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字數:7973 加入書籤
"叮咚,劉備仁德技能觸發隱藏效果,獲得50概率安全脫離戰場。"
係統提示聲中,劉備攜孫乾、簡雍及數千親兵向東潰退。
......
劉備軍撤離後,剩餘守軍抵抗力驟減。
潰逃者四散後,餘眾盡數跪地乞降。
數萬降卒棄械伏地,戰意全無。
濃霧邊緣,林辰率關羽、宇文成都及數百騎兵疾馳追擊。
霧散處但見遍地降兵。
宇文成都欣然道:"定是秦瓊將軍及時趕到,先登營與背嵬軍已至!"
林辰亦展露笑意。
此夜雙喜臨門:既得關羽效忠,又殲滅劉備主力。
馬蹄聲驟響,秦瓊、嶽飛、麴義飛身下馬,單膝稟報:
"末將來遲,請主公允罪!"
林辰擺手:"恰到好處!"
"能俘獲數萬敵軍已屬不易。"
三人起身麵露喜色。
嶽飛稟道:"按主公示意設伏,遭遇劉備潰軍稍作交鋒即逃,餘眾無首自然歸降。"
"若兵力充足,必能擒獲劉大耳。"
麴義正說得興起,忽然察覺嶽飛在身側拽他的胳膊。
雖心有疑惑,但兩人默契已久,麴義相信嶽飛必有用意。
他當即噤聲,而嶽飛的目光則悄然轉向關羽。
虎牢關之戰時,嶽飛曾見過關羽,因而才製止麴義多言。
此刻他也難以斷定,關羽究竟是真心歸降,還是另有所圖。
既然摸不透,沉默便是最穩妥的選擇——至少不會引火燒身。
兩人細微的互動被林辰盡收眼底,但他並未點破。
有些事本就難以說清,既然無法解釋,不如交給時間去化解。
“亂軍之中讓劉備脫逃,並非爾等過失。”
“清點降卒,願歸順者可留軍中,不願者分發糧餉遣返還鄉。”
嶽飛抱拳應道:“喏!”
“屬下這就去辦。”
“此外,還擒獲了揚州牧劉繇。”
“此人該如何處置?”
“劉繇?”
林辰略作思索,含笑下令:“暗中放他離去。”
“暗中放走?”
麴義與秦瓊麵露詫異:“此人身為漢室宗親,又據揚州要職,縱虎歸山豈非後患?”
“他絕無歸順主公的可能。”
“既如此,何不永絕後患?”
林辰搖頭笑道:“籌謀須看得長遠些。”
“鵬舉,你意下如何?”
嶽飛心知這是主公有意考量,雖已有思量卻未冒然作答。
沉吟片刻後,他徐徐道:“徐州與揚州接壤,若劉繇身亡,揚州必被劉備全盤掌控。”
“劉備素有梟雄之姿,斷不能任其坐大。”
“留劉繇回去,可製衡劉備勢力。”
林辰展顏讚許:“鵬舉所見極是。”
“劉繇怯懦,此番北上不過是懼於諸侯圍攻,被迫從眾罷了。”
“雖與劉備交好,但他並非陶謙那般年邁體衰,絕不會輕易將揚州拱手相讓。”
“此番劉備元氣大傷,必會覬覦揚州之地。”
“若此時強留劉繇,反倒替劉備掃清障礙。”
“不如放他離去。”
秦瓊與麴義聞言,頓覺豁然開朗。
“主公英明,末將受教了!”
林辰看向二人,淡淡道:“閑暇時多向嶽飛請教,讀些兵書。”
“總好過隻知衝鋒陷陣,卻不懂謀略布局。”
“可明白了?”
秦瓊、麴義麵露慚色,連連稱是,不敢多言。
……
星輝灑落,夜沉如墨。
鄴城外的曹軍大營內,曹操、戲誌才與曹仁對坐帳中。
曹操手中攥著範陽急報,眉宇間難掩驚色:“丘力居十萬大軍潰敗於範陽,僅剩殘部逃回草原,再不敢南下。馬超、龐德率三萬鐵騎乘勝追擊,烏桓死傷無數。”
曹仁沉聲道:“林辰動作竟如此之快!鄴城之戰不過二十日,他竟已平定烏桓之亂。”
“更蹊蹺的是,他未調馬超鐵騎回援,顯有十足把握應對主公與劉備聯軍。”
曹操沉默良久,蹙眉道:“林辰破黑山、誅烏桓,僅憑燕雲十八騎。”
“此等戰力,實在匪夷所思。”
“縱使以一當百,區區十八人又如何左右戰局勝負?”
曹仁亦搖頭不解。二人戎馬半生,何曾見過這般神話般的兵鋒?昔年背嵬軍、先登營雖強,尚在常理之中。而這燕雲十八騎,已遠超他們的認知。
戲誌才深知兩人心思,更明白絕不能讓"燕雲十八騎天下無敵"的念頭在兩人心中紮根。
他略作沉吟,開口道:"主公,子孝,燕雲十八騎雖強,卻非不可戰勝。"
"邯鄲之戰,張合詐敗誘敵,讓於毒誤判形勢。黑山軍上下輕敵冒進,這才被燕雲十八騎突襲得手。"
"範陽一役,樓蘭新敗中山,馬超與丘力居相持不下。若非林辰趁亂襲營,又恰逢丘力居救子心切,烏桓大軍怎會潰敗?"
"這兩仗看似神勇,實則都是斬首戰術。若張燕謹慎布防,若丘力居穩守中軍,區區十八騎焉能扭轉乾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聞言恍然,麵露慚色:"是某著相了。不過血肉之軀,何懼之有?險些因虛名墮了誌氣。"
曹仁撫掌大笑:"先生此言如撥雲見日。管他什麽燕雲騎,末將定要親手摘了林辰首級!"
眼看二人重拾信心,戲誌才神色稍緩:"主公,子孝,話雖這麽講——"
"但燕雲十八騎的實力仍超出我等預料。"
"須得設法應對。"
"再者,範陽戰事已了,林辰會兵指何方?"
"其目標究竟是我軍,還是玄德?"
"若攻玄德,此刻可已交兵?"
"玄德能否招架?"
"諸般情狀我等皆未可知,須得早作籌謀。"
"甚至......"
連道兩聲"甚至",戲誌才終未能續下文。
曹操沉聲道:"誌才是慮及何事?"
"直言便是!"
"你我之間有何不能說?"
"無須顧慮!"
戲誌才長舒一氣:"林辰用兵向來出人意表。"
"倘其已對玄德用兵,而玄德不敵。"
"我軍當作何抉擇?"
"原是我等合圍鄴城之勢,恐反成鄴城為餌,引我軍入彀,逐個擊破!"
"嘶——"
曹操與曹仁聞言皆倒吸涼氣。
若真如戲誌才所言,此刻他們已陷危局,隨時可能遭致全軍覆滅。
"這......"
"當真可能如此?"
"玄德擁兵十餘萬,雲長更有萬夫不當之勇,豈會速敗?"
戲誌才肅然道:"自林辰起兵以來,多少"不可能"都成真?"
"一日破長安,三日誅董卓,盡收其眾。"
"不動則已,一動即取並州,滅本初,誅伯珪。"
"這樁樁件件,誰曾料中?"
"誰能預料結局?"
"故而今時今日,此刻當下,我等當摒棄所有輕敵之念。"
軍帳內,曹操麵色凝重:"必須全力應對林辰,否則難以與之抗衡。"
戲誌才微微頷首:"若劉備兵敗,我等該如何自處?"
話音未落,帳外傳來急促腳步聲。
三人頓覺心頭一緊,不祥預感油然而生。
"報!白溝前線急報!"
曹操立即下令:"速速進來稟報!"
傳令兵氣喘籲籲跪地稟告:"末將奉命探查劉備軍動向,未至白溝大營,便見濃霧彌漫,戰事驟起。恐誤軍機,特快馬回報。"
曹操麵露驚色:"誌才,又被你料中了。林辰用兵之神速,遠超預期。"
待斥候退下,曹操沉聲問道:"此戰勝負如何?"
曹仁略作思量:"大霧利於林辰用兵,燕雲十八騎如虎添翼。然兵力有限,隻要劉備能及時撤出火場,重整軍心,當不至潰敗。"
戲誌才卻搖頭:"此戰劉備必敗無疑。"
"此話怎講?"
戲誌才分析道:"諸位隻計燕雲十八騎,卻未慮及背嵬軍與先登兵。此三支勁旅最善製造戰機,借濃霧掩護足以在敵營縱橫捭闔。劉氏聯軍雖眾,霧氣中各自為戰,士卒豈有死戰之心?一旦軍心潰散,縱有百萬之眾亦難挽敗局。"
"勝負從不取決於兵力多寡。"
"不是嗎?"
曹操與曹仁相視無言,空氣凝滯許久。
"誌才先生一語中的。"
"僅憑燕雲十八騎,或許難敵劉備,但若與先登死士、背嵬軍聯手,局勢尚有轉機。"
"鄴城已非久留之地。"
話中淒楚與不甘自曹操心底翻湧而出。近旁的戲誌才與曹仁皆覺察到那股悲愴。
"曹公,征戰難免起落。"
"林辰雖勝,卻疲於奔命,根基未穩,更因屠戮河北士族招致眾怒。"
"其暴虐之名,較董卓尤甚。"
"重整兵馬,必能除之。"
曹操喟歎:"多路合圍本可使林辰腹背受敵。"
"此計原是天衣無縫。"
"奈何張燕愚鈍,丘力居狂妄,未至鄴城便折損三十萬大軍,未起半分牽製之效!"
"當真無用!"
"無用至極!"
怒意隨聲浪節節攀升——若非這群庸碌之輩,何至潰敗如此迅疾慘烈?
"當務之急是速離險境。"
"退守許昌,控扼黃河南岸,再兵不血刃取荊州以蓄力,方為良策。"
曹操深吸一氣:"傳令全軍輕裝南撤,棄輜重保行軍。"
"騎兵開道,備足舟楫確保渡河疾速。"
"即刻去辦!"
戲誌才與曹仁領命疾退。漆黑夜色中,曹營各部悄然拔寨。
待到破曉時分,守城士卒方覺異樣,急報沮授、田豐等人。
城垣之上,沮授、田豐、張合、高覽默然佇立。
望著曹營上空炊煙嫋嫋卻人跡罕至,高覽等四人心中滿是疑惑。
高覽皺眉道:"曹軍今日為何如此反常?竟不見一兵一卒?"
"莫非是久攻不下,故意設下圈套誘我等出城?"
張合沉吟片刻,搖頭道:"我軍本就據城而守,這般粗淺的計謀豈能奏效?"
"北麵有劉備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城外更有曹操十餘萬雄兵。"
"此時出城豈非自投羅網?"
沮授與田豐同樣百思不得其解。
"昨夜可曾發現曹軍撤退跡象?"
張合答道:"夜色昏暗,士卒隻隱約望見曹營似有兵馬調動,但因營帳輜重紋絲未動,便未作他想。"
田豐撚須沉思:"莫非曹軍已然退兵?"
喜歡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