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盧先鋒請戰欲攻城,吳學究設謀定良策
字數:3016 加入書籤
遼營硝煙未散,盧俊義手提染血的點鋼槍,目光已投向東南方向的大名府,虎眉倒豎道:
“遼寇五千人已盡數剿滅,梁世傑那廝沒了外援,正好趁勢殺進大名府,生擒此賊,以解心頭之恨!”
說罷便要傳令拔營,身後將士也個個摩拳擦掌,巴不得即刻攻城。
“盧先鋒且慢!”林衝急忙上前按住他的槍杆,沉聲道,
“我軍雖首戰告捷,卻也折損了些弟兄,將士們連夜奔襲,早已疲憊。”
“此時貿然攻城,大名府城高池深,梁世傑必有防備,恐難速勝,反倒徒增傷亡。”
盧俊義眉頭緊鎖,正要辯駁,關勝、呼延灼等人也紛紛附和:
“林教頭所言極是,我等需先休整,再做計較。”
盧俊義雖性烈,卻也知眾將所言在理,隻得按捺下怒火,下令四路大軍撤回梁山營寨。
回營後,眾將齊聚中軍大帳,向王進細說夜破遼營的戰況。
王進聽罷大喜,正待誇讚,盧俊義已跨步出列,單膝抱拳道:
“天尊哥哥,遼寇已除,大名府唾手可得!末將願領一支人馬,即刻前往攻城,必擒梁世傑獻於帳下!”
帳內眾將皆以為然,唯有吳用輕搖羽扇,緩步上前道:
“盧先鋒莫急,梁世傑雖失外援,卻不可小覷。”
“那大名府乃河北重鎮,城防固若金湯——城牆高逾三丈,外有護城河環繞,城門處更設三重鹿角、兩重吊橋,尋常猛攻根本難以破城。”
吳用頓了頓,目光掃過眾將,繼續說道:
“再者,城中兵馬雖無遼寇那般凶悍,卻也有三萬之數,且多是常年駐守的老兵,熟悉城防調度。”
“更關鍵的是,梁世傑麾下有兩員猛將:
那天王李成,善使一條長槍,驍勇善戰,實力不在盧員外、關將軍之下,曾率軍平定過數處叛亂,頗有領兵之才;”
“還有另一名兵馬都監大刀聞達,使一口青龍刀,刀法精湛,且精通守城之術,去年曾憑一己之力守住西門,抵擋住過數千賊寇的猛攻。”
“若我等強行攻城,李成必率軍在城外列陣阻攔,聞達則坐鎮城中調度防守,內外呼應之下,我軍不僅要麵對城頭箭矢、滾石,還要應對城外敵軍的衝擊,傷亡必重,非上策也。”
盧俊義聽得眉頭愈發緊鎖,語氣帶著幾分急切:
“那軍師先生有何良策?天尊哥哥有言在先,先退遼賊,再攻大名府,誅殺奸臣惡奴,為我報仇,總不能就此罷手?”
“梁世傑賣國,我等必除之!盧員外受冤,我等必報之!”吳用微微一笑,羽扇輕指帳中懸掛的大名府輿圖:
“各位且看,我倒有一計——”
“我等可先大張旗鼓,讓全軍換上回山的旗號,沿途放出‘遼寇已退,梁山兵馬班師’的消息。”
“如此一來,定能讓梁世傑以為我等怕他城防堅固,不敢久留,從而放鬆警惕。”
“梁世傑見我軍撤走,必會削減城外布防,將兵力縮回城中,甚至可能讓李成、聞達輪流休整,這便是我等的機會。”
“暗地裏,咱們留下一支精銳,喬裝成商販、流民,分批悄悄潛入大名府。”
“城中已有楊誌、蔡福、蔡慶等各位兄弟為內應,屆時裏應外合:
先讓內應設法打開一處城門,再由潛入的弟兄控製城門守軍,我軍主力則趁機從外圍疾馳而來,一舉衝入城中。”
“如此一來,李成、聞達首尾不能相顧,城防不攻自破,既能少損弟兄,又能速取大名府,這才是萬全之策。”
關勝聞言撫掌道:
“此計甚妙!梁世傑若知我等撤兵,定然鬆懈,李成、聞達縱是猛將,沒了防備也難敵內外夾擊,城池必破!”
呼延灼、林衝等人也紛紛點頭,皆讚吳用將大名府的城防、兵力、猛將都算得透徹,計謀周全。
盧俊義卻皺著眉,低聲道:
“這般藏頭露尾,倒不如陣前廝殺來得痛快。”
話雖如此,盧俊義也知此計確實穩妥,轉念一想,又道:
“不過軍師先生所言極是,如此裏應外合,兵不血刃拿下大名府,若能少損弟兄,也不失為良策。”
吳用微笑著拱手感謝盧俊義的理解和支持:
“多謝盧員外寬宏大量。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隻要按照小生計謀行事,盧員外手刃仇人是早晚的事!”
盧俊義敷衍吳用幾句,上前向王進請命道:
“天尊哥哥,我曾在大名府居住多年,城中街巷、守軍布防皆了如指掌,我願為先鋒,喬裝打扮,潛入城中,聯絡內應!”
“主人去哪,我便去哪!”燕青當即出列,眼中滿是堅定。
這燕青自小跟隨盧俊義,早已將保護盧俊義安危視作己任,這是想要與主人共赴險境。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