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君臣相疑
字數:3129 加入書籤
成都皇宮,雖無江東的煙雨,卻彌漫著另一種無形的壓抑。劉備還於舊都,雖帶來一統南方的榮耀,也帶來了新的政治格局和愈發複雜的派係糾葛。
益州本土派,以李嚴、費觀、部分蜀中豪族為代表,他們雖得厚賞,然見荊州元老派如關羽、張飛、趙雲及早期追隨者地位穩固,更見新附的江東派張昭、陸遜等人在朝中影響力驟升,心中不免失衡,擔憂自身話語權被進一步擠壓。
東州派,如吳懿、李恢等則相對超然,但亦在觀望。
這一日,常朝之上,暗流終於表麵化。議及江東賦稅減免及官員任命事宜時,益州派代表、尚書令李嚴出班奏道:“陛下,江東新附,減免賦稅以示皇恩,理所應當。然臣聞,諸葛丞相在江東,所用之人,多係吳地舊臣,所行之政,亦多依吳地舊俗。長此以往,恐江東之地,隻知有丞相,不知有陛下矣!且新政推行,於益州已見成效,何以於江東便需遷就?臣以為,當速遣得力幹臣赴江東,督導政務,普施漢法,方為正理!”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靜。這話看似為國著想,實則暗藏機鋒,直指劉長明在江東權柄過重,有自立傾向,更挑動了益州派對新政及江東勢力坐大的不滿。
立刻有荊州派官員出麵駁斥,稱丞相乃因地製宜,穩定為首要。雙方言辭漸趨激烈。
劉備端坐龍椅,麵色平靜,目光深邃,並未立刻表態,隻是淡淡道:“江東之事,丞相自有考量。此事容後再議。” 輕描淡寫地將爭論壓了下去,卻並未徹底平息暗中的湧動。
這場朝堂爭論的背後,隱隱透著來自北方的陰影。
洛陽魏宮中,年邁卻眼神依舊陰鷙的太尉賈詡,向皇帝曹叡獻上了一計。
“陛下,”賈詡聲音沙啞,“劉備雖得江東,然其內部派係林立,絕非鐵板一塊。其核心隱患,便在諸葛亮!亮在江東,大權獨攬,廣施恩惠,吳人頗感其德。劉備豈能全然放心?今可遣細作,攜重金潛入蜀地、江東,雙管齊下。”
“其一,於蜀地,尤其是益州士族中,散播流言,稱‘諸葛亮欲效周文王故事,據江東而王’,‘江東士民隻知諸葛之仁,不知劉備之威’。益州本土派本忌憚諸葛亮權重,必借此發難。”
“其二,於江東,密會張昭、顧雍等舊吳重臣,表麵勸其棄暗投明,歸順大魏,實則故意泄露消息,製造江東舊臣與蜀漢中樞猜疑之象。更可偽作諸葛亮與江北往來書信,‘不慎’落入吳地降將手中。”
“如此,蜀中疑諸葛,江東懼清算,劉備縱有梟雄之量,焉能不起猜忌?縱不能使其君臣即刻反目,亦可令其內耗不休,為我大魏爭取寶貴時間!”
曹叡聞言,眼中精光一閃:“賈公此計,甚毒,然甚妙!準!”
賈詡之計,很快顯現效果。
成都城內,流言蜚語悄然傳播,添油加醋,繪聲繪色。諸如“諸葛亮在江東出行儀仗逾製”、“江東童子皆頌諸葛丞相”之類的言語,不斷傳入劉備耳中,也成了益州派官員攻訐劉長明的“罪證”。奏章如雪片般飛向劉備案頭,雖未直言造反,但字裏行間充滿了“權臣震主”、“尾大不掉”的警示。
與此同時,江東之地也人心惶惶。魏國細作的活動,以及一些被刻意製造的“誤會”,讓張昭、顧雍等人倍感壓力,陸遜也察覺到了空氣中不尋常的猜疑氣息。
終於,一日朝會,數名益州籍官員聯名上奏,言辭激烈,直指劉長明在江東“專權跋扈,收買人心,恐非人臣之福”,甚至有人隱晦提及“陛下當思淮陰之事”。
劉備看著這些奏章,聽著殿下的攻訐,麵色逐漸陰沉下來。他猛地一拍龍案,勃然大怒:“放肆!丞相乃國之柱石,豈容爾等肆意汙蔑!?再敢有妄議丞相、離間君臣者,定斬不饒!”
然而,劉備的強硬態度,反而讓李嚴等人更加恐懼。他們並非全然相信諸葛亮會反,但他們害怕的是諸葛亮權力過大,損害他們的利益,將來益州派、東州派永無出頭之日。於是,數名官員竟在散朝後,集體跪於宮門外,“冒死進諫”!
李嚴涕淚交加:“陛下!臣等非敢疑丞相忠義!然權柄過重,非國家之福,亦非丞相之福!今流言四起,縱是虛妄,亦傷陛下聖明,損丞相清譽!為大局計,為江山社稷計,懇請陛下暫召丞相回朝,敘功休養,同時亦可派重臣巡按江東,以安天下人之心!如此,既可保全君臣之恩,亦可彰陛下掌控全局之威!臣等一片赤誠,皆為大漢,縱死無憾!”
這番話,冠冕堂皇,句句看似為國為民,實則字字誅心。它巧妙地將“劉備的掌控力”和“劉長明的聲譽”放在了天平上。
劉備看著跪在宮外的老臣,又想起近日來越來越多的密報和流言,尤其是關於諸葛亮重用私人、與江東大族過往甚密的報告,心中那根名為“信任”的弦,第一次發生了劇烈的震顫。
他想起老祖宗劉邦的故事,想起無數功高震主的前車之鑒。他可以完全信任諸葛亮,但他不能不考慮身後之事,不能不考慮朝局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作為帝王,那種對權力失控的本能恐懼,開始悄然滋生。
“難道……孔明真的……” 一個可怕的念頭,一旦產生,便如同毒藤般纏繞心頭。
沉默了許久,劉備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冰冷:“傳朕旨意:八百裏加急,送往建業。召……丞相諸葛亮,即刻回成都……述職。”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陛下剛剛還在維護丞相,轉眼卻將其緊急召回?這分明是心中已起疑竇!益州派心中暗喜,荊州派愕然不解,東州派默然觀望。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傳開。舉世皆驚!所有人都明白,“述職”隻是一個借口。剛剛經曆大勝、如日中天的蜀漢,其最核心的君臣關係,終究因為猜忌和讒言,出現了一道清晰的、令人不安的裂痕。
遠在江東的諸葛亮接到這封措辭平靜卻暗藏雷霆的詔書時,會是何種心情?他將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又將把剛剛統一的南方引向何方?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艘即將從建業駛向成都的官船之上。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