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真正屬於華夏的,千年盛世!

字數:5219   加入書籤

A+A-


    貞觀十三年,春。
    料峭的春寒尚未完全褪去,但整個長安城,已經沉浸在一股躁動而又緊張的氣氛之中。
    登州港,數以百計的新式戰艦已經集結完畢,船身上漆黑的炮口,如同一隻隻擇人而噬的巨獸之眼,冷冷地凝視著東方。無數的糧草、軍械、藥品,正源源不斷地從內陸運抵港口,堆積如山。
    遠征倭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預熱到了極致,隻等一聲令下。
    然而,此刻的長安,政治的中心,卻似乎暫時遺忘了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
    過去的幾個月裏,三省六部的所有高級官員,都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
    他們被太子李承乾,以近乎“綁架”的方式,組織起來,日複一日地在東宮開會。
    會議的主題隻有一個——完善那本名為《大唐帝國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的“天書”。
    起初,這些在官場浸淫了一輩子的老油條們,是抗拒的。
    他們習慣了引經據典,習慣了斟酌權衡,習慣了在太極宮裏,為了一項人事任免或者一筆款項的批複,爭得麵紅耳赤。
    可太子殿下跟他們玩的,完全是另一套。
    沒有空泛的道德文章,沒有虛頭巴腦的客套。
    隻有冰冷的數據,和嚴密的邏輯。
    “王侍中,門下省去年一共駁回了工部多少項工程議案?理由是什麽?其中有多少是因為‘耗費巨大,與民爭利’?那你們有沒有計算過,這些工程如果建成,未來十年,能為朝廷帶來多少稅收,能為沿途百姓,創造多少就業?”
    “唐尚書,戶部掌握著全國的田畝、人口數據,那你們有沒有做過一個模型,來預測未來五年,我大唐的人口增長率?按照這個增長率,我們需要開墾多少荒地,儲備多少糧食,才能保證天下不出現一個餓死之人?”
    “段尚書,工部每年都在修橋鋪路,但標準是什麽?一條馳道,到底該修多寬,地基該打多深,才能保證十年之內,無需大修?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
    一個個尖銳而實際的問題,被李承乾毫不留情地拋了出來,砸得這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暈頭轉向,啞口無言。
    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治理國家,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的。
    原來,那些塵封在府庫裏的卷宗,那些枯燥的數字背後,隱藏著如此巨大的信息和力量。
    在李承乾的強勢主導下,他們被迫學習使用算盤,學習繪製圖表,學習用數據說話。
    從抗拒,到被動接受,再到主動參與,最後,甚至沉迷其中。
    當房玄齡親自帶著幾個中書省的筆杆子,熬了三個通宵,計算出“高速公路”的投入產出比,並得出一個“十年即可回本,百年利在千秋”的結論時,這位大唐的宰相,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感覺自己,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於是,當貞觀十三年的第一縷春光,照進甘露殿時,一本嶄新的,厚達數百頁,內容詳實到令人發指的《五年規劃》,被李承乾,親自呈送到了李世民的禦案之上。
    “阿耶,請過目。”李承乾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李世民對李承乾最近的動作自然是清楚的,畢竟最近幾個月朝會都沒幾個人來,起初是生氣的,但知道李承乾在幹的事之後也就釋然了,這些東西他不是很懂,但是知道對大唐很重要,便索性帶起了娃來......
    李世民翻開了第一頁。
    沒有歌功頌德的駢文,沒有引經據典的開篇。
    第一頁,是一張巨大的彩色圖表,標題是“大唐帝國貞觀十二年國民經濟總覽”。
    農業、工業、商業、人口、稅收……所有的數據,被清晰地分門別類,用不同顏色的柱狀圖和餅狀圖,直觀地呈現出來。
    李世民雖然看不懂那些圖例,但隻一眼,他便被這種前所未有的信息呈現方式,給深深吸引了。
    “這是……”
    “阿耶,這叫‘數據可視化’。”李承乾解釋道,“簡單來說,就是讓您一眼就能看明白,我們大唐現在,到底是個什麽家底。”
    李世民沒有說話,繼續向後翻。
    第二部分,是“總目標”。
    “力爭在貞觀十七年,實現帝國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鋼鐵產量達到三十萬石,糧食總產量突破一億石,全國主要城市以鐵路相連,消除絕對貧困……”
    一個個具體到數字的目標,看得李世民眼皮直跳。
    “鐵路?”
    “就是上次您在校場看到的,能讓火車跑的鐵軌。兒臣計劃,在五年內,先修通長安至洛陽,再至登州的兩條主幹線。如此一來,京師的政令,三日可達登州。登州的艦隊,所需的一切物資,也可源源不斷地從京師運抵。”
    李世民的手,微微一顫。
    他是個軍事天才,他瞬間就明白了這“鐵路”背後,蘊含的恐怖的戰略價值!
    他繼續翻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是分項計劃。
    《全國馳道升級改造計劃》、《黃河、長江流域水利工程計劃》、《新式農具全麵推廣計劃》、《全民基礎教育掃盲計劃》、《格物院技術轉化與應用計劃》……
    每一個計劃,都有明確的目標、詳細的步驟、精確的預算,以及負責的部門和官員。
    比如《全民基礎教育掃盲計劃》裏,明確提出,要在五年內,在全國每一個縣,都至少建立一所由朝廷出資的“公立小學”,對所有適齡孩童,進行為期三年的免費“識字、算術”教育。預算來源,是皇家銀行的“教育專項基金”,以及……對佛道兩教的“宗教稅”。
    看到這裏,李世民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這逆子,還真是什麽錢都敢動。
    他越看,心越沉。
    越看,手抖得越厲害。
    這已經不是一份奏折,或者一個施政綱領了。
    這是一份……徹底改造大唐的藍圖!
    一份以整個大唐帝國為試驗場,以四萬萬生民為棋子,要將這個古老的農業帝國,徹底扭轉航向,駛向一個未知而嶄新方向的,狂妄到極點的宣言!
    甘露殿內,安靜得可怕。
    李承乾就站在那裏,平靜地看著自己的父親。
    他知道,這份計劃對一個傳統帝王的三觀,會造成多麽巨大的衝擊。
    但他相信,李世民能看懂。
    因為,他的父親,是那個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千古一帝,唐太宗!
    許久,許久。
    李世民終於合上了那本厚重的《五年規劃》。
    他沒有像往常那樣暴跳如雷,也沒有拍案叫絕。
    他隻是抬起頭,用一種極其複雜的眼神,看著李承乾。
    良久,他忽然覺得,自己引以為傲的文治武功,在這份宏偉的藍圖麵前,顯得那麽的……渺小。
    他一生征戰,開疆拓土,創立不世之功。
    可他的兒子,卻要在自己打下的這片江山之上,建立一個前無古人,甚至可能後無來者的,理想國度。
    “高明……”李世民的嗓音,有些沙啞,他拿起那本規劃,掂了掂,仿佛有千鈞之重。
    “你……想做聖人嗎?”
    李承乾愣了一下,隨即笑了。
    “不,阿耶。”
    “我不想做聖人。”
    他看著窗外那明媚的春光,眼中閃爍著光芒。
    “我隻是想讓這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飽飯,穿暖衣,有書讀,有病能醫。”
    “我隻是想讓我大唐的龍旗,永遠飄揚在這片土地上,再無外敵,敢於覬覦。”
    “我隻是想,在我們之後,開啟一個,真正屬於華夏的,千年盛世!”
    李世民沉默了。
    他緩緩地站起身,走到李承乾麵前,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然後,他拿起禦案上的傳國玉璽,在那本《五年規劃》的封麵上,狠狠地,蓋了下去!
    朱紅的印記,烙印在藍色的封麵上,如同一輪初升的朝陽。
    “準!”
    一個字,重如泰山。
    “照此,去辦!”
    喜歡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請大家收藏:()大唐逆子:開局打斷青雀的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