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路伐漢策
字數:2428 加入書籤
當司馬懿的指尖同時按下輿圖上長安、襄陽、濡須口三處時,銅雀台的冰鑒都凝出了一層殺氣的白霜—— 曹真一把扯開衣襟露出祁山舊疤:“這次不打疼諸葛亮,難道等他那些種地的民兵都穿上玄甲麽?!”
洛陽銅雀台。
自南征戰略定好後,曹魏上下也全都被調動了起來,一場最高級別的軍事會議正在密室中進行。魏帝曹叡高踞主位,麵色沉靜,眼底卻燃燒著壓抑多年的複仇火焰。下方,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等核心重臣分列左右。巨大的山河輿圖鋪展中央,漢魏對峙的漫長戰線如同一條僵死的巨蟒,壓在每個人心頭。
“五年了。”曹叡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帶著一絲冰冷的金屬質感,“五年來,朕忍諸葛亮裁軍減灶,忍他蠱惑流民,忍他在關中修他的安樂窩!如今,國庫漸盈,兵馬已足,難道還要坐視彼輩坐大,終成心腹巨患嗎?”
大將軍曹真猛地踏出一步,他性情剛猛,對長安之敗一直引為奇恥大辱,聲如洪鍾:“陛下聖明!絕不可再坐等!諸葛亮自恃狡詐,裁撤大軍,僅留二十萬卒,卻不知我大魏銳士養精蓄銳已久,渴求一戰!彼以老弱充數,虛張聲勢,正當趁其立足未穩,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蕩平!”
他手指重重砸在輿圖上的長安:“臣願親率中軍主力十五萬,出潼關,直撲長安!諸葛亮必調其所謂‘精銳’來援,我正好以逸待勞,與之決戰於渭水之濱,雪前番之恥!”
驃騎將軍曹休接口,他負責東南方向,目光投向濡須口:“大將軍所言極是!孫權雖滅,然江東新附,臣請率淮南精兵十五萬,並水師戰船,自合肥出,再攻濡須口!一旦突破,便可溯江而上,威脅江陵,甚至直逼蜀賊腹地!亦可牽製荊州蜀軍,使其不得西援!”
眾人的目光最後都聚焦在了太尉司馬懿身上。他始終沉默,目光幽深地審視著地圖。
曹叡問道:“太尉以為如何?”
司馬懿緩緩抬頭,手指卻點向了另一個關鍵節點——襄陽。
“二位將軍之策,甚合兵家要義。然,諸葛亮多謀,其軍改之事,詭異難測,那二十萬兵,恐非尋常。”他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仲達以為,除潼關、濡須口兩路正麵強攻,牽製敵軍主力外,還需一奇兵,直插其心肺,亂其部署!”
他的手指在襄陽以北的伏牛山、桐柏山一帶劃過:“可遣一智勇之將,率精兵五萬,自上庸郡出發,避開蜀軍正麵防線,穿越此處山險,出其不意,直搗襄陽!”
他分析道:“襄陽乃荊州核心,連接關中與江東之樞紐,更是蜀軍糧草轉運之中樞!此地若受猛攻,諸葛亮必大驚失色!其若調關中兵援,則減輕潼關壓力;若調荊州兵回救,則我濡須口方向有機可乘;若其猶豫不決,則我軍或可一舉拿下襄陽,則荊州震動,蜀賊南北聯係被斬為兩截!”
此計一出,滿座皆驚!穿越伏牛山桐柏山險地,風險極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極高!堪稱絕戶之劍!
曹真略一沉吟,道:“太尉此計雖險,然確能收奇效!何人可擔此重任?” 司馬懿淡淡道:“征蜀護軍,郭淮。郭伯濟久在隴西,熟知山地戰法,沉穩多謀,可當此任。”
曹叡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拍案幾:“好!便依諸卿之議!三路並進,讓諸葛亮首尾難顧!”
他最終決策:
1. 西路軍主力):大將軍曹真,率十五萬精銳,出潼關,正麵強攻,目標直指長安,尋求與蜀軍主力決戰。
2. 中路軍奇兵):征蜀護軍郭淮,率五萬精兵,出上庸,穿伏牛山桐柏山險地,奇襲襄陽,斷蜀軍糧道,攪亂其部署。
3. 東路軍偏師):大司馬曹休,率十五萬步騎及水師,出合肥,再攻濡須口,牽製江東蜀軍,並伺機突破長江。
4. 後方:太尉司馬懿總督後勤糧草,坐鎮洛陽,協調各方。
“此戰,關乎國運!”曹叡掃視眾將,語氣森然,“望諸卿同心戮力,一舉克複失地,平定西蜀!揚我大魏天威!”
“臣等遵旨!必不負陛下重托!”眾將轟然應諾,殺氣盈室。
龐大的戰爭機器再次開動。曹魏隱忍五年,積蓄的力量,化作三支鋒利的箭矢,帶著複仇的怒火和巨大的野心,離弦而出,射向季漢看似因“裁軍”而略顯單薄的防線。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所以為的“虛弱”,究竟是怎樣的真相。一場因信息誤判而引發的驚天大戰,即將拉開序幕。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