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跨省線索陷僵局!指紋設備遇阻,纖維痕破局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省廳刑偵科的辦公室裏,陽光透過老舊的木窗欞,在堆積如山的案卷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林硯捏著眉心站起身,把手裏的紅藍鉛筆往桌上一放,筆杆撞在搪瓷缸上,發出清脆的“當啷”聲——這已經是他連續第三天對著各省送來的案卷熬夜了,桌上的搪瓷缸裏,菊花茶早已涼透,杯底沉著幾片幹癟的花瓣。
“林警官,豫省那邊又來電話了,說他們查了案發地周邊的貨車司機,沒發現有前科的,問咱們還要不要繼續查。”剛借調過來的年輕警員小陳拿著話筒,語氣裏帶著幾分猶豫。他看著桌上攤開的三張地圖——豫省、皖省、蘇省的國道線路圖,上麵用紅筆圈著三個拋屍點,每個點旁邊都標注著受害者信息,可除了“紅衣獨居女性”這個共同點,其他線索像散在水裏的墨,根本聚不到一塊。
林硯走過去接過話筒,指尖碰到冰涼的金屬機身,傳來電流的輕微雜音:“張隊,麻煩你們再排查一下案發前一周,在國道311線停留過的貨車,特別是拉建材或者農產品的——凶手拋屍地點都在玉米地,鞋底很可能沾了泥土,要是拉建材,說不定會混著水泥渣。”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傳來豫省老刑警張建國帶著煙味的聲音:“林小子,不是我不配合,咱們基層警力就這麽多,天天蹲國道排查,弟兄們都快熬垮了。再說那‘犯罪側寫’,又是說凶手是長途司機,又是說他農曆十五作案,這靠譜嗎?我當刑警三十年,破案靠的是走訪、蹲守,不是這些紙上談兵的東西。”
林硯握著話筒的手緊了緊,卻沒反駁。他知道,張隊的質疑不是沒道理——1986年的刑偵係統裏,“犯罪側寫”還是個沒人聽過的新鮮詞,就連省廳的老領導,當初聽他提這個時,都皺著眉問“是不是從外國小說裏看來的”。他深吸一口氣,放緩語氣:“張隊,您還記得南州去年的操場埋屍案嗎?當時我們靠草種比對鎖定了凶手,這次的側寫也是一個道理——三個拋屍點都在國道旁,間隔剛好兩百公裏左右,這不像是隨機選的,更像是凶手跑長途時,固定的休息點。”
電話那頭的張建國頓了頓,大概是想起了那起在全省通報的案子,語氣軟了些:“行,我再讓弟兄們查三天,要是還沒線索,你可得想別的辦法。”
掛了電話,林硯轉身看向牆上的線索板——上麵釘著受害者的照片、拋屍地的現場勘查記錄,還有他手繪的“犯罪熱力圖”。可不管怎麽看,這些線索都像斷了線的珠子,連不成串。最大的難題還是指紋——三個案發現場都提取到了模糊的指紋,可省廳那台剛從北京調過來的“指紋比對儀”,到現在還沒派上用場。
“林哥,技術科的王科長來了,說指紋儀的事……”小陳的聲音剛落,門口就走進一個穿著灰布中山裝的中年男人,手裏拿著一個厚厚的文件夾,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
“王科長,設備調試好了嗎?”林硯迎上去,目光落在文件夾上——那是指紋儀的使用說明書,封皮都被翻得卷了邊。
王科長歎了口氣,把文件夾往桌上一放:“調試是好了,可沒人會用啊!北京來的專家隻教了兩天,咱們科裏的人記不住操作步驟,而且那設備太金貴,稍微碰一下就報錯,誰敢輕易用?再說,各省送來的指紋卡片,格式都不一樣,有的是油墨印的,有的是鉛筆拓的,根本沒法進機器比對。”
林硯拿起一張指紋卡片,指尖拂過上麵深淺不一的紋路——這是皖省案發現場提取的,來自拋屍用的麻袋口,可因為當時勘查人員用的是舊的指紋粉,大部分紋路都糊了。他忽然想起蘇曉之前說過的話:“現場勘查的每一步都不能錯,差一點,證據就廢了。”
正想著,傳達室的老張突然敲門進來,手裏拿著一個牛皮紙信封:“林警官,南州寄來的,好像是法醫科的蘇醫生寄的。”
林硯心裏一動,趕緊接過信封。拆開一看,裏麵是一疊法醫報告,最上麵還夾著一張泛黃的便簽紙,上麵是蘇曉清秀的字跡:“豫省受害者衣物纖維檢測出微量羊毛和滌綸混紡,皖省和蘇省的受害者衣物上也有類似纖維,可能來自凶手的衣物或貨車內飾。另外,注意按時吃飯,別總喝涼茶。”
看著最後一句話,林硯的嘴角忍不住勾了勾,指尖捏著便簽紙,心裏暖了幾分。他趕緊翻到法醫報告的纖維檢測部分,果然,三個受害者的紅色外套上,都檢測出了相同比例的羊毛滌綸混紡纖維——這種麵料在80年代不算常見,大多用來做貨車司機的勞保大衣。
“小陳,快,聯係各省的刑偵隊,讓他們排查案發時間段內,在國道上行駛的貨車司機,特別是穿羊毛滌綸混紡大衣的!”林硯的聲音裏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之前的疲憊仿佛一下子消失了。
小陳趕緊拿起電話,手都有些發抖——這幾天跟著林硯熬,他比誰都清楚,這條線索有多重要。林硯則重新走到線索板前,拿起紅筆,在三個拋屍點之間畫了一條線,又在旁邊標注:“羊毛滌綸大衣,長途貨車,農曆十五作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電話又響了,這次是蘇省刑偵隊打來的。電話那頭的警員聲音急促:“林警官,我們排查到一輛車牌號為豫a·3275的解放牌貨車,在三個案發地附近都有停留記錄!車主叫劉鐵柱,是豫省鄭州人,可我們聯係鄭州警方,他們說劉鐵柱在半年前就失蹤了,貨車也不見了!”
林硯的心猛地一沉——失蹤的車主,消失的貨車,還有符合特征的纖維……難道凶手冒用了劉鐵柱的身份?還是說,劉鐵柱已經成了凶手的下一個受害者?
他握緊話筒,聲音堅定:“把劉鐵柱的照片和貨車信息發過來,再查一下這輛貨車的違章記錄,特別是案發前後的!另外,聯係鄭州警方,詳細了解劉鐵柱失蹤前的情況,有沒有跟人結仇,或者欠過錢!”
掛了電話,林硯看著線索板上新增的“豫a·3275”,感覺眼前的迷霧終於散了一角。可他也清楚,這隻是開始——凶手能冒用別人的身份跑這麽久,肯定很狡猾,說不定還藏著更多秘密。他拿起搪瓷缸,倒了杯熱水,重新泡上菊花茶,熱氣氤氳中,他的目光落在蘇曉的便簽紙上,心裏默念:“放心,這次一定能抓住他。”
窗外的太陽漸漸西斜,把辦公室的影子拉得很長。林硯拿起筆,在案卷上寫下新的排查方向:1. 追查豫a·3275貨車的近期行駛軌跡;2. 核實劉鐵柱失蹤真相;3. 聯係纖維廠,確定混紡大衣的生產廠家和銷售範圍。每寫一筆,他都感覺離凶手更近了一步——哪怕沒有先進的監控,沒有完善的dna技術,他也要用這些最基礎的線索,織成一張網,把隱藏在國道上的惡魔,牢牢困住。
就在他準備讓小陳整理排查名單時,技術科的王科長突然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張打印紙,臉上帶著驚喜:“林警官,指紋儀能用了!我們把皖省的指紋卡片重新處理了一下,在省廳的指紋庫裏,比對到一個可疑人員!”
林硯猛地站起來,快步走到王科長身邊,目光緊緊盯著打印紙上的指紋和信息——姓名:周明,性別:男,前科:1982年因盜竊被判有期徒刑兩年,釋放後一直在跑長途貨運……
“周明……”林硯默念著這個名字,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貨車信息,豫a·3275的車主雖然是劉鐵柱,但說不定,周明就是這輛貨車的實際使用者。他抓起外套,對小陳說:“走,去技術科,我要親自看一下指紋比對的過程!”
走廊裏,林硯的腳步聲急促而堅定。他知道,這一次,線索終於要連成線了。而那個在國道上犯下三起命案的惡魔,也即將走到盡頭。隻是他沒想到,這個周明的背後,還藏著一個更讓人震驚的秘密——一個關於跨省拐賣和連環殺人的巨大網絡,正等著他去揭開。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