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關鍵時刻被聯合抵製了

字數:5670   加入書籤

A+A-


    文淵閣寬敞的值房內,燭火通明,亮如白晝。
    內閣首輔、次輔、諸學士,連同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幾位鬢發斑白、身著勳舊袍服的老將軍,濟濟一堂,卻毫無秩序可言。
    往日裏道貌岸然、講究儀軌的袞袞諸公,此刻大多失了方寸。
    兵部侍郎李崇儉聲音嘶啞,正揮舞著一份軍報。
    正對著懸掛的巨幅北疆輿圖大聲解說,額上青筋暴起。
    “……雁門關守將殉國,關城已陷!”
    “韃靼前鋒皆是輕騎,不顧後勤,直插腹地,河西諸鎮毫無準備!”
    “遼東更糟,契丹人避實就虛,遼陽被圍,北疆軍主力被分割在錦州、廣寧一帶,首尾不能相顧!”
    “增兵!必須立刻增兵!”
    一位姓張的老將軍捶著桌子,聲若洪鍾道。
    “速調宣府、大同兵馬西援,命山東備倭軍跨海馳援遼東!遲則生變!”
    “調兵?錢糧何在?!”
    新任戶部尚書彭裕立刻跳了起來,臉色慘白。
    “國庫空虛,去年賑災已耗費大半,今年的秋稅尚未完全入庫!”
    “支撐兩線作戰,簡直是癡人說夢!”
    “更何況,宣府、大同的兵一動,京畿怎麽辦?萬一……”
    “萬一什麽?難道坐視韃靼人飲馬黃河,契丹人兵臨山海關嗎?”
    另一位將軍怒目而視。
    “和……或許可遣使,暫且議和,緩兵之計……”
    一個微弱的聲音響起,是禮部的一位侍郎。
    但在幾位老將軍殺人般的目光下,後半句話生生咽了回去。
    “議和?敵人兵鋒正盛,此時議和與乞降何異?!”
    “打又打不起,和又不能和,難道要我等在此坐以待斃?”
    爭吵聲、歎息聲、拍案聲混雜在一起,幾乎要將文淵閣的屋頂掀翻。
    次輔楊廷鶴須發皆白,閉目坐在主位,手指不斷撚動著佛珠。
    他眉頭緊鎖,卻遲遲沒有定論。
    首輔周淮安則是麵色平靜的,與新任兵部尚書馮遠征慢慢喝著茶。
    二人皆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
    幾個大學士則焦躁地踱著步,不時與身旁的人低聲交換意見。
    整個內閣,亂成了一鍋滾粥。
    葉展顏的進入,並未立刻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他靜立在門邊的陰影裏,冷眼掃過這一張張或激動、或惶恐、或絕望的麵孔。
    此刻,他如同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在審視一場鬧劇。
    直到錢順兒尖著嗓子高呼一聲:“東廠提督到——!”
    喧囂的聲浪仿佛被一刀切斷,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的目光,驚疑、審視、忌憚、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齊刷刷地投向了門口那道紫色的身影。
    葉展顏這才緩步上前,對著首輔楊廷鶴微微頷首:“周相、楊閣老!”
    周淮安並不想理他,依舊與馮尚書喝著茶。
    楊廷鶴畢竟給麵子睜開了眼。
    他渾濁的眼中帶著一絲疲憊。
    “葉公公來了。邊關急報,想必已知曉?”
    “咱家剛收到消息。”
    葉展顏聲音平穩,聽不出絲毫波瀾。
    “東西兩線同時告急,確是我大周立國未有之危局。”
    “東廠消息靈通,不知葉公公對此異狀,有何見解?”
    兵部侍郎李崇儉迫不及待地問道,語氣中帶著試探。
    誰都知東廠耳目遍布各處,或許能知人所不知。
    葉展顏目光再次掃過輿圖,緩緩開口說道。
    “韃靼、契丹,世仇百年,血債累累。”
    “如今竟能放下仇怨,東西並舉,時機拿捏如此精準……”
    “咱家不信這是巧合……”
    他頓了頓,繼續一字一句道。
    “這背後,必有緣由。”
    “或是朝中有人,私通款曲。”
    “或是草原之上,出現了能令豺狼與虎豹暫時聯手的……更大誘惑,或威脅。”
    他話音不高,卻字字如錘,敲在每個人心上。
    “私通外敵”四字,讓在場不少文官臉色驟變。
    而“更大的誘惑或威脅”,則更添一層迷霧與沉重。
    “現在當務之急……”
    葉展顏不再看眾人反應,轉向楊廷鶴和周淮安方案,語氣斬釘截鐵。
    “並非在此空議戰和。”
    “一是必須立刻穩定朝野人心,嚴密封鎖不利消息,防止京師生亂。”
    “二是選派得力幹將,火速前往兩線,整飭防務,即便不能立刻退敵,也需穩住陣腳,不能再讓局勢惡化。”
    “三是……”
    他目光銳利如刀,掃過在場眾人。
    “……動用一切手段,查清兩部聯手之真相!”
    “此事不明,我大周縱有百萬雄兵,亦如盲人夜行,處處被動!”
    他的話語條理清晰,瞬間壓下了之前的混亂與紛爭,將問題核心赤裸裸地剖開。
    閣內一時寂靜,隻餘燭火劈啪作響。
    葉展顏那番條分縷析、直指核心的話語,如同投入滾油中的冰塊,本應激起更激烈的反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預想中的附和、爭論甚至是反駁都沒有出現。
    話音落下之後,是死一般的寂靜。
    閣內,方才還爭得麵紅耳赤的袞袞諸公,此刻仿佛集體被扼住了喉嚨。
    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飛快地交換著某種心照不宣的訊息,卻無一人開口應承。
    兵部侍郎李崇儉避開了葉展顏的目光,低頭整理著自己本就淩亂的袍袖。
    戶部尚書彭裕則盯著自己靴尖,仿佛上麵繡著救國之策。
    幾位老將軍或抱臂望天,或撚須沉吟,方才主戰最力的那位張將軍,此刻也成了悶嘴葫蘆。
    這異常的沉默,比之前的喧囂爭吵更令人窒息。
    空氣粘稠得如同膠凍,每一息都帶著沉重的壓力。
    葉展顏狹長的鳳眼微微眯起,寒光在眸底流轉。
    他立刻察覺到了這絕非簡單的猶豫或無能,而是一種有組織的、默契的抵製。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後落在了始終端坐主位,慢悠悠品茶的內閣首輔周淮安身上。
    這位老首輔,像是入定的老僧,對眼前的僵局恍若未覺。
    心中冷笑一聲,葉展顏打破了這令人難堪的寂靜。
    他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既然諸位大人暫無良策,那麽,當務之急是選派一員大將,持天子節鉞,火速前往北疆,穩定軍心,統籌防務。”
    “不知……哪位將軍願擔此重任,為我大周,為陛下和太後分憂?”
    他直接拋出了最關鍵的人選問題。
    這才是試金石。
    此言一出,幾位將領的身體幾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
    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極其迅速地瞟向了宰相周淮安。
    他年過花甲,須發灰白,麵容清臒,穿著一身半舊的緋色仙鶴補子官袍。
    從葉展顏進來到現在,他始終慢條斯理地品著手中那盞茶,仿佛周遭的天塌地陷都與他無關。
    此刻,即便感受到眾多目光的聚焦,他依舊眼皮都沒抬一下。
    片刻後,他也隻是輕輕吹開浮沫,呷了一口茶,神態安詳得近乎漠然。
    沒有人說話!
    請戰的豪言壯語,方才還在空氣中激蕩,此刻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氣氛尷尬得能滴出水來。
    葉展顏心下了然,這周淮安,便是今日這出“無聲戲”的總導演。
    文官集團,或者說,是與他不睦的朝中勢力。
    正在借此國難之機,向他發起一場無聲的逼宮。
    他們要用這種集體沉默和消極對抗,告訴他:沒有我們的配合,你東廠提督,寸步難行。
    既然如此,也不必虛與委蛇了。
    喜歡太後別點燈,奴才真是皇上請大家收藏:()太後別點燈,奴才真是皇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