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暗影重重
字數:5763 加入書籤
建興八年深秋,長安城內外暗流湧動。曹叡二十萬大軍陳兵潼關,而劉備集團則緊急布防,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即將爆發。但在這明麵上的大軍對峙背後,另一場更加隱秘、更加致命的戰爭早已悄然展開——這就是情報之戰。
長安城西市的一家綢緞莊內,掌櫃杜畿正撥弄著算盤。表麵上看,他是京兆杜氏的旁支,一個普通的商人。但實際上,他是諸葛亮一手建立的“蛛網”情報係統在長安的總負責人。
“東邊來的貨,三日後到潼關。”一個夥計打扮的人低聲說道,手指在賬本上輕輕敲擊著密碼節奏。
杜畿麵色不變,繼續撥弄算盤:“丞相有何新指示?”
“丞相要曹軍糧草分布圖,特別是蒲阪津一線的詳細布防。”
杜畿微微點頭。這時,門外傳來馬蹄聲,一隊魏軍巡邏兵經過。兩人立即轉為大聲討論綢緞價格,直到巡邏隊遠去。
這樣的場景在長安城內不斷上演。諸葛亮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布局,利用商隊、流民、甚至僧道等各類身份,在曹魏境內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情報網絡。這個網絡采用現代細胞組織結構,單線聯係,即使一個節點被破,也不會影響整體。
與此同時,在潼關曹軍大營內,司馬懿也在布設自己的情報係統——“夜梟”。與諸葛亮不同,司馬懿更擅長利用權術和金錢收買人心。
“將軍,已買通蜀軍一個糧官。”謀士賈逵低聲稟報,“據他所說,蜀軍糧草確實緊張,正在加緊從漢中調糧。”
司馬懿眯起眼睛:“太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陷阱。繼續觀察,我要交叉驗證。”
“諾。另外,我們的人發現長安城西市有家綢緞莊很可疑,經常有各色人等出入。”
“監視,但不要打草驚蛇。”司馬懿淡淡道,“諸葛亮善設圈套,說不定是故意露出的破綻。”
深夜,渭水南岸,幾個黑影悄無聲息地渡河。他們是諸葛亮的特種偵察隊——“影衛”,成員多是山民獵戶出身,擅長野外生存和潛伏。
隊長馬岱打了個手勢,隊員立即分散潛入夜色。他們的任務是偵察曹軍在渭北的布防情況。
黎明時分,影衛帶回重要情報:曹軍正在蒲阪津大量集結船隻,似要渡河南下。
諸葛亮在丞相府內仔細研究地圖,羽扇輕搖:“司馬懿果然要走蒲阪津。但...太過明顯了。”
龐統拄杖而來:“孔明懷疑是詐?” “司馬懿用兵,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如此明目張膽集結船隻,恐怕是要引我分兵蒲阪津,實則主攻潼關。”
這時,杜畿送來密報:“潼關曹軍近日大量采購藥材,特別是治療水土不服的草藥。”
諸葛亮眼神一凝:“潼關距洛陽不遠,曹軍何來水土不服?除非...來的不是中原兵!”
他立即喚來王平:“子均,立即查證曹軍各部旗號。我要知道潼關前線到底是哪支軍隊。”
三日後,王平回報:“潼關曹軍打的是並州軍旗號,但士兵口音多是兗州、豫州一帶。”
諸葛亮與龐統對視一眼,同時道:“調包計!”
“司馬懿將並州軍調往蒲阪津,卻讓中原兵打並州旗號駐守潼關。”諸葛亮羽扇輕點地圖,“其用意是讓我誤判主攻方向。”
龐統冷笑:“好個司馬懿,果然狡猾。那蒲阪津的船隻...”
“自然是疑兵。”諸葛亮道,“真正的主攻方向,應該是這裏——”羽扇點在風陵渡,“此地水流較緩,適合大軍渡河。”
司馬懿大營內,一封密信被呈上。信是一個蜀軍降卒帶來的,聲稱是蜀軍糧官寫給杜畿的密信,約在城西土地廟交接情報。
“太明顯了。”司馬懿冷笑,“諸葛亮在試探我們。”
賈逵不解:“將軍如何斷定?”
“若是真密信,豈會如此輕易被降卒得到?而且偏偏提到杜畿——就是我們正在懷疑的那個綢緞莊老板。”
司馬懿踱步片刻,忽然笑道:“既然諸葛亮要玩,我們就陪他玩玩。派人去土地廟,但要故意露出破綻。”
“將軍的意思是...”
“讓諸葛亮知道,我們已經看穿了他的把戲。這樣他才會放鬆警惕,露出真正的破綻。”
當夜,土地廟外,曹軍密探果然“如期而至”,但卻“不小心”露出了軍靴和佩刀——明顯是軍人而非商人。
暗處觀察的影衛立即回報。諸葛亮聽後微笑:“司馬懿果然看穿了。那麽...下一步他必定認為我會放鬆對杜畿的保護,轉而針對杜畿下手。”
龐統會意:“所以我們反其道而行,加強杜畿周邊的防衛,但故意露出幾個‘漏洞’?”
“正是。”諸葛亮羽扇輕搖,“我們要讓司馬懿以為,他看穿了我們的計策,實際上卻落入我們更深的圈套。”
這種層層反轉的智謀博弈,正是頂尖謀士之間的對決。每一步都真假難辨,每一個破綻都可能是陷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諸葛亮與司馬懿在長安周邊鬥智鬥勇的同時,西北戰線也上演著精彩的情報戰。
馬超、魏延掃蕩雍涼,進展神速。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羌族部落紛紛為蜀軍提供情報和向導。
但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利用羌族各部之間的矛盾,散布假情報。
這日,一個羌族首領送來情報:郭淮糧隊三日後將經過葫蘆穀。
馬超立即要發兵截擊,卻被魏延勸阻:“孟起且慢。郭淮知我在羌人中有耳目,怎會輕易泄露糧隊行程?”
馬超沉吟:“文長意思是...這是誘敵之計?”
“我軍新得隴西,立足未穩。郭淮必想誘我分兵,然後反擊。”
果然,後續偵察發現,葫蘆穀地勢險要,適合埋伏。郭淮確實在那裏設下了重兵。
但魏延卻道:“既然郭淮設伏葫蘆穀,其他地方必然空虛。我們不如佯攻葫蘆穀,實取略陽。”
於是蜀軍大張旗鼓向葫蘆穀進軍,郭淮急忙調兵增援。誰知蜀軍突然轉向,一夜疾馳百裏,直取略陽。等郭淮反應過來,略陽已經失守。
這種虛實相生的戰術,在西北戰場上演多次。郭淮雖然善戰,但麵對馬超的威望和魏延的狡詐,也是疲於應付。
回到長安主線,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博弈進入白熱化。
杜畿的綢緞莊果然遭到搜查,但一無所獲。事實上,重要情報早已轉移。諸葛亮趁機放出另一個誘餌——一個“叛逃”的蜀軍參謀,帶著“絕密”的布防圖投奔魏軍。
司馬懿親自審問這個“叛徒”。參謀聲稱因不滿劉備重用荊州派係而叛變,並提供了蜀軍布防的詳細情況。
“你說蜀軍主力在渭南布防,那為何近日有大量部隊向潼關調動?”司馬懿突然發問。
參謀顯然措手不及,支吾道:“這...可能是增援潼關...”
司馬懿冷笑:“拖出去斬了。” 賈逵驚訝:“將軍,他提供的布防圖經過驗證,確實準確啊。”
“正因為太準確,才是陷阱。”司馬懿道,“諸葛亮治軍嚴謹,豈會讓一個參謀知道全部布防?這分明是故意放出的誘餌。”
他走到地圖前:“根據多方情報交叉驗證,蜀軍真正的主力應該在——”手指點在驪山一帶,“這裏。諸葛亮想要誘我攻潼關,然後從驪山突襲我軍側翼。”
不得不說,司馬懿的判斷極為精準。這確實是諸葛亮的原計劃。
但諸葛亮早就料到司馬懿能看穿這一層。所以這實際上是個雙重陷阱——故意讓司馬懿“識破”假計劃,從而引導他走向真正的陷阱。
十月深秋,決戰的氣氛越來越濃。雙方都在做最後的情報準備。
這日,杜畿收到一份絕密情報:曹軍一支精銳部隊突然消失,不知去向。
幾乎同時,多個渠道傳來矛盾的信息:有說這支部隊去了潼關,有說去了蒲阪津,還有說繞道武關。
諸葛亮在地圖前沉思良久,忽然道:“我知道司馬懿的真正計劃了。”
龐統急忙問:“何處?”
“子午穀。”諸葛亮羽扇輕點,“司馬懿想要重演我們的奇襲戰術,派精銳走子午穀直取長安。”
眾人皆驚。魏延道:“丞相,子午穀險峻,大軍難行。司馬懿怎會出此險招?”
“正因為險,才出人意料。”諸葛亮道,“而且司馬懿知道我們剛走過子午穀,必然認為他不敢重走舊路。”
就在這時,一個影衛渾身是血地衝進來:“丞相!子午穀發現魏軍精銳!領兵的是...是張合!”
滿堂皆驚。張合是曹魏名將,擅長奇襲。若真讓他走出子午穀,長安危矣!
諸葛亮卻微微一笑:“果然如此。那麽...是時候收網了。”
他看向眾人:“我要親自去子午穀,迎接張合將軍。”
劉備大驚:“孔明不可涉險!”
諸葛亮羽扇輕搖:“陛下放心,亮已有萬全之策。這一次,定要讓司馬懿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眼中閃著睿智的光芒:“情報戰的最高境界,不是獲取情報,而是創造情報。我花了這麽多心思,就是要讓司馬懿相信,子午穀是條捷徑。”
原來,這一切都是諸葛亮布的局。從故意泄露布防圖,到安排“叛逃”參謀,都是為了引導司馬懿選擇子午穀奇襲。而實際上,諸葛亮早已在子午穀設下天羅地網。
但司馬懿真的這麽容易上當嗎?還是說,這也在他的計算之中?張合部隊是真的中了圈套,還是另有所圖?
渭水兩岸,兩位絕頂謀士的博弈已達巔峰。而子午穀中,一場驚天動地的埋伏戰即將展開...
情報戰爭的迷霧越來越濃,真相隱藏在層層計謀之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大戰將決定天下的歸屬,而情報,將成為最致命的武器。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