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兄至

字數:2731   加入書籤

A+A-


    趙彪全力一擊,沒有刺中武鬆,而是陰差陽錯地終結了張都監罪惡的一生。
    趙彪自己也因用力過猛,直直地飛了出去,撞死在了對麵的牆上。
    撞向南牆的悶響如晨鍾暮鼓,震得簷角銅鈴嗡嗡作響。
    趙彪的馬槊斜插在旗杆上,張都監半截屍身還在滴血,而武鬆鎏金鎧甲上的虎頭紋,在朝陽下泛著冷冽的光。
    三百降卒望著那具扭曲的屍體,有人默默撿起掉落的官帽,有人悄悄抹了把冷汗——這場變亂,竟以這般荒誕收場。
    三日後,孟州城血流漸涸。
    十字坡的孫二娘磨著柳葉刀,將最後幾個負隅頑抗的匪卒梟首示眾。
    施恩帶著舊部清查府庫,翻出張都監私通太行山的密信,信箋上還沾著陳年的人血。
    武鬆褪去金甲,換回青布直裰,望著空蕩蕩的都監府冷笑:
    "這醃臢窩,終得見天日了。"
    知府大人連夜修表,將孟州亂象寫成萬言奏折。
    黃絹上字字泣血,從張都監截殺正牌官員冒名頂替,到魚肉百姓、密謀造反,樁樁件件寫得明白。
    末尾處筆鋒一轉,盛讚武鬆"忠肝義膽,力挽狂瀾",懇請朝廷破格擢升為孟州兵馬都監。
    火漆印鈐得鄭重,八百裏加急送往西京北路經略安撫司。
    然而半月過去,孟州城頭的望卒每日踮腳張望,始終不見朝廷信使的蹤影。
    知府大人的官袍換了三回,案頭催問的信函積成小山。
    隻有市井間悄悄流傳,經略安撫司的文案房裏,那封奏折早被壓在箱底,與陳年舊案的卷宗作伴。
    更有人傳言,太行山餘孽早已買通關節,讓這封表功奏章,成了沉入深潭的石子,再激不起半點漣漪。
    孟州城外,官道揚起三丈黃塵,王進的棗紅馬踏著碎玉般的夕陽疾馳而來。
    武鬆正帶著鄉勇操練陣法,聽見馬蹄聲心頭一顫——那馬蹄聲錯落有致,分明是練過槍棒的行家。
    待他轉身,便見王進翻身下馬,槍尖點地激起火星:
    "二郎,別來無恙!"
    “哥哥!”
    兩人抱作一團,武鬆的鐵指捏得王進後背生疼,卻見對方肩頭多了道新鮮疤痕。
    "陽穀家中一切可好?"武鬆笑道。
    王進拍拍武鬆肩膀:
    "一切都好!倒是聽聞兄弟在孟州殺賊平亂,特來討杯慶功酒!"
    知府聞訊,忙命師爺備下八珍宴。
    孟州府衙後宅,檀木桌上擺滿肥羊炙與透瓶香。
    武鬆將酒盞重重一磕,琥珀色酒漿濺出盞沿:
    "王進哥哥在滄州救命之恩,知府大人自陽穀縣舉薦之情,武鬆沒齒難忘!"
    話音未落,簷角銅鈴忽被夜風撞響,驚得武鬆下意識摸向腰間——
    那裏本該懸著戒刀,如今卻隻餘空蕩蕩的刀鞘。
    王進夾起片焦香的羊肉,見武鬆神色黯淡,笑道:
    "兄弟打虎擒賊的壯舉,早該官升三級!待你做了都監,我把金蓮妹子和大郎都接來孟州,也好闔家團圓!"
    知府聞言連連點頭,師爺卻在旁輕咳一聲,袖中折扇輕點桌麵:
    "王兄有所不知,上月送往西京北路的奏表,至今如石沉大海..."
    武鬆抓起酒壇仰頭灌下,喉結滾動間溢出苦笑:
    "哥哥莫提!某原以為除了奸賊,能為百姓謀個太平,不想這世道..."
    話音戛然而止,酒壇重重砸在青磚上,震得燭火搖曳。
    王進望著好友鬢角新添的白發,恍然想起滄州相遇時,那少年郎眼中尚有星辰。
    知府撚須長歎:
    "武觀察力挽狂瀾,本府已三上奏折..."
    話未說完,師爺突然壓低聲音:
    "聽說太行山賊首餘黨,早用萬兩黃金打通了經略司關節..."
    話音未落,窗外驟起一陣怪風,將燭火盡數吹滅,黑暗中唯有王進按劍的金屬輕響,混著武鬆壓抑的低吼,在夜色裏翻湧。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