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耶律璟:女兒們,這幾日去後周看麥穗怎麽樣?一)

字數:3794   加入書籤

A+A-


    第六章 耶律璟:女兒們,這幾日去後周看麥穗怎麽樣?一)
    顯德七年七月廿五·遼上京禦花園
    葡萄藤架下的石桌上,擺著三盆新收的稻穗——一盆是汴梁“占城稻”結出的籽粒,金黃飽滿,每穗足有二十餘粒;一盆是遼地原本的旱稻,顆粒瘦小且稀疏;還有一盆是剛從江南加急送來的“早黃稻”,稻穗雖短,卻已透出成熟的橙黃。耶律璟捏著一根“占城稻”的稻穗,指尖碾過圓潤的穀粒,發出細碎的聲響,眉頭卻越皺越緊。
    “可汗,後周派來的老農說,這‘占城稻’在汴梁三個月便能收割,可在咱們上京種了快兩月,才剛抽穗。”耶律敵烈捧著本農事冊子,指著冊子裏的插秧圖,“他們說要多施草木灰,可咱們草原上哪來那麽多灰?”
    耶律璟沒說話,目光轉向廊下。耶律觀音女正帶著幾個儒生模樣的人,在沙盤上推演遼地的水利圖——她把汴梁的灌溉渠樣式畫在沙上,又用小石子標出上京附近的河流,旁邊還擺著本從後周帶回來的《齊民要術》。而耶律延壽女蹲在葡萄藤下,正把三盆稻穗的穀粒分別裝進三個草筐,嘴裏念念有詞:“汴梁的稻子重,遼的稻子輕,江南的稻子……咦,怎麽比汴梁的還重?”
    “胡鬧!”耶律璟的聲音不怒自威,卻沒真的斥責,隻是把“占城稻”的穗子塞進她手裏,“你不是說要讓柴宗訓看遼的稻穗嗎?這模樣,怎好意思讓人看?”
    耶律延壽女吐了吐舌頭,把草筐往身後藏了藏,卻被耶律璟眼尖看見,裏麵除了穀粒,還混著幾顆曬幹的野果——正是汴梁分別時柴宗訓塞給她的。她眼珠一轉,湊到耶律璟麵前,晃著那根沉甸甸的稻穗:“父汗,柴宗訓說汴梁的麥穗現在都黃了,咱們的稻穗雖然長得慢,可說不定後周的麥穗更好看呢!”
    “麥穗?”耶律璟眉梢一挑,放下稻穗踱步到沙盤前,“你是說,去後周看麥子?”
    耶律觀音女適時停下推演,屈膝行禮:“可汗,後周的‘占城稻’在遼地長勢雖緩,但後周的小麥卻已到了收割季。臣女前日收到李穀書信,說汴梁郊外的麥田一片金黃,柴宗訓陛下日日去麥田裏數麥穗,還問兩位公主何時再去看。”
    “哦?”耶律璟的腳步頓在沙盤旁,目光落在“汴梁”二字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玉佩——那是當年與後周太祖郭威定下盟約時,對方贈予的信物,“他還記著這茬?”
    “何止記著!”耶律延壽女搶著說,從袖中掏出封皺巴巴的信,“他上個月寫的!說汴梁的麥子熟了,要給我們留最好的麥穗,還畫了麥田的畫呢!”
    耶律璟接過信,見封麵上畫著個歪歪扭扭的麥田,旁邊寫著“等你們來”,字跡和當初陶罐上的“一起種稻子”如出一轍。他展開信紙,裏麵除了描述麥田的長勢,還夾著張麥種的草圖,末尾畫了個舉著草筐的小人,旁邊注著“用你送的草筐裝麥穗”。
    “這小子……”耶律璟失笑,把信遞給耶律敵烈,“去,讓禮部擬旨,就說本可汗攜兩位公主,去後周‘觀摩’麥穗。”
    “可汗三思!”耶律敵烈立刻出聲,“如今正是秋高馬肥時,萬一後周……”
    “能有什麽萬一?”耶律璟擺擺手,指著那盆“占城稻”,“他們連稻種都肯給,還派老農來教,難道會在麥田裏埋刀槍?再說,”他看向耶律觀音女,“觀音女的《論語》不是白讀的,‘和為貴’的道理,本可汗還是懂的。”
    三日後,遼上京的南門大開。耶律璟騎著他的“踏雪烏騅”,耶律觀音女乘一輛裝飾素雅的馬車,耶律延壽女則騎著匹小馬駒,身後跟著滿載皮毛、藥材的商隊,還有幾位認真研究著農事冊子的老農。隊伍沒有帶多少甲士,隻有耶律敵烈率三百親衛遠遠跟著,銀甲在陽光下並不刺眼,反倒像為這場“麥田之約”護航的儀仗。
    行至燕雲邊境時,遠遠便看見後周的禁軍列陣相迎,為首的正是韓通。他翻身下馬,身後的士兵立刻讓出一條通路,道路兩旁的百姓紛紛探出頭來,見遼王親自前來,有的好奇,有的緊張,卻沒人敢大聲喧嘩。
    韓通走到耶律璟馬前,拱手行禮:“臣韓通,奉太後、陛下之命,恭迎可汗。”
    耶律璟也翻身下馬,拍了拍他的肩:“韓將軍不必多禮,本可汗這次來,是帶女兒們看麥子的,可不是來打仗的。”
    韓通臉上露出笑意,目光掃過耶律延壽女懷裏的草筐——裏麵裝著幾顆遼地的野果,“公主一路辛苦,太後已在雄州備下了接風宴,還說要請可汗嚐嚐後周的新麥餅。”
    “麥餅就留著到汴梁吃!”耶律延壽女從馬上跳下來,跑到韓通麵前,“韓將軍,柴宗訓有沒有去麥田?他畫的麥田畫好了嗎?”
    “陛下天天往麥田跑,畫了厚厚一疊呢。”韓通笑著揉了揉她的頭,“走,咱們邊走邊說。”
    隊伍一路南下,越靠近汴梁,田野裏的金黃便越濃鬱。耶律延壽女趴在馬車車窗上,看著成片的麥田在風裏起伏,像金色的海浪,忍不住驚呼:“父汗!你看!真的和柴宗訓畫的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耶律璟勒住馬韁,望著無邊無際的麥田,麥穗被風吹得輕輕晃動,每一粒都飽滿得仿佛要墜下來。幾個農夫正在田埂上捆麥稈,動作嫻熟利落,捆好的麥捆堆成小山,卻不見半分爭搶,隻有說笑聲在田野裏回蕩。
    “這就是‘四海升平’?”他低聲自語,想起耶律觀音女那日說的話,“比刀槍管用的,果然是這沉甸甸的麥穗。”
    耶律觀音女掀開車簾,遞給他一塊剛出爐的麥餅:“可汗嚐嚐,這是沿途百姓送的,用新麥做的,還熱乎著。”
    耶律璟咬了一口,麥香混合著芝麻的香氣在舌尖散開,鬆軟可口,確實比遼地的麵餅細膩許多。他看向遠處正在幫農夫捆麥稈的耶律延壽女,她的粉襦裙又沾了不少麥芒,卻笑得比麥田裏的陽光還燦爛。
    “觀音女,”耶律璟忽然開口,“你說,要是把這麥種也引到遼地,咱們的百姓……”
    “可汗,”耶律觀音女打斷他,指著前方汴梁的城樓,“柴宗訓陛下和太後,或許已經有了打算。”
    馬車駛入汴梁城時,街道兩旁的百姓夾道歡迎,有人捧著新麥做的點心,有人舉著畫著麥田的旗子,還有孩童追著馬車跑,嘴裏喊著“遼王看麥來嘍”。耶律延壽女從車窗裏扔出幾把遼地的野果,引來一片歡呼。
    皇城門口,一身明黃常服的柴宗訓正踮著腳張望,旁邊站著垂簾聽政的符太後。見遼王的隊伍到來,柴宗訓立刻跑下台階,手裏還攥著個麥稈編的小籃子:“耶律大叔!觀音女姐姐!延壽女!你們可算來了!”
    耶律璟翻身下馬,看著眼前這個比三個月前又長高了些的孩童,忽然覺得腰間的玉佩輕了許多。他蹲下身,接過那隻麥稈籃子:“小皇帝,你的麥田,可別讓本可汗失望。”
    “絕不會!”柴宗訓把籃子塞給他,又拉著耶律延壽女的手,“走!我帶你們去看最大的麥田,那裏的麥穗能有半人高!”
    符太後也走上前,對耶律璟微微頷首:“可汗遠道而來,本宮已在偏殿備下了新麥宴,嚐嚐我們後周的收成。”
    耶律璟抬頭望向皇宮深處,似乎能看見糧倉裏堆積如山的麥垛。他笑了笑,將麥稈籃子遞給身後的侍衛,聲音洪亮:“好!本可汗倒要看看,後周的麥穗,能有多好看!”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