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拒建國堅守初心,別大名兵返濟州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李成當即附和,跨步上前道:
“盧員外所言極是!末將與聞將軍在大名府經營多年,軍中舊部、市井鄉紳皆有交情,根基深厚。”
“如今梁世傑生死未卜,此賊陰險狡詐,若僥幸活命,必然勾結遼人卷土重來。”
“梁世傑為大名府留守多年,深知大名府虛實,一旦獻城,遼兵轉瞬即至,河北之地便要淪為異域。”
聞達也上前拱手,語氣急切:
“天尊哥哥,梁山義軍雖聲勢浩大,卻無固定根基,輾轉征戰終為流寇,能殺幾個貪官,能救多少百姓?終非長久之計。”
“如今天尊哥哥阻止了梁世傑的陰謀,大名府數萬百姓免於遼人屠戮,大名府百姓已感念天尊恩德,若能在此立足,替天行道,為民做主,必能深得民心。”
“屆時聚天下豪傑,興仁義之師,何愁大業不成?還望天尊三思!”
二人話音剛落,廳下眾將紛紛附和,目光齊刷刷望向王進,等候他的決斷。
王進手指輕叩帥案,眉頭微蹙,陷入了沉思。
帥府正廳內寂靜無聲,眾人的目光皆聚焦在王進身上,連呼吸都不自覺放輕。
晨光透過窗欞,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映照得王進臉上的神色愈發凝重。
王進沉默半晌,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諸位兄弟的心意,王進心領了。”
王進起身走下帥位,目光掃過階下眾將,沉聲道:
“大名府戰略地位重要,糧草充足,確是難得的寶地。盧員外與李、聞二位將軍所言,皆是為我梁山長遠計,為天下萬民計,這份忠義,我豈能不知?”
王進頓了頓,抬手按住腰間佩劍,“但諸位可還記得,我等聚義梁山,初衷為何?”
眾人聞言皆是一怔,楊誌率先開口:
“回天尊哥哥,我等皆是被高俅等奸臣逼迫,走投無路才聚義一處,隻為殺貪官、除惡霸,救萬民於水火。”
王進點頭道:
“正是如此。我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先父與高俅有過節,高俅當了殿帥府太尉後,我遭高俅尋釁報複,暴打高俅出氣後流落江湖。”
“彼時心中所想,不過是保全性命,再圖報國。”
“後來見貪官汙吏橫行,百姓流離失所,才決意拉起旗號,替天行道,為民做主。”
“如今正是匯聚天下苦難大眾之時,若在此建都立國,”王進話鋒一轉,眼神愈發堅定,
“與那趙宋朝廷、遼金異域又有何異?“我等反的是奸臣惡吏,為的是百姓安居,非是要裂土稱王。”
“一旦建國稱帝,昔日兄弟情誼恐生嫌隙,更會落人口實,被斥為叛逆。”
屆時非但不能護佑萬民,反倒會引火燒身,讓河北百姓陷入戰亂之中。”
盧俊義上前一步,還欲勸說:
“天尊哥哥,事有輕重緩急。如今遼金虎視眈眈,朝廷昏庸無能,若不立根基,義軍如同無根之萍……”
王進抬手打斷他:
“盧員外不必多言。我意已決,立國之事絕不可行。但大名府絕不能丟,此處若失,遼人必長驅直入,河北危矣。”
此言一出,眾人先是失望,隨即又被“絕不丟大名府”幾字點燃鬥誌。
李成激動道:
“天尊哥哥此言,正是末將心中所想!若天尊信得過末將,願與聞將軍死守大名府,不讓遼人越雷池一步!”
聞達也上前請命:
“末將願與李將軍同守城池,整頓軍備,安撫百姓,等候天尊調遣!”
王進麵露喜色,朗聲道:
“好!便命李成、聞達二位將軍留守大名府,統領原府中兵馬及部分梁山義軍,共計三萬餘人。”
言罷,王進轉向蔡福、蔡慶、李雲、王定六,
“你兄弟二人執掌刑獄,嚴明法紀,不得欺淩百姓。”
“李雲負責修繕城防,打造軍械,確保城防堅固。”
“王定六率斥候日夜巡查,密切關注遼金動向及梁世傑蹤跡。”
“我等遵令!”幾人齊聲領命,神色振奮。
王進又對盧俊義、楊誌、燕青、時遷道:
“盧員外、楊兄弟、燕小乙、時遷,你四人隨我返回濟州。梁山根基尚淺,需諸位相助整頓軍務,再圖後舉。”
四人躬身應諾,並無半分遲疑。
次日清晨,大名府四門大開,百姓自發湧上街頭,手持茶水食物,送別梁山義軍。
王進身披披風,立馬於校場之上,對李成、聞達叮囑道:
“二位將軍切記,守土為要,安民為本。若遇遼人來犯,可遣人速往濟州報信,我必親率大軍馳援。梁世傑懸賞告示不可撤,務必斬草除根。”
喜歡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請大家收藏:()水滸:我王進不打醬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