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連司馬懿都坐不住了

字數:2316   加入書籤

A+A-


    當西域進貢的夜光杯呈到曹叡案頭時, 杯底清晰地烙著“大漢長安監製”六個小字—— 司馬懿無聲地捏碎了袖中的竹節,滿朝文武的咆哮震得太極殿梁塵簌簌落:“陛下!再等下去—— 天下人隻知漢不知魏了!”
    公元236年,冬,洛陽皇宮太極殿。
    金碧輝煌的殿宇卻彌漫著一股壓抑焦躁的氣息。皇帝曹叡高坐龍椅,麵色陰沉,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案前,擺著一件剛剛由西域小國進貢來的“珍寶”——一套晶瑩剔透、流光溢彩的玻璃夜光杯。然而,這件本應彰顯大魏天威的貢品,此刻卻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扇在整個曹魏朝廷的臉上。
    隻因在那華美杯子的底部,清晰地烙著一行細小的銘文:“大漢長安監製”。
    死寂之中,老臣陳群率先出列,聲音因激動而顫抖:“陛下!此乃奇恥大辱!西域胡商,以往皆朝貢洛陽,今卻繞道雍涼,貢物竟標‘漢’字!諸葛亮重開絲綢之路,不過數年,竟已竊據宗主之名!此消彼長,我大魏顏麵何存?天下諸藩又將如何看我大魏?”
    話音剛落,大將曹真便踏前一步,聲若洪鍾,帶著沙場宿將的凜冽殺氣:“陛下!豈止西域!今歲以來,並州、幽州邊關奏報,北地胡騎南下交易,多問‘長安市價’而非‘洛陽市價’!諸葛亮在長安設‘互市監’,低價傾銷蜀錦、瓷器、新式農具,甚至……還有書籍!胡人慕利而來,漸忘正統所在!此乃軟刀子割肉,殺人不見血啊!”
    “還有那勞什子‘子龍杯’!”性如烈火的王雙忍不住嚷道,“鬧得天下皆知!末將麾下竟有數名銳士,私下議論,心生向往,甚至有人欲棄官潛往長安參賽!說什麽‘見識天下英雄’!呸!分明是諸葛亮蠱惑人心,挖我大魏牆腳!若不製止,天下武人豈不皆以為長安才是武道聖地?”
    負責情報的劉曄麵色凝重,補充道:“陛下,據細作密報,長安如今豈止吸引武夫?諸葛亮興‘太學工科’、‘格物院’,以奇技淫巧、工匠之術授官,許以重利,中原乃至江東諸多不得誌的巧匠、寒門士子,紛紛西奔!更兼其宣揚‘隻罪首惡’,對降官降將優待有加,中原州郡,人心……確有浮動啊。”
    滿朝文武,你一言我一語,積壓已久的焦慮和憤怒徹底爆發出來。
    “陛下!諸葛亮所為,乃絕戶之計!其暫緩兵戈,非是怯戰,實乃行‘積糧、聚人、收心’之策!待其實力雄厚,人心盡附,則我大魏危矣!”
    “如今其新政已有成效,國力日增,若再待其消化雍涼,穩固根基,則大勢去矣!”
    “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不能再等了!”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投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司馬懿。他是曹魏的軍事頂梁柱,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司馬懿緩緩出列,他的聲音依舊平穩,但細聽之下,卻比往日多了一絲冰冷的決絕:“陛下,諸公所言,俱是實情。諸葛亮之謀,深遠歹毒,意在釜底抽薪。其西連諸戎,南撫吳越雖已滅,但其民尚存),內修政理,外炫武德。看似偃旗息鼓,實則步步緊逼,欲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群臣,最後落在曹叡身上:“然,其有一致命弱點——時間!” “其新政雖佳,然欲徹底轉化國力,非十數年不可為!其欲收天下之心,更需水滴石穿之功!” “今其羽翼未豐,雍涼新附未久,人心未固,荊州、江東之地,亦需時間消化。此正是其最脆弱之時!”
    司馬懿的聲音陡然轉厲:“若待其將諸州郡徹底整合,府庫充盈至極,人才盡歸其彀中,則我大魏縱有山河之險,亦難擋其泰山壓頂之勢!故,臣司馬懿,懇請陛下——”
    他深深一揖,語氣斬釘截鐵:“即刻下詔,起大軍,伐蜀! 乘其未備,斷其筋骨,絕不能容此疥癬之疾,成心腹大患!”
    “臣等附議!懇請陛下伐蜀!” 以曹真為首,滿朝文武齊刷刷跪倒在地,請戰之聲如同海嘯,席卷了整個太極殿。
    曹叡看著案前那刺眼的“大漢長安監製”銘文,聽著殿下群臣激昂的請戰聲,眼中最後一絲猶豫終於被點燃的怒火燒盡。他猛地站起身,袖袍一揮:
    “準奏!朕意已決!即日起,整軍備武,來年春暖,兵發長安!朕要親眼看一看,是他諸葛亮的‘新政’厲害,還是我大魏的鐵騎鋒銳!”
    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中原大地之上。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終極決戰,已無可避免。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