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指紋儀終現匹配線索,紅衣案指向西北邊境

字數:3988   加入書籤

A+A-


    省廳技術室的日光燈管嗡嗡作響,渾濁的光線落在滿桌的卷宗上,將林硯眼底的紅血絲照得格外清晰。簡易指紋比對儀的電源線被反複插拔了三次,金屬外殼上還沾著林硯剛才情急之下蹭上的墨水——這台從省廳器材庫翻出來的“寶貝”,是三個月前才從北京調配來的試點設備,此刻正承載著豫、皖、蘇三省刑偵人員的全部希望。
    “小林,要不先歇會兒?這玩意兒都連軸轉兩天了,再燒了可就沒備用的了。”老技術員王教授揉著發酸的肩膀,指節因用力按壓太陽穴泛出青白。桌上攤著的三十多張指紋卡,全是三省篩選出的“長途貨車司機”嫌疑人樣本,每張卡片邊緣都被翻得卷了邊,卻始終沒出現與“紅衣女屍案”現場提取到的殘缺指紋吻合的痕跡。
    林硯沒應聲,隻是伸手將儀器鏡頭上的灰塵擦掉。他指尖還留著昨天整理卷宗時沾上的印泥味,腦海裏反複回放著三起命案的現場照片:安徽亳州的受害者被棄在國道旁的麥秸垛裏,紅色碎花襯衣的領口被扯破;江蘇徐州的受害者蜷縮在橋洞下,紅衣口袋裏塞著半張貨車票;河南商丘的受害者躺在廢棄磚窯內,紅衣下擺沾著疑似沙漠地區的細沙——這些細節像拚圖一樣在他腦中重疊,始終差最後一塊能拚出凶手的全貌。
    “再試最後一次。”林硯的聲音有些沙啞,伸手將最底下那張邊角磨損的指紋卡抽出來。這張是江蘇貨運站提供的,持卡人叫張四海,登記信息是“常年跑豫皖蘇至西北專線”,因三年前有過盜竊貨車物資的前科,被納入排查名單。他小心翼翼地將卡片塞進比對儀卡槽,按下啟動鍵時,指腹都在微微發顫。
    儀器發出“滋滋”的電流聲,指針在刻度盤上緩慢移動。王教授湊過來,呼吸都放輕了——之前的二十七次比對,指針最多隻擺到“相似率60”就停下,可這次,指針竟越過了70、80,最後穩穩停在“92”的位置,紅色警示燈突然轉成了綠色,發出“嘀”的一聲輕響。
    “成了!”王教授猛地拍了下桌子,桌上的搪瓷杯晃了晃,半杯涼茶水濺在卷宗上。林硯幾乎是瞬間站起身,俯身盯著儀器屏幕上的指紋重疊圖:現場提取的殘缺指紋邊緣有一道獨特的“斜向裂痕”,那是凶手長期握方向盤導致指紋變形留下的特征,而張四海的指紋卡上,同樣位置的裂痕分毫不差。
    “快,查張四海的詳細信息!”林硯抓過桌上的電話機,手指因激動有些不聽使喚。長途電話接通江蘇徐州貨運站時,對方的聲音還帶著剛睡醒的迷糊,直到林硯報出“紅衣女屍案”的案號,電話那頭的聲音才陡然繃緊:“張四海啊!他半個月前就辦了停運手續,說是要去新疆拉棉花,臨走前還跟我們借了兩百塊錢,說路上用!”
    “新疆?”林硯心裏咯噔一下,立刻轉身抓過牆上的全國公路地圖。手指順著徐州到新疆的國道線劃過,途經河南商丘、甘肅蘭州,最後抵達新疆哈密——這條路線,恰好與三起命案的案發地呈“直線分布”。更關鍵的是,河南商丘那名受害者的紅衣上,沾著的正是哈密地區特有的石英細沙。
    “李隊呢?”林硯抬頭問,聲音裏帶著抑製不住的急切。王教授指了指門外:“剛去給市局打電話了,說要申請調派車輛,你之前提的‘跨省追凶小組’,市局總算鬆口了。”話音剛落,李建國的腳步聲就從走廊傳來,他手裏攥著一張皺巴巴的紙,臉上是少見的興奮:“小林,查到了!張四海在哈密有個遠房表哥,貨運站登記的緊急聯係人就是這人,而且——”
    李建國將紙遞過來,上麵是張四海的前科記錄:“他十年前在新疆當兵時,因為跟戰友打架被開除,還被判了半年刑!你之前側寫的‘有暴力前科、熟悉西北路線’,全對上了!”
    林硯接過記錄,目光掃到“開除原因:因口角持刀傷人”時,手指猛地一頓。三起命案的受害者身上,都有非致命性的刀傷,凶手似乎在享受“折磨”的過程——這與張四海的暴力傾向完全吻合。他抬手將地圖上的“哈密”圈出來,用紅筆在旁邊畫了個問號:“現在的問題是,他去哈密是真拉棉花,還是想躲起來?”
    “不管是哪種,都得去追!”李建國將搪瓷杯裏的涼茶水一飲而盡,杯底的茶葉渣被他咽了下去也沒察覺,“我剛跟市局申請了兩輛吉普車,還聯係了甘肅、新疆的公安,讓他們幫忙盯著國道卡口。就是西北那邊條件苦,現在都十一月了,哈密那邊估計都零下了,你——”
    “我沒問題。”林硯打斷他,已經開始收拾桌上的卷宗,“現場提取的纖維樣本還在蘇法醫那兒,我得去跟她對接下,看看能不能從貨車內飾纖維裏找到更多線索。”
    他快步走出技術室,走廊裏的冷風讓他打了個寒顫,卻絲毫沒減弱心裏的熱度。剛到法醫室門口,就看見蘇曉正彎腰整理標本盒,白大褂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上次為保護他被刀劃傷的疤痕——那道疤痕已經淡了些,卻像一道印記,刻在兩人之間無需言說的默契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新發現?”蘇曉聽見腳步聲,回頭時眼裏帶著笑意,手裏舉著一個玻璃試管,裏麵裝著淡藍色的纖維,“這是從徐州受害者紅衣上提取的,剛才做了成分分析,是貨車座椅套常用的尼龍材質,而且上麵沾著微量的‘柴油添加劑’——隻有跑西北線的貨車,為了防凍才會用這種添加劑。”
    林硯接過試管,對著光看了看:“張四海的貨車登記信息裏,剛好備注了‘加裝防凍裝置’。我們準備明天一早就去西北追凶,你這裏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蘇曉沒立刻回答,轉身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帆布包,往裏塞了幾樣東西:“哈密那邊幹燥,容易流鼻血,我給你裝了凡士林;還有這個——”她拿出一張手繪的地圖,上麵用紅筆標注了甘肅、新疆的幾個貨運招待所,“這些是我托新疆的同學問的,跑長途的司機都愛住這兒,你們到了可以先去打聽。”
    林硯看著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標注,心裏一暖。他想說點什麽,卻被蘇曉搶先開口:“注意安全,那邊風大,記得把帽子戴緊。還有——”她頓了頓,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小的平安符,塞進林硯手裏,“這是我媽去廟裏求的,你帶著。”
    平安符的布料還帶著蘇曉手心的溫度,林硯攥在手裏,隻覺得心裏的不安消散了大半。他點了點頭,聲音比剛才柔和了些:“等案子破了,我給你帶哈密的葡萄幹。”
    蘇曉笑了,眼底的光比技術室的燈光更亮:“我等你回來。”
    回到技術室時,李建國已經把追凶小組的名單擬好了,除了他們倆,還有省廳的兩名刑警,以及一名熟悉西北路況的老司機。桌上堆著打包好的行李,軍綠色的背包上還別著省廳剛發的“跨省辦案”介紹信——在1985年,這張紙就是跨越省界的“通行證”,也是他們追凶路上最硬的保障。
    “明天早上六點出發,爭取三天到哈密。”李建國將一張長途汽車時刻表遞給林硯,“新疆那邊的公安已經答應,明天中午前把張四海表哥的地址發過來。”
    林硯接過時刻表,指尖在“徐州—蘭州”的路線上劃過。窗外的天色已經暗了,技術室的燈光透過窗戶,在地上投出長長的影子。他想起三個月前剛接手這起案子時,三省刑警聚在省廳開會,有人說“這案子跨省了,不好破”,有人說“沒監控沒dna,隻能靠碰運氣”,可現在,他們終於靠著這台簡陋的指紋儀,找到了通往真相的方向。
    “李隊,你說張四海會不會已經跑出邊境了?”省廳的年輕刑警小王突然開口,語氣裏帶著一絲擔憂。新疆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要是張四海真要逃,確實有可乘之機。
    李建國拍了拍小王的肩膀,目光卻看向林硯:“有小林在,他跑不了。”
    林硯抬頭,迎上李建國信任的目光,緩緩點頭。他將張四海的指紋卡放進貼身的口袋裏,又摸了摸那個平安符——不管西北的路有多遠,有多冷,他都必須把張四海帶回來,給那三名穿著紅衣的受害者,給她們的家人,一個遲到的交代。
    夜色漸深,省廳的燈光依舊亮著。桌上的指紋比對儀已經關掉了,屏幕上還殘留著指紋重疊的痕跡,像是在無聲地宣告:這場跨越四省的追凶之戰,終於要迎來最關鍵的一程。林硯將地圖折好放進背包,心裏已經開始盤算著明天的路線——第一站,蘭州貨運站,那裏或許藏著張四海留下的下一個線索。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