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買到紅磚技術
字數:3940 加入書籤
“叔,您先自己搜搜‘紅磚燒製技術’,看看基礎原理,我聯係廠家問問價格和技術轉讓的事。”
朱元璋聞言,直接掏出他的手機,開始搜索起來。
不一會有了結果,他眯著眼逐字念著:“黏土……粉碎……成型……燒結……原來如此,倒比咱大明燒青磚少了幾道工序。”
朱元璋能在網上查到的那些,當然是最簡單的東西。
可正兒八經想要燒製能用的紅磚,要麽按照網上的理論挨個試驗,要麽就是直接買成套的技術。
顯然,就算是高陽秋等得,朱元璋也等不得。
畢竟事關大明北方百姓的生死存亡,能多節省一些時間,大明就能少凍死幾個人。
輾轉找到幾家磚廠的負責人,高陽秋不停打著電話詢問。
“技術轉讓包括配方嗎?燒製窯爐的圖紙能不能提供?對,我們要全套的,從原料處理到成品檢驗……”
接聽電話的對方,一聽是“歸國華僑”高陽秋給朱元璋編的身份)要在“海外建廠”,大多熱情洋溢,卻也不乏漫天要價之輩。
折騰了近一個小時,終於有一家位於南通海安縣的小磚廠老板鬆了口:“技術可以賣,你們人過來麵談吧,正好看看生產線。”
“成!”
高陽秋掛了電話,衝朱元璋揚了揚手機,“叔,搞定了!現在出發,兩小時就能到。”
朱元璋對此當然不會反對,他起身就往外走:“走!早看早學,就能早讓咱大明百姓用上這暖炕!”
下午三點,高陽秋駕車拐進海安縣的鄉間小路,遠遠便看見幾座高聳的煙囪,紅磚廠到了。
前來接待的是一個年約四十歲、身材瘦削的男人。
“是高先生吧?你好,我叫李海洋,是這家廠子的老板。”
李海洋熱情地伸出手,目光卻在朱元璋身上多停留了幾秒。
他隻覺得,朱元璋這位“華僑”發型雖然古怪,但眼神卻銳利得讓人發怵,一看就是那種久居上位的大老板!
“李老板客氣了。”高陽秋與他握手,順勢介紹,“這是我叔,姓朱,這次技術引進主要是他拍板。”
朱元璋微微頷首,並沒有和李海洋握手,反而是打量起了四周:
這個廠區不大,裏麵有幾排紅磚堆得像小山,遠處傳來機器的轟鳴聲,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泥土焦糊味。
對於朱元璋沒有和自己握手,李海洋絲毫不在意,他甚至覺得,這一看就是大老板的派頭。
領著二人往裏邊走,他邊指著一台正在運轉的機器說:“這是破碎機,把黏土粉碎成粉;那邊是製磚機,壓成磚坯;最後進隧道窯燒結,出來就是成品紅磚。”
李海洋說得輕描淡寫,朱元璋卻看得兩眼發直。
隻見那機器吞吐黏土,轉眼就是一排排整齊的磚坯,比人工製坯快了何止百倍!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剛出窯的紅磚,燙手的溫度讓他猛地縮回手。
不過老朱絲毫不惱,反而咧嘴笑了,並且在心裏想著:好家夥,這磚硬實!比咱宮裏的金磚還沉!
不大的廠區隻用了半個小時就逛完了,接著李海洋把二人請進辦公室,泡上熱茶。
趁他轉身拿資料的空檔,朱元璋湊到高陽秋耳邊,壓低聲音問:“秋啊,你覺得這東西靠譜不?咱看著倒是挺像樣子,就是……這技術賣得這麽痛快,別是糊弄人的吧?”
對於商人,朱元璋本心覺得都是些狗日的,因此他才會感覺有些不妥當。
高陽秋心裏也沒底,畢竟他也不懂什麽燒磚。
但高陽秋麵上不動聲色,掏出手機點開豆包,一本正經地說:
“叔您放心,我這就查查參數,他肯定糊弄不了咱們!”
不一會,李海洋把技術轉讓合同推到朱元璋麵前,臉上依舊掛著笑:“朱先生,您看,配方、圖紙、窯爐建造指導,一口價二十萬。咱都是實在人,這技術您拿回去,保證一個月就能投產。”
朱元璋拿起合同,手指在二十萬那串數字上敲了敲。
他在心中算著賬,二十萬,相當於是四百多兩銀子,倒是很劃算。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抬眼看向高陽秋,眼神裏帶著詢問。
高陽秋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他先是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這才看向李海洋開口道:
“李老板,價格倒是好說,但我們有個條件。”
“高總您說!”
“這些資料我們先拿回去研究,如果研究通了便就這樣,如果研究不通,我們老板要派兩個師傅來貴廠,到時候還得請你這邊指導一下。”
聽到高陽秋這個要求,李海洋愣了一下,隨即笑道:“高先生這是怕技術不到位?放心,我這技術都是成熟的……”
“不是不放心,”高陽秋打斷他,“是我們那邊缺懂行的人,畢竟你也知道,大師傅難得嘛。”
朱元璋讚許地看了高陽秋一眼,接過話頭:“正是。錢不是問題,但技術得學透。如果我那邊沒研究通,我會另派人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海洋見對方不談價格隻說技術,他當即拍板:“行!如果貴方有任何為題,隨時派人來學,我這邊包吃包住,還會派兩個最好的老師傅教學!”
簽完合同,天色已近黃昏。李海洋留二人吃飯,朱元璋卻擺擺手:“不了,事不宜遲,我們連夜回去準備。”
回程的車上,朱元璋抱著那本厚厚的技術手冊,像抱著稀世珍寶,嘴裏反複念叨:“黏土、煤矸石、頁岩……這些原料咱大明遍地都是!有了紅磚,北方百姓就能燒暖炕,冬天再也不用挨凍了!”
高陽秋看著他興奮的樣子,忍不住提醒:“叔,光有紅磚還不夠,還得改良窯爐。現代用的是隧道窯,咱大明沒電力,隻能先用剛才李海洋說的那個土法龍窯改造,效率可能慢些。”
朱元璋大手一揮:“慢怕啥?隻要能成!回頭咱就讓工部召集全國最好的窯匠,照著圖紙改!對了,還得在應天先建個試點磚窯,讓標兒他們也學學,將來好往北方推廣!”
車子駛入南京市區,路燈次第亮起。朱元璋望著窗外流光溢彩的夜景,突然歎了口氣:
“秋啊,你說這後世的人,咋就這麽聰明呢?燒磚、造車、送電……咱大明要是能把這些都學會,何愁不興?”
高陽秋笑道:“叔,他們也是一代代積累的。咱們現在學,將來咱大明的子孫,隻會比他們更聰明。”
朱元璋沒再說話,隻是緊緊攥著懷裏的技術手冊......
喜歡頂級帶娃:我給朱元璋帶大孫請大家收藏:()頂級帶娃:我給朱元璋帶大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