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斥候:大事不好了將軍,晉州趙匡胤:晉州怎麽了?

字數:3271   加入書籤

A+A-


    斥候:大事不好了將軍,晉州...趙匡胤:晉州怎麽了?
    絳州城頭的晨霧還未散盡,飛騎營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趙匡胤正與慕容延釗站在城樓上,指著輿圖推演收複晉州的戰術——指尖落在“晉州西門”的標記上,那裏曾是他突圍時的退路,此刻卻成了遼軍布防的薄弱點。石守信和張瓊在一旁低聲商議著糧草調配,陶碗裏的野菜湯冒著熱氣,卻沒人有心思喝。
    “將軍!大事不好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踏碎了晨霧的靜謐。一個斥候渾身是雪,棉甲被劃開數道口子,鮮血混著雪水凍成暗紅的硬塊,他滾鞍落馬,連滾帶爬地衝到城樓之下,嘶啞的喊聲裏帶著哭腔,“將軍!晉州……晉州……”
    趙匡胤心頭猛地一沉,手中的令旗“啪”地掉在地上。他三步並作兩步衝下城樓,靴底踩在未化的積雪上打滑,卻毫不在意,一把揪住斥候的衣領,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聲音因急切而發顫:“晉州怎麽了?快說!是城破了?還是百姓……”
    斥候被他晃得幾乎喘不過氣,眼淚混著雪水往下淌,嘴唇哆嗦著擠出字句:“將軍……遼軍……遼軍把晉州的百姓……都……都押到代州去了!用鐵鏈鎖著,老的小的都走不動,遼兵還用鞭子抽……還放話說……說要把他們賣給契丹人為奴,男的做苦役,女的……女的充作營妓!”
    “嗡”的一聲,趙匡胤隻覺得天旋地轉。他踉蹌著後退一步,後背重重撞在城磚上,腰間的佩劍硌得肋骨生疼。腦海裏瞬間閃過無數畫麵:去年征北漢時,代州老漢捧著粗瓷碗遞來的熱湯;晉州城破前,婦人抱著孩子哭喊“周軍必勝”的模樣;還有王小六那個總跟在身後的鄰家弟弟,才八歲,總說長大了要當像他一樣的將軍。
    “還有呢?”慕容延釗快步上前扶住搖搖欲墜的趙匡胤,他掌心觸到對方肩頭的傷口,繃帶早已滲血發硬,卻隻能先按住正事,厲聲追問,“耶律璟還做了什麽?”
    斥候咽了口唾沫,喉嚨裏發出沙啞的摩擦聲,像是被砂紙磨過:“耶律璟……耶律璟在晉州城頭立了塊丈高的石碑,上麵刻著‘後周無人,獻城免罪’!還派了十個嗓門大的遼兵,圍著石碑喊‘趙匡胤棄民而逃,不配為將’!更狠的是……他說隻要將軍您肯解甲降遼,跪在晉州城下受他三鞭,他就放了那些百姓;若是不肯,三日後就在代州城外斬第一個百姓立威!”
    “放屁!”張瓊猛地拔出大刀,刀鞘撞在城磚上“當啷”作響,火星濺起半寸高。他雙目赤紅,指著北方的方向嘶吼:“遼狗欺人太甚!老子現在就帶三百死士殺回代州,就算拚了這條命,也要把百姓搶回來!”說著就要轉身召集人手。
    “站住!”趙匡胤猛地抬頭,眼底的血絲像蛛網般蔓延,聲音卻帶著強行壓下的冷靜,“你去了就是送死!代州是遼軍糧草囤積地,必有重兵把守,三百人連城門都摸不到,反而會讓耶律璟更囂張!”
    張瓊急得直跺腳:“那難道眼睜睜看著百姓被屠戮?將軍,咱們不能忍啊!”
    石守信也沉聲道:“將軍,耶律璟這是掐準了您‘保民’的軟肋,故意用百姓做餌。咱們若貿然出兵,不管是攻晉州還是救代州,都會落入他的圈套——他巴不得我們分散兵力,好逐個擊破。”
    慕容延釗點頭附和:“石將軍說得對。飛騎營剛到絳州,將士們還未休整,且代州與晉州相隔百裏,貿然分兵,風險太大。可百姓……終究不能不救。”
    “救!必須救!”趙匡胤推開慕容延釗的手,扶著城磚站直身體,目光掃過城下整裝待發的飛騎營——甲胄在晨霧中泛著冷光,將士們雖麵帶疲憊,眼神卻依舊銳利。他深吸一口氣,寒風吹進肺裏,激起一陣咳嗽,卻也讓混沌的思緒清明了幾分。
    “傳我將令!”他突然拔高聲音,腰間佩劍“唰”地出鞘,劍尖直指北方,“飛騎營兵分三路,聽我調度!”
    石守信、慕容延釗、張瓊立刻圍攏過來,神色凝重。
    “第一路,由慕容將軍率領五千飛騎,攜帶旌旗鑼鼓,佯攻晉州東門。”趙匡胤的指尖在輿圖上劃過,“東門是遼軍主力布防處,你隻管造勢,擂鼓呐喊,擺出強攻姿態,務必把耶律璟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不許真的攻城,若遼軍追擊,即刻撤退!”
    慕容延釗抱拳:“末將領命!”
    “第二路,張瓊,你帶三千輕騎,繞道晉州西北的狼山。”趙匡胤的聲音壓低幾分,眼底閃過狠厲,“狼山是遼軍運往代州的糧草必經之路,你在山間設伏,燒了他們的糧車!記住,隻燒糧草,不戀戰,得手後立刻往代州方向佯動,讓耶律璟以為你要去劫囚!”
    張瓊眼睛一亮,大刀一拄:“將軍放心,保證燒得遼狗片甲不留!”
    “第三路,石守信隨我親率七千主力,直奔晉州西門!”趙匡胤的劍尖重重落在“西門”二字上,“西門是我之前突圍的地方,城防本就殘破,遼軍定以為我們不會再從這裏進攻,這是他們的死穴!我們趁慕容將軍吸引主力、張瓊燒糧擾敵之際,一舉攻破西門,直插耶律璟的中軍大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三人,語氣斬釘截鐵:“耶律璟的中軍一亂,代州的遼軍必然回援,張瓊再趁機襲擾囚隊,百姓就能得救!記住,此戰隻許勝,不許敗!我們不僅要收複晉州,更要把百姓安全帶回來——若有退縮者,軍法從事!”
    “遵令!”三人齊聲應道,聲音穿透晨霧,在城樓上激蕩。
    趙匡胤收劍入鞘,轉身看向北方。晨霧漸漸散去,晉州的方向隱約可見灰蒙蒙的輪廓,仿佛能聽見鐵鏈拖地的脆響,還有百姓絕望的嗚咽。他想起柴榮臨終前握著他的手說“護好大周百姓”,想起符太後賜劍時“以民為天”的囑托,肩頭的傷口突然不那麽疼了,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備馬!”他大喝一聲,翻身上馬。親兵遞來頭盔,他接過戴上,護心鏡反射著晨光,映出一張決絕的臉。“隨我去救百姓!”
    馬蹄聲再次響起,踏碎積雪,揚起煙塵。慕容延釗的五千飛騎率先出發,旌旗如林,鑼鼓震天;張瓊的輕騎則悄然繞向狼山,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霧中;趙匡胤帶著主力緊隨其後,佩劍在陽光下閃著寒光,直指晉州西門。
    風從北方吹來,帶著雪的寒意,卻吹不散軍隊裏複仇的火焰與必勝的決心。趙匡胤知道,這一戰,是為了柴榮留下的大周尊嚴,是為了那些在寒風中受苦的百姓,更是為了自己心中那杆“保民護疆”的秤——這一戰,他輸不起,也不能輸。
    喜歡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請大家收藏:()燕雲望:後周與遼的未戰之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