。
    可誰能想到,這包拯竟是個執著的性子,接二連三地上奏折,如今案頭的奏折已摞得二尺多高。玉帝隨手拿起最近的一道,也就是第十八道奏折,這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奏折開篇,包拯便以陰陽兩界司刑之責,冒死彈劾南海龍王敖欽汙職枉法、禍亂三界。細數其三宗大罪:一縱龍女私配凡塵,二受米商重賄遲滯雲雨,三借旱災牟取暴利。每一條都觸目驚心,尤其是那“交趾縣連旱一百零八日,赤地三百裏,餓殍六千餘眾,米價暴漲至每鬥八百文”的描述,讓玉帝心頭一緊。
    再看那罪證,更是有理有據。敖欽之女敖曌私通王勃,截留本應索至地府的魂魄,欲與其婚配,還在交趾縣衙前持劍誤傷王勃致死,事後敖欽不僅不奏報天庭,反而包庇女兒;調取南海龍宮近五年行雨簿冊,發現交趾縣本該行雨六十四場,實降不足二十場,東海龍王敖廣酒後吐言,敖欽收受嶺南米商張百萬重賄;大旱期間,敖欽化身巨賈,走私糧食,更在米中摻入觀音土,致使千餘災民腹脹而亡,城隍廟前餓鬼血狀近萬份,樁樁件件,鐵證如山。
    更讓玉帝震怒的是,敖欽竟敢遣巡海夜叉至閻羅殿,包拯已令牛頭馬麵列陰兵十萬於忘川河畔,卻需天庭虎符以鎮邢祟。這擅自用兵之事,按天庭律法,水族用兵百人以上需報天蓬元帥審批,五百人以上必經玉帝同意,如今陰兵十萬禦敵,若情況屬實,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
    玉帝放下奏折,手不自覺地捏緊了案頭的玉鎮紙。他想起此前擱置奏折時的想法,隻當是神仙間的鬥氣,如今看來,這背後竟牽扯出如此嚴重的貪腐枉法之事。他急忙翻出此前的奏折,確實是一次比一次言辭激烈,所載問題一次比一次嚴重。
    此刻的淩霄寶殿內,氣氛凝重。玉帝盯著案頭那摞奏折,心中思緒萬千。這南海龍王未經天庭批準,膽敢私自用兵,僅憑這一條,便足以嚴懲。可那受賄貪汙、與凡間奸商勾連之事,又該如何查清?若真如包拯所言,敖欽派兵前往閻羅殿鬧事,托塔李天王為何知情不報?其中又藏著怎樣的隱情?
    天庭律法森嚴,若不嚴懲,恐難服眾。可一旦插手,又怕惹得各方不滿,將矛盾引到天庭上來。但如今之事,已非簡單的神仙鬥氣,而是關乎三界秩序、神仙清廉的大事。玉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決斷,可這決斷又該如何下?
    殿外,夜色深沉,唯有星辰閃爍。淩霄寶殿內,玉帝的身影在燭火下顯得有些孤單。他望著窗外,仿佛能看到交趾縣的百姓在旱災中艱難求生的景象,又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那個被各方爭奪的大才子,如今卻牽扯進這樣的漩渦之中。
    “落霞與孤鷺齊飛……”玉帝反複把這句默念著,突然問了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了麽?”玉帝已經命人把王勃的這首《滕王閣序》懸掛在宮中,這樣就可以時常看到那些優美的句子。
    包拯的執著,讓玉帝不得不重視此事。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拖延,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可麵對這複雜的局麵,他又該從何入手?或許,正如包拯奏折中所言,若不嚴懲敖欽,恐四海龍王效仿,屆時人神淆亂,陰陽失序,後果不堪設想。
    玉帝深吸一口氣,目光再次落在那道第十八道奏折上,“伏乞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聖裁”幾字格外醒目。他知道,自己肩負著三界眾生的安危,必須做出正確的抉擇。至於這抉擇是對是錯,隻能交由時間和律法來評判了。
    夜,依舊漫長。淩霄寶殿內,玉帝還在反複翻閱著包拯的奏折,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在他的心上。
    喜歡天庭的夜班請大家收藏:()天庭的夜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