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樂和高吟安民榜,四傑分守濟州城
字數:3084 加入書籤
魯智深把茶碗一頓,甕聲甕氣地接話:
“灑家也去!前日攻城時,見那知府家的後花園比寺廟還闊氣,定藏了不少好東西!”
王進點頭應了,待眾人散去,才坐下翻看蕭讓擬的告示。
墨跡未幹,字裏行間卻透著一股銳氣——
“苛捐雜稅盡廢,隻征糧草三成以充軍需”
“商賈開店,三月內免稅”“前官吏願留者,俸祿加倍”。
正看著,蕭讓匆匆進來,手裏捧著幾張紙:
“天尊哥哥,這是新擬的細則,您過目。”
王進接過一看,見上麵寫著如何劃分坊市、如何調處民事糾紛,甚至連水井的修繕、街道的清掃都列得清清楚楚,不禁讚道:
“蕭先生想得周全。”
話音剛落,外麵忽然傳來一陣喧嘩。
原是吳用早已安排鐵叫子樂和扮作路人,高聲宣讀告示內容,以便讓那些不識字的窮苦百姓也能了解梁山良苦用心:
“濟州安民告示:
蓋聞天道昭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梁山眾弟兄,聚義水泊,非為嘯聚山林,實乃替天行道、為民請命而來!
今天兵所至,攻克濟州,非因貪城池之利,乃為救蒼生於水火,解黎民於倒懸。
自大宋立國以來,初尚清明,然近年奸佞當道,朝政日非。
高俅、蔡京之流,結黨營私,蒙蔽聖聽;州縣官吏,上行下效,剝民脂膏。
苛捐雜稅層出不窮,似猛虎撲食;徭役征發無休無止,如惡狼追魂。
百姓耕織所得,盡入貪官囊橐;稚子嗷嗷待哺,反遭酷吏鞭笞。
天下各地,官府貪婪成性,強占民田,搜刮金銀,致使街巷有餓殍,田園多荒蕪。
如此朝廷,如此官府,早已背離天意,失盡民心!
我梁山今日入主濟州,首行天道:
天尊大人體恤民苦,盡廢苛捐。
宋廷所定之“免役錢”“助役錢”“經製錢”及各項無名雜稅,自今日起一概廢除。
隻征糧草三成,以充軍需,餘者盡歸百姓,務使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
天尊大人心係民治,官吏留任。
原濟州文武官員,若願洗心革麵,為民辦事,不問前過,照舊任職,俸祿加倍;
若懷二心,私通外敵,或仍行貪腐,定斬不饒。
天尊大人重視民用,寬待商賈。
城內商賈,凡願繼續經營店鋪、行棧者,三月之內免征商稅;
若有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者,查實後抄沒家產,散與貧民。
我梁山弟兄,個個明辨是非,秋毫無犯。
凡擾民者,斬;
掠財者,斬;
欺婦幼者,斬!
願與濟州百姓共守此城,興農桑,通商貿,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共享太平。
告示一出,全城皆知。
爾等百姓,可安心生計,勿信謠言,勿生驚擾。
特此告示,鹹使聞知。
梁山義軍
某年某月某日”
王進聽得樂和抑揚頓挫,飽含激情的宣讀,起身走到廊下,隻見街上百姓扶老攜幼,手舞足蹈,歡呼雀躍。
有個白發老漢舉著拐杖笑道:
“俺活了六十年,頭回見官老爺免了苛捐!這梁山好漢,比那姓高的狗官強百倍!”
旁邊一個穿綢衫的商人也拱手道:
“減免三月商稅,某這布莊明日就開張!”
王進望著這景象,忽然想起關勝歸降時那句“對得起天地良心”。
他回頭看向案上堆積的卷宗,心裏漸漸有了底——
這濟州城,就該這般治下去。
風從衙門口灌進來,吹得燭火搖晃,映著王進沉穩的側臉,也映著堂外那片漸漸複蘇的人間煙火。
王進在府衙正堂拍板定計,當即點了雷橫、解珍、解寶、朱仝四頭領,各帶五十名精幹嘍囉,分守濟州城東南西北四坊。
“諸位聽著,”王進按著桌案沉聲道,
“街市上的店鋪、宅院,凡主人逃難未歸的,一概派兵看守。
門板上貼封條,注明‘梁山代管’,裏頭一針一線都動不得。
若有流民趁亂哄搶,或是自家弟兄手腳不幹淨,當場拿下,先打五十棍再回稟!”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