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李世民:你吹牛

字數:7274   加入書籤

A+A-


    東宮,偏殿。
    這裏本是李承乾閑暇時看書休憩的地方,如今卻被改得麵目全非。殿中央擺著一張巨大的沙盤,上麵是微縮的長安城模型,山川河流,街道坊市,纖毫畢現。四周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圖紙,上麵用墨筆和朱筆畫滿了稀奇古怪的線條和符號。
    袁天罡一身青色道袍,站在殿中,隻覺得渾身不自在。
    空氣裏沒有他熟悉的檀香味道,隻有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木頭味兒。周圍沒有卜筮用的龜甲銅錢,隻有一堆叫不出名字的木尺、圓規和墨鬥。
    他感覺自己不是被請進了東宮,而是誤入了一個頂級工匠的神秘工坊。
    “袁天師,來,喝茶。”李承乾指了指旁邊的小幾,上麵放著一套精致的茶具。
    袁天罡哪有心思喝茶,他看著眼前這位笑得奸詐的太子殿下,一張老臉皺成了苦瓜:“殿下,貧道……貧道實在是愚鈍,於這營造之術一竅不通。您讓貧道來規劃道路,這……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嘛。”
    “怎麽是強人所難呢?”李承乾不以為意,走到沙盤前,拿起一根細長的竹竿,在上麵輕輕一點,“天師請看,此乃長安城。所謂堪輿之術,不外乎是相地之法,看山川之走向,辨水流之脈絡,趨吉避凶,對也不對?”
    袁天罡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理是這個理,但……”
    “那就對了!”李承乾直接打斷了他,“修路,亦是如此。這路,便是大地的經絡。何處該寬,何處該窄,何處需直行,何處需轉圜,才能讓這城中的‘氣’流通得更順暢,不就是你最擅長的嗎?”
    “氣?”袁天罡愣住了。
    “對,氣!”李承乾一臉篤定地開始了他的忽悠,“人有氣血,氣血通則體健。這城,亦是一樣。城中的百姓、車馬、貨物,便是這城的‘氣血’。道路通暢,則‘氣血’旺盛,長安自然繁榮昌盛。道路堵塞,則‘氣血’淤積,百病叢生。天師,你說孤說的可有道理?”
    一番歪理邪說,竟讓袁天罡聽得一愣一愣的。他仔細琢磨了一下,好像……還真有那麽點意思?他以前看風水,看的是山川龍脈這種虛無縹緲的“氣”,而太子殿下口中的“氣”,卻是實實在在的人流、物流。
    大道至簡,殊途同歸?
    袁天罡一時間有些恍惚。
    “這還隻是其一。”李承乾見他有所鬆動,趁熱打鐵,又從旁邊拿起一卷圖紙展開,“天師再看此物。”
    圖紙上畫著一個奇怪的管道橫截麵,旁邊還有標注。
    “此乃‘下水渠’,孤打算將其埋於所有主幹道之下。”李承乾解釋道,“長安城每逢暴雨,便處處積水,泥濘不堪,汙水橫流,極易滋生瘟疫。有了這下水渠,雨水、濁水皆可順渠而走,匯入城外河道。如此一來,城內便可永保潔淨幹爽。”
    “這下水渠,孤亦打算用水泥燒製。一體成型,接口嚴密,百年不朽。”
    袁天罡的目光被圖紙上那精巧的設計吸引了。他雖不懂營造,但作為頂級的堪輿大師,他對水流的理解遠超常人。他能看出,這下水渠的走向、坡度都經過了精密的計算,完全順應了長安城的地勢,能以最小的力,達到最大的排水效果。
    這……這簡直是神來之筆!
    “天師,你乃當世第一的相地高人,這長安城的水脈地氣,你比誰都清楚。”李承乾的語氣充滿了蠱惑,“這下水渠網絡如何鋪設,才能上應天時,下合地利,讓這長安城真正成為風水寶地,此事,非你莫屬啊!”
    “這……”袁天罡的心,動搖了。
    這是要改造一座城,讓它百年不朽,永絕水患。
    這……這比給人看相算命,預知吉凶,似乎更有意思。
    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開始在他心中萌芽。如果說相麵卜卦是“治未病”,那太子殿下正在做的,不就是為大唐的國都“強筋健骨”嗎?
    這功德,恐怕比修一百座道觀都大!
    “殿下,”袁天罡深吸一口氣,眼神變了,之前的愁苦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名為“興奮”的光芒,“此事,關乎長安萬代基業,貧道……貧道願盡綿薄之力!”
    “好!”李承乾見狀大喜,一拍他的肩膀,“有天師出馬,此事必成!來,這是孤讓人準備的一些工具,你先熟悉一下。”
    說罷,李承承乾便將一堆三角尺、量角器、鉛筆之類的東西塞到了袁天罡懷裏。
    袁天罡抱著一堆從未見過的古怪玩意兒,看著沙盤上那座等待他去“梳理經絡”的長安城,隻覺得自己的道袍,仿佛瞬間變成了一身工匠的短打。
    從此,大唐第一神算,多了一個全新的身份——皇家首席規劃總工程師。
    ……
    三個月的時光,彈指一揮間。
    對於長安城的老百姓而言,這三個月過得實在是有些魔幻。
    起初,城裏到處都在修路,叮叮當當,塵土飛揚,搞得人出行不便,怨聲載道。不少人私下裏腹誹,說太子殿下這是瞎折騰,淨搞些花裏胡哨的玩意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當第一條用水泥鋪就的主幹道——西市一號路,在萬眾矚目下拆掉圍擋時,所有的抱怨都化作了倒吸涼氣的聲音。
    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啊!
    平坦!前所未有的平坦!平整得如同一麵巨大的灰色鏡子,在陽光下泛著沉穩的光澤。路麵寬闊筆直,一眼望不到頭,用料紮實,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厚重感。
    再也沒有坑坑窪窪的積水潭,再也沒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窘迫。馬車行駛在上麵,車輪滾滾,隻發出清脆而平穩的“噠噠”聲,車廂裏的人甚至感覺不到一絲多餘的顛簸。
    一個從鄉下進城賣菜的老農,牽著驢車走上水泥路時,整個人都傻了。他低頭看看腳下幹淨得不像話的路,又看看自家驢蹄子上沾的黃泥,一時間竟有些手足無措,愣是不敢往前再走一步,生怕把這“神仙路”給踩髒了。
    “我說老丈,你倒是走啊!堵著道了!”後麵趕車的人不耐煩地催促。
    老農一臉為難:“這……這路也太金貴了,俺的驢……”
    話沒說完,一輛華貴的四輪馬車從他身邊飛馳而過,速度比在土路上快了何止一倍,車輪過後,路麵上連條印子都沒留下。
    老農的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更絕的是,道路兩旁每隔十丈,便有一塊被打磨得光滑無比的青石,上麵用蒼勁有力的楷書刻著三個大字——崔氏造。
    這三個字,比任何吆喝都有用。
    如今長安城裏的人,誰不知道西市這條最好的路是清河崔家出錢修的?大家嘴上不說,可買東西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往掛著“崔氏”招牌的鋪子多瞅兩眼。
    一時間,“去崔家路上逛逛”,成了長安百姓最新的口頭禪。
    崔民幹最近走路都是飄的。
    他每日雷打不動的功課,就是背著手,像巡視自家領地一樣,在西市一號主幹道上溜達兩圈。每當看到路人對著“崔氏造”的石碑指指點點、交口稱讚時,他那張老臉上的褶子都能笑成一朵菊花。
    五十萬貫!花得太值了!
    這哪裏是修路?這分明是給崔家立了一座橫貫長安的功德碑!太子殿下這腦子,到底是怎麽長的?簡直是天縱奇才!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太原王家的王枳。
    東市那條被他以八十萬貫天價拿下的主幹道,如今依舊是長安城最繁華的所在。王家商鋪的流水,三個月翻了三倍不止。王枳現在看誰都笑眯眯的,逢人便說:“有空來我們王家路坐坐。”
    有了崔、王兩家的珠玉在前,那些當初沒搶到好地段的商賈世家,腸子都悔青了。他們現在天天盼著太子殿下能再搞點新項目,他們保證,就算砸鍋賣鐵也得第一個衝上去。
    ……
    太極殿。
    李世民最近心情很不錯,甚至連看那些言官都順眼了不少。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王德輕聲通報。
    “讓他進來。”
    李承乾晃晃悠悠地走進大殿,手裏還拿著一卷圖紙。
    “阿耶,你交代的事兒,兒臣辦妥了。”他將圖紙在龍案上展開,赫然是一份詳盡的《大唐商稅改革草案》。
    李世民拿起來草草翻了翻,隻覺得頭大。上麵全是密密麻麻的條文和一些他看不懂的表格,什麽“增值稅”、“營業稅”、“累進稅率”,看得他眼暈。
    “這都是什麽亂七八糟的?”
    “阿耶,簡單來說,就是改變以前那種一刀切的收稅方式。”李承乾解釋道,“以後,咱們不光按店鋪大小收稅,更要按他們的流水和利潤來收。賺得越多,交得越多,但稅率又不會高到讓他們傷筋動骨。同時,還要簡化流程,嚴查偷稅漏稅。”
    “此法,既能保證國庫充盈,又能促進商業繁榮,還能……打擊那些囤積居奇、富可敵國的門閥世家。”
    李世民的眼睛眯了起來。前麵幾條他聽得還算滿意,最後一條,才是他真正的心頭好。
    “此事,交由戶部和三司會審,擬個最終的章程出來。”李世民將草案放到一邊,話鋒一轉,“長安的路,修得不錯。”
    “還行吧,主要是水泥好用。”李承乾隨口道。
    “朕聽聞,你把袁天罡給抓去當工匠了?”李世民的語氣裏帶著戲謔。
    “阿耶,讀書人的事,怎麽能叫抓呢?那叫‘請’。”李承乾一本正經地糾正道,“袁天師現在可是我們皇家工程院的首席規劃總工程師,忙得很,連算命的工夫都沒了。”
    李世民被他這番話逗得哈哈大笑。
    笑聲過後,他忽然站起身,說道:“走,隨朕出去轉轉。”
    半個時辰後,一輛不起眼的馬車行駛在新修的朱雀大街上。
    李世民掀開車簾,看著窗外煥然一新的長安城,久久無語。
    寬闊、平整、幹淨。
    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道路之下,是能讓城市永絕內澇的排水係統。道路之上,是川流不息的商旅和百姓安居樂業的笑臉。
    他甚至看到,在一些坊市的空地上,一群半大孩子正圍在一起,跟著一位窮酸秀才大聲地念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是太子搞出來的“義務教育”試點小學。不要束修,不分貴賤,隻要是適齡的孩童,都能入學堂,識文斷字。
    李世民的眼眶,忽然有些濕潤。
    這,才是他夢寐以求的盛世氣象啊!
    “高明,”他放下車簾,聲音有些不自然,“這些……你是如何想到的?”
    “想出來的?”李承乾撇了撇嘴,“阿耶,這些東西,不是想出來的,是算出來的。”
    “算出來的?”李世民一愣。
    “對。”李承乾靠在車壁上,懶洋洋地說道,“修路要花多少錢,能帶來多少商業增益,國庫能增加多少稅收;辦學堂要投入多少,未來又能培養出多少能工巧匠、賬房先生,為大唐創造多少價值……這些,都是一筆筆賬。”
    “以前,咱們治國,靠的是經驗,是聖人經典。但現在,兒臣以為,咱們更應該相信數字。”
    “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李世民沉默了。
    “相信數字”,這四個字,顛覆了他數十年來根深蒂固的認知。
    他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兒子,眼神複雜。
    這個兒子,正在用一種他完全無法理解,卻又頗有成效的方式,改變著大唐,改變著世界。
    馬車緩緩停下,前方,一片巨大的工地出現在眼前。
    數以萬計的民夫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一座座恢弘的建築已經初具雛形。
    那裏,便是“大唐皇家大學”的選址。
    李承乾掀開車簾,指著那片工地,對李世民笑道:“阿耶,路修好了,隻是第一步。接下來,兒臣要為大唐,培養出無數會‘算賬’的人才。”
    “有了他們,我大唐的鐵騎,將踏遍四海。我大唐的龍旗,將插滿八荒!”
    陽光下,少年太子的臉上,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自信與豪情。
    李世民看著他,許久,才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
    “吹牛!”
    喜歡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請大家收藏:()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