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燃燒吧!火藥
字數:1726 加入書籤
劉長明深知火藥的重要性,奈何他是真的不會,雖然龐統搞出來了一些威力不俗的應用,但是太局限,也沒辦法大規模運用在戰場上,如果龐統真能把火藥鼓搗明白,現在雖然生產不出來鋼,造不出來槍,但是要是能整點兒土炮或者手榴彈,那也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啊。
所以劉長明在龐統的“神機營”附近設立專門的試驗場和訓練基地,並大量的提供材料、金錢,造就完了!
在漢中城西一處戒備森嚴、遠離人煙的山穀中,“神機營”的工坊日夜不息。龐統幾乎住在了這裏,道袍上沾滿硝煙和炭黑,頭發淩亂,雙眼卻燃燒著偏執的火焰。
他深知劉長明的期待,漢中大半的賦稅都用在他這裏了,他必須用“霹靂火”證明自己路線的正確性!
但經過多次試驗後,龐統痛苦地承認:“此物性烈難馴!用於炸開城門、城牆或特定工事,或有奇效。然欲如尋常刀箭般用於兩軍對陣,射程、準頭、安全性皆無保障!引信難控,極易傷及己方!”他放棄了短期內製造“火炮”的不切實際想法,專注於提升“爆破”的可靠性和威力!
至於改良方向,那就是提純!提純!提純!硝石的提純是核心難題。龐統組織人手嚐試各種過濾、結晶方法,甚至嚐試用雞蛋清、明礬等物吸附雜質,略有成效,但成本高昂,產量極低。但他發現將混合好的火藥研磨成更細更均勻的顆粒,並反複試驗不同硝、硫、炭的比例,最後經過無數爆炸和啞火後,他終於摸索出了一個合理的配比,七硝二磺一木炭!這樣的配比能顯著提高燃燒速度和爆炸威力。為方便研磨,他還設計了一種簡易的木製滾筒研磨機。
但引信的穩定性,這是困擾了龐統無數日夜的另一個噩夢。最初的藥撚受潮、燃燒速度不均、甚至中途熄滅。他嚐試用油紙包裹、混合不同燃速的火藥、使用更幹燥的引線材料,如經過處理的麻繩芯,並嚴格規定儲存條件幹燥!密封!。至於“火雷”外殼,從最初的陶罐,改進為鑄鐵外殼。鑄造工藝要求極高,廢品率驚人。龐統不得不請劉長明協調,調來最好的鑄鐵工匠。在眾人一同的努力下,終於製造出了初步的火炮,龐統立馬進行實地試驗,但試驗的效果不太好,還造成了人員傷亡。
在幾次慘烈的爆炸事故後,龐統含淚製定了極其嚴格的操作規程:隔離操作、嚴禁明火、控製存量、穿戴簡陋的防護等。他成了最嚴厲的安全官。之後又經過近一年的反複試錯和無數次驚心動魄的爆炸,龐統終於取得階段性成果:
他成功製造出了幾批相對穩定、威力可觀的“破城雷”,專為炸城門城牆設計,裝藥量大,引信較長。
在高度保密的條件下,於廢棄的關隘進行了一次小規模實爆試驗。一聲沉悶如地龍翻身的巨響後,一段厚重的土石城牆被炸開了一個巨大的豁口!現場觀摩的劉長明、魏延等將領無不駭然失色,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歡呼!
“成了!雖十次中或有三四次不響,或威力不足,然此物確能撼動堅城!”龐統看著那廢墟,激動得渾身發抖,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狂喜。但這隻是開始,可靠性、大規模生產、安全運輸、戰術配合……還有無數的難關等著他去攻克。他轉身又紮進了硝煙彌漫的工坊。
龐統選拔了部分工程兵和精銳士卒,開始接觸和學習火藥的特性、安全操作規範以及配合“火雷”進行坑道爆破、炸毀城門等初步戰術。雖然龐統的“火雷”還遠未成熟到大規模裝備,但讓軍隊提前熟悉和適應這種新武器及其作戰模式,是劉長明極具前瞻性的布局。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